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城市产业结构的偏离_份额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第二产业看, 以泉州的结构优势和厦门的竞争力最为突 出, 福州的结构优势仅次于泉州, 但竞争力为全省最弱, 漳州、三 明、南平、宁德的竞争力同样处于弱势。说明第二产业 的结构优 势为福建省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增长量, 但一半以上城市的竞争 力却不强, 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第二产业结构优势。
从第三产业看, 厦门的结构优势及竞争力均表现为强有力, 总偏 离 分 量 为 全 省 之 首 ; 泉 州 、福 州 的 结 构 优 势 强 劲 , 但 竞 争 力
沈鸿: 福建省城市产业结构的偏离— ——份额分析
问题探讨
福建省城市产业结构的偏离— ——份额分析
沈鸿 (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文 章 从 产 业 结 构 入 手 , 利 用 2000 年 、2005 年 福 建 省各地市三大产业数据, 建立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数学模型, 依 据 城 市 总 体 实 力 , 将 福 建 省 城 市 分 为 高 速 优 化 型 、中 速 改 善 型 、 低速增长型三类。依据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应着眼于第二、三 产业结构优势和竞争力的提升, 加快发展工业支柱产业和高新 技 术 产 业 , 推 进 第 二 、三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 同 时 充 分 发 挥 港 口 优势, 形成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带。
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 西南部与广东省接壤。海域辽阔, 港湾众
多, 居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道; 紧靠北回归线北面, 背山面
海, 属亚热带, 季风气候显著。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地区, 是海峡西岸
经济区的主体, 担负着促进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区经济联合
的重任。2005 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6567.71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
12.6∶49.2∶38.2。
2.2 研究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 SSM)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雷默于 1942
年提出的, 后由邓恩与胡佛在应用中对其做了进一步发展和完
善。其基本思路是以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为参考系, 将研究区域的
经济总量变化分解为份额分量和偏离分量, 将偏离分量又分解
为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 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或
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宁德 9 市的三次产业总产值数据: 如表 1 所示, 从全省范围看, 第一产业比重有逐年下降趋
势, 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这是由于近年来福建工业的大力发 展带 动 了 其 他 产 业 , 形 成 了 强 劲 的 产 业 支 撑 , 批 发 、零 售 、住 宿 、
餐饮与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中的高利润行业也势头良好。 莆田、泉州、龙岩、三明、宁德五市的二、三产业有较大变动 : 莆田、泉州、龙岩的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 第 三 产 业 稳 定发展; 三明、宁德两市的第二产业基 本 持 平 , 第 三 产业增势明显。 从 增 长 量 看 , 各 市 GDP 在 五 年 间 均 有 较 大 幅 度提高, 其中以泉州增长量最大, 为 581.42 亿元, 厦 门 、福 州 次 之 ; 从 增 长 率 看 , 厦 门 的 GDP 在 5 年 间 翻了一倍, 莆田、龙岩分 别 以 0.79 与 0.70 的 涨 幅 居 第二、三位。2000 年 、2005 年福州 、厦 门 、泉 州 三 市 GDP 总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 61.5%与 62.6%, 充分 体 现 了 福 建 省 经 济 发 展 “三 驾 马 车 ”的 优 势 , 而 莆 田 、龙 岩 两 个 沿 海 城 市 也 展 现 出 良 好 的 发 展 前 景 。 3.2 各市总体实力分析 以福建省城市群整体为参考系, 利用偏离—份 额分析法公式进行计算。 如 表 2 所 示 , 从 份 额 分 量 看 , 厦 门 、莆 田 、龙 岩 三市的份额分量均小于各地实际增长量, 其中以厦 门最为明显, 说明该三市的经济发展在福建总体经 济发展中处于领先优势。泉州 、福州 两 市 的 份 额 分 量虽最为突出, 但均大于两地实际增长量, 说明两 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全省经济增长的带动, 是全 省 经 济 发 展 效 应 作 用 的 结 果 , 三 明 、漳 州 、南 平 、宁 德同样存在此现象。 