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基于设计的研究发展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基于设计的研究发展综述
摘要: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当前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是基于设计的本质、基本内容、学科教学及其它领域的应用及给其它教育问题带来的启发。在总结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预测其研究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于设计的研究;研究范式;设计实验;学科教学
0引言
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research)简称DBR,又称为设计实验、设计研究等。当前,国际上还未对其定义达成一致见解,但它主要是指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下,通过设计并不断调整教育干预(如环境、工具),形成一种重复设计与评价的循环模式的研究过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一些教育理论家就已经意识到基于实验室的研究存在不足之处,1992年,学习科学家柯林斯(Collins)和布朗(Brown)提出“设计实验”这一名称,便是最初的基于设计的研究,此后,基于设计的研究开始在学习科学领域兴起。虽自诞生到现在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但国际教育学界对它的关注却是与日俱增。目前,国内的研究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章。对于一种尚处于发展期,又充满发展潜力的研究而言,指出存在的问题及目前争论的焦点,进而尝试在某种程度上为国内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意义深远。
1文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材料来自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期刊文章及硕、博士论
文。2003年,基于设计的研究小组为避免混淆,正式统一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术语。因此,笔者于2012年6月15日登录“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基于设计的研究”为题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54篇相关文章。此后,查阅这些文献资料,对文中提到的及文后的参考文献进行再次检索,剔除重复资料,又检索到11篇文章,本研究将以这65篇与主题相切合的文献为研究样本。在这些文献资料中,共有55篇期刊文章,8篇硕士论文,1篇博士论文及1篇会议论文。学术期刊论文主要集中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学位论文主要集中在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高校,发表时间集中在2006~2012年之间。本文研究方法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法,此外,采用NoteExpress2软件进行分析和管理,并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结果统计。
2研究述评
经分析,当前国内“基于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本质探讨——涉及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历史追溯、理论归属及存在的意义等本质问题;简要介绍——涉及涵义、主要特征、实施步骤等基本内容;在教学中的运用——涉及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开展具体学科教学(如英语、物理)及项目研究(如教师培训、实践共同体发展);对其它问题的启示——涉及基于设计的研究对教育领域其它问题的研究带来的启发与新思想。
运用Excel软件对上述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各内容所占比例。统计结果见图1。
2.1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本质
2.1.1兴起与思想溯源
在国内,杨南昌(2008)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设计思想追溯到皮亚杰的“临床谈话法”、维果茨基的“因果发生分析法和单元分析法”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认为“设计研究”理论的早期孕育正是整合了以上三种有关课堂实践的观点。王文静(2009)从美国的学习科学领域分析基于设计的研究思想的起源及在美国的兴起与发展历程。郑旭东、杨九民(2009)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诞生与柯林斯和布朗是分不开的,两位先驱的长期摸索为基于设计的研究奠定了基本思想,并引起了其他研究者的热切关注。无论是哪种观点,都能反映基于设计的研究思想源远流长,有可寻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轨迹。
2.1.2教育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的辨析
基于设计的研究颇具争议的地方之一是它的理论归属问题:到底将它认为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还是看作一种结合多种方法的方法论?抑或归为一种研究范式?国内学者也是各持己见。杨南昌(2007,2008,2009)、张文兰(2007)等认为它是一种研究范式,张建伟(2005)、吕林海(2007)等认为它是一种研究方法,而焦建利(2008)、王忠磊(2010)等将其界定为一种研究方法论。这是3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据柯小华、李红波(2008)的介绍,研究方法是指单一具体的方法,教育研究方法论“应是一个由多种不同层次的方法构成的理论体系”,而研究范式是某个学科所持有的共同的教育观与教育理念。可以说,研究范式的抽象层级要高于方法论及研究方法。那么,基于设计的研
究究竟属于哪种抽象层次?至今还无法得到一个众口如一的答案。
2.2基于设计的研究介绍
这类文章主要探讨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涵义、特征、实施步骤等内容。多位研究者,如倪小鹏(2007)、吕林海(2007)及王文静(2010)等分别从行业、实施步骤、特征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基本问题。
2.2.1涵义与特征的描述
在国内,倪小鹏(2007)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通过设计一定教育目标指导下的、综合考虑各种教学法的教学干预,探索解决教育问题的理论和方案,该观点强调了基于设计的研究中教学干预的设计;梁文鑫,余胜泉(2006)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是在逐步渐进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干预的过程,该观点表明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形成性研究过程;焦建利(2008)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是对教学技术产品的循环反复探索实施的过程,是研究者与教学实践者在真实情境下的合作,该观点强调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协作的、迭代循环的研究。虽然关于定义研究者们见仁见智,但从整体上看他们对特征的描述就会发现,这些概括大体都包含了情境性、迭代式、设计教学干预等方面。2.2.2实施步骤
不同的学者对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实施步骤也持不一样的观点。张文兰、刘俊生(2007)及王忠磊、卢强(2010)采用BrendaBannan-Ritland 的观点,将实施步骤分为广博阶段、实施阶段、本地化效果测评及扩展影响评价4个阶段。焦建利(2008)则认同乔治亚大学教育技术学
专业博士生们的观点,结合循环研究一般遵循的“问题意识—提议—开发/实践—评价—总结”,将实施过程划分为9个阶段。这些步骤都大致遵循了“教育干预的设计—教育干预的实施—教育干预的评价—教育干预的优化”的循环的一般过程,如图2所示。
2.3基于设计的研究在教学中的运用
该类文章共34篇,包括7篇硕士论文,共占到文章总数的一半。其中,部分文章是关于学科教学方面的运用,而其它文章则涉及项目的开展、教学改革等。
学科教学应用包括英语、教育技术相关课程等,其中以英语科目的运用最多,而年级则包括小学、中学及大学,又以大学最多。陈维超、贾积有(2008)以基于设计的研究为指导开展“希赛可”人工智能英语口语教学工作,他们将项目的展开建立在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迭代循环上,共进行了两轮实验。杨雪、葛岩(2010)将基于设计的研究应用于Moodle环境下虚拟实验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开发,最后在循环改进中提高了其在虚拟试验系统中的教学应用效果。此外,部分文章将基于设计的研究应用于学科教学之外的其它方面。胡航(2008)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围绕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的大背景,探讨如何发展实践共同体以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并拟定策略和框架;张怀浩(2009)在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结合当前的几个典型应用案例,构建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研究模型。与国外的研究案例相比,这些案例大多还不是很成熟,实施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学科教学之外的一些领域相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