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魏晋风度
文学常识6 魏晋风度
![文学常识6 魏晋风度](https://img.taocdn.com/s3/m/f956d7abcc17552706220852.png)
魏晋风度一、魏晋风度1.魏晋风度:魏晋名士所具有的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
饮酒、服药、清谈、纵情山水是魏晋名士崇尚的生活方式。
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2.玄学: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
玄出自《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4.玄宗:《老子》《庄子》。
二、正始文学1.正始:魏齐王曹芳年号。
代表人物:正始名士(何晏、王弼、夏侯玄)、竹林名士(竹林七贤)。
2.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3.嵇康:竹林七贤精神领袖。
(1)《释私论》:“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2)《广陵散》: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4.阮籍:“正始之音”的代表。
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5.刘伶:“醉侯”,刘伶醉酒。
《酒德颂》。
(酒品牌“刘伶醉”)6.王戎: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1)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不取道旁李。
(2)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王戎卖李。
7.阮咸: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
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时号“妙达八音”,有“神解”之誉。
乐器“阮咸”因阮咸擅长演奏而得名。
三、太康文学1.太康:晋武帝司马炎年号。
代表人物: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2.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张载、张协(张载之弟)、张亢(张载之弟);二陆:陆机、陆云(陆机之弟);两潘:潘岳、潘尼(潘岳之侄);一左:左思。
3.陆机:东吴陆逊之孙,太康之英。
(1)潘江陆海:形容人诗文才华横溢。
锺嵘《诗品》:“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陆:陆机。
潘:潘岳)王勃《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2)华亭鹤唳:表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李白《行路难》诗之三:“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华亭鹤唳:陆机。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https://img.taocdn.com/s3/m/27eee269f242336c1eb95ee5.png)
玄学趣味
“玄”出自《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 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 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本义是黑色,作为《老子》思想体系中的 重要观念,有微妙深远、看不透的神秘意思。魏 晋思想家奉《老子》、《庄子》和《周易》为 “三玄”,崇尚以老、庄学说为依据而辨析名理 的“玄谈”,因此其思想学说被称作玄学。
阮籍的脱俗,不仅被时人所认识也被世人所接 受。脱俗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追求与道相契、与自 然一体的“大人”境界:
夫大人者,乃与造物通体,天地并 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 不常其形。(《大人先生传》)
(四)尚美——活得要有品味
王仲祖有好仪形,每览镜自照曰:“王文开那得生 如馨儿?”时人谓之达也。又酷贫,帽败,自以形 美,乃及帽肆,就帽妪戏,而得新帽。 —— 《裴启语林》一二七卷
(五)口吐莲花,才华横溢——活得要有用 清谈分为口谈和笔谈 自问自答
嵇康《声无哀乐论》 欧阳建《言尽意论》 嵇康作《养生论》 向秀作《难养生论》 嵇康又作《答难养生论》
张辽叔作《自然好学论》,嵇康持不同意见,便作《难自然好 学论》;时人有《宅无吉凶摄生论》,嵇康便作《难宅无吉凶摄生 论》,对方又作《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嵇康复作《答释难宅无 吉凶摄生论》。学术气氛非常浓厚。
(五)口吐莲花,才华横溢——活得要有用
(一)注重养生,珍视生命——首先要活着
王东亭与谢公交恶。王在东闻谢丧,便出 都,……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曰: “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王亦不与语,直 前哭,甚恸,不执末婢手而退。——《世说新 语· 伤逝篇十五》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 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 《晋书阮籍传》
江西省赣州市武当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武当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9a4d1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9.png)
江西省赣州市武当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何为风度张炜有人认为陶渊明是“魏晋风度”的最后一片风景,这样讲虽然有点夸张了,但却不可以否认诗人的“风度”,不可以否认他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和象征。
魏晋在陶渊明之后还延续了很长时间,仍有大量得到记录和未能得到记录的事迹和抉择。
“魏晋风度”的“风度”两个字可作何解?首先,“风度”当是一种尊严,没有尊严何来“风度”?所以尊严问题从来都是人生的至大问题。
人可以选择不同的途径保持尊严,但前提是它的最终不可丧失。
