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

何各庄是一个自然村,隶属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毗邻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2006年以前,房屋非正规租赁(当地人戏称“吃瓦片”)是村庄的主要经济来源;2006年以后,村庄通过发展乡村四合院文化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体现老北京乡村特色的服务型经济的路子,并在2010年被评为“北京最美乡村”。下图为何各庄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2006年以前,何各庄依赖“吃瓦片”是由于( )

A.郊区城市化发展迅速

B.村内四合院房租较高

C.该村交通便利,经济结构单一

D.该村远离市区,生态环境优越

答案:C

解析:据图文材料可知,何各庄为北京“城中村”,靠近首都,交通便捷,地租(房租)较市中心低,吸引租客;何各庄依赖“吃瓦片”则说明

其经济结构单一,其他产业发展不足; “郊区城市化发展迅速”为何各庄带来大量租客,但不一定会导致何各庄依赖“吃瓦片”经济。

2.若何各庄长期依赖“吃瓦片”会导致( )

A.乡村建筑杂乱,村容不整

B.促进就业,城市化水平提高

C.经济结构多样化

D.基础设施完善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吃瓦片”为房屋非正规租赁,屋主为获得更多租金,会出现私搭乱建、盲目违建等现象;长期依赖“吃瓦片”,会导致经济结构单一,不会促进就业,不利于基础设施完善。

3.改“吃瓦片”为发展“乡村四合院文化产业”会 ( )

A.降低工业化水平

B.刺激废弃物排放

C.吸引大量移民迁入

D.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答案:D

解析:据图文材料可知,发展“乡村四合院文化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体系”,是“一条体现老北京乡村特色的服务型经济的路子”,即以乡村四合院为核心发展旅游、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具有当地特色;产业链延长,经济多元化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规划图,读图,完成4~6题。

4.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最有可能是(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该城市有多个组团,每个组团都有工业区和住宅区,城市的扩展最有可能以每个组团为中心,向四周扩展。

5.该城市水厂(水1、水2、水3)以及污水处理厂(污1、污2)布局均合理的是 ( )

A.水1和污2

B.水2和污2

C.水3和污1

D.水2和污1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西山和北山的位置判断,该城市河流整体自北向南流,污水处理厂应位于下游河段,污1位于下游河段,符合要求;水厂应位于水质较好的上游河段,水2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符合要求。综上,选D。

6.与E组团相比,B组团布置物流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邻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B.地形平坦开阔,可利用空间充足

C.靠近山区,环境优美

D.分布在郊区,土地租金低

答案:A

解析:与E组团相比,B组团位于高速路出入口附近,交通更加便利;E 组团附近地势开阔,可利用空间更加充足;靠近山区、环境优美不是物流中心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两个组团都位于郊区。

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群内应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如图为其理想模式(实线圆圈表示不同等级城市)。完成7~8题。

7.我国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

B.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C.提高城镇人口密度

D.改善城镇交通联系

8.下列城市群中,目前产业发展格局最接近该理想模式的是()

A.中原城市群

B.长株潭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长三角城市群

答案:7.B 8.D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

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10.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配套设施是()

A.养老院

B.医院

C.商业网点

D.中小学

解析:第9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功能区15~44岁青壮年人口迁入最多,说明该功能区对劳动力需求量大,而60岁及以上的人口迁出数量多,是因为该年龄段的人口多为退休人口,故该功能区最可能是工业区。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功能区为工业区。由图可知,5~14岁人口迁入量大,主要是跟随父母迁入该地,为解决5~14岁人口上学的问题,迫切需要增加中小学数量。

答案:9.C 10.D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

A.东部省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部分省份的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西部省份进入城市化中期阶段

D.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

12.在城市化过程中,北京市()

A.绿地增加,人口合理容量变大

B.人口流动量大,管理难度增大

C.城区面积扩大,服务功能增大

D.劳动力资源紧缺,退休年龄延迟

答案:11.C 12.B

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经济河流” 发源于通达性较差的上游城市,向通达性较好、联系程度强的中下游城市流动,最终汇入通达性更强的下游城市。下图为某年东北地区流域型城市空间格局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位于流域型城市上游的城市( )

A.所在地区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

B.多为下游城市提供劳动力

C.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D.所在地区水质清洁

答案:B

解析:结合“流域型城市”的概念分析,上游城市并不等同于河流上游的城市,因此其海拔不一定高,水质不一定清洁;上游城市一般规模较小,以初级农矿产品开采和加工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下游城市,劳动力流向下游城市;大量开采和加工初级农矿产品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14.图中各城市( )

