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完整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完整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李银红

与心理健康的成人相比,初中学生的情绪是最不稳定的,同时多见紧张、激烈。当情绪暴发时,他们的整个身心都会被这种情绪所笼罩。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往往无法顺利、正确地找到调节和渲泄紧张情绪的方法;有时他们会身不由已地发脾气。当受到家长、教师等成人的训斥,甚至遭到打骂时,很多“问题学生”和恶性事件都会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和酿成。本文就教师如何通过调控自己的情绪,从而把握学生情绪变化,增强教育效果,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同行们共商。

1、做心理健康的教师。心理健康,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教师,俗话说:“打铁先要本身硬”。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当前,我们教师也处于动荡、变革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之中,诸如晋升职称、评选先进、教师分房、养老养小的负担、处理人际关系、有病得不到很好地医治、贫困地区正常的待遇得不到落实等等,难免产生自身心理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心态一旦带入课堂中,定会产生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降低课堂效率,有时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对学生的伤害,甚至造成师生的对立,进而酿成暴力事件。

纵观各位优秀的教师,他们不仅有广泛的活动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更有健康的情绪体验。他们一方面表现为情绪乐观、稳定,另一方面表现为情感高尚、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挫折、恐惧、不安全、意外等有相当高的忍耐力。

教师整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和痛苦。特别是我们教师总以为学生是在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处世,殊不知,学生的想法和教师的想法,其实相差很远。于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问青红皂白对学生发火;把自己的情绪转嫁到学生身上等等。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们不能因为有各种残酷的现实而束手无策,我们必须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控制和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2、改进教法。现在推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的一些新的理论,较有成就、步子较大、效果较好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和心理学联系在一起,注重对学生情绪的研究,使“情感与态度”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使用启发式和讨论式,体现教学民主。课内和课外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教师、与同学进行讨论、争辩,给学生提供产生灵感思维的机会,让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心灵得以沟通,学生的思维避免了限制,学习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奇迹往往就在这些过程中产生。这样长期坚持做下去,学生的情绪定能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得到保持。

3、让幽默走进课堂。幽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它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润滑剂。让幽默走进课堂,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效果;幽默能抚平学生的烦恼,回归宽容与善良;幽默能让学生从错位和虚幻中认清真实的自我,变得冷静而明智;幽默能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更好地发展。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教学中非常善于幽默,他还总结出了努力提高笑的水平

的十种方法,为我们第一线教师奉献了法宝。

为了有好的教学效果,也为了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应多读《幽默大观》,多听幽默录音,多看幽默画片,不断提高幽默品位,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注意对四类家庭孩子情绪的把握。教师对学生情绪的把握,必须特别“小心”四类家庭的孩子。一是“严管型”家庭,这样家庭的孩子长期处在过份严格管教的气氛中,为了心理平衡,他们往往要在比较“弱”的教师和同学面前发泄;二是“拜金型”家庭,这样家庭的孩子不认“法”和“理”,往往横行霸道,不管课内、课外好耍野;三是“吵斗型”家庭,这样家庭的孩子,由于在家中要么被父母中的一方溺爱,要么被父母双方抛下不管,在吵打的气氛中生活,不易有宽容他人的好品质;四是“残缺型”家庭,这样家庭的孩子容易导致心理残缺,不能用正常的心态去对待自己和他人,往往是固执怪癖、多愁善感,情绪极不稳定,好发无名之火。只有对他们深入了解,对症下药,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5、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在所难免。但是学生总是不喜欢受到批评的,尤其是那些在家中做“小皇帝”、“小公主”的学生。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就是要在对学生实施批评后,观察被批评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表现效果,以便决定是加强批评教育力度,还是改变批评教育方法。

《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2日登载的文章:八成孩子“不想在否定中长大”。该文章不仅反映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更重要地也警示了教师如何用好批评和表扬,让它们有效地发挥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从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表明,教师必须谨慎把握三类学生的批评教育火候:一是偶尔犯一次错误的学生,教师不能因为他是第一次犯错误而原谅,更不能盲目批评,要让学生说话,了解事实真相,这是我们对学生可能发怒之前必须要做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学生,真正了解学生,打心底里感到“调皮蛋”其实往往也是那样的可爱。若是因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限制,必须实施先批评,事后一定要查明原因,加以沟通。二是受到批评后不动声色的学生,教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批评力度不够,而应再做好仔细的调查,以防细节出错委屈了好人。三是受到批评后变本加厉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是破罐破摔,已非常讨厌上学读书,或非常讨厌批评他的教师,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要做到查根源、找“闪光点”,才会使批评有效,这也是挽救一个后进生必须做到的。

