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之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 择。
健全 网络舆情监测、 研判与预警机制。 政府 对网络舆情 的
研 判 与应 对 能力 , 是 执 政 能 力 的有 机 构 成 , 是 执政 艺术 的 既 也
在多起 由网络引发的公共事 件中, 面对指责质疑 , 党和 政 体 现 。 观 那 些 由网 络舆 情 衍 生 的 重 大事 件 或 公 共 危 机 ,“ 纵 民 府 的执政能力与政 府公信力面临考验: 对网络舆情处置不适,
我 国网络舆情 的现 状与问题
技 术 应 用 与规 制 体 系非均 衡 发 展 。 国互 联 网在 发 展 过 我
程 中存 在 “ 术先行、 理滞后 ” “ 技 管 及 先发展 、 后规范 ”的现 “ 网众 ” 数量与力量均呈上升态势。 同于以往 呈原子状 象 。 不 诸如微 博等新媒体兴起 , 很快被 国内网络运 营商应用 , 当 态的个体分散网民, 一个 由 “ 网络化用户” 构成的 “ 网众” 群体 局在 发现其潜在 风险后再予规制 , 往往 遭遇抵 制 ( 比如微 博 己悄然崛起, 以数亿计的庞大数量构成 个 “ 卜 压力集 团” 据 实名制 问题 ) 众 多 网 民 己习惯 于 较 为 宽 松 的 网络 生 态 环 境 , 。 。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截 至2 1年底的数据 , 01 中国网民规模 己达 此后再强化管理 , 容易引发国内网民的抵制反弹, 也易遭致 国 51 . 3亿, 其中4 .%的网民在使 用微 博, 87 手机 网民规模 达35 际舆论的批评压 力。 .6 虽然 自19 年 以来我 国已颁布了 《 国人 94 全 亿; 另据调查 , 超过6 %的中国网民经常在 网上发表言论并就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 网安全的决定》、《 6 互联 各种话题进行讨论, 充分表 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 网信息服务管理办 法》等系列旨在规范互联 网管理 的法律法
于初始事件 的事实方面是否澄清、 评判标准是否公允 , 却并不 为例 , 据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报 告称, 事故发生后的 对该事件 的负面舆情评 价呈压倒性 , 直至7 8 月2 日温 被重视或 深究。 如果最初 的解读系 “ 误读 ” 或谣传 , 甚至事件 数 日内, 并在事故现场 回答 中外记 者提 本身都子虚乌有, 即使网络上 出现 了与初始舆论浪潮相左或质 家宝总理 亲抵温州看望伤员,
“ 马太效应” “ 火效应” 与 逆 显现 。 当某事件发生后, 最早 发布 量5 0 以上 的不足8 日均发布量不超过一条 的高达 0条 %, 出现 的观点往往具有 极强导向性。由于各大网站和分散网众 的 4 . 部分政务微博更新缓慢、 88 %。 内容陈 旧、 乏互动, 缺 久而久 各自偏好, 以及议题设置 的倾 向或先导性 , 加之部分网站为 吸 之成为 “ 尸微博 ” 流于形式。 僵 , 这使得相关部门面 临失去微 引眼球刻意制作的 “ 标题党 ” 或裁剪出对立关键词,由此汇集 博问政话语主动权的风险。 的网络舆论在短时间内被 急遽传导, 便形成了强大的浪潮 。 至 党政 网络舆论 时陷被动、失语状 态。以“ ・ 3 7 2 ”动车事件
通过 网络表达 观点诉求 已成为我 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的 规 , 并将 在 互 联 网 捏 造、 布虚 假 信 息、 论 , 乱 社会 秩 序 的 散 言 扰
重 要部 分 。 当某 一社会 事 件 被 迅 速 关注 而成 为热 点 或公 共性 事 行为定性为非法 , 但是, 何为散布虚假信息, 何为虚假信息, 并
热 点 问题 上 , 网络 舆 论 ‘ 战 愈 勇 ’ 搅 动 社 会 人 心 ; 一 些 官 多机构相继建立了网络舆情机构, 愈 , 而 如中宣部舆情信息局、 新华