A.哈尔滨“流域范围”最大,“流域范围”内各城市间联系最紧密

B.长春“流域范围”最小,“流域范围”内各城市间联系最紧密

C.沈阳位于河流下游,水运最发达

D.大连虽距各“流域范围”内其他主要城市较远,但与其他城市联系密切

答案:D

解析:在流域型城市中,各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不能依据城市间的距

离和“流域范围”来判断,而是要依据城市间人、财、物的流动程度来判断:沈阳“流域范围”不是以河流划分的,所以并非位于河流下游;大连虽然距各“流域范围”内其他主要城市较远,但其扼守东北

地区的出海通道,在城市流域中处于重要位置,与其他城市联系十分

密切。

15.在城市流域中,下列关于“河流”流动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吉林→长春→沈阳

B.抚顺→沈阳→哈尔滨

C.大连→沈阳→长春

D.哈尔滨→长春→吉林

答案:A

解析:根据各城市在流域中的干支流位置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动方向为吉林→长春→沈阳。

人口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能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现为没有城镇户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据此完成16~17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高的省市城市病最突出

B.M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

C.M低的省市处于高水平均衡阶段

D.M低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快

17.以下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是()

A.降低城市化速度

B.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

C.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

D.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

解析:第16题,从材料可知,半城镇化的表现是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据此,M高的省市城市病不一定突出,城市病还和城市的管理相关;M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吸引大批人口迁入;M低的省市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化水平也较低;M低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一般不快,对外来人口的引力小。第17题,降低城市化速度会加剧半城镇化;中心城市的问题不能靠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解决;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既不现实又不能解决城市化问题;

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

答案:16.B 17.D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由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过程所决定。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外来物种多样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一般认为,城市中不同功能区之间用地类型、性质、面积等存在差异,造成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而植物和动物的生态

活动范围也存在差异,从而出现了城市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特征。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物种种类数量统计图。

(1)分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内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

(2)解释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原因。

(3)推测该城市近郊区(大约距市中心10~11千米)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原因。

答案:(1)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光照、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土壤等环境改变,导致本地物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美学观赏性(统一标准绿化等),造成本地物种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2)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

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大,破碎化的生态景观阻

碍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的外来物

种以植物为主。

(3)特点:生物多样性不仅高于城市中心区域,而且显著大于当地的自

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主要与本地物种数量呈正相关。

近郊区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多样,为(本地)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外

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种类均较多)。

解析:(1)本地物种适应本地的原生环境,但城市化是对原生环境破坏

最严重的人类活动;另外,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整齐划一”,

仅保留少量本地物种或引进外来物种。(2)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

动物多样性,一方面从材料提示的城市生态环境特点和动植物生态活

动范围存在差异分析,另一方面,从动植物外来物种引进差异分析。(3)图示城市近郊区生物多样性主要与本地物种数量呈正相关,说明适应

本地物种的环境类型多样。其次,外来物种也较多,也增加了多样性。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宁市位于以邕江河谷为中心的盆地之中,盆地向东开口,南、北、西三面均为山地围绕,河流汇集到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近年来随着

城市化进程加快,南宁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并呈蔓延趋势,对城市

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南宁市从城市总体规划角度构建城市

降温通道,以期缓解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下图示意南宁市降温通道实施规划。

(1)阐释南宁市降温通道缓解热岛效应的基本原理。

(2)指出南宁市降温极核和降温节点的分布特点,并推测其土地利用类型。

(3)说明降温极核除降温功能之外的生态、社会效益。

(4)除建设降温通道外,请你再为南宁提出三种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

答案:(1)南宁市的降温通道由邕江水系和城市主干道组成。邕江水体比热容大于混凝土和柏油路面,吸收相同热量,两者温度上升幅度不同,形成温差,加大热力环流的速度,起到降温效果;河流又可以通过蒸发降温,并将部分热量带出城外,使城区温度不致过高。南宁市主干道两旁植树种草,形成林荫大道,绿化带可以遮阳隔热,大量蒸腾,对林下和周边环境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作用,从而缓解热岛效应。降温通道可以将郊区凉爽的风引入城区,从而缓解热岛效应。

(2)降温极核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降温节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内部。降温极核用地:农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化用地。降温节点用地:城市公园与绿化用地。