在对学生实施批评,甚至是发怒之前,我们只需用一点点的理智,很快地思考:究竟是什么惹恼了自己?除了当下的情绪,自己心中是否还有别的情绪干扰着,学生是否正好成了出气筒?教师只有冷静地思考,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要让学生每天都有份好心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不仅要勤练内功,确保个人有个好心情,而且要教给学生忍让、自慰、转移、回避、改变环境、适度渲泄等舒散积郁的方法,使多余的心理能量及时的释放。

教师应成为学生情感发育和调适的导师,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张金键 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也就越加突显。 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对在校生的成长有着广泛而普遍的意义,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校生是在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生和成长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受益者,但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受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影响。在目前,我国在校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之高、范围之广,这是必然的现象。因此,从家长到学校、社会都相当重视,有关的研究也相当热烈。本文主要就教师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谈几点看法,以尝试揭示其中的关系。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表面看属于个体行为,但对心理的研究表明,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内源性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在生长过程中本身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变化。如遗传因素、分娩异常、发育迟缓,各种疾病等。内源性因素是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对学生的作用比较直接、明显。 而外源性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同于内源性因素,具有间接、隐蔽、难以控制的特点。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对在校生来说,社会因素由于学生用于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时间同家庭、学校相比毕竟相当有限,其影响还不是决定性的。家庭因素相对于社会因素,其影响力要大。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由于血缘的关系,学生从其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长辈那些接受的影响直接而细微,容易形成定式,不易改变。 学校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舞台。学校办学思想、文化氛围、物理环境、人际关系及教师的素质直接对学生的行为培养、个性发展、生活和社

浅谈教师的人格对学生道德的影响

教师伦理学课程论文( 2011-2012 第二学期 1485 ) 题目: 浅谈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人文教育 学生姓名:王森浩学号:10120138 任课教师:项建英 完成时间:2012 年 5 月 26 日 成绩:

浅谈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摘要:我国传统的为师之道强调身教,即教师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学生的从师之道也强调择善而从,度德而师。一个教师的人品修养往往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很多成材的学生往往带有其教师的优良习惯和高尚人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书先育人,教师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所培养的一代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教师;人格;学生;影响. 在古代汉语中,“格”通常指“标准”或“准则”,人格就是为人的标准或准则。《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格的解释是:第一,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第二,个人的道德品质;第三,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在西方古代语言中,“人格”同拉丁文的面具(persona)是同一个词。综合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人格就是人的一种定格,是关于人的一种规定性,即是对人的精神和物质、应然和实然、自然性和社会性之统一整体的抽象和概括,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和辐射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及一生的成长道路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中,教师的教育作用居于首位,每个人生重大抉择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而人格形象则是弘扬教师人格价值、展现人格魅力的力量源泉,是教师内在精神的凝聚和外在品质的升华[1]。教师人格形向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道德人格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作为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中的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之一,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人格力量,尤其是道德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如果教师具有一种健全的,乃至高尚的人格品质、道德修养,这是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然而,在现实中,在我们的身边,却依然有很多教师不注重自己的品性,甚至违背社会的伦理道德,不但自己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反而影响了学生的人格形成。因此,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用心灵来塑造心灵。对教师来说,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重要,但它无法取代道德人格的力量;技巧高超、方法纯熟也很重要,但是它根本不能同教师的道德人格抗衡。教师“不是使用物质工具去作用劳动对象,而主要是以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以自身道德的、人格的、形象的力量。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劳动对象。”教师的良好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的影响是深刻久远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时时注意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师道德人格。 二、学术人格

