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与风险容忍度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论文风险偏好论文:论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与风险容
忍度管理
摘要:风险管理战略是商业银行整体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确定银行的风险偏好,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容忍度体系,由此配置经济资本。近年来,风险偏好与风险容忍度日益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战略
工具,得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普遍关注和应用。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管理体系涵盖了银行的方方面面。风险偏好是战略性的,通常以定性描述为主。风险容忍度是风险偏好的具体体现,是对风险偏好的进一步量化和细化,通常包括一整套关键的控制指标。本文对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含义、联系和指标体系、具体设定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管理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
风险管理战略是商业银行整体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的
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确定银行的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容忍度(risk tolerance)体系,由此配置经济资本。明确风险偏好,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容忍度体系,可以充分体现股东的价值取向和安全性要求,确保银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近年来,风险偏好与风险容忍度日益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战略工具,得到董
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普遍关注和应用。
一、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含义
风险偏好就是银行股东要求的资不抵债的最大可能性,或者股东对银行破产风险的容忍度,容忍度是银行对风险损失容忍的程度。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偏好都是银行为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设定的边界,经常在一起使用,但细究之下,二者还是存在着区别:风险偏好是银行决策层综合考虑多种风险因素后做出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承诺,是银行对风险的基本态度,包括银行愿意承担的风险,最多承担多少风险,以哪种方式承担这些风险,是否准备承担新的风险,以及为了增加每一分盈利愿意多承担多少风险等等。而风险容忍度是考虑到风险状况的不断变化,而为每一个具体的风险因素设定量化的可接受水平。风险容忍度既要与风险偏好保持高度一致,又要考虑到银行业务发展的特点和要求。银行根据统一确定的风险偏好,针对不同业务特点设定相应的容忍度水平,明确风险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限度,并设置风险预警以及相应的对策安排[1]。
从总体来讲,风险偏好是战略性的,通常以定性描述为主。风险容忍度是风险偏好的具体体现,是对风险偏好的进一步量化和细化,通常包括一整套关键的控制指标。如目标资本覆盖率、var置信度、最低资本充足率、最低准入标准、
授信集中度等等。
二、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管理框架
风险偏好是国际活跃大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风险控制
手段,通常表现为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管理层所提出的经营稳健性要求,其目的在于在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维持一种平衡。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管理体系涵盖了银行的方方面面,上至治理结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下至具体的金融产品、业务单位和控制指标。
风险偏好由股东或董事会负责决策,这是由公司治理结构及现代公司制度决定的。股东或董事会作为银行安全的最终责任者,在风险资本不得超过会计资本的硬约束下,要根据银行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要求,直接确定或者间接确定风险偏好,而后建立起一套清晰、完整的风险容忍度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使之对风险管理工作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2]。
在实际中,由于股东的精力和时间所限,一般采用间接方式确定风险偏好,即由高级管理层组织人员分析确定,报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批。以下以这一方式来说明风险偏好管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过程。
1.银行董事会或股东确定资本投入量——会计资本量,同时确定股东要求的目标回报率(包括短期和中期)股东投入的资本是一个会计的概念,是商业银行实际账
面拥有的资本金,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等于资产减负债后的余额,即所有者权益,又称权益资本。资本是逐利的,股东必然要求股权收益率高于其投资成本。股东回报最大化是银行管理者的首要目标,银行应在有限的资本下,通过合理的资本匹配和适当的业务发展来取得更高的资产收益率。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因此对期望报酬率的追求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期望报酬率的水平及结构影响着银行管理层对风险的态度;期望报酬率越高,对风险的偏好越激进;期望报酬率越低,经营越趋稳健和保守。股东也可以分别制定中期和短期的报酬率目标来促进管理层在经营行为上追求长期利益或短期利益。
2.管理层确定业务组合比率
在风险偏好的两种确定方式中,都需要银行从战略层面确定各类业务的发展布局,从而确定各类业务的发展比例。通常,银行基于以下考虑确定各类业务的发展比例:一是战略考虑。培养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推动银行市值的稳定或持续提高。有些业务目前不赚钱,但仍然要做。目前赚钱少,但仍然要较高投入。二是战术考虑。主要是为即期盈利和即期市场形象考虑,主要依据是各类业务的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以及各类业务的目前市场竞争需要。
3.确定风险偏好
业务组合确定后,可以计算出各类业务对应的业务收益率(等于经营收入扣除资金成本、经营成本和风险成本)和风险资本率(等于一定规模的某类业务占用的风险资本与相应业务规模相除)。在上述股东资本与回报等约束条件下,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整业务结构,从而调整业务收益和风险成本以及各种业务的风险成本,求解最优的风险偏好及相应的资产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完成了银行风险资本的分配。
确定银行风险偏好是进行银行经营管理的一个前提。董事会或股东应本着审慎负责的态度进行风险偏好的决策,必须选择与战略目标相一致的风险偏好。如果风险偏好与战略目标不符合,则应对风险偏好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风险偏好定位于战略层面,所以应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一般2~3年重检一次。
4.建立风险容忍度体系
在风险偏好的指导下,高管层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风险容忍度体系,并报董事会审批。风险容忍度体系的设计应力求科学、严谨,涵盖所有业务单元和风险敞口,并与风险偏好、银行发展战略保持一致。风险容忍度的确定需要有量化的分析支持。管理层还要对风险容忍度进一步细化,分解到所有分支结构和业务条线,形成风险限额管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