(3)南宁市地处河谷地带,周围山地环绕,降温极核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南宁市提供青山绿水的宜居环境,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旅游的目的地,游览功能显著。

(4)控制空调使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质量,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太阳辐射的反射量;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机动车道,渗水砖铺设人行道,以储蓄雨水,降低路面温度;提高能源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生活,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积极建设卫星城等。

解析:(1)结合图例判断南宁市的降温通道围绕水系和主干道进行规划,热岛效应的形成原理主要是因为市区和郊区温差不同,因此规划的目的是减弱二者间的温差。(2)结合图例根据示意图判断降温极核是在城市边缘,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农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化用地等;降温节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内部,主要是城市绿地。(3)生态效益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社会效益主要有提供宜居环境和适宜旅游等。(4)可以从减少人为热量的排放、改造硬化路面、建立卫星城等方面做出说明。

20.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解析:(1)地租的高低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等因素相关,读图作出判断。(2)高级住宅区要选择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势稍高、文化生活条件好的地区,据此作出判断。

答案:(1)A>B>C。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

(2)D地。①靠近文化教育中心;②地势较高;③靠近森林,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⑤交通比较便利。(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即可)

21.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甲)。

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乙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

(2)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读材料一及图甲、图乙可知改革开放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2)从资源、生态、环境污染、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3)从城市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

答案:(1)发展缓慢(或略有下降、停滞等)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

(2)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

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3)①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②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④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⑤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⑥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任答四点即可)

国内城市三字代码表

省份全称代码 黑龙江哈尔滨HRB 齐齐哈尔NDG 牡丹江MDG 佳木斯JMU 黑河HEK 满洲里NZH 吉林长春CGQ 吉林JIL 延吉YNJ 辽宁朝阳CHG 大连DLC 丹东DDG 锦州JNZ 沈阳SHE 长海CNI 鞍山AOG 兴城XEN 山东青岛TAO 济南TNA 烟台YNT 威海WEH 临沂LYI 东营DOY 潍坊WEF 河北邯郸HDG 秦皇岛SHP 山海关SHH 石家庄SJW 邢台XNT 北京首都PEK 南苑NAY 天津天津TSN 河南洛阳LYA 郑州CGO 安阳AYN

南阳NNY 湖北武汉WVH 襄樊XFN 宜昌YIH 恩施ENH 沙市SHS 湖南长沙CSX 常德CGD 大庸DYG 衡阳HNY 永州LLF 芷江HJJ 九寨沟JZH 江苏常州CZX 连云港LYG 南京NKG 南通NTG 无锡WUX 苏州SZV 徐州SUZ 盐城YNZ 浙江宁波NGB 黄岩HYN 衢州JUZ 义乌YIW 杭州HGH 温州WNZ 舟山HSN 上海虹桥SHA 浦东PVG 福建福州FOC 晋江JJN 厦门XMN 武夷山WUS 山西太原TYN 长治CIH

大同DAT 运城YCU 山西汉中HZG 西安XIY 榆林UYN 景岗山JGS 安康AKA 延安ENY 四川宜宾YBP 成都CTU 绵阳MIG 广元GYS 广汉GHN 泸州LZO 南充NAO 达县DAX 西昌XIC 九寨沟JZH 攀枝花PZI 重庆万县WXN 重庆CKG 安徽合肥HFE 黄山TXN 阜阳FUG 蚌埠BFU 安庆AQG 江西南昌KHN 景德镇JDZ 赣州KOW 庐山LUZ 吉安KNC 九江JIU 云南昆明KMG 西双版纳JHG 大理DLU 保山BSD