教师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浅谈教师情绪的自我调控 现代教育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着,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否以良好、健康的情绪带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学会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自信,做事有效率并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此外,在掌控自己情绪的同时,也应学会调适他人的情绪。只有这样才会在轻松中完成任务,在快乐中创造和谐。 一.教师情绪的自我控制与调节的必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好大功夫准备了一节精品课,然而,当我们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这时您是高声训斥,还是巧做欢颜…… 还有这种情况,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说话,教室里闹哄哄的,几次严厉警告后,学生依然不能安静,似乎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一般的老师对以上这种情况都很恼火,甚至暴跳如雷…… 一位英语老师因一名女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像你这样的姑娘不学习,没文化,长大了嫁都嫁不出去。听到老师这样说,她羞愧极了,一下课就趴到桌子上哭起来…… 遇到上述行为,如果你暴跳如雷、高声训斥、言语粗鲁,会产生许多害处。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生气发火,板着脸,气急败坏的拍桌子,瞪眼睛,甚至还歇斯底里地狂吼,课堂气氛就会骤然紧张起来,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也会有负作用,学生可能会把这个老师看作神经病,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立的情绪甚至行为,这样一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教师上课时情绪也会一落千丈,影响正常授课,工作也无法投入热情。而且人在气头上往往出言不当,不但会破坏教师自身的形象,也会破坏师生感情,有时甚至还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情感隔阂,如果是碰上个子较高又特别倔强的男生,可能还会与教师发生冲突、互相推搡,甚至动手打起来,到这个时候场面就不好收拾了。 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文明的倡导者,如果用粗暴的方式来维护个人的尊严肯定是不可取的,虽然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但作为一个教师,应尽量避免在学生面前发火发威。课堂的气氛常常受教师的情绪所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更与教师的情绪密切相关。教师心情开朗,面带微笑,课堂气氛就会融洽、友好,学生也能愉悦地听讲,因此,教师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非常重要,这也是衡量优秀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教师如何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情绪 1.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与心态。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惧等情绪,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反之,如果教师经常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或经常发脾气,学生必然会感到压抑与沉闷。积极地心境来源于良好的品德或个性,如果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胸怀开阔,兴趣广泛,为人友善,心态自然会平和。 大量事实表明,板着面孔的教师学生就是不喜欢的,甚至是讨厌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以微笑面对学生,学生就会感觉教师容易接近,很亲切。学生情绪高涨,敢想、敢说、敢做,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引导,“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和谐,沟通良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大家都知道“爱笑的教师人气高”。 记得曾看过一篇题为“心态”的短文,说是有位老太太坐船去伦敦探亲,当船全速前行之时,互撞冰山。船上数千人大都惊慌失措,有人还跳海逃生。唯有那老太太稳坐于其位,面无惧色,双手合一,如没事一般,所幸,船之缺口被堵,化险为夷,事后有人问及各种原因,老太太很平静地

教师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及调控措施

教师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及调控措施 教师,是孩子们生活、学习的榜样,在孩子眼中教师的形象正正是学生想要追求的形象。作为学生灵魂的引导者,教师不仅需要有本身的人格特质、管理班级的技巧、教学的技巧、与学生家长间的沟通与互动,还更需要做好自身情绪的调控工作。 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是左右课堂气氛与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堂课的质量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备课的功夫上,还会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上。而学生还是小孩子,难免会犯错,也难免会出现惹教师生气的情况。如果教师因为某些学生的调皮举动而影响了情绪,很容易会在课堂上大发雷霆,让正常的教学行为出现偏差。现在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抱怨:现在的小学生真气人!但如果教师因为这种“气人”而在班级内发泄情绪,不仅会影响课堂,还会引起学生对教师自身的厌烦情绪,进而让班级的课堂质量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 在平日里,教师的情绪管理是为学生树立榜样的重要部分 平日学生发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而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用自己宽大的心怀为孩子排忧解难、讲授道理是必需的。如果学生平日总是看到一个怒气冲冲的教师,学生也会向教师学习,变成一个经常暴躁、以恶言恶语解决问题的学生。这样,也给教师的管理加大了难度,让孩子的健康性格塑造落下阴影。 在课堂外,教师的情绪管理是跟家长沟通的必备技巧 作为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教授的学生,还有学生背后的家长。教师面对不同家庭环境的家长,难免会出现教育理念的分歧。平和的态度跟不卑不亢、有礼的语言是跟家长沟通最有效的。当教师自身出现情绪管理失控,就很容易与家长起冲突,更甚者会让家长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产生误会,进而影响家校合作,造成管理困难的局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调控自己的情绪以及压力呢?我是一个新入职的教师,从刚开始的经常性的愤懑不平、愤怒难抒到现在已经能够平和地去对待学校工作中发生的很多问题,我还是有一点自身的体会与方法的。 首先,在课堂以及平日对学生的管理上,我们要记住两个字:微笑。 教师要善于用微笑去面对自己的学生。在所有传递信息的肢体语言里面,笑容最简单最有效的,微笑可以直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亲近感。在走进教室时,我们面带微笑,这样,学生也会被教师的情绪感染,变得平静下来,课堂上吵闹的现象也会大大降低。在上课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开小差,跟旁边的同学说小话,或者会出现刚刚讲授完的简单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或者不完成作业没带作业这样的情况。教师为此有时候会对学生火冒三丈,大骂一通,只好带着烦躁的心情去继续给学生上课。自己生气了,学生也沮丧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用笑容来包容学生的小错误。碰到可能影响自己情绪的事情,我们尽量深呼吸,保持微笑,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在一个平和的范围内。这样,教师自己在快乐的氛围中教学也会更加轻松,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也学到了知识。如果觉得学生的错误确实很难原谅,我们就在心中跟自己多说几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小学生犯错误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大人也有时会犯一些愚蠢的错误,更何况小学生呢?我们可以多假设自己是一个孩子,换位思考,自己肯定也干过蠢事,说过错话,这样我

