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姓名:XX 学号:0000000 学院:化学与药学学院专业: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间的较量成了综合国力的较量,成了科学与技术的较量,成了人才的较量。而发展教育事业是一国培养人才,和平崛起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基础教育,它作为教育的根基,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就目前来看,我国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暴露出了许多矛盾与问题,如:教育不公平、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模式机械僵化、教育内容过于陈旧,安排不合理,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教育者素质参差不齐、入学人数增长迅速,但辍学率很高等。因此,我国要努力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完善基础教育机制,探索出适合本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一)教学模式机械僵化,教育内容陈旧,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合

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差不多都是一种模式即填鸭式教育。虽然现在在我国的许多学校都采用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但在教学方式上并没有太大改变,仍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的形式进行,而且教学内容过于偏重课本教材的学习,忽视了实践的作用,同时现今的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成绩过分的看重,将成绩看作衡量学生一切的标准。这种方式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以及对学生都极为不利。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填鸭式教学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并在当时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一切讲求竞争,一切讲求创新的今天,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为我们发挥最优的效用,已是弊大于利了。这些弊病主要表现在:比如它一味强调结论的唯一性和权威性,而对过程的合理性合法性置若罔闻。一种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过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其目的心和功利心势必会很强。当然我并不是否认追求目的不好,但过分看重结果忽视过程,至少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利于学生去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锻炼,因为大家只要老老实实记住老师所讲就能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只要达到预期的结果,培不培养自主性创造性谁又会在乎呢。在这种模式下学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考试机器”。同时,填鸭式教学法过分强调共性和纪律性。因为它是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所以在上课时它要求课堂纪律的严肃性和学生完全的注意力集中,这种要求过于严苛而且也不符合人的生理条件,这样下去怎么培养学生的个性,更不可能关注到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需求,

至于美学美育和价值观方面就更谈不上培育了,如果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不改革,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定要走向失败。

(二)“减负”与“素质教育”走向误区

上世纪90年代,“减负”口号喊遍大江南北,但遗憾的是只有口号没有实质,而现如今它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曾在网上看到有人用数学思维戏言:“减负”不就是“加正”嘛。虽然这只是民众的一句玩笑话,但仔细想想其实还是有其合理之处。国家说咱们的孩子学业太重了,“减负”吧。于是全国上下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家的课本都变薄了,内容变少了,所有人好像都皆大欢喜了。但当考完试后所有人都觉得“我被骗了”。因为无论是考试的内容还是难度系数都和减负前一样,好多是我们的新课本里没有的内容。这下好了,家长为了孩子能考出好的成绩开始找各种补习班,买各种辅助教材,到最后我们的书包比以前更重了,更有甚者提着行李箱上学,这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足以看出我们的“减负”并没有向国家最初预想的方向发展,反而是课业负担越减越重。

(三)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甚至占主导地位。

从对学校的调查和教师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当前应试教育的倾向在小学虽然不如过去严重,但依然占主导地位,绝大数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只重视语数两个学科,近二年县教研室增加了对小学英语的抽测,学校又转为抓语数英三个学科,一言以敝之,上面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抓什么,学校领导和老师都被考试牵着鼻子走。到了六年级抓应试教育的倾向更为突出,老师和学生成天围着语、数、英三个考试学科转,家长和老师都觉得六年级的学生很可怜。一位校长坦言:从内心来讲,我真不希望六年级的学生天天只上语数外,但很无奈,因为教育督导部门在评价学校教学质量时,主要看小考分数;教研部门每次抽考之后都把各学校的考试分数打印下发所有学校,这就促使各个学校在统考、抽考学科的考试分数上较劲,客观上造成了对其它学科的教学冲击,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

在初中学校虽然初一、初二使用的是新教材,按理说,根据教材内容除了英语在正常教学课时内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它学科都能完成。遗憾的是任课老师为了提高考试分数,无休无止地加班加点,拼足力气、想方设法挤占学生的课外时间或考查学科的课时,原来每天下午放学前的25分钟课外活动课,现在变成了一节没有时间限制的最长的学科辅导课,自习课也被各统考学科的老师瓜分了,变成了学科教学课。

(四)课程计划难以落实,完美无缺的课程表的背后,掩盖着太多的虚假成份。

从课程表上看,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在认真执行课程计划,课程开齐了,也开足了,但实际上90%的学校都没有认真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老师随意给课程表做加减法的现象普遍存在,音乐、美术、生物、地理、计算机等考查学科的课程被统考学科的老师严重挤占,有的是统考学科的老师要求其它学科的老师让课,有的是将考查学科的课程用来上统考学科的课程,有的是将考查学科的课一分为二,中途调包,上十多二十分钟后便用来做统考学科的作业。初中的地理、生物按照课程计划每星期要开三节,因缺乏专职教师,且近几年由过去的统考改为会考,便减少一个课时,到了小学六年级,除体育课照常开设外,其它考查学科课程基本不上。

(五)综合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普遍没有开设。

设置综合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中占了二个目标,综合性课程指活动类活动,包括班团队活动,科学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特长爱好和综合素质。地方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熟悉省情、市情、县情和热爱家乡、振兴家乡的思想感情,我市地方教材的编写质量在全省首屈一指,但学校使用率不高。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有些县(市、区)用订地方教材的经费去订教辅资料,校本课程它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但学校还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六)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全面复苏,先是沿海再是内地,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东西部发展逐渐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也影响到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上。城乡教育差距显著。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无论是教育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方面,都将中西部地区远远甩在了后面。虽然国家针对这些现状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基础教育给予了极大投入和扶持,但这种教育质量上的差距仍然存在。看过一部电影叫《天那边》,讲大学生去乡村支教的故事。影片中水咕噜村的孩子赶着牛去上课;没有草稿纸,老师用废弃的广告纸、传单给孩子们做成本子;学校从不开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村里唯一的罗老师只有初中毕业,用蹩脚的发音给大家讲汉语拼音……这些画面让我一次次发笑,同时也让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我们的城乡教育差距如此之大,不仅在教育资源上有差距,师资力量、教育水平上的差距也很明显。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是挤破头往发达地区的学校里钻而不愿意去稍微落后一点的地区教学和学习,因为发达地区工资待遇优厚,生活环境优越,教育水平优质,而且高考录取率也比其他学校高,同样的高考成绩,上海、北京的孩子可以上重点大学,而中西部的孩子只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