从结构偏离看, 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速率以厦门 最 大 ( 0.033) , 泉 州 ( 0.024) 次 之 , 福 州 ( 0.005) 第 三 , 这 充 分 显 示 了 福 、厦 、泉 三 市 尤 其 是 厦 门 经 济 增 长 的产业结构优势。其余六市均为负值, 由高到低依 次 为 莆 田 、漳 州 、龙 岩 、三 明 、南 平 、宁 德 , 均 低 于 福 建平 均水平, 又以宁德( - 0.045) 、南 平 ( - 0.039) 产 业 结构高级化调整面临压力最大。 从竞争力偏离看, 以厦门( 0.39) 增长最快, 其次 为 莆 田 、龙 岩 、宁 德 、南 平 , 三 明 、泉 州 、福 州 略 低 于 平均水平, 漳州( - 0.24) 远低于平均水平。 结构偏离和竞争力偏离是排除了区域总体增 长效应的偏离份额。两种偏离都占优势的只有厦 门, 这充分体现了厦门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和作为 沿海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和竞争优 势 。 福 州 、泉 州
如 表 3 所 示 , 从 全 省 范 围 看 , 第 二 、三 产 业 的 份 额 分 量 远 高
- 72-
沈鸿: 福建省城市产业结构的偏离— ——份额分析
问题探讨
不足; 漳州的竞争力最弱, 总偏离分 量为负; 其余 5 市的总偏离分量均 为正。竞争力的严重参差不齐导致 各市总偏离分量相差甚远, 作为福 建省经济较发达地 区 , 泉 州 、福 州 在 发展第三产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 的竞争压力。
4 结论
于 第 一 产 业 ( 373.38 亿 元 ) , 体 现 了 克 拉 克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的 演进规律; 第二产业的份额分量( 1121.82 亿元) 又高于第三产业 ( 923.38 亿元) , 与福建省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省情相符[8]。
从第一产业看, 各市结构偏离分量均为负值, 总偏离分量亦 为负。说明各市农业结构不够合理, 层次低下, 结构因素对地区 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 同时缺乏竞争力优势。
对( 1) 两端求和, 得 j 市三次产业总偏离份额:
% $ % $ △rij=∑
r m i=1
ij
(t
0
)
r(t) - 1 r(t0 )
+
∑
r m i=1
ij
(t
0
)
r1 (t) - r(t) r1 (t0 ) r(t0 )
+∑
m i
=1r
ij
(t
0
)
% $ r1j (t) - r1 (t) r1j (t0 ) r1 (t0 )
算, 比上年增长 11.3%。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828.76 亿元, 增长
4.0%; 第 二 产 业 增 加 值 3224.91 亿 元 , 增 长 13.3%; 第 三 产 业 增
加值 2506.40 亿元, 增长 1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8621 元, 比
上年增长 10.6%。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 13.7∶48.1∶38.2 调整为
衰退的原因, 进而确定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
方 向 。国 内 学 者 运 用 该 方 法 主 要 进 行 了 地 区 经 济 增 长 贡 献 分 析 、
地区产业增长态势分析、行业竞争力分析等相关研究 , 具有较强
的综合性和动态性。
根据 SSM 原理构建偏离—份额分析模型:
区域经济增长=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福 建 陆 地 位 于 北 纬 23°33′至 28°20′、 东 经 115°50′至 120°
40′之 间 , 全 省 陆 域 面 积 12.14 万 km2, 东 濒 我 国 东 海 与 南 海 , 面
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 东北部与浙江省毗邻, 西北横贯武
" # " $ 即△rij (t)- rij (t0)=rij (t0 )
r(t) - 1 r(t0 )
+rij
பைடு நூலகம்
(t0 )
r1 (t) - r(t) r1 (t0 ) r(t0 )
+rij
(t0 )
% $ r1j (t) - r1 (t) r1j (t0 ) r1 (t0 )
( 1)
其中 rij(T)表示 T 时期 j 市 i 类型产业( j=1, 2, 3…, n) , r1(T)表 示 T 时 期 全 省 i 类 型 产 业 ri(T)=∑nj=1rij(T), i=1, i=1, 2… , mr(T)=∑ mi=1=1, r2(T)T=t0 为基期, T=t 为研究期。
(2)
- 71-
问题探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 年第 19 卷第 6 期( 总第 199 期)
把(
2)
两
端
同
时
除
以
∑m i=1
rij(t0),
得到
以增长率
形式表示的偏
离—份额方程。
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3.1 各市 GDP 数据分析 以 2000 年 为 基 期 , 2005 年 为 报 告 期 , 得 福 州 、厦 门 、莆 田 、
图 1 福建省各市 GDP 偏离—份额分析散点图
4.1 城市类型划分 通过对各城市的经济增长率、
竞争力偏离增长率、结构偏离增长 率进行标准化处理, 得三维散点图。
基于城市总体实力, 把福建省 城市分为三类:
厦门属于高速优化型城市, 主 要表现为经济增长迅速, 在全省经 济发展中处于领先位置, 产业结构高度化特征明显, 带动全省份 额总量提高, 产业结构优势和竞争力强有力。 福州、泉州、龙岩、莆田属于中速改善型城市 , 主要表现为经 济增长较迅速, 在产业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中的一方面表现较好。 漳州、三明、南平、宁德属于低速增长型城市 , 主要表现为经 济增长较缓慢, 主要依赖全省经济增长的带动, 结构优势不明 显, 竞争力较弱, 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 从城市类型划分来看, 高速优化型城市与中速改善型城市 均位于沿海地区, 低速增长型城市均位于内陆地区。加强区域分 工协作, 实现沿海与山区优势互补, 是提高全省总体经济水平的 必经之路。 4.2 发展对策 4.2.1 以科技带动全省经济发展。要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实现 技术跨越式发展,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高 新技术产品, 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福建省新经济增长点。加强福 州 、厦 门 两 个 国 家 级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开 发 区 和 泉 州 、莆 田 、漳 州 、三 明、南平五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 , 形成以福、厦、漳 高速公路为轴线的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 迅速实现产业化, 进而扩散到全省其它地区。 4.2.2 因地制宜优化各地市产业结构, 形成城市群。从全省范围 的产业结构调整看, 要加快各地市工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发 展 , 推 进 工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 重 点 发 展 电 子 信 息 、生 物 技 术 及 批 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中的高新技术行 业与高利润行业, 力求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 从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看, 要发挥厦门的产业结构优势 和 竞 争 力 优 势 , 大 力 提 升 福 州 、泉 州 两 大 中 心 城 市 第 二 、三 产 业 的竞争力和莆田、龙岩两大中速改善型城市第二、三 产业的结构 优势, 着重调 整 漳 州 、三 明 、南 平 、宁 德 四 个 低 速 增 长(下 转 P75)
在产业结构上具有优势, 但在产业竞争力上存在不足, 使产业结 构带来的优势被抵消 , 从而导致两市的 GDP 增长量低于福建平 均水平; 莆田、龙岩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在一定程度 上弥补了产业 结构的缺陷, 使两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起到带动作用。漳州、三 明的负向偏离最大, 说明两市在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上任重而 道远。 3.3 各市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关键词]偏离—份额法; 产业结构; 城市; 福建省
1 引言
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 关系, 区域产业结构及其优劣直接关系到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和 产业素质的高低, 经济成长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产业结构由 无序到有序, 由较低级有序到较高级有序的演化过程。
克 拉 克 、霍 夫 曼 、库 兹 涅 茨 、罗 斯 托 等 经 济 学 家 已 为 产 业 结 构分析提供了很多成型理论 。1940 年, 克拉 克 发 现 了 产 业 结 构 优化升级的演进规律, 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的 提 高 , 第 一 产 业 的 劳 动 力 比 重 逐 渐 下 降 , 第 二 、三 产 业 特 别 是 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趋势。罗斯托的经济增长 阶段理论也为产业结构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理论框架: 他根据技 术 标 准 把 经 济 成 长 阶 段 划 分 为 传 统 社 会 、 为 起 飞 创 造 前 提 、起 飞 、成 熟 高 额 群 众 消 费 、追 求 生 活 质 量 这 5 个 阶 段 , 每 个 阶 段 的 演进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主要特征,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的城市其产业结构必有所差异[3]。而我国学者认为, “现 代经济 增长方式本质上是结构主导型增长方式, 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 核心的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它 的 变 动 对 经 济 增 长 有 着 决 定 性 的 影 响 ”等 。
区域内部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是该区域各城市 1+ 1>2 的双赢或多赢局面的前提。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 福 建 省 在 联 通 浙 南 、粤 东 、赣 南 地 区 以 及 承 接 长 三 角 和 珠 三 角 的 产 业辐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福建省实际发展情况出发, 通 过对 2000 年、2005 年全省、各市之间 及 各 市 内 部 产 业 之 间 的 比 较 分 析 , 力 求 利 用 产 业 的 互 补 性 , 建 立 合 理 的 、符 合 区 内 比 较 优 势的产业结构, 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资 源高效利用。
