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基础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期
暴雨洪涝灾害是平顶山地区较频发的一种气象灾害,暴雨洪涝灾害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目前,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区划有很多方法。但由于数据获取困难,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掌握水平有限。该文主要从当地的暴雨时空分布概况、地形概况、暴雨洪涝的灾情概况以及当地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防洪除涝面积等数据,粗略地对当地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区划,以为平顶山市灾害风险管理与防灾物资分配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区向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递降,最低海拔60m。平顶山市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水系,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25条。建有各类水库170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即白龟山、昭平台、石漫滩、田岗、孤石滩水库。较大的河流有沙河、北汝河、澧河、干江河等。沙河发源于鲁山县石人山,流经鲁山县、湛河区、叶县,进入舞阳县境,境内流长175.8 km,流域面积3910.46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2亿m3。北汝河发源于嵩县东部跑马岭,经汝阳县入境,流经汝州市、郏县、宝丰县、叶县,汇入沙河。澧河发源于方城县,由叶县常村乡入境,于漯河市区汇入沙河,境内流长60km,境内流域面积253.30km2。澧河两岸植被较好,河水含沙量小。全市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故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径流也极不均匀,其变化趋势一般与大气降水趋势一致。
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全市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868~2378h,年平均气温在15.2~15.8℃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612~1287mm。平顶山一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季风气候特别明显。虽然四季分明,但也易出现旱、涝和大风、暴雨、冰雹以及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降水出现在季风控制的夏季(7、8月),汛期降水量可占全年的60%~80%,日最大降水量为337.3mm。河南省4个暴雨中心中有2个分布在平顶山市(舞钢县、鲁山县)。
平顶山市辖六县(市)六区,人口492万人,面积7882 km2,GDP近千亿元,市区高速公路环绕,人口密度较大。平顶山市也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该地区成为洪涝灾害频发区。
2数据资料
(1)灾情资料:1984—2007年暴雨洪涝的灾情普查数据(受灾人口、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
(2)社会经济资料:河南省统计局于2008年出版的统计年鉴,采用以县(区)为单元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防洪除涝面积等数据。
(3)基础地理信息资料:收集高程、水系、植被等GIS (1∶50000)数据。
3资料分析
3.1平顶山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均在629 mm以上,且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南部的舞钢县最大,达972.0mm,北部的汝州县最小,为629.1mm,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站与最少的站之间相差342.9mm。
3.2平顶山地区年平均暴雨日数空间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年平均暴雨日数均在1.31d以上,且由南向北递减。南部的舞钢县最多,达3.59 d,北部的汝州县最少,为1.31d,年平均最多的站与最少的站之间相差2.28d。
3.3平顶山地区海拔高度空间分布
从图3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点。其中北部的汝州县最高,海拔203.1m,南部的叶县最低,为83.4m,最高的站与最低的站之间相差119.7m。
3.41984—2007年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
通过对1984—2007年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的调查发现,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为鲁山县,发生暴雨洪涝灾害达到25次(图4)。
平顶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李学欣李戈孟刚白家惠张彩英
(河南省平顶山市气象局,河南平顶山467001)
摘要介绍了平顶山地区概况,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对当地暴雨灾害发生风险进行区划分析,以为当地的宏观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参考。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河南平顶山
中图分类号P468.0+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2-0020-02
收稿日期
2010-12-16
20
!!!!!!!!!!!!!!!!!!!!!!!!!!!!!!!!!!!!!!!!!!!!!!!
(上接第19页)
分布上也存在明显特征,夏季增温大于冬季,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主要与托里县属于典型山区型气候区有关;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贡献率最大,气温倾斜率达0.773℃/10a。
托里县近50年的气候变化反映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加剧作用不容忽视。正确判断一个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对合理选择保护、恢复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5参考文献
[1]罗玉友,罗值贤,陈明远.大方县近49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贵州气
象,2010,34(S1):109-110.
[2]李明,吴正方,张莲芝,等.吉林省东部山区1953—2007年气温变化
特征分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5(3):73-81.
[3]袁新田,张先基.阜阳市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研究[J].宿州学院学
报,2010,25(8):23-25,113.
[4]黄绍文,胡琳娜,顾敬.新余市51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新余高专
学报,2010,15(4):83-85.
[5]王海岩.青河1961—2008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0,4(3):33-37.
[6]周志强.新疆尼勒克县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
济,2010(8):928-929.
[7]闫玲,夏依木拉提·艾依达尔艾力.近50a来新疆新源县气温变化趋
势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46(7):52-53.
4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根据对平顶山地区灾情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基础地理信息资料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当地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的相对结果。
从图5可以看出,鲁山县、舞钢县2个区域是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叶县属于中等风险区,平顶山和宝丰地区属于次低风险区,汝州县和郏县属于低风险区。整体看来,平顶山地区西部、南部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要大于北部。
5小结
对于大区域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有利于从宏观角度认识并了解洪涝灾害风险,进行以区域为对象的宏观防灾减灾规划[1-4]。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已评价出的高风险小区域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研究成果,则可以更好地为实际生产生活提供帮助[5-6]。
6参考文献
[1]石昌军,蒋桂萍,任小安.三都暴雨特征与洪涝灾害关系分析[J].贵州
气象,2006,30(4):16-17.
[2]蒋新宇,范久波,张继权,等.基于GIS的松花江干流暴雨洪涝灾害风
险评估[J].灾害学,2009,24(3):51-56.
[3]卞韬,王丽荣,李国翠,等.石家庄暴雨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J].干
旱气象,2009,27(1):18-22.
[4]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7.
[5]刘皑国,张云惠,杨利鸿.喀什地区暴雨特征及预报[J].新疆气象,
2005(增刊):12-13,18.
[6]魏一鸣,金菊良,杨存建,等.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理论[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2.
李学欣等:
平顶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