方 媒体屡屡 ‘ 明’ 失语’ 容易陷入新 的一轮思想僵滞。 失 、‘ , ”
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 、 中国人 民大学舆论研 究所、 南方报
政务微 博 尚处摸 索阶段 。 统计截至 2 1年 1月底 , 据 01 0 经
81 2 其 苏响水化 工厂爆炸谣言事件等, 再如国外 的 “ 占领华尔街 ” 示 过认证 的党政机 关和公务员微博 数达1 ,3 个, 中公安 系 威运动。
统占4 %; 3 党政部门的微博 , 信息发布量 10 以下的占6 %, 0条 0
新 闻, 赢得话语主导权 , 正如危机管理 专家诺曼 ・ 奥古斯丁所 不仅应重视 “ 网络 问政” 等体 察民情、 汇聚民智, 缔结广泛 “ 网
主张的 “ 说真话, 立刻说” 避免 “ , 谣言面前, 真相也投 降”的 络 统 一 战 线 ”的 前 台工作 , 应 完 善 日常 行 政 运 行机 制 、 新 更 创 被动局面出现。 总结案例, 探寻规 律, 优化危机应对策略。 过去几年中, 通过网络舆情而触发 的公共事件为数不少。 在各地的网络舆情 社会管理体制, 夯实后 台基础 , 以民主、 洁、 廉 务实、 高效的标
1 民 2 1论 8人 坛
问后 , 网络 舆 情 反 映 出 的消 极 、 触 情 绪 才 有 所 缓 和 , 首 次 人 民网舆情监测室从政 府响应、 抵 并 信息透 明度、 政府 公信力3 个 出 现 积 极 态 势 。 如保 定 李 刚 事 件 , 再 保定 市公 安 局 政 治 部负 责 常规指标与恢复秩序、 动态反应、 官员问责3 个特殊指标出发,
地方政 府应 对 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 ” 知屋漏 者在 。“ 新闻发布的民警被网民指名谩骂, 央视采访李 刚后 , 受害者原 推 出了 “ 知政失者在草野 ” 就此类排 行榜所提供 的典型个案进 , 代 理律师立 即质 问 “ 视访 问嫌疑人 及其家属是 否符 合司法 宇下, 央 程 序 ” 网络流 言随之纷起 。 , 面对几近失控 的网络声讨, 保定 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 有助于政府部 门和 司法机关在今 市相关部门承受了巨大压力—— 任何一个澄清都将招 致更猛 后更妥适、 从容应对网络舆论危机。 烈 的嘲讽谩 骂,“ 回应 ” 不 反倒成了暂时平息网络舆情 的惟 一
业传 媒 集 团旗 下 的猫 眼云 情 报信 息 中心等 。
提高 网络舆情应对 水平 , 实现 政情民意 良性互动
完 善 网络 安 全 管理 、 全 网络 法 制 体 系。 据 互 联 网 特 健 根
性, 对于新开发应用的网络 技术, 应从有效管理的实 际出发 , 中共十七届六 中全会 通过 的 《 中共 中央 关于深 化文化体 进行风险评 估和预案制定; 采取审慎政 策, 强化管理前 瞻性 ; 制 改革 推动社会主 义文化大发 展大 繁荣 若干重大 问题 的决 梳理现行法律法 规, 参照国际通行做法 , 发挥技 术手段的防范 定 》 出, 提 要加强和 改进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 加强网上舆论 作用, 细化或新增相关标准 , 有效遏制违法网络信息对国家安 引导。 政府的社会管理造成 的损 害。 从数次 网络舆情 危机应 对 突 出问题” 突破 口, 网络舆情则是表征这些 “ 为 而 突出问题” 得出的启示是 : 面对舆情危机 , 无论大小, 逐步建立一套法 应
意 ” ( 值诉 求 ) 初 期 往往 受 到 冷 落 , 价 在 以致 发 展 为 中期 的 “ 民
党和政府 的网络话语权特别是 主流价值 的舆论主导权有失控 议” 至后期 的 “ 再 民怨”。 网络信息进行监测、 对 分析, 从而把
的担忧。 正如人 民网舆情监测室 曾警 告的那样 :“ 在诸多社会 握舆情 走向并作出预警便 是 “ 网络舆情监测” 这方面, 。 已有众
【 关键词 】 网络舆情 表达 规制