从第三产业看, 厦门的结构优势及竞争力均表现为强有力, 总偏 离 分 量 为 全 省 之 首 ; 泉 州 、福 州 的 结 构 优 势 强 劲 , 但 竞 争 力
沈鸿: 福建省城市产业结构的偏离— ——份额分析
问题探讨
福建省城市产业结构的偏离— ——份额分析
沈鸿 (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文 章 从 产 业 结 构 入 手 , 利 用 2000 年 、2005 年 福 建 省各地市三大产业数据, 建立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数学模型, 依 据 城 市 总 体 实 力 , 将 福 建 省 城 市 分 为 高 速 优 化 型 、中 速 改 善 型 、 低速增长型三类。依据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应着眼于第二、三 产业结构优势和竞争力的提升, 加快发展工业支柱产业和高新 技 术 产 业 , 推 进 第 二 、三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 同 时 充 分 发 挥 港 口 优势, 形成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带。
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 西南部与广东省接壤。海域辽阔, 港湾众
多, 居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道; 紧靠北回归线北面, 背山面
海, 属亚热带, 季风气候显著。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地区, 是海峡西岸
经济区的主体, 担负着促进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区经济联合
的重任。2005 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6567.71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
12.6∶49.2∶38.2。
2.2 研究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 SSM)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雷默于 1942
年提出的, 后由邓恩与胡佛在应用中对其做了进一步发展和完
善。其基本思路是以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为参考系, 将研究区域的
经济总量变化分解为份额分量和偏离分量, 将偏离分量又分解
为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 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或
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宁德 9 市的三次产业总产值数据: 如表 1 所示, 从全省范围看, 第一产业比重有逐年下降趋
势, 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这是由于近年来福建工业的大力发 展带 动 了 其 他 产 业 , 形 成 了 强 劲 的 产 业 支 撑 , 批 发 、零 售 、住 宿 、
餐饮与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中的高利润行业也势头良好。 莆田、泉州、龙岩、三明、宁德五市的二、三产业有较大变动 : 莆田、泉州、龙岩的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 第 三 产 业 稳 定发展; 三明、宁德两市的第二产业基 本 持 平 , 第 三 产业增势明显。 从 增 长 量 看 , 各 市 GDP 在 五 年 间 均 有 较 大 幅 度提高, 其中以泉州增长量最大, 为 581.42 亿元, 厦 门 、福 州 次 之 ; 从 增 长 率 看 , 厦 门 的 GDP 在 5 年 间 翻了一倍, 莆田、龙岩分 别 以 0.79 与 0.70 的 涨 幅 居 第二、三位。2000 年 、2005 年福州 、厦 门 、泉 州 三 市 GDP 总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 61.5%与 62.6%, 充分 体 现 了 福 建 省 经 济 发 展 “三 驾 马 车 ”的 优 势 , 而 莆 田 、龙 岩 两 个 沿 海 城 市 也 展 现 出 良 好 的 发 展 前 景 。 3.2 各市总体实力分析 以福建省城市群整体为参考系, 利用偏离—份 额分析法公式进行计算。 如 表 2 所 示 , 从 份 额 分 量 看 , 厦 门 、莆 田 、龙 岩 三市的份额分量均小于各地实际增长量, 其中以厦 门最为明显, 说明该三市的经济发展在福建总体经 济发展中处于领先优势。泉州 、福州 两 市 的 份 额 分 量虽最为突出, 但均大于两地实际增长量, 说明两 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全省经济增长的带动, 是全 省 经 济 发 展 效 应 作 用 的 结 果 , 三 明 、漳 州 、南 平 、宁 德同样存在此现象。 从结构偏离看, 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速率以厦门 最 大 ( 0.033) , 泉 州 ( 0.024) 次 之 , 福 州 ( 0.005) 第 三 , 这 充 分 显 示 了 福 、厦 、泉 三 市 尤 其 是 厦 门 经 济 增 长 的产业结构优势。其余六市均为负值, 由高到低依 次 为 莆 田 、漳 州 、龙 岩 、三 明 、南 平 、宁 德 , 均 低 于 福 建平 均水平, 又以宁德( - 0.045) 、南 平 ( - 0.039) 产 业 结构高级化调整面临压力最大。 从竞争力偏离看, 以厦门( 0.39) 增长最快, 其次 为 莆 田 、龙 岩 、宁 德 、南 平 , 三 明 、泉 州 、福 州 略 低 于 平均水平, 漳州( - 0.24) 远低于平均水平。 结构偏离和竞争力偏离是排除了区域总体增 长效应的偏离份额。两种偏离都占优势的只有厦 门, 这充分体现了厦门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和作为 沿海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和竞争优 势 。 福 州 、泉 州