在一个缺乏公正的生存环境里,所谓人生就是尊严不停地被践踏,却要不停地在各种机缘中唤起和保护的一个过程,这其中包含了所有幸与不幸,所有的悲剧喜剧,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与命运有关的一切。
“魏晋风度”实际上就是讲在嗜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如何保持尊严的一个命题。
陶渊明所体现的“风度”,最突出的就是他直到饿死,仍然还是保持了自己的底线,没有失掉尊严。
社会政治的黑暗促使一些魏晋人物发生了内在觉醒,他们从对外部世界的向往转向了对生命本身的珍惜、对自我价值的发现与肯定,如有人试图以清谈、玄学、饮酒、炼丹这样具体的率真、放诞、飘逸的生活态度,来超越现实和悲哀。
这无论如何,比起与强势集团合作要高出许多。
这直接是对食物链顶端动物的一种藐视和鄙视,是头颅高昂的人生姿态。
在随时围笼的死亡恶境下,一个人能纵酒,能高谈阔论,真是潇洒得可以。
这种令人讶异的现象是魏晋所独有的。
在权威与恐惧面前崩溃而扔掉尊严的人比比皆是。
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人的尊严每时每刻都在践踏中苏醒或沉睡。
被践踏时我们感到无可奈何,悲愤难抑。
深夜痛哭,无眠以待东方之既白,都因为有个尊严的存在。
没有尊严则没有痛苦;没有尊严即彻底臣服于“丛林法则”。
不幸的是,人之为人的那一刻,从混沌到实在的那一刻,也就是人被赋予生命的那一刻,即作为一个容器被注入了良知和良能,这就是所谓的人性。
魏晋风度知识详解(全)兰亭集序世说新语论语 先进翻译及赏析
![魏晋风度知识详解(全)兰亭集序世说新语论语 先进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1752e45fbfc77da369b118.png)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
从时间上来说,指的是三国时的魏(公元220-265年)至两晋年代(公元265-420年),再到刘宋时代以士族名士为主体的生命体验,它以七林七贤中阮籍嵇康和晋宋时期诗人陶渊明为代表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什么是魏晋风度,以及它的现代人生意义问题。
主要谈两个问题:一、魏晋风度的形成背景;二、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
谈到魏晋风度,不能不与当时兴起的士族阶层相联系。
士族,或者叫做世族是东汉末年兴起的世家大族,他们垄断做官的权力,有着自己的政治特权与庄园经济,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比如东晋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年代的士族阶层。
魏晋风度的名士大部分是世家大族的人物,比如王谢家族,他们既是政治与经济上的大族,也是文化的大族,谢氏是诗歌家族,王氏是书法大族。
所以魏晋风度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东汉末年,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南北分裂,生灵涂炭,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走进人们的心灵之中。
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曾指出,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
这种时代情绪又因了当时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
当时,对人生苦难的解脱,对逍遥境界的寻求,成了魏晋以来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
当时,围绕着这一主题,各种人生哲学纷纷出现。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么几种:一、以阮籍为代表的逍遥论。
二、以嵇康为代表的养生论。
三、以《列子·杨朱篇》为代表的纵欲论。
此外,还有何晏、王弼的无为论,向秀、郭象的安命论等等。
魏晋以后逐渐兴盛的佛教,则是从宗教麻痹的角度,来解释人生问题的。
这几种人生哲学虽然旨趣不同,角度各异,但都是探讨如何解脱苦难,实现人生价值的。
中国通史33.魏晋风度
![中国通史33.魏晋风度](https://img.taocdn.com/s3/m/db56d12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8.png)
中国通史33.魏晋风度(2020-07-16 07:26:12)33魏晋风度因为曹操绝对不能让这种不合作、不支持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否则他所设下的所有事业,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无法成功。
所以,杀孔融,我觉得是在这个问题上是具有象征意义。
原来是同一个阵营的人,原来也是要被杀的。
政治的残酷促使士人退而思考宇宙、人生与社会的本原。
曹魏时期,以何晏、王弼[bì]为代表的一批名士,倚重老子、庄子和《易经》为文献骨架,会通儒、道,开创了玄学思想。
他们追问本与末、有与无、体与用、性与情、形与神,名教与自然等天人之际的各种问题。
应该说玄学家是带着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真切感受全身心投入这场讨论的。
他们借用清谈的形式围绕着这些问题所发表的各种看法,与其说是对纯粹思辨哲学的冷静思考,不如说是对合理社会存在的热烈追求。
借助玄学与清谈,士大夫既能保持高尚的气节,又能担负起士的责任。
然而理想与现实难以两全,随着曹氏、司马两大集团斗争日趋白热化,士人已经无法置身事外,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一是继续支持曹魏皇室,一是转而投靠司马氏,出身上等士族的钟会就是依附司马氏的受益者。
钟会是曹魏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yáo]之子,自幼才华横溢。
他只比嵇康小两岁,却折服于竹林名士嵇康的风采,钟会写了篇《四本论》,讨论人的才能、秉性的异同、离合问题,他希望得到嵇康的肯定,钟会怀抱文章来到嵇康的家门口,又犹豫起来。
于是,在户外远远地将文章掷入,转身就急急忙忙跑了。
楼劲:他又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两个人在政治上是对立,所以他把自己的《四本论》隔着窗户往里一扔就跑了,所以说明他们有共同关心的问题、有惺惺相惜的一面,但是他们的政治立场确实是对立的。
而钟会本身是跟司马氏在密室当中策划如何夺权、如何取代曹氏政权的人物。
南京博物院珍藏着描绘竹林七贤的稀世珍宝——南朝画像砖。
这是画像砖的拓片。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就此已经研究了多年,竹林七贤以嵇康、阮籍、山涛为代表人物。
魏晋风度的描述
![魏晋风度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505d052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c.png)