大多数西方 国家 的网民主要把 网络视 为实用工具, 网络 疑的声音, 也会显得微弱并被迅速湮没, 这就形成强者愈强、 应用排序前三位 分别是 电子商务、 即时通信 、 信息 。 与西方 国 弱 者 愈 弱 的 “ 马太 效 应 ” 心理 学 实 验 己证 实 :“ 要浪 费时 间 。 不 家网络用户需求不 同, 我国网民首先将 网络视为重要 的信息与 说服顽固分 子, 因为你的每一句辩驳打入他们耳中都会成为他 舆论平台。 在我 国, 网络 日益成为舆论生成 的策源地 、 传播 的 们支持 自己的证据。 就像没有射出的子弹, 反而伤 了自己。 ”不 集散地与交锋 的主阵地。 同观 点反而让 原观点根深蒂 固_ 相信的, 此现象便是 “ 逆火效应” 。 人 倾向于相信他们愿 意 们
以集会、 散步为表 现形式的 “ ”) 据 《 做 , 中华工商时报》评论,
在P X项目事件 中,( 之 厦门政府) t 4 成都政府 的处置方式不够 主动、 积极、 开放 , 相应处理方案也不够有力。 值得 注意的是, 最高人民检 察院旗下的正义网从常规 应对评价 和应 对技巧评
的表达 与规制 ” 的结题 成果 , 目编号 : 项 SC1 C0 8) 0 0
准重塑政府公信力, 增强公开政治论辩的能力。匾雪圄 亘
( 者分别为西 南交通 大学政治学 院副教授、 作 硕士 生导师 ,
危机 应对中, 政府表现参差不齐。 以厦门和成都两地 的P X项 目 中共 成都 市 龙泉 驿 区委组 织部 主任科 员 ; 文 系四川 省哲 本 事件为例 ( 其不仅表现 为网络舆论抵制层 面的 “ , 出现了 说” 还 学社 会科 学 “ 十一 五 ” : 2 1 规  ̄ 0 0年度 青年 项 目 “ J 网络 舆情
件时, 由数量 庞大的 “ 网众 ”积聚的舆论压力和行动力量 , 便 无 明确标准, 制裁 谣言的罪名体系滞后、 网络造谣入罪标准模 不容忽视—— 其可能不再局限于言论自由范 畴内的 “ ” 进 糊、 说 , 刑事制裁与行政防控结合较难等问题也有待解决。
而 转化 为 社会 行 动 范 畴 内的 “ ” 如 国 内的贵 州瓮 安 事件 、 做 。 江
“ 为主的观念 显然落后于网络 时代 。 防” 当遭遇突发公共或敏 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联合 印发的 《 关于深化政务公开 加 感事件 时, 地方政府屏蔽、 封锁信息的做 法, 不仅不符合保 障 强政务服务的意见》 要求: 应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 人 民知情权 和监 督权 , 可能导致 民众对 地方政府 的执政能 点 问题 的 公 开 , 观 公 布事 件进 展 、 府 举 措 、 众 防 范措 施 更 客 政 公 力产生怀 疑。 危机管理的实质是沟通 , 政府应尽可能率先发布 和 调查 处理 结果, 及时 回应社会关切 。 以此为契机 , 级政 府 各
的晴雨表。 网络上, 在 党和政府本身具有 资源与渠 道的先天优 制化的处置模式 , 弃 “ 摒 花钱 买稳定 ”的维稳路径依 赖; 只有
势, 但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这种 “ 主场优势”?笔者认为应从如 制度化的危机处理方式才 能兼顾不 同群体对公正的期盼, 避免
下几个方面着手 : 转 变观 念, 深化认 识 。“ 民之 口甚于 防川 ” 传统 的以 防 I , “ 会哭 的孩子有糖吃” 所致的处理 随意性和无序性。 “ 台前 ”“ 幕后” 并重,“ 问政”“ 行政”齐抓 。 0 1 中共 2 1年
民 壬
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之策
邓 君 韬 牛忠 江
【 要】 摘 在我国, 络日 网 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 的集散地与交锋的主阵地。 传播 各级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特别
是公共舆论危机的方法上 还存在一些问题 , 应从转 变思想观念、 化危 机应对策略 、完善 网络舆情研判与预 警机 优 制、 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及法制体 系等方面入手, 改善舆论引导方式, 重拾话语主导权并增进公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