最新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要点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Array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 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 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 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 (1)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 (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 2.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 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土地的城市化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记忆]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完整版)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下表为某城市多年平均气温一降水统计数据。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月份 1月 4月 7月 10月 1—12月 月均温(℃) 13.3 18.0 25.7 22.7 19.9 月降水量(mm) 190.9 46.3 0.3 60.2 825.5 1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该市最适宜种植的水果有 A.荔枝 B.椰子 C.香蕉 D.葡萄 3.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共同分享集聚效益,城市发展初期便形成了工业区 B.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集聚效益而逐渐形成了工业区 C.为了争夺市场,工业区不断向城市中心移动 D.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厂企业不断向近河流、近铁路和近公路的地方分布 图2-2-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5.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优势条件是( )。 A.地形B.气候 C.水源D.土壤 6.唐人街的形成( )。 A.是种族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B.是收人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C.是交通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D.是知名度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7.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不同B.发展历史不同 C.政府作用不同D.发展程度不同 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等级,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昆山的城市等级比常州高 B.无锡的服务范围比镇江大 C.宁波的服务功能比杭州齐全 D.小城市数量最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2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从图中河流的形状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根据下题中指出的甲乙均为特大城市,可以判断甲为成都,乙为重庆。该区域位于同一纬度,气候类型相同,而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可以判断①③不符合,图中显示人口密度的区域多位于河流沿岸,加之四川西部为横断山区,人口明显减少,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 2.甲.乙两地都行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解析】乙为重庆,其形成区域是位于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重庆地形崎岖,选项A 错;两地都有充足的水源,选项B错;重庆和成都目前都有方便的陆路交通,选项C错误。【答案】:D 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3~5题。

3.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南多北少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答案】D 【解析】宁喜欢在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经济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因此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北部城市较多,南部城市较少,因此B项错;逆城市化是当今发达国家或者城市化水平较高、城乡差别较小地区出现的一种特殊城市化现象,该省的城市化仍以农村变城市为主,因此C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城市及铁路都主要沿河谷分布,因此D项正确。 4.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最适宜布局在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答案】C 【解析】影响快寄货物集散中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交通。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个选项中交通最发达的是银川,银川市位于整个宁夏城市的中心,物流中心建在银川,到其他各个城市距离都差不多,加上银川又是首府,故答案:C 5.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最适宜布局在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银川市位于整个宁夏城市的中心,物流中心建在银川,到其他各个城市距离都差不多,加上银川又是首府,故答案:C 6.图2是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城市化习题

1 2.3 城市化 一、单选题 1. 下列不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 是郊区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B. 大城市人口绝对数量开始下降 C.中小城镇数量减少 D.人口分布趋向分散 2. 2008 年5 月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下图为杭州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 ) ①缓解交通拥堵②吸引外来游客③倡导低碳出行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 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 读图完成下列3-4 题。 3. 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 A. 逆城市化现象 B. 工业化水平下降 C.城市规模萎缩 D.农业人口增加 4. 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A. 先减弱后增强 B. 逐渐减弱 C. 先增强后减弱 D. 逐渐增强 5.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 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 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 1 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读下图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6-7 题。 6. 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 初级阶段 B. 加速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7. 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 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8.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交通网过稀,市内通达性差 B. 交通网过密,占用大量耕地 C.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 D.交通流量不稳定,时大时小 9. 下列措施能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的是() A. 禁止车辆进入城市 B. 将各公路全部改为高速公路 C. 改善能源结构,以新的能源形式替代化石燃料 D. 城市过境道路通过市区可以缓解市内交通线路拥堵状况,减缓市区大气污染程度读漫画“你是从城里来的吗?”回答10-11 题。

中国城市代码

中国城市代码 中城市代码国 阿巴旗嘎CHXX0243 阿城 CHXX0001 安达CHXX0187 敖码旗 CHXX0002 安康CHXX0394 安宁CHXX0003 安码 CHXX0452 鞍山 CHXX0004 安码 CHXX0005 安阳 CHXX0269 安码 CHXX0182巴楚 CHXX0211百码灵CHXX0247 班戈 CHXX0324 百色 CHXX0488白码 CHXX0006 巴码台 CHXX0204 保定 CHXX0308 码宝CHXX0387 宝清 CHXX0188 保山 CHXX0370 包码 CHXX0007 巴中 CHXX0348 巴塘 CHXX0352 巴音毛道 CHXX0225 巴音布码克 CHXX0206 北塔山 CHXX0201 北海 CHXX0499 北京CHXX0008 蚌埠 CHXX0444 本溪 CHXX0296 码码 CHXX0418 彬码 CHXX0439 波阳CHXX0009 博克码 CHXX0287 码码 CHXX0312 码白 CHXX0299 码春 CHXX0010 常德 CHXX0416 昌吉 CHXX0011 码码 CHXX0277码平 CHXX0012 码沙 CHXX0013 常熟 CHXX0014 码汀 CHXX0472 常州 CHXX0015 朝阳CHXX0294 承德 CHXX0302 成都 CHXX0016 成山码 CHXX0314 州郴CHXX0435 赤峰 CHXX0286 重码 CHXX0017 楚雄 CHXX0373 码达CHXX0400 大柴旦 CHXX0230 大码码 CHXX0464 拉特旗达CHXX0018 大理 CHXX0371 大码 CHXX0019 丹码 CHXX0306 码码 CHXX0505 稻城 CHXX0357 Daodi CHXX0020 Daolin CHXX0021Darlag CHXX0336 大同 CHXX0251 大通 CHXX0022 大悟 CHXX0347 大码 CHXX0023 德格 CHXX0344 德令哈 CHXX0231 丁青