情绪管理家长课堂

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博乐幼教集团的倪老师,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我们大家能 够相聚在一起来共同探讨家庭教育这个话题!为什么相同的社会将会有不同的人生,有的人一顿饭就能花掉几万块钱,有的人一晚上的住宿费就相当于我们几个月的工资,难道是他们比我们聪明多少倍吗?一定不是这样的,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聪明的,只是接受的教育不一样,特别是家庭教育,人一生下来起点都是一样的,全部是步行出发,两只脚走路,后来走着走着有的人就看见汽车站了,上了汽车,有的人走着走着就看见火车了,他就上了火车,有的人走着走着他看见飞机了,就上了飞机,在人生的关键时刻,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方向标,你想你的孩子有什么样的起点?那么今天的教育讲座倪老师将带给大家最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教给大家如何开发孩子的最大潜能,让我们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大家说好不好?光你们好可不行,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那倪老师怎么能好呢?需要大家一点点鼓励与支持,来,给你老师一点点示意,所以我们要养成鼓掌的习惯,掌声送给你的爱人,你的家庭就会和睦,掌声送 给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未来就会变成神童,掌声送给倪老师掌声不断精彩连连! 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去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有一个小女孩,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好,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他都以不符合他年龄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幼儿园,别的孩子都在做游戏,垒城堡,他已经开始写字了,他已经学完幼儿园所有的速算及拼音课程,父母对他抱以厚望,她在父母的精神熏陶下,也从小立志上北大,但是命运作弄人,这个女孩子两分之差被北大拒之门外,于是这个女孩子在公园里吃了很多的安眠药自杀,幸亏被巡逻的保安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但是,孩子苏醒后整日以泪洗面,他妈妈非常着急,打电话咨询了很多的专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是我们的全部,孩子的全部是北大啊,我觉得这两个全部都是不对的,我们培养孩子是让他能够成功走向社会,而不是考入某一所大学,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的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著名教育家、科学家、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往简单的说,人类是群居动物,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跟他的智商、情商、逆商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情商高的人,往往可以快速的取得成功。 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得起困难挫折压力的考验,与人沟通交往无障碍都是情商高的表现。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情绪管理重要不重要,各位?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不会与别人共处,经常乱发脾气,那么他的一生幸福快乐吗?即使他的智商很高,成绩很理想,也很难取得成功。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影响 高尔基曾说过,人的本质是个大殉道者。童话中有个小女孩,由于穿上了红舞鞋,就只能拼命地旋转下去,穷其一生,欲罢不能。老师一旦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其情其感也如红舞鞋一样,让老师永不满足,永无止息,直至奉献一生的精神与心血。老师所从事的事业,实在是一项人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了 情感的事业。老师又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老师 的情感态度对学生起到很强的感染作用。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起到塑造学生品格、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从这意义上讲老 师就是传播知识文明的殉道者。 老师的真诚教育情感,往往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它往往以顿悟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又一村”,促使学生明白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才可以体会到学习 的价值,在学习中享受生活,享受快乐吧,让学生顺其自然快乐 学习,让学生读书明理智慧积德,教育本身才更有意义,学生的 学习也才更有兴趣。这种教育的瞬间灵感离不开老师“语不惊人 死不休”的强烈的教学欲望和“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苦思索。 老师的情感不仅能激发老师的教学欲望,而且能使老师长时间地保持对教育和教学的专注思考,为学生学习的顿悟产生铺垫条 件。通过老师的真诚教育情感在学生中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感召、塑造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高尚的精神种子, 使他们成为健全人格的人。因此,老师情感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

十分深刻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一、情感能够培养老师的教学欲望 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或所操作的事物所持态度的体 验。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的关系,当客观事物符合主观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有了情感就能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的发展,所以强烈的情感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在 动力(培情原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可以一 分为二,有些归于智力,有些归于非智力因素,第三者是没有的。”所谓智力因素是指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 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所谓非智力因素指 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它 对智力因素的发挥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要素,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密切相关。情感形形色色,往往呈现出积极的和消极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等两极趋向。每种情感又可按其强度分为不同的等级。情感具有两极性、 情境性、效能性、迁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所产生的动力功能、 调节功能、信号功能和感染功能等,对人的智力活动起着激发、 选择和调节的作用,不仅会影响一个人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人际交往间的交流、沟通及关系的发生、发展。值得注 意的是,情感对人们活动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它在一定条件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教学教材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精品资料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是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 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依据。 学生上学后,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减弱,与学校的关系开始加强。在对人的关系上,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也就越来越重要。教师的喜爱或轻视,成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不断做出评价:“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老师喜欢我”、“我脑子太笨了,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教师,他们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认识自己行为的对错好坏,从而形成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信息反馈和期待。因此,热爱学生协调师生关系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需要。 二、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大动力。 教师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教师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就会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通过老师的言行、态度等把喜爱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更加自爱、自强、奋发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最终取得进步。可见,学生的成长进步与教师的爱好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期待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促使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并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 三、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达到教育效果的途径。 教师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依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对教师采取的态度,和他的学科兴趣、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学生喜欢的教师,他的学科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该门课的努力程度高,学习成绩也就好。反之,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连同他教的学科也受到学生的轻视,学习成绩也就不好。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一般都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所以对一些后进生,更应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关爱,一点点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是一片真心,是真正对他们好。所以,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育要求只有溶解在对学生的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们积极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 四、热爱学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教师情绪与课堂教学