如 表 3 所 示 , 从 全 省 范 围 看 , 第 二 、三 产 业 的 份 额 分 量 远 高
- 72-
沈鸿: 福建省城市产业结构的偏离— ——份额分析
问题探讨
不足; 漳州的竞争力最弱, 总偏离分 量为负; 其余 5 市的总偏离分量均 为正。竞争力的严重参差不齐导致 各市总偏离分量相差甚远, 作为福 建省经济较发达地 区 , 泉 州 、福 州 在 发展第三产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 的竞争压力。
4 结论
于 第 一 产 业 ( 373.38 亿 元 ) , 体 现 了 克 拉 克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的 演进规律; 第二产业的份额分量( 1121.82 亿元) 又高于第三产业 ( 923.38 亿元) , 与福建省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省情相符[8]。
从第一产业看, 各市结构偏离分量均为负值, 总偏离分量亦 为负。说明各市农业结构不够合理, 层次低下, 结构因素对地区 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 同时缺乏竞争力优势。
对( 1) 两端求和, 得 j 市三次产业总偏离份额:
% $ % $ △rij=∑
r m i=1
ij
(t
0
)
r(t) - 1 r(t0 )
+
∑
r m i=1
ij
(t
0
)
r1 (t) - r(t) r1 (t0 ) r(t0 )
+∑
m i
=1r
ij
(t
0
)
% $ r1j (t) - r1 (t) r1j (t0 ) r1 (t0 )
算, 比上年增长 11.3%。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828.76 亿元, 增长
4.0%; 第 二 产 业 增 加 值 3224.91 亿 元 , 增 长 13.3%; 第 三 产 业 增
加值 2506.40 亿元, 增长 1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8621 元, 比
上年增长 10.6%。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 13.7∶48.1∶38.2 调整为
衰退的原因, 进而确定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
方 向 。国 内 学 者 运 用 该 方 法 主 要 进 行 了 地 区 经 济 增 长 贡 献 分 析 、
地区产业增长态势分析、行业竞争力分析等相关研究 , 具有较强
的综合性和动态性。
根据 SSM 原理构建偏离—份额分析模型:
区域经济增长=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福 建 陆 地 位 于 北 纬 23°33′至 28°20′、 东 经 115°50′至 120°
40′之 间 , 全 省 陆 域 面 积 12.14 万 km2, 东 濒 我 国 东 海 与 南 海 , 面
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 东北部与浙江省毗邻, 西北横贯武
" # " $ 即△rij (t)- rij (t0)=rij (t0 )
r(t) - 1 r(t0 )
+rij
பைடு நூலகம்
(t0 )
r1 (t) - r(t) r1 (t0 ) r(t0 )
+rij
(t0 )
% $ r1j (t) - r1 (t) r1j (t0 ) r1 (t0 )
( 1)
其中 rij(T)表示 T 时期 j 市 i 类型产业( j=1, 2, 3…, n) , r1(T)表 示 T 时 期 全 省 i 类 型 产 业 ri(T)=∑nj=1rij(T), i=1, i=1, 2… , mr(T)=∑ mi=1=1, r2(T)T=t0 为基期, T=t 为研究期。
(2)
- 71-
问题探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 年第 19 卷第 6 期( 总第 199 期)
把(
2)
两
端
同
时
除
以
∑m i=1
rij(t0),
得到
以增长率
形式表示的偏
离—份额方程。
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3.1 各市 GDP 数据分析 以 2000 年 为 基 期 , 2005 年 为 报 告 期 , 得 福 州 、厦 门 、莆 田 、
图 1 福建省各市 GDP 偏离—份额分析散点图
4.1 城市类型划分 通过对各城市的经济增长率、
竞争力偏离增长率、结构偏离增长 率进行标准化处理, 得三维散点图。
基于城市总体实力, 把福建省 城市分为三类:
厦门属于高速优化型城市, 主 要表现为经济增长迅速, 在全省经 济发展中处于领先位置, 产业结构高度化特征明显, 带动全省份 额总量提高, 产业结构优势和竞争力强有力。 福州、泉州、龙岩、莆田属于中速改善型城市 , 主要表现为经 济增长较迅速, 在产业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中的一方面表现较好。 漳州、三明、南平、宁德属于低速增长型城市 , 主要表现为经 济增长较缓慢, 主要依赖全省经济增长的带动, 结构优势不明 显, 竞争力较弱, 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 从城市类型划分来看, 高速优化型城市与中速改善型城市 均位于沿海地区, 低速增长型城市均位于内陆地区。加强区域分 工协作, 实现沿海与山区优势互补, 是提高全省总体经济水平的 必经之路。 4.2 发展对策 4.2.1 以科技带动全省经济发展。要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实现 技术跨越式发展,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高 新技术产品, 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福建省新经济增长点。加强福 州 、厦 门 两 个 国 家 级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开 发 区 和 泉 州 、莆 田 、漳 州 、三 明、南平五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 , 形成以福、厦、漳 高速公路为轴线的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 迅速实现产业化, 进而扩散到全省其它地区。 4.2.2 因地制宜优化各地市产业结构, 形成城市群。从全省范围 的产业结构调整看, 要加快各地市工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发 展 , 推 进 工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 重 点 发 展 电 子 信 息 、生 物 技 术 及 批 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中的高新技术行 业与高利润行业, 力求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 从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看, 要发挥厦门的产业结构优势 和 竞 争 力 优 势 , 大 力 提 升 福 州 、泉 州 两 大 中 心 城 市 第 二 、三 产 业 的竞争力和莆田、龙岩两大中速改善型城市第二、三 产业的结构 优势, 着重调 整 漳 州 、三 明 、南 平 、宁 德 四 个 低 速 增 长(下 转 P75)
在产业结构上具有优势, 但在产业竞争力上存在不足, 使产业结 构带来的优势被抵消 , 从而导致两市的 GDP 增长量低于福建平 均水平; 莆田、龙岩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在一定程度 上弥补了产业 结构的缺陷, 使两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起到带动作用。漳州、三 明的负向偏离最大, 说明两市在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上任重而 道远。 3.3 各市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关键词]偏离—份额法; 产业结构; 城市; 福建省
1 引言
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 关系, 区域产业结构及其优劣直接关系到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和 产业素质的高低, 经济成长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产业结构由 无序到有序, 由较低级有序到较高级有序的演化过程。
克 拉 克 、霍 夫 曼 、库 兹 涅 茨 、罗 斯 托 等 经 济 学 家 已 为 产 业 结 构分析提供了很多成型理论 。1940 年, 克拉 克 发 现 了 产 业 结 构 优化升级的演进规律, 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的 提 高 , 第 一 产 业 的 劳 动 力 比 重 逐 渐 下 降 , 第 二 、三 产 业 特 别 是 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趋势。罗斯托的经济增长 阶段理论也为产业结构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理论框架: 他根据技 术 标 准 把 经 济 成 长 阶 段 划 分 为 传 统 社 会 、 为 起 飞 创 造 前 提 、起 飞 、成 熟 高 额 群 众 消 费 、追 求 生 活 质 量 这 5 个 阶 段 , 每 个 阶 段 的 演进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主要特征,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的城市其产业结构必有所差异[3]。而我国学者认为, “现 代经济 增长方式本质上是结构主导型增长方式, 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 核心的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它 的 变 动 对 经 济 增 长 有 着 决 定 性 的 影 响 ”等 。
区域内部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是该区域各城市 1+ 1>2 的双赢或多赢局面的前提。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 福 建 省 在 联 通 浙 南 、粤 东 、赣 南 地 区 以 及 承 接 长 三 角 和 珠 三 角 的 产 业辐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福建省实际发展情况出发, 通 过对 2000 年、2005 年全省、各市之间 及 各 市 内 部 产 业 之 间 的 比 较 分 析 , 力 求 利 用 产 业 的 互 补 性 , 建 立 合 理 的 、符 合 区 内 比 较 优 势的产业结构, 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资 源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