(完整版)城市与城市化2013-2017年高考专题练习

(2014-2017高考)城市与城市化专题练习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 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2017天津卷】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4—5题。4.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 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A.a B.b C.c D.d 5.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 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D.文化的融合 【2017江苏地理卷】图11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 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A.1985~2004年增多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D.2004~2013年减少 7.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2016?上海卷)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 7.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 市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 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 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 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8.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 发展轴转移。这样做的作用主要是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 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D.扩大农业用地范围 (2016?上海卷)黄浦江笑迎米奇,迪士尼情牵金猴。 9.上海迪士尼乐园融入了中国风,例如,某些墙面饰有中国12生肖的马 赛克壁画。这表明商业服务会越来越考虑 A.客户的消费能力 B.地域的文化元素 C.服务的专业水平 D.地区的自然资源 10..迪士尼耗费巨资,在乐园中配置了很多自动化的服务设施。例如,在花车巡游沿线的路灯内设 置了探测装置,其可以根据巡游队伍表演节目的变化自动选择播放合适的音乐。这反映未来的商业服务中某些因素可能越来越重要,这些因素包括 ①员工素质②科学技术③资本投入④客户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6?上海卷)“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1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1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 面积 (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3-14题。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 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 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 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3.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 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 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14.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 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 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2016?北京卷)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 总和,即出行能耗。图7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 组合关系。读图,回答第15题。 15.据图推断 1

2019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化 (2019·全国Ⅱ卷)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 海港规模大 B. 沿长江分布 C. 集聚长江口 D. 行政等级较高 2. 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 均衡性 B. 边缘性 C. 集中性 D. 对称性 3. 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 空间位置邻近 B. 发展模式相同 C. 城市性质相似 D. 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题详解】 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 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的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 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2题详解】 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3题详解】 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2019·北京卷)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问题。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讲义:专题八 城市与城市化

专题八 城市与城市化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 备考指导 内容 解读 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考查形式: 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考查内容: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流动、城市内涝等。 考查频率、分值: 近5年课标卷考查7次,考查频率高,分值4—12分。 考查能力: 考查读图能力、信息提取及整合能力。 考查素养: 考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备考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强化对获取、解 读图文信息能力 的培养。利用比较 法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与变化;通过案例法分析城市体系;复习时要突出原 理的应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城市问题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真题探秘】 基础篇固本夯基 【基础集训】 知识1 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答案 D 2.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答案 C 知识2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下图中甲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图,乙为某城市的功能分区模型图(假设在同一均质平面条件下)。回答下面两题。 甲 乙 1.图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商业区 B.②—住宅区 C.③—工业区 D.④—农业区 答案 D 2.如果考虑放射式交通线的影响,则乙模式图可能变化为下图中的( )

高中地理城市与城市化专题

微专题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一、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2 具体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二、城市体系的特点与判读 (1)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远;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近。如下图。 (2)高一级别的城市一般覆盖低一级别城市的功能和服务范围;同一级别的城市功能相似,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但也可能有重叠现象。如下图。 (3)城市等级的判读方法

①根据图例判读:多数示意图中将不同等级的城市用不同大小的圆点表示。可根据圆点的大小区分城市等级。 ②根据行政区级别判读:在区域图上,一般直辖市、省会城市等级高,地级市、县级市等级依次降低。可根据城市的行政级别判读城市等级。 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 (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 (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 (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四、城市化的影响 1.城市导致的地理环境改变 (1)景观的改变 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③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④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2)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①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 ②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 ③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 ④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 ⑤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2.城市环境问题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

城市与城市化精品练习题

城市与城市化精品练习题 一、选择题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 。下图所示为某地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B. 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C. 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 D. 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转变生活方式 下列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据图回答2~3题。 2.关于下列城市空间形态所处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 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3.图中所示城市形态出现最晚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读下列两幅图,完成4~5题。 4.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是( ) A.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B.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C.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D.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5.据图可知,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2014·吉林二模)右图为“某城市不同主要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8题。 6. 丙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7. 该城市 A.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 B.最适宜在6-8km处设置绿化防护带