教师情绪与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6-04-11T10:34:34.397Z 来源:《教育学》2016年2月总第95期作者:李夫华[导读] 将会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导致即使不是完全失败的课堂教学,最起码也是平淡、乏味、师生都会感到疲惫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教学的成功是多么的关键和重要。李夫华山东省邹城市孟子小学273500 教师情绪与课堂教学有其遵循的规律,二者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这种关系体现在:教师良好的情绪能够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成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效果趋向更加完美。同时课堂教学的成功也会反作用于教师情绪,促使教师良好的情绪更加的稳定和谐、饱满热情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让学生如沐春风细雨,真正享受到高效课堂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 发展。反之,将会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导致即使不是完全失败的课堂教学,最起码也是平淡、乏味、师生都会感到疲惫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教学的成功是多么的关键和重要。 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消极情绪是怎样产生的呢?当然是多方面的。如: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资金多少的投入、社会对教师的关怀和地位的提高、一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地位及影响辐射等。就个人方面而言,失恋、家庭矛盾、意外事故、经济负担、邻里关系,学校领导的工作方法、作风、能力和处事原则,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周围的工作氛围,家长对教师的看法和评价,晋级升职、提拔重用、攀比虚荣、升学任务、工作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还有个人对社会、学校、领导、同事的态度等等。以上所列虽不是影响教师情绪与课堂教学的全部因素,但这些因素却是发生率最高的。当然还有一些无法预测的因素,这些因素平时隐于深处,一且遇到引发的条件便爆发出来,其影响作用之大也是不可忽视的。综观上述,教师如果把这些因素产生的消极情绪带入课堂,不只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那么简单,更主要的是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阻滞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正常发展。就在我们的身边也会经常发生有的教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这虽然说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但教师的消极情绪在孩子的身上不加控制,任其肆虐,肯定也是导致恶果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面对如此沉重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么办?首先就是要学会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在一个最佳水平,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把它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真正做到这一点,当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这就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用渊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用高尚的情趣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当然,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试想一个连教育都不热爱的教师,又怎么能把课堂教学当作一回事呢?更谈不上能在课堂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啦。只有把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并把这一事业当作自己一生所追求的,有着无穷的力量和兴趣在里面,在追求中感受教育的幸福和快乐,才会贡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才会严谨治学、勇于进取,才会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才能够在课堂上掌控自己的情绪。爱自己的事业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 二、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有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才能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成长和发展、兴趣和爱好,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才能呕心沥血、静下心来伏案钻研,努力寻找最佳的教育教学途径;才能把爱融入到每一节课堂之中,让每一个学生在慈母般的师爱中自由、愉快、健康地成长。“爱是教育教学之母”,就是这个道理。罗素曾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也这样说:“什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儿童的爱。”没有爱的课堂教学让人沉闷、乏味和不安,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看不到丝毫希望的灾难。爱学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 三、要有一颗责任心 责任心是成功的基石。没有责任心,任何事情都会干不好,更不会取得成功。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更要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了这种责任心,就会把所有的精力投身于课堂教学之中,传授毕生所学,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这样不但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课堂气氛融洽、和谐、温馨、愉悦而又幸福。陶行知有这样一句著名的诗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它充分体现了一位伟大教育家的无私胸怀和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崇高的责任心。责任心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老师们,当你将要踏进教室门槛的时候,请先停下你的脚步,用你似乎还颤抖着的双手扪在心口,抚平幸运或是不幸带来的剧烈心动。理智是最好的医治良药,冷静是成功的亲密伙伴,请您用点时间去梳理杂乱而又激动的情绪,把它内化为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满脸的笑容和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真诚的爱。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表面看属于个体行为,但对心理的研究表明,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内源性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在生长过程中本身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变化。如遗传因素、分娩异常、发育迟缓,各种疾病等。内源性因素是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对学生的作用比较直接、明显。 而外源性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同于内源性因素,具有间接、隐蔽、难以控制的特点。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对在校生来说,社会因素由于学生用于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时间同家庭、学校相比毕竟相当有限,其影响还不是决定性的。家庭因素相对于社会因素,其影响力要大。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由于血缘的关系,学生从其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长辈那些接受的影响直接而细微,容易形成定式,不易改变。 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也就越加突显。 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对在校生的成长有着广泛而普遍的意义,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校生是在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生和成长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受益者,但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受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影响。在目前,我国在校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之高、范围之广,这是必然的现象。因此,从家长到学校、社会都相当重视,有关的研究也相当热烈。本文主要就教师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谈几点看法,以尝试揭示其中的关系。 1