魏晋风度的描述魏晋风度的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时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而这个时期所创造的魏晋风度更是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种风度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诗词文学、书法绘画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其无形之处更是体现了一种高雅的人生境界。
一、语言艺术方面在魏晋时期,许多文人雅士以文化艺术为嗜好,因此这个时期的语言艺术得以达到了一个极上的境界。
他们运用华美的修辞手法,采用富有美感和韵律感的语言,写出的文章韵律悠扬、意境深远,既表现了文人雅士的高尚情趣,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与意识形态。
如《唐诗三百首》中的《登高》一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将一个悲情的场景写得淋漓尽致,句句韵律婉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动。
二、诗词文学方面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古诗词在魏晋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魏晋时期,文学上追求高雅、精致和细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魏晋诗人以“清新淡雅”为美学追求,从背景、情感、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探旨意。
他们将鲜明的意象融合到作品中,不仅语言对仗工整,同时也擅长用押韵手法构成韵律美。
《七步诗》是魏晋时期著名诗人曹操的代表作,从文学角度看,它不仅在语言上典雅清新,而且在形式上表现出形式上的独特之美,是魏晋时期文学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书法绘画方面魏晋时期,书法和绘画也迎来了其鼎盛时期。
在书法方面,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兴起,推崇了“苍劲有力,纵横险劲”的书法造诣。
他们在笔墨上有所超越,以意、形、势、韵为一体,创造出富有艺术魅力的书法风格。
在绘画方面,魏晋时期兴起的山水画、人物画等,常常采用散点、贴点、点缀的手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又独特的印象。
魏晋书画家的艺术成就,为中国书画发展走向成熟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衣食住行方面在生活方面,魏晋时期更是以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示人。
在衣着方面,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人们的审美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深色、素雅、清丽已经成为当时的主流。
魏晋风度的看法
![魏晋风度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32487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a.png)
魏晋风度的看法一、魏晋时期的背景1.1 魏晋时期的政治环境1.2 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1.3 魏晋时期的文化特点二、魏晋风度的内涵2.1 魏晋风度的定义2.2 魏晋风度的重要特征2.3 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三、魏晋风度在文化领域的表现3.1 文学创作中的魏晋风度3.2 绘画艺术中的魏晋风度3.3 音乐舞蹈中的魏晋风度四、魏晋风度对后世的影响4.1 魏晋风度的传承与发展4.2 魏晋风度在宋元明清时期的继承4.3 魏晋风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五、对魏晋风度的评价和思考5.1 对魏晋风度的正面评价5.2 对魏晋风度的负面评价5.3 对魏晋风度的思考与总结六、参考文献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转型。
魏晋风度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魏晋风度的看法,并对其在文化领域的表现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魏晋时期的背景1.1 魏晋时期的政治环境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一个时期,政治格局相对稳定。
魏晋时期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灭亡、五胡乱华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政治环境的变迁对魏晋风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2 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魏晋时期社会经历了动荡的局势和民族交融的阶段,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种社会背景为魏晋风度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1.3 魏晋时期的文化特点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文化特点十分鲜明。
文人雅士的兴起、儒学与道教的融合等都对魏晋风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魏晋风度的内涵2.1 魏晋风度的定义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它包含了士人的风度翩翩、气度非凡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的思想信仰。
2.2 魏晋风度的重要特征魏晋风度的重要特征包括豁达开朗、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等。
魏晋时期的士人们在追求个人自由的同时,也对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有着高度的认识。