-6km处为工业集聚中心 D.商业用地面积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递减 8. 甲所代表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口数量变化是 (2014·吉林九校联合体二模)右图示意某区域高等级公路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是 A.E市 B.F市 C.x市 D.Y市 10.两地之间汽车客运往返班次最少的是 A. X M B.X F C.X H D.X N (2014·安徽合肥第二次质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至今仍然对哥本哈根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读“‘手指规划’示意图”,完成11 -12题。 11.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市场 D.水源 12.“手指规划”示意图中“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 A.工业区,因为地价低廉 B.别墅区,因为环境优美 C.商业区,方面居民购物 D.绿化区,优化城市环境 (2014·湖南六校4月联考)城市市民出行时间首先受到往返行程目的的影响;其次,途中的驻停,如下车购物等活动也对出行时间有很大的影响。读我国某大城市市民出行时间分布比例变化图,完成13~14题。 13.市民出行与图中曲线最相符的城市功能区是() A.住宅区B.商业区C.旅游区D.工业区 14.与2000年相比,2012年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增加 B.道路系统落后C.出行距离增加 D.出行方式改变 (2014·山东日照二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的变化读图完成15~16 15.该图显示 A.人口密度越大,地租水平越高 B.地租水平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卷:第一部分 专题12 城市与城市化

专题十二城市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吉林市第三次调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空中连廊(也被称为人行天桥系统)已成为世界各地许多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图为深圳福田区某城市功能区局部空中连廊景观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的空中连廊所在的功能区最可能是() A.住宅区B.工业区 C.商业区D.文化区 答案C 解析空中连廊方便行人出行,一般建在人流多的商业区,C项正确。 2.深圳建设空中连廊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城市功能分区B.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C.改善城市生态环境D.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答案B 解析空中连廊系统不能改变城市功能区,不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不可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它只能是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可缓解交通拥堵。 3.与在路面行走相比,空中连廊最突出优点是() A.省时B.安全 C.方便D.舒适 答案B 解析空中连廊为人行天桥系统,专为行人设计建设,将人车分离,对于行人来说最为安全。 (2019·高考模拟预测卷)下图为某市中心城区地租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

4.影响图中地租等值线凸出方向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A.距市中心远近B.交通通达度 C.大气环境质量D.盛行风向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地租等值线中间数值高于周围,所以地租等值线向低值区凸出的位置交通通达度高,凸出方向与距市中心远近无关;与大气环境质量、盛行风向关系很小。 5.相比较,在甲处最适合布局() A.商业区B.现代农业区 C.工业区D.高级住宅区 答案A 解析甲处地租水平偏高,说明该处交通通达度高,最适合布局商业区。 6.若在甲处新建高铁站点,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甲处地租价格上涨B.出现大量住宅区 C.形成新的商业区D.干扰市内交通布局 答案A 解析甲处新建的高铁站点会使该地地租价格上涨。 (2019·四川遂宁一诊)2018年9月28日,位于北京二环路附近的官园批发市场永久闭市,标志着西城区多家区域性批发市场全部关闭。关闭官园等批发市场是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具体要求。下图为北京市主要道路和西城区部分批发市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专题十 城市与城市化