学校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舞台。学校办学思想、文化氛围、物理环境、人际关系及教师的素质直接对学生的行为培养、个性发展、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由于教师是学生成长的直接培养指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成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教师的素质引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又称之为教源性心理问题。 对学生心理问题,过去我们一向过多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源性因素不被重视。不少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咨询,也往往侧重于学生本身的原因。学生有问题到教师身上找原因,这种观点难以被人接受。但实际情况却证明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注定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榜样和心理保健医生。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个性和意志品质等都对学生起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心理品质进行过滤,剔除不合胃口的,吸收与自己情趣相近的,使自己逐步向自己喜欢的教师靠近,形成与教师相类似的心理品质,这个道理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有些学生连老师的笔迹都可以学得维妙维肖。 心理学上曾对教师的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研究表明,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但教师人格特征却能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个性。如: 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共享喜爱和感情,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于激励、生动活泼、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课堂上更能控制学生活动, 2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校范筹内,当以教师最重要,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就是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就是学生做人做学问的榜样。教师除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应以自身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勉的敬业精神,规范的执教行为,扎实的工作作风,来引领学生,切实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无声的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注重家校配合关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常常忽略教师自身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所起的作用。这些细节是微小的、具体的,也是容易被人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些微小的、具体的细节,我们可以将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切合实际。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点滴经验。 一是切忌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不可否认的学生上课或者课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如果这时常常给予不冷静的暴风雨式的杀一儆百的处理,或者是手脚相加,或者是损语相向,或者是逐出课堂等等,如此,表面上看,这些学生变得“俯首贴耳”了,其它学生也不敢“蠢蠢欲动”了。但从另外的角度看,教师的这种行为,对于学生的身心

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极为不利,在老师的这种行为中,学生读到的是这样一些信息:对一个人不尊重是可以的,对一个人随意打骂讽刺挖苦是可以的,遇事过激而不考虑别人的丝毫感受是可以的。同时被惩罚的学生又会在自身的情感性格等方面形成自闭情绪和逆反心理。这对于一个人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首先明确学生没有写作业的原因,如是否家里有特殊情况、作业对学生来受难度太大、作业对学生来说太多,如果情有可原,一定要从学生自身的考虑出发处理这种情况,如果就是学生恶意的不完成作业,那么就要和家长及时做好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改正这一缺点。 二是教师要注意做到守时。除了要做到上下班时间不要迟到早退,就连最重要的上每一节课都会发生迟进教室、提前下课或提前离开教室等这些不良现象也要尽量避免,如果有这种这些行为学生当然不会公然给教师提出来,但教师教育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严格作息时间、不随意迟到早退等,学生又怎能把老师的话当作是金玉良言而铭记于心,进而落实到行动中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切忌工作不严谨。如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以致上课词不达意,枉顾左右而言它,目标不清,重难点不突出,板书混乱,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工作作风,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散漫的不认真的工作状态,当教师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预习复习和相关书面或口头作业时,又显得多么地苍白无力。所以在每