2.3 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体现了士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魏晋风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魏晋风度》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0d5b7002d276a201292e2a.png)
阅读下边的文字, 达成小题。
魏晋期间是地道的乱世,所以文人的广泛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进魏晋名士开始研究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辩真理。
在这类背景下,“文的觉悟”与“人的觉悟”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民风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采”正是在这类气氛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采”所代表的这类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热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集体成为魏晋风采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多数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但是,因为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助的明主,只能用放浪形骸、不拘细节的行为来掩盖心里的难过,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详细表现为不一样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
这类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切处境与心境的表露。
正是因为残忍的政治伤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愁惧怕和深重的悲伤。
这组成了魏晋风采深刻深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期间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
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说儒家经典。
在空谈中商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研究更实质的人买卖义,将关注点从力所不及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议论。
《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
玄学给两汉以来守旧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一样过去的自由、理性、思辩的哲学思想,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必定的激烈自信与任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魏晋名士以任性率直的人性来品尝玄趣,由今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看法,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川的热爱与研究,以空灵之心审察山川自然的大道之美。
正是这类超越形的约束的情怀,使自然山川被给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量的玄趣。
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无望转向文学艺术,追求精神上的解脱。
魏晋名流魏晋风度PPT课件
![魏晋名流魏晋风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07a99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e.png)
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以其清廉自守和文学才华著称,对 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竹林七贤
向秀
魏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文 学家,以其对儒家经典的独 特诠释和文学创作而闻名。
刘伶
阮咸
王戎
魏晋时期著名的酒徒和文学 家,以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 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著称。
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和文 书法、绘画、音乐等 艺术形式表达个性和情感。
生活方式
魏晋名流以放浪形骸、不 拘小节的生活方式著称, 表现出对传统礼教的反叛。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个性解放
魏晋风度体现了个性解放 的精神,反对束缚和压制, 追求自由和独立。
人文精神
魏晋风度强调人文精神, 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表达,推崇个体价值和精 神意义。
个人修养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个人修养
魏晋名流和风度所体现的个人修养,包括品德、才华、气质等方面,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传承
魏晋名流和风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传承和发展这一 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解和诗歌创作而闻名。
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 文学家,以其敏锐的政治 眼光和文学才华而著称。
谢安
• 谢安: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和军事指挥能力闻名,对东晋王朝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羲之
• 王羲之: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以其独特的“王体”书法风格而著称,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史地位
