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陵墓的起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陵墓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的文明古国,自三皇五帝起至最后一个封建制国家清王朝及民国初期袁世凯建立的洪宪王朝和溥仪建立的康德政权止,几千年的历史延绵不断,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时间很长。自从出现了国家以后,历代帝王死后,或葬于发祥地的老家,或葬于称王称帝的都城附近。所以,他们的陵墓遍布于祖国的青山绿野之中。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尤其是帝王。帝王陵墓占地之广,建筑规模之大,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因此,我便对帝王的陵墓产生了兴趣。基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我参观了西安附近的一些帝王陵墓: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外城之间有藏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俑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0000平方米以上,其中一号坑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佰、陶马约6000件;二号坑有陶桶、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三号坑有武士桶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唐乾陵是唐高宗与皇后武则天合葬乾陵,是唯一一座埋葬两位皇帝的帝陵。主峰(陵体)四周为神墙,近方形平面,四面正中辟门,各设门狮一对。神墙四隅建角楼(角阙)。南神门内为献殿址,门外列石象,自南往北:华表、飞马、朱雀、石马(五对)、石人(十对)、碑、华表南即东西乳峰,上置乳阙;阕南又有双阙为陵南端入口。汉茂陵,这座在汉代陵墓中最为高大、宏阔的帝陵,是“汉兴厚葬”的典型。造陵工期长达53年;耗资占到当时皇朝每年供赋的三分之一;陵高“违规超限”达46.5米,四周边长达千米,状如覆斗,茂陵陪葬墓有李夫人墓、霍去病墓等。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陵园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帝陵,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帝陵座西面东,居于陵园的中部偏西;后陵、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一号建筑基址等距分布于帝陵四角;嫔妃陪葬墓区和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南北两侧,左右对称;刑徒墓地及三处建筑遗址在帝陵西侧,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阳陵邑则设置在陵园的东端。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

通过实地调研和看过一些书,我对帝王陵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墓葬的起源

远古时代,人死了只是在地下随便挖一个坑掩埋而已,有的甚至不加掩埋,那时没有墓葬这个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后人对死者的崇拜和信仰,人们对逝去的人除了存有感情上的怀念之外,还希望他们能到另一个世界去过美好的生活,并对本族、本家的后人加以保护和庇护,死者虽然离开了人间,但他们的灵魂也应该有一个安居之所,他生前使用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他喜欢的装饰品也应该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享用,氏族成员、妻子儿女死后也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同他欢聚。这个死者灵魂的安居之所、亲人死后同他团聚的地方,就发展变化为墓葬或墓葬群。地面上并没有留下什么特殊标志。这种挖坑掩埋死者的方式,经过了夏代、商代、一直到周代的春秋时期,延续了几千年。古代墓葬有各种形式,分别代表不同的身份和地位,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亚”字型墓是最高级别的,是古代天子和皇帝的墓葬;“甲”字型墓是大臣级的墓葬。

二、封土的起源

封土,既俗称的坟头。《礼记.檀弓》上说:“土之高者曰坟,葬而无坟谓之墓。”在墓穴的上面培土垒坟、种树,大约是从周代的春秋前后开始的。古人自从迷信灵魂以后,凡事都要先向祖先祈祷,在庙堂祷告总不如直接到墓前祷告好,为了更方便的辨认出祖先墓穴的位置,他们就在墓穴的上面垒坟或种树为标志。在墓穴的表面垒坟种树,开始是为了辩识墓穴的位置,方便祭祀,但后来就变成了显示墓主人身份地位的标志。随着墓葬封土的普及与发展,封土堆逐渐变的高大起来,形状好似山丘,因此墓葬的名称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各类墓葬统称为“墓”,到了战国时出现了“陵”、“冢”、“坟”“丘”等多种名称。

帝王陵的封土,主要有三种形式:(1)垒土为陵。是早期帝王陵墓封土的一种,叫做方上,就是在帝王的墓穴之上用层夯筑,使它成为一个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就像倒扣着的一个斗,因为它的上部是方形平顶,没有尖部,所以叫“方上”,也称“覆斗”。汉代封土的等级不仅表现在封土的高低大小上,同时还表现在封土的形状上。皇帝的陵墓封土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覆斗式。高级贵族和大官僚的封土多呈正方形。封土以方形为贵。(2)以山为陵。它是利用山的丘峰作为陵墓的坟头。以山为陵,不过是利用人工难以造成的山岳雄伟的气势,以体现帝王气魄宏大,而且还可以达到防止盗掘的目的。以唐代帝王以山为陵的方式来看,唐代帝王陵墓的雄伟气势,连秦始皇硕大的封土也难相比。(3)宝成宝顶。方上形土丘的尖棱很容易被雨刷风蚀,成为圆钝,山形也很难如方形。因此在唐末五代时期不少的帝王陵封土出现了园形(即馒头形)。为了保护封土的流失,在封土的脚下还砌筑了条石基础,这种形式在以后的一般墓葬坟头上也被广泛采用。从明清时期起,帝王陵的封土完全改变了方上之制,两个朝代30多个皇帝和上百个后妃的封土都采用了宝城、宝顶的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是在墓穴上面砌筑一个高大的砖城,然后在砖城内填土,使土高出城墙形成一个圆顶,在城墙上面设置垛口和女墙,宛如一座小城,这种城墙就叫作“宝城”,高出城墙的圆顶叫作“宝顶”。宝城的形式有圆形和长圆形两种,明朝帝王陵一般为圆形,清朝帝王陵多采用长圆形。在宝城的前面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方形城台,台上建一个方形明楼,叫做“方城明楼”,楼内竖立着死者的谥号碑。

三、墓穴的发展

墓葬自从出现了封土以后,就分成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帝王陵墓的墓穴,因为奉行“事死如事生”的制度,因而死者生前享受的东西死后仍然要供奉到坟墓中去。帝王陵墓的墓穴结构豪华富丽,可与人间的宫殿相媲美,所以又称为地宫,玄宫、幽宫等,俗称“地下宫殿”。其发展过程大概分为五个阶段。(1)土穴墓坑:原始社会早期的墓葬形式,它结构简单,只是在地下挖个坑就行,即无棺也没有墓室,死者的尸体也没什么特殊的东西加以包裹。大约从母系氏族社会后期,才对死者的尸体加以保护,但也只是以树枝、树叶等覆盖物加以遮掩。(2)木材、木板墓室: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埋葬方式有了一些发展,墓坑除了土璧之外,又加用了木材围护。到了春秋战国和西汉时期,有了经过加工的木板围成的椁室。(3)木椁墓和黄肠题凑:进入奴隶社会后,奴隶主和帝王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地下宫殿的营造。简单的木材、木板墓室就发展成了大型木椁“玄宫”,并出现了十分考究的“黄肠题凑”形式,开创了地下宫殿的先河。这种木椁玄宫的建筑结构,从奴隶社会直到封建社会初期都在沿用,大约经历了两千年。(4)砖石砌筑和砖石发券的地宫:东汉时期木椁玄宫的建筑形式逐渐被砖石结构所代替。(5)土洞地宫:由于黄土高原的土质良好,在六朝、隋、唐时期还盛行过由天井、壁龛等组成的土洞地宫。

四、帝王陵园的发展

帝王陵园的地面建筑由三个部分组成:(1)祭祀建筑区:这是陵园建筑的重要部分,用来作祭祀之用。主要建筑物是祭殿,早期也称作亨殿、献殿、寝殿、陵殿等。明代叫棱恩殿,清代叫隆恩殿。主殿两旁,还有配殿、廊庑,前面还有焚帛炉,棱恩门等建筑。(2)神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