教师的情绪工作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的情绪工作及其影响因素 一、情绪工作的内涵 情绪工作(emotion work 或emotional labor ) (也有人翻译成情绪劳动、情绪性劳动等)一词由美国社会学者Hochschild ( 1979 )最早提出,随后她又在1983 年提出“情绪工作”是工作本身的一部分,它强调工作的情绪部分,受组织控制,具有工具性目的。她把工作分为体能工作、智能工作和情绪工作,把情绪工作界定为“对于自身感受的管理以创造一个公众看得见的面部或身体的表现;组织人员进行情绪工作是为了薪资,因此,它具有交换价值”。之后,许多学者对情绪工作都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本文采用Grandey ( 2000 )对情绪工作给出的定义,即情绪工作是为了组织目标,个体调整感受与表达情绪的历程。情绪工作与工作中的情绪不同。工作中的情绪是在工作开展和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由工作事件引起的、自然而然发生的,它不受组织控制,不具有工具性目的。“情绪工作”是工作本身的一部分,它强调工作的情绪部分,受组织控制,具有工具性目的。当员工管理自己的情绪以达到组织的要求时,他们就在从事情绪工作。 二、情绪工作对教师及其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教师是高情绪工作者,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决定的。教师职业要求教师长期保持情绪的稳定,精神的饱满,始终表露一种和蔼可亲、和善真诚、蓬勃向上、愉悦快乐的情绪。教师在大部分时候需要表露对学生的关爱和支持(不论教师本人的情绪是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在学生犯错的时候需要表露说服力和冷静,在教学时需要表露兴奋、愉悦,解决学生问题时需要表露镇定、沉着;在面对家长时要表现出耐心和关注;在面对同事时要表现出支持和友爱;在面对领导时要表现出积极和谦逊… … 由此可见,情绪无时无刻不充斥在教师的工作中,在面对学生、同事、家长或领导的过程中,教师都需要进行适当的情绪工作。教师的情绪工作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教育教学活动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1 .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工作与教师的工作紧密联系。情绪工作是一把双刃剑,对教师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一方面,教师的情绪工作会帮助教师控制和管理情绪,表现出适合教学的情绪,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另一方面,研究者发现,高负荷的情绪工作对个体的负面影响也是比较大的。由于情绪工作需要持续的意志努力,需要付出较多的身心能量,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执行过高负荷的情绪工作容易引发情绪失调和情绪衰竭,从而降低情绪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引起职业倦怠和离职意向。由于教师是高情绪工作者,因此教师的情绪工作也可能降低工作满意度,失去工作热情和兴趣,产生情感冷漠和人际疏离,从而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2 .对教育教学效率的影响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师生互动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否稳定,是否积极、乐观,将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关课堂气氛的研究己经揭示了教师良好的情绪能够创造亲和、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这种课堂气氛将增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师的心理健康联系紧密。学生从教师那里学习知识、技

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方法

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方法 课堂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平台,其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发挥好课堂的作用,就要通过有效的课堂调控,来创造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为教学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为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如果把一节课比作产品,则每节课都是师生共同制作的一次性产品。因其共同性,不可预作;因时间限制,不可重复;因其一次性,不可修改。这就加大了教师对课堂的调控难度,课堂调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取决于教师的个人素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乐业爱生,微笑相伴是课堂有效调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起码的、必备的素质,尤其是一个数学教师一个学年可能要爱500个学生,比起班主任的爱一个班50-60个孩子来说要多得多,这个爱就显得尤为辛苦也尤为伟大。 当然,仅有乐业爱生,微笑相伴是不行的。教师在课堂上适时调控课堂气氛,掌握有效调控课堂的策略,使课堂出现张驰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这既是现代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情绪调控,注活力课堂。

我认为调控好课堂,先从调控好我们教师自己的情绪开始。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倘若教师板着脸孔,学生就会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如果教师态度凶狠,学生就会胆怯紧张、焦虑不安。教师无精打采、两眼无神,讲课有气无力,学生就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甚至睡意朦胧,对于教师的讲授听而不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不要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好的心情带入课堂,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教学,关爱学生,以自己积极、乐观、激昂的情绪带动学生。 首先教师应在上课前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好,以尽快进入教学“角色”。一是排除干扰。课前提前两分钟到教室门外,做几次深呼吸,把一些杂念、不良情绪排除在教室之外再走进教室。二是意念介定。让自己想象一些美好的事物,如阳光、山川、大海等,让自己身心舒畅,感受到快乐再进教室。这样才会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自信的情绪投入教学,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随着教师的快乐而快乐,随着教师的激奋而激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教学生动活泼,思路流畅;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整个课堂教学便处在教师积极主动的情绪调控之中,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