魏晋风度在中国社会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它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对 后世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魏晋风度、唐诗文化、宋韵
![魏晋风度、唐诗文化、宋韵](https://img.taocdn.com/s3/m/b67cce2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9.png)
魏晋风度、唐诗文化、宋韵
(原创版)
目录
1.魏晋风度:放达、不拘礼节的士人风格
2.唐诗文化:繁荣昌盛、丰富多样的诗歌创作
3.宋韵:清雅、简约的审美特点
正文
一、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士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度,被称为“魏晋风度”。
在这个时期,士人追求个性解放,不拘泥于礼节,喜欢结交朋友,崇尚清谈。
他们放达、任情、超然物外,这种风度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唐诗文化
唐代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成为表现社会风貌、传达人们情感的重要载体。
唐代诗人才辈出,作品丰富多样,有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不同风格。
唐诗在当时就享有盛名,许多诗人的作品被传颂不衰,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宋韵
宋代是一个充满韵味的时代,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生活上,都呈现出一种清雅、简约的审美特点,被称为“宋韵”。
在文学上,宋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韵味成为代表,如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传颂千古。
在艺术上,宋代的绘画、瓷器等也体现出简约、自然的审美风格。
在生活上,宋人讲究品味,注重生活中的雅趣,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生活典范。
总结:
魏晋风度、唐诗文化和宋韵分别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象征。
【汉语言】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冲刺必考之魏晋风度
![【汉语言】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冲刺必考之魏晋风度](https://img.taocdn.com/s3/m/18390178f5335a8102d22031.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公开课魏晋风度主讲:东东老师正始诗歌正始之音:两个代表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
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
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
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
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
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
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这个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重大。
一、正始诗人,往往都是崇尚老庄的士人,他们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
建安诗人在悲歌慷慨的抒情中得到感情满足,而正始士人则在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
玄学的基础是老庄思想,因而正始诗人在追求自然,心与道冥的同时,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诗中来。
有的在诗中创作了一个庄子逍遥游式的理想境界,诗人可以徜徉乎其中。
二、人与自然的亲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三、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
建安诗人已发现了文学对人生做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理发展,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哲理。
阮籍阮籍,阮瑀之子。
史称其“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
魏晋风度怎么写小论文1000字
![魏晋风度怎么写小论文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4a81a75ec3a87c24128c493.png)
魏晋风度怎么写小论文1000字篇一:论魏晋风度及文章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会计131班陆萍汉末魏晋时代在文学史上是个很重要的时代。
那时历史上正处于黄巾和董卓大乱,而在这纷乱之后出现了每个党派的纠纷,此时便出现了一个英雄人物——曹操。
曹操为人大胆果断,阴鸷奸狠,不计前嫌。
虽然他的一句“宁使我负天下人,也不使天下人负我”让许多人对他的印象多了许多负面影响。
但我们可以从曹操打胜的那些战役来看,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曹操这个人是很有本事的。
他在任用贤才方面比很多先人都做得好。
在陈琳替袁绍写文章骂曹操的时候,陈琳骂的很难听。
以至于在曹操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头疾都立刻好了。
但在袁绍落败之时,陈琳被俘虏。
即使众人都在主张将这个曾经辱骂曹操的人杀掉。
曹操却不计前嫌,反而将他留在身边做个秘书。
这个就可以看出曹操惜才如金。
但我们也同时可以看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的善辩的口才和聪明的头脑。
所以,对曹操的评价我们可以改观,最起码他可以是一个智者。
谈完汉末魏晋涌现出的人才,那么和他们联系的当然还有文学。
那时候的文学也是如今很多学者很想去探讨和研究的。
首先,我们还是说一说曹操。
曹操虽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但他在文学上的建树也不容小觑。
