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模型一个简要的综述性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 i、j 两地的人品数量, dij 表示从 i 地到 j 地的距离,g 是引力 系数,θ 、 Φ 、δ 是大于 0 的参数。
为计算G与b的值,可以假定这样的情况,即i与j之间的旅行不费
时,不费力:距离的影响为零。因此,从i到j的旅行人数与j的吸引
力成正比。所有j的综合吸引力为A,例如,它可以是各体育场座位相
为k(Aj/A)。例如,每位旅行者的平均旅行次数为 15 次,那么该旅
行者每年从i出发的旅行中,就有 10%,或 1.5 次的旅行,是到j处
去的。求得某位旅行者从特定客源地到特定目的地的旅行次数后,就
可用P与k(Aj/A)的积,表示所有从i到j的旅行者的旅行次数Vj:
Vij
=k
Pi A j A
(2.4.1)
M ij
=
YiY j Yw
M ij
=
YiY j Yw
极为复杂,具体形式和含
义见参考文献
M ij
=
YiY j Yw
⎡ ⎢
tij
⎢⎣ Pi Pj
⎤1−o ⎥ ⎥⎦
2.4 旅游地引力模型
旅游地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Tij
=
g
Pi θ
P
Φ j
d
δ ij
其中,Tij 表示一定时间内 i 地居民到 j 地旅游的需求量, pi 、 p j 分别
dij为城市i与城市j之间的距离。
综合经济区划可根据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和市与市之
间的距离确定各地市经济吸引范围的界限。经济发展水平可用国内生
产总值 GDP 表示。则任何两城市之间的相互引力的计算公式可表示
为:
Fij =
( ) ( ) wi Pi Vi wj Pj Vj
d aij ij
其中:Pi、Pj分别代表城市i、j的人口数;wi、wj分别代表Pi、Pj的权
(2)理论基础匮乏,引力模型虽然在社会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但由于其缺乏理论基础而遭到一些批评和质疑。主要问题在于 假设条件的存在和诸多因素的难于测量性,因此会大大降低实证的分 析效力。
(3)计算方法众多。模型中的变量计算方法良莠不齐。在模型 的数据选择上,由于数据的相对不可获得性,有的学者采用横截面数 据分析法,包括单一时点和跨时点平均数据;有的采用面板数据;对 于模型中的距离变量,计算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对国内国际距离加以
引力模型:一个简要的综述性读书笔记
鬼魅魍魉文
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是应用广泛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它 是用来分析和预测空间相互作用形式的数学方程,已被不断拓展,运 用于许多研究领域,如研究空间布局、旅游、贸易和人口迁移等方面 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引力模型的内涵和基本 形式,然后对引力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介 绍,最后进行了简要的结论和思考,并指出引力模型研究存在的不足 和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1 重要概念 1.1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代表的基于国际贸易理论推导引力模型,具体方法如表 1 所示。
表 1 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推导
分类
基于贸 易理论 的引力 模型推

不基于 贸易理 论的引 力模型 推导
作者 Keller Bergstrand Anderson&Wincoop Bergstrand Deardorff Evenett&Keller
个假定成立,则可假设下式存在:
Log Tij Vij
= Loga − bLogDij
(2.4.2)
从式(2.4.2)消除对数得:
Tij = a Vij Dibj
(2.4.3)
将式(2.4.1)代入式(2.4.3),且令 G=ak/A:
Tij
=
g
Pi θ
P
Φ j
d
δ ij
由此可见,该式与原式相同。
3 结论与思考 (1)应用引力模型和潜力理论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可使空间
F ij
=
K
• Pi P j
/
d
r ij
式中 K 为引力常数,r 为距离摩擦系数 (一般 K=1,r=2)。
依据断裂点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城市的引力范围。康维斯用人
口数作为城市规模的主要衡量指标,不少学者对康维斯断裂点公式进
行修正,认为城市规模主要由城市的综合实力所决定,即用城市综合
实力指数替代人口数。式中的距离可以取各城市间所能便捷通达的国
=
Pa
d
2 a
/
Pb
d
2 b
式中, Ta、Tb分别表示从一个中间城市被吸引到a、b两城的销售额;
Pa、Pb分别表示两城市的人口数;da、db分别表示中间城市到两城的距
离。
2.2 康维斯断裂点公式
康维斯(Converse.P.D,1949)应用万有引力模型提出“断裂点”
公式。即假设i,j两个城市的总人口数分别为Pi,和Pj,距离为dij, 则两城市引力计算模型为:
尽管早在 19 世纪中叶的学术研究中①,就已出现对引力模型公式 模糊的应用,但真正的引力模型公式的出现,还得从J.Q.斯图尔特 (Stewart,1948)和G.K.齐夫(Zipf,1946)算起,他们两人独立 同时提出了这一公式。齐夫致力于对两个城市之间,空间相互作用(运 算上用铁路运输量、电话通话量,以及相似的社会或经济交流形式的 数量来定义)水平的研究。他提出的特别有用的公式是(P1P2)/D, 即两个城市人口的积,除以其间的距离。他研究了研究区内所有“城 市对”的该比率,在双对数纸上画出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水平随着 距离的变化,发现了一种线性关系。
重,主要是考虑两个城市之间的人口素质差异;Vi、Vj分别代表城市i、
j的经济发展水平,可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dij代表城市i与城市j
之间的距离,可用城市之间的公路距离、高速公路距离和铁路距离表
示;aij为dij的指数,主要考虑各市之间的可达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 取 2。
2.3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
赖利(W.J.Reilly,1931)根据牛顿力学的万有引力理论,提出了 “零售引力法则”,他认为一个城市对 a、b 两城市的商品零售额的比 例,与其人口数的比例成正比,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用公式表示:
① G.A.P.卡罗瑟斯(Carrothers,1956)对这一概念的发展,作过很好的综述。
Ta TB
加,得到的座位总数。假定从i到j的相对旅行人数与Aj/A成正比,也
就是说,如某区域内所有体育场的总座位数为 50000,其中j体育场
占 5000,那么,从i到所有体育场的旅行人数中,将有 5000/50000
或 10%的人到j体育场去。
如果总的旅行人数为P,总的旅行次数为T,那么,每个旅行者的
平均旅行次数为T/P,以k表示。因此,某旅行者从i到j的旅行次数即
结构研究精确化,还可进行法则概括,并可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 城镇及商业中心、居民点等区位选择提供相当精确的依据。故引力模 型在经济地理、城市地理、人口地理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在分析区 域城镇等级体系时,可定量考察、比较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 划定城市经济吸引范围的界限。对经济区域的划分和区域经济发展问 题研究有深刻的实际意义。该模型只是一种静态均衡方法,不能用于 动态问题,它基本上是一种需求式模型,对供给方面考虑不够。
年份 1989 1995 2003 1979 1985 2003
推导方法 基于 H-O 模型 和 Linder 假
设 基于 H-O 模型 基于 H-O 模型 和规模报酬递
减规律 支出系统法
一般均衡法
多边阻力法
方程形式
极为复杂,具体形式和含 义见参考文献
( ∑ ) Mij
= YiYj Yw
1+
k λkαk βk
Balistreri(2003)、Anderson 和 Wincoop(2003)等。他们的回归方程
大多为对数线性,虽然他们的解释变量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回归结果
大都能有力地解释贸易量。
Tinbergen(1962)和 Poyhonen (1963)用引力模型研究贸易量时
并没有太多考虑其理论基础问题,他们只是给出了一种直觉上的理
现在,取消距离对旅行没有影响的假定。如果从 i 到 j 的实际旅
行次数为 Tj,则实际数与期望数之间的比值为 Tj/Vj。如果距离确实
没有影响,该比率保持不变;但如果距离是有影响的,则该比率变化
于一定的数字之间。Zipf(1946)和 Peter F. Colwell(1982)所
做的工作都说明,距离的对数可能与旅行次数的对数成正比,如果这
贸易理论中推演而来,而是以对现实贸易关系的直观判断为依据建立
起来的,因此,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在先,理论研究在后。许多
学者应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流) 、 Bergstrand(1985 , 1989) 、 McCallum(1995) 、
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一般用 GDP 来表示各国的经济规模。
用公式表示就是:
M ij = K • YiY j / Dij
式中:K为常数,Mij为j国从i国的进口额,Yi、Yj分别为两国的GDP, Dij为两国的距离,一般指两国经济中心或主要港口之间的距离。
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经历了独特的发展轨迹,它不是首先从各种
区分,有的区分绝对物理距离和相对经济距离;对于模型中的其它变 量,有的考虑了人均收入、人均 GDP,有的则忽略人口问题。