专题十城市与城市化 高考试题 考点一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2013年广东文综,11)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解析:C 读图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大致呈扇形,只有一个中心,A项错误;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东北部、北部和西南部,B项错误;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城市东南部,且靠近科研文教区,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C项正确;外来人口生活区多分布在城市的边缘,D项错误。 (2013年山东文综,7~8)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3.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解析:2.D 3.C 第2题,由“东欧”可知,该城市处在西风带;由图中河流及流向可知,③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同时又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区,故为工业区。②处大致在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应为绿化区。①区交通便利,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环境优美,应为别墅区。第3题,老城区基础设施较落后,交通拥堵,环境质量较差,故地租应较低。由图中老城区集中在河流以西及其他地物分布、交通线的延伸可以判断城市中心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 08城市与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 一、单选题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时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11~12题。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 【答案】11.D 12.C 【命题立意】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主要因素,以及图文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黄土高原“XX川”的文字材料和《现代汉语的词典》的考查地形、河流对聚落影响。 【解题思路】第11题,结合材料中“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容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故A、B项错误。C项虽然位于坡地上部地势较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此处容易出现泥沙淤积严重,故C项错误。D项,黄土高原土质疏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陡坡易发生崩塌、滑坡,聚落的选址应避开,故优先D项。此题难度较大。第12题,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形越平坦聚落的发展受限较小,规模越大,因此C为正确选项。此题难度中等。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23~ 25题。 3.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B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 故选B项。 4.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答案】D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 【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城市及城市化 第一讲城市区位与城市地域形态 一、城市 (1)含义: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二、城市区位因素 1、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地理事物的位置,二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 位置优越;××气候优越(恶劣);××水热适中(不足);××地形平坦(崎岖);河流为××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资源丰富(缺乏)。 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政策、宗教、科技、旅游 ××经济发达,有利于人口和产业集聚(经济欠发达不利于人口和产业集聚);××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优惠政策的促进;××宗教圣址。 3、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具体方法 ①、分析ー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该城市在诞生初期,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该城市的发展。 ②、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同一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区位因素也有所不同。相对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而言,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较大。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则可称为动态因素。自然因素中,地形、气候可看作宏观因素,河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 三、城市的地域形态 1、城市的地域形态 第二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1、一般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等。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不同类型的土地利

城市与城市化专题练习

城市与城市化专题练习 “互联网+商业”即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对传统的第三产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1.(2015上海,4,2分)若干年前,某国际著名出版商利用互联网开办网上书店,消费者订购图书后,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即可。在网上书店购书不但方便,而且更加便宜。但网上书店也对某些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这些企业包括( ) ①实体书店②实体银行 ③电信公司④航空公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5上海,5,2分)网上书店购书之所以便宜,部分原因是某些传统的商业区位要素对网上书店影响变得很小。影响变小的要素主要是( ) ①交通②人口③集聚④地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甲、图乙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图甲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图乙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 3. 结合图甲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4.(2015天津文综,7,4分)结合图乙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2015四川文综,5,4分)按城市功能分区,甲 地带应为(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6.(2015四川文综,6,4分)根据城市地域结构 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考点二城市区位因素与城市等级体系 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7.(2015北京文综,3,4分)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 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 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2015江苏单科,1,2分)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9.(2015江苏单科,2,2分)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方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郑州一中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卷:专题九《城市与城市化》

2021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专题九《城市与城市化》 考点27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 (1-13题) 考点28 城市区位与城市等级体系 (14-16题) 考点29 城市化及其影响 (17-27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我国某省会城市地铁1号线是该市轨道交通的核心线路,2008年开始规划,2010年开工,2016年正式运营,线路基本呈南北走向,穿越城区中心,连接城区南北两端。运营前后,地铁沿线缓冲区(地铁两侧影响范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地铁沿线1000米缓冲区内不同年份住宅、工业、商业、仓储用地面积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④依次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商业工业仓储住宅 B.工业商业仓储住宅 C.住宅工业仓储商业 D.仓储住宅工业商业 2.运营前后,地铁沿线1000米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率( ) A.自南端至北端减小 B.自北端至南端减小 C.自城区中心至南北两端增大 D.自南北两端至城区中心增大

根据《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考虑城市人口分布情况,德州市将中心城区商业中心划分为3个等级:市级商业中心、片区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特别是规划建设“一主两副”三大市级商业中心。其中“一主”指新湖商业主中心,“两副”指新城商业副中心和科技城商业副中心。如图示意山东德州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新湖商业主中心的区位优势是( ) A.商业历史悠久,商场店铺多 B.临近铁路线,商品流通快捷 C.位于城市中心,辐射范围广 D.交通通达度高,人口流量大 4.图中甲地带附近未布局商业中心,说明该地带最可能为( ) A.绿化带 B.农田 C.河流 D.交通干线 5.德州市中心城区扩展的主要方向是( )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 C.由南向北 D.由北向南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总结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影响人口分布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①地形:a.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b.热带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②气候(中低纬沿海——气温适中、降水适中) ③河流(供水、运输功能——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汇合处等) (2)社会经济因素: ①交通条件(运输方式、干线交汇处) ②政治因素(行政中心所在地) ③矿产资源的开发: ④旅游资源的开发: ⑤宗教: 2.功能区比较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4.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5.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6.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7.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8.城市的合理规划 ①.要有便利的交通. ②.合理安排工业用地. ③.在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设置绿化带.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 在同一个区域中,不同级别城市的空间组合构成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第三节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 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土地的城市化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