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及调适策略

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及调适策略 摘要: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对学生发展及自身专业发展都有消极影响。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包括体态仪表问题、不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随意行为和课堂管理上的问题行为。其成因分析中, 自身因素占很大比重, 它决定了教师行为变化的现实性。可以从行为矫正、认知一行为娇正原理入手, 对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进行调适。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行为,调适 北京基教研中心科研人员研究发现, 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 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 如厌学情绪、学业不良、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学校恐怖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师源性伤害, 同时会有损教师的形象, 影响教师的威信。研究教师教育教学问题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思想教育和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 课堂上教师的一切行为活动对学生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的、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或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不符合教师职业角色期待、对学生及自身的身心产生消极影响的不正确行为。 一、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表现 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行为上的常见问题有、体态仪表问题。体态仪表是一种无声语言, 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潜在教育。教师体态仪表不当, 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兴趣和情绪、降低教学效果等。教师课堂中体态仪表上的问题主要包括仪表不适, 滥用手势和动作, 不和学生目光交换、目光冷漠或者不屑一顾, 板起脸上课、滥用表情、严肃认真有余、亲切自然不足等。、不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这种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许多教师都有意无意的在使用如下的不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 包括“满堂灌”, 不因材施教、对全班学生提出统一要求、不顾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 滥用表扬和奖励, 滥用批评和惩罚、体罚、罚款、罚作业, 言语中伤等。、课堂教学中的随意行为。这类问题具有隐蔽性, 与教师教学态度、自身素质和个人修养相关。包括教学无计划、教案不规范、书写欠认真、语言毛病多、行为太随便、教学无艺术、知识有错误等。、课堂管理上的问题行为。这类问题行为的产生很大程度源于教师的管收稿日期二议月一一作者简介周巧一, 女,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双犯级硕士研究生罗琴卯一, 女,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级硕士研究生 理风格, 主要表现为不当的管理行为。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常用十大不当管理招式, 即挖苦式、挑战式、预言式、告状式、驱逐式、罢课式、孤立式、比较式、结论式、记账式另一方面, 教师对偶发事件应激不当, 处理偶发事件的一个原则是控制自我情绪、尊重学生、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但处于尴尬情境的教师往往违背上述原则, 对引发事件者严加训斥, 有时甚至行为粗暴失态, 使事态恶化。 二、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成因探讨 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从各种制约因素的不同来源来说, 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各方面。其中, 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是教师产生问题行为的外在诱发因素, 而自身因素则是产生问题行为的内在根源。在教师问题行为成因分析中, 自身因素占的比重较大, 因为前三者是通过自身因素发生作用的, 教师的自身因素决定了其行为变化的现实性。因此, 从自身因素上对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行探讨, 是调适教师教学问题行为的前提。、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首先是性格。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内容, 往往集中体现了个体诸多的心理特征。性格上的偏离会影响整个个性结构的均衡发展, 也会导致严重的问题行为。性格的形成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合金”, 而后天环境对性格具有塑造功能, 如果教师在早期的生活经验中受过创伤, 被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 或是思想本身封闭僵化, 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待问题, 就会产生沉默寡言、孤僻忧郁、遇事多疑、心胸狭窄、不满嫉妒、怨恨报复等性格缺陷。这样的教师, 在团体当中经常处于被动或是被排斥的地位, 好怀疑别人,常处于自我封闭状态, 人际交往范围狭小等, 这会造成他们心态消极、意志消沉, 缺乏自尊自信、有强烈报复心等不良情绪, 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因为他们很容易将不良情绪带上讲台, 并将之迁怒于学生, 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其次是气质。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感、认知活动和言语行动中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在气质方面表现出如下特点兴奋型占罗琴, 周巧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及调适策略优势的教师胆汁质, 反映出来的问题行为是反应快但不灵活, 抑制力差, 性情急躁突发、好胜心强,有时还会表现出易冲动活泼型占优势的教师多血质, 反映出来的问题行为是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 易变换, 适应性强但缺乏意志持久性和刻苦耐心安静型占优势的教师豁液质, 反映出来的问题行为是沉默寡言, 反应和行动欠灵活, 对周围的事物冷淡弱型占优势的教师抑郁质, 反应慢且不灵活, 不能承受强烈的刺激, 行动迟缓。上述教师的不同气质以及教师对自身气质的认识与否会影响教师课堂行为的方向、强度、速度、变化性等,如果教师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和监控, 就容易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教师的文化修养和教龄。一名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 即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扎实系统精深的专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包括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相关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性。有一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 一、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当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展、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关爱、尊重,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其表现方式主要有: 1.语言方式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壳。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学生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学生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2.动作方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同样的道理,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达到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和善意,使学生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这里要特别强调微笑的价值。微笑是最能表情达意的面部表情动作。微笑能表达友好态度,微笑能使学生的心里感到轻松。借助微笑可以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态度,发自内心的微笑意味着:“我喜欢你们”,“对你们的回答我很感兴趣”,“和你们在一起我很愉快”,以及“我相信你们也会喜欢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懂得微笑,那么学生可能会认为这个教师对他们并无好感,或者认为这个教师冷漠无情,不好接近。如此,师生心灵交流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3.眼神方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俗语说:“眼睛会说话”,就是指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递情感和态度。课堂教学中的眼神交流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对流,使连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请同学起来回答时,教师更应全神贯注地、亲切地注视着他(她)。有些教师讲课时,眼睛往往只看着他的几个最得意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使这些学生感到受到了冷落;还有一些教师往往只习惯看着前排的学生,不注意看后排或角落的学生,使这些学生产生了自己不受重视的感觉。 二、教师的态度怎样影响学生?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 学生具有哪些本质属性?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指出,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以下两种相对应的本质属性: (一)向师性。 “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有人把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像花草树木趋向于阳 光一样,趋向于教师。“向师性”表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