第六章养老保险PPT模板.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家庭分工的原因 贝克尔认为,在家庭生产中,追求家庭产出最
大化,实现家庭效用最大化,家庭分工是必然 结果。家庭分工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1)时间是家庭的稀缺资源,并且在生命周 期的不同阶段,如青年时期与老年时期,个人
(二)家庭养老模式的运行:一个家庭内部的分 工――交换模型
依据贝克尔的家庭生产函数理论,养老问题完全 可以在家庭或家族的层面解决。家庭养老模式可 以家庭内部的分工——交换模型来说明家庭养老 模式。
1、不确定性对家庭养老制度的影响
在家庭养老制度下,若存在不确定性,无论哪 一种规避不确定性问题的方法,都必然会导致 其中一方家庭成员福利水平下降。换言之,存 在不确定性问题的情况下,依靠家庭养老模式
2、交易费用不为0时对家庭养老制度的影响
家庭内部关于家务劳动服务和养老保障的交易 存在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家庭养老将高度依赖 于家庭外部的市场环境(即贝克尔家庭生产函 数中的E)。市场环境的变化,如完善的社会
第六章 养老保险
本章主要内容 养老模式的分类与家庭生产理论 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
养老保险的成本转嫁 新型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计发办法 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条件与政策 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与属地化管理 基本养老保险的“双轨制”问题
第一节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初创与停滞 初创阶段:1951-1965 195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
三、养老保险的实施方式
1、强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一是符合我国的 传统;二是适合我国国情;三是符合法律规定; 四是有利于发挥家庭的优势。
(一)贝克尔的家庭生产函数及其对家庭分工 原因的分析
1、家庭生产函数 家庭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Zi=Zi(xi,ti,E) 其中,E表示家庭生产所处环境的变量,xi表
在家庭生产函数和家庭现有时间及收入的约束下, 家庭实现效用最大化,其均衡条件:要素价格 (或要素的影子价格)之比等于家庭生产的边际 产品之比。
例》,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起城镇职 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停滞阶段:1966-1977 文革时期 原有的社会保险退化为企业保险
二、恢复与发展
恢复阶段:1978-1984
对国有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条 件、待遇水平作了统一规定,把离休作为退休的一种 形式规定下来。但养老金仍从企业成本中列支,依旧 是一种企业保险 。
Hale Waihona Puke 律强制性;2、享受对象必须是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 者;
3、在老年风险发生之前,社会保险机构必须预先 储存一部分基金,这笔基金及其增值部分必须用 于支付退休金;
4、对老年人提供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不受物价波动 的影响并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国家法定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般需同时具备这四个条 件。
发展阶段:1985-1999
引入个人缴费机制 ,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统一调剂使用基金 。
第二节 养老模式的分类与家庭生产理论
一、养老模式的分类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 (一)养老模式的分类
1、养老形式自古就已存在,其形式多种多样,归 纳起来是自养、他养、互养三种类型,具体可划 分为自我储蓄养老、家庭养老、社会福利机构养 老和社会保险养老等四种类型。
(4)社会保险形式的养老是社会化大生产条
3、基本养老保险的涵义
本章论述的养老保险特指基本养老保险,它是国 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障劳动者在 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界限,或因 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 建立的一种收入补偿制度。
(二)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 1、由国家建立并实施,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具有法
(三)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是相互联系、相得益
彰的统一体。
二、贝克尔的家庭生产理论 贝克尔(Becker)是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获得者,其贡献在于:将微观经济理论的分析 领域扩展到对人类相互行为的分析,包括市场 行为和非市场行为,他将家庭作为基本的决策 单位开展研究。
假设1:一个家庭由一个正在工作的儿子和一个退 休的母亲组成,并且儿子市场工作的时间价格较高, 而母亲市场工作的时间价格较低;
假设2:市场工作活动是非时间密集型的,而家务 劳动是时间密集型的。
显然,母亲拥有家务劳动的比较优势,儿子拥 有市场工作的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则, 且不考虑家庭成员之间利他主义动机的情况下, 儿子和母亲将在家庭内部构成一个简单的分 工——交易模型[1],如图3.1所示。
(1)若要素价格下降,则家庭生产会转向相 对密集地使用这种要素的技术,例如,如果洗 衣机的价格下降,在家庭生产中,将会更多地 用洗衣机代替手工;
(2)若要素价格保持不变,则要素边际生产力 的提高会增加生产过程对这种要素的相对使用 和需求,例如,如果家务劳动的价格不变,但 由于运用更先进的家用电器,有效地提高了家 务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那么,家务劳动的使用 和需求就会增加,比如,一周做一次家庭卫生
2、各类养老形式的适应性 (1)自我储蓄养老受货币贬值的影响或遇到
灾难时的抗风险能力低,难以保证老有所养; (2)家庭养老是较普遍形式,然而随着社会
化大生产的发展,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核心
(3)社会福利机构养老,有可能由于经费无 法充足保证,导致供养不足,社会保险形式的 养老是由国家出面干预,建立专项基金解决养 老问题;
[1]参见李绍光:《养老金制度与资本市场》,
在如图3.1中,当儿子支付的养老费用和市场物 品(Pe)等于母亲的家务劳动的边际产出时,交 易达到均衡,并使家庭的效用达到最大化。这就 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家庭养老模式。
价 格
Pe S
(三)家庭养老制度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养老模式 的兴起
在家庭内部的分工——交换模型中,若不考虑不 确定性和交易费用,家庭养老模式是完美的。然 而,实际中,不确定性是存在的,交易费用也不 为零,这都会降低家庭成员的效用,从而造成家 庭养老制度的不稳定性,最终导致社会养老模式 的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