(4)众所周知,引力模型最早脱胎于牛顿重力模型,但由于社 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原始的引力模型往往与实际情形偏差较 大。于是,一些学者在案例研究中提出了各种的经验公式,对引力模 型中的距离因子作了各种修正。另一条途径是,把其他学科的相关领 域结合到引力模型的研究中。如在研究旅游地吸引力的随机性时,应 用概率论及随机过程的有关方法。在研究旅游地吸引力相互竞争、扩 张时,可以运用旅游市场学的分析方法。此外,对于引力模型中涉及 的有关主观偏好、不确定因素和不清晰概念,我们也可以应用模糊数 学、灰色系统理论等工具。如果我们把旅游地的吸引与客源地的扩散 以及旅游流的空间移动作为一个整体(大系统)来考察的话,那么,信 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甚至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论都可能为引力模型 的研究作出贡献。总之,多科学、交叉性的研究似乎可以看作是引力 模型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愈来愈多的社会经济学家将牛顿物 理学的法则应用于社会范畴,产生了所谓“社会物理学”。一些经济 学家,在引力定律公式基础上,根据经验观察和统计分析,提出了种 种关于社会经济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假设和公式、模型。 下面主要介绍引力模型的一些具体运用及其模型的基本表达式。 2.1 零售引力法则[1]
由。在以后的研究中,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研究不断得到重视。
一般来说,对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研究可分为两个流派:一派是以
Anderson(1979)、Bergstrand(1985)、Anderson 和 Wincoop(2003)
为代表的不基于任何贸易理论基础推导引力模型;另一派是以
Bergstrand(1989)、Deardorff(1995)、Evenett 和 Keller(2002)为
在国际贸易领域,引力模型是研究双边贸易量的重要工具。贸易
引力模型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与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
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Anderson,1979)。Tinbergen(1962)
和 Poyhonen(1963)是最早将引力模型用于研究贸易量的两位学者。
他们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与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
道、高速岔路或铁路的里程。W.Isard(1965)在分析地区人口的基础
上进一步提出两个区域相互作用潜力(又称可达性),与两个地区的人
口成正比,与两地区之间的距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I ij
=
K × W i Pi • W j P j d ij
其中,Pi、Pj分别代表地区i、j的人口数; wi、wj分别为Pi、Pj的指数;
引力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基本形式保持不变,只要对参 数和分量的定义作出适当的改变,就可将引力模型应用于不同的问
题。研究人员可以从基本模型着手,估计其参数。通常引力模型的简 化形式为:
M ij = KYiY j / Dij
式中,K为常数(通常也称为引力系数);Yi和Yj为内生变量,由模型 要求通过的特定条件“平衡”出来;Dij为空间距离。 2 引力模型及其应用
17 世纪牛顿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由此牛顿物理学问世。 万有引力定律给物理学及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以划时代的推动。 根据这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引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 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1.2 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或引力力程)以牛顿经典力学的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 Tinbergen(1962)和 Poyhonen(1963)对其在经济学领域做了发展、 延伸,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且简便的经济学模型——引力模型。这个 模型认为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与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一 般用 GDP 来表示)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这个模型在以 后很多学者的实证分析方面得到了成功的印证。同时,随着经济地理 学家的关注,引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献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