他写的《龟虽寿》使得多少壮士奋起。
那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更是凸显了他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也体现了他文章通脱得力,毫无顾忌。
此外,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到他的文章的一大特色是清俊,这也是汉末魏初的文章的特点。
从他的那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那伟大的气魄和毫无顾忌的作派。
然而魏晋之时,除了曹操,我们不得不提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
他们三个也就是我们称的“三曹”。
虽说他们都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但是他们的风格迥异。
曹丕提倡“文以气为主”,认为于通脱之外,文章更应加上华丽。
曹植虽然文章做的很好,那七步诗让多少赞不绝口。
魏晋风度理解
![魏晋风度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6d90e0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8.png)
魏晋风度理解魏晋风度理解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水平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的风格和了解被称为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富有独特性、审美和情感特征。
一、义和尚雅的魏晋风度魏晋时期对于优美生活的追求尤为突出。
人们注重精神内心的丰富和情感世界的抒发。
文人、士人的安逸生活成为了这个时期文化生活的主题。
从文人、士人在诗歌中的表现中,不难看出魏晋时期重视精神内在的生活态度。
二、悲壮豁达的魏晋风度由于魏晋时期历经大量的战争和社会变迁,人们的精神状态多少还受到了影响。
因此,在其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独特的悲壮和对生命的豁达理解。
在这个时期的文艺作品和音乐中,常常能看到对生命的最高礼赞和对内心灵魂的最深思考。
三、优美清新的魏晋风度魏晋时期的人们喜欢追求优美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人们注重自然美的表现,这也使得魏晋文化独具风格。
这时期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等荟萃了大量优美的自然景观,也使得中国文化得以更加生动鲜活地表达出来。
四、豁达与浪漫的魏晋风度魏晋时期的创作中也充满了浪漫和豁达情怀。
不论是拉着琴弹唱,还是将这段豁达的情感直接表现在作品中,都表达了其浪漫和豁达的性格。
结语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时期被誉为文化的"黄金时代",其艺术风格和成就不可磨灭。
魏晋风度以其特有的审美品位和情感体验,凸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风韵和内涵。
在当今社会中,通过学习魏晋风度,人们可以为自己的内心提供一个潜移默化的美感熏陶,同时也可以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温和、雅致的风度。
大学语文 魏晋风度
![大学语文 魏晋风度](https://img.taocdn.com/s3/m/419a0fc94028915f804dc2a9.png)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 【译文】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 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 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竹子 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怎样理解王子猷的“何可 一日无此君”?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 相识①。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 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②,云:“闻君善吹 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 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③。 客主不交一言。
①桓子野:桓伊,小名子野,曾任大司马参军,后任豫州刺 史。《晋书》说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②相闻:互通信息。③弄:演奏。
《世说新语》 《兰亭集序》 《文心雕龙》
宗白华称:“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
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 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 代。”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 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 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萧散、不滞于物、不 拘礼节。 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
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 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 向秀、王戎。 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 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 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名词解释魏晋风度
![名词解释魏晋风度](https://img.taocdn.com/s3/m/550509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8.png)
名词解释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指的是魏朝(220年-265年)和晋朝(265年-420年)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征。
这一时期的风度以其独特的氛围和艺术风格而闻名,对中国后世的文化、艺术乃至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魏晋风度中,随着战乱的不断发生,文化人才纷纷离开政治舞台而投身于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
这促使文化繁荣和风尚的发展。
魏晋时期出现了许多文人雅士,他们以趋避世间纷扰为目标,追求清静自在,提倡志向远大、吟咏自然的生活态度。
这种追求单纯美的文化氛围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延续下来,使得魏晋风度成为一个区别于其他朝代的时期。
魏晋风度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文学创作、艺术审美和士人风范三个方面。
在文学创作方面,魏晋风度的文人雅士们以作诗为主要方式进行创作,并倾向于写景抒怀,叙述个人感受和哲理思考。
他们倡导清新淡雅、含蓄婉约的文风,追求自由自在、洒脱舒适的创作状态。
知名的魏晋文人有曹操、陶渊明、陶潜等。
在艺术审美方面,魏晋风度推崇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追求平淡自然、静谧雅致的审美情调。
这种审美观念在绘画、书法、音乐和园林设计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尤其是山水画在魏晋时期达到了巅峰,以写意的笔墨表现自然山水景色,强调境界和意境,透露出一种淡然超逸的艺术追求。
在士人风范方面,魏晋风度强调士人的道德修养和儒家思想的传承。
他们追求礼仪、慎独、宽厚和谦虚谨慎等品质,抱持着忍辱负重、宁死不屈的精神。
这种士人风范在魏晋时期得到了普遍推崇,成为了士人阶层的理想追求。
总而言之,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特殊而独特的时期,其文化特征和社会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清新淡雅的文学创作、自然山水画的发展以及士人风范的推崇,构成了这一时期独特的风度,也对后世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云南财大魏晋风度与诗化人生期末考试(复习)
![云南财大魏晋风度与诗化人生期末考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40898b7f121dd36a32d8231.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https://img.taocdn.com/s3/m/9549d9b7f121dd36a32d8270.png)
一、“玄”为何物 • 玄:指一种颜色,近黑而浅 • (黑色→幽远→深奥) • 三玄(老庄易) 二、玄学兴起之因 • 魏晋文人自觉无力兼济天下,故 只求独善其身,因而谈玄,以此 远离政治、寄托精神。
四、嵇康
一、嵇康四好
• • • •
服食养性 游山水 抚琴作诗 打铁
二、嵇康其玄之一(乐论)
1.音乐本体不是哀乐之情 2.“和”为音乐自身性质, 与听者反应无关 3.乐之功用: 在乱世,移风易俗; 在治世,为雅风美俗之表征。
• 门阀制度产生了有钱有闲的士族知识分子阶层 • 老庄勃兴与佛释传播
二、清谈雅趣
一、清谈世风 正始以后,清谈成为无数士 人们重要的精神活动,成为 被当权者认可的时代风尚, 具有几乎无可抵御的巨大力 量。
二、清谈形式 主通客难 正式、随机
三、清谈内容 人物品藻 “三玄” 佛理 诗文等 四、谈家风致 服饰 技艺 重容貌讲风度 重气质
三、嵇康其玄之二(《释私论》)
1.何谓“私”、“公” 藏于心中不说(匿情)谓之私;有 话即说(显情)谓之公。 2.“释私”之旨 嵇康讲释私,即去私,即“心无措 乎 非,而行不违乎道” 3.人格修养为上,是非为下
三、嵇康其玄之三(《养生论》) •养生之可能 •清心寡欲 •养生的阻碍
四、嵇康其玄之四(诗歌) 《赠秀才入军》 乘风高逝,远登灵丘。 诧好松乔,携手俱游。 朝发太华,夕宿神州。 弹琴咏诗,聊以忘忧。
五、陶渊明
唯魏晋乃有真隐士: 客观原因: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思想原因:玄学清言之风大盛、佛
教思想泛滥 心理原因:士人个体生命意识觉醒、 对 自由的强烈追求
2、玄言诗是玄学思想 对文学领域的一次失 败的入侵。 3、陶渊明的理想: 人生理想: 《归去来辞》 社会理想: 《桃花源记》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https://img.taocdn.com/s3/m/98ad47a181c758f5f61f67c6.png)
魏晋风度一、清谈之风清谈即谈玄,魏晋士人重才性,亦不乏才华横溢之辈。
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驰骋思辩的清谈之风。
(一)互相辩难。
魏晋玄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便是玄谈。
名士们相聚而谈,剖玄析理,开辟了一个思辨的时代。
(二)追求优雅的风致。
清谈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了高贵的身份和高雅的情趣,所以,仅有敏捷的才思是不够的;谈家的言谈举止还常常带有艺术化的装饰,呈现一种优雅的美感。
二、品题之风品题,这里所指的是对人物品性、才能、容止、风度等的评论。
(一)“清”的审美精神。
魏晋风度的美学特征,从总体倾向来看,可用一个“清”字去概括。
刘熙在《释名》中说:“清,青也。
去浊远秽,色如青也。
”(二)关注仪容之美。
审美的标准取代功利实用的标准,必然又导致人物品藻活动中对仪容之美的特别关注。
先秦两汉时期,儒家对仪容的讲究,只局限在正统伦理道德和政治礼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并作为附属物来予以承认。
汉末魏初则注重“英雄”与“才能”的人物品藻标准,但这时对容貌的讲究仍主要是为了实用。
人物品藻自正始玄学兴起以后,则异于前代,如: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三)注重人物的内在神韵。
受魏晋玄学“得意忘象”和佛学“略形取神”审美标准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人物品评活动开始重视人的内在神韵。
这一点于东晋士人中表现得尤为自觉:何晏七岁,明慧若神。
、(四)形象化的特点。
自然之美与人物之美的诗意契合,深刻体现了魏晋风度。
无论是品鉴人物内在的品格才情之美,还是外在的仪容风度之美,多是通过比喻,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的,使人物的人格之美与自然的物象之美互相契合,达到了人格美与自然美的统一三、任诞之风魏晋士人崇尚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们把任诞放达的生活作风推向了极致。
(一)率真任性。
魏晋名士追求一种自然适意,无拘无束的生活意趣,一切唯求其真,任其性,适其情,尽其兴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