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新课标2023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数列第1节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课件

所以 an=aan-n 1·aann- -12·…·aa21·a1=n+n 1·n-n 1·nn- -21·…·23=n+2 1.
2,n=1, 所以 an=2nn-1,n≥2.
已知 Sn 求 an 的步骤 (1)利用 a1=S1 求出 a1. (2)用 n-1 替换 Sn 中的 n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利用 an=Sn-Sn- 1(n≥2)求出当 n≥2 时 an 的表达式. (3)检验 n=1 时的值是否符合 n≥2 时的表达式,再写出通项公 式 an.
式 an=59(10n-1).
1.错误地表示符号规律致误:项正负相间的数列可以用(-1)n, (-1)n+1 表示符号,要分清是先负后正还是先正后负.
2.未对项变形致误:若已知的项的形式不统一,则不便求通项 公式,因此可以先将项通过变形统一形式后再观察求通项公式,如题 (3).
3.求通项公式时要注意联想:对于如题(4)这样的数列,可以通 过联想 10,100,1 000,10 000→9,99,999,9 999→1,11,111,1 111 进而得 到通项公式.
考点2 由Sn与an的关系求通项——综合性
(1)若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n2-10n,则此数列的通项 公式为 an=________.
(2)若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2n+1,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________.
3,n=1, (1)2n-11 (2)2n-1,n≥2.
解:(1)这个数列的前 4 项的绝对值都等于序号与序号加 1 的乘 积的倒数,且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故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an=(- 1)n·nn1+1.
(2)这是一个分数数列,其分子构成偶数数列,而分母可分解为 1×3,3×5,5×7,7×9,9×11,…,即分母的每一项都是两个相邻奇数 的乘积,故所求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an=2n-12n2n+1.
高中数学-数列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定义: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2.数列与函数的关系: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a n=f(n).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3.数列有三种表示法:是列表法、图象法和通项公式法二、数列的分类分类原则类型满足条件按项数分类有穷数列项数有限无穷数列项数无限按项与项间的大小关系分类递增数列a n+1>a n其中n∈N+递减数列a n+1<a n常数列a n+1=a n按其他标准分类有界数列存在正数M,使|a n|≤M摆动数列从第二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三、数列的两种常用的表示方法1.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函数式a n=f(n)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的第1 项(或前几项),且从第二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a n 与它的前一项a n-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四、通项公式的求法:1.观察法:仔细观察数列的项和项数之间的关系,可分离出随项数变化的部分和不变的部分,从而找到规律.如数列2 , -1,10 , -17 , 26 , -37 ,,先将数列变为 2 , -5 , 10 , -17 , 26 , -37 ,,显然3 7 9 11 13 3 5 7 9 11 13S ⎪ ⎪ ⎨ - S 分母为2n +1,分子为n 2 +1,奇数项正偶数项负,乘以(-1)n +1即可.故n +1n 2 +1 a n = (-1)2n +1 .又如数列 7,77,777, ,可写成 7 ⨯ 9, 7 ⨯ 99, 7⨯999, 999,而 9,99,999,依次又可写成10 -1,102-1,103-1, ,因此,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 7 (10n -1)2. 公式法:(1) 已知数列{a n }的前 n 项和S n ,则 a n= ⎧⎪S 1⎪⎩ nn -1 n9(n = 1) (n ≥ 2) (2) 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把已知条件代入其通项公式、前 n 项和公式列出方程(组)求解3.累加法:形如a n +1 = a n + f (n ),当 f (1) + f (2) + + f (n ) 的值可求时用此法 ⎧an - a n -1 = f (n -1) ⎪a - a = f (n - 2) ⎪ n -1⎨n -2 ⇒ a n = f (n -1) + f (n - 2) +... f (2) + f (1) + a 1, (n ≥ 2) ⎪... ⎪⎩a 2 - a 1 = f (1)(1) 若 f (n )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2) 若 f (n ) 是关于n 的指数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3) 若 f (n )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累加后可分组求和(4) 若 f (n ) 是关于n 的分式函数,累加后可裂项求和4. 累乘法:形如a = f (n )a ⎛或 a n +1 = f (n ) ⎫,当 f (1) f (2)f (n ) 可求时,用此法.⎧ a n⎪ a= f (n -1) n +1n⎪⎝a n⎭⎪ n -1 ⎪ a n -1⎪ a f (n - 2) ⎨ n -2 ⎪... ⎪ a 2 = af (1) ⎩ 1 将上述n -1个式子两边分别相乘,可得: a n = f (n -1) ⋅ f (n - 2) ⋅...⋅ f (2) f (1)a 1, (n ≥ 2)=⎩5. 构造法:当已知非常数数列的首项(或前几项)及递推公式时用此法 (1)对于一阶递推公式: a n +1 = pa n + q , ( p 为常数,p ≠ 1) 给出的数列,两边各加q 得, a+ q = p (a +q ) ,这样就构造出一个等比数列⎧a +q ⎫ ,其公比 p -1 n +1 p -1 n p -1 ⎨ n p -1⎬⎩ ⎭为 p ,首项是a +q ,∴ a + q= (a + q ) p n -1 ,即a = (a + q ) p n -1 - q 1p -1 n p -1 1 p -1 n 1p -1 p -1(2)对于二阶递推公式: a n +1 = pa n + qa n -1 (p , q 为常数) 给出的数列,设 a + xa =y (a + xa ) (*),显然⎧ y - x = p.把方程组的解代入(*)便可构成一个等 n +1 n n n -1 ⎨xy = q比数列,继而可以求出通项公式(3)以 a = ma n 给出的数列(p , q , m 均为非零整数),当m = q 时,可以构造一个 n +1pa n + q等差数列;当m ≠ q 时,可以构造一个一阶递推公式6. 周期数列举例:通过计算前有限项发现周期,继而求出某些项或 S n1n n 等 差 数 列 及 其 前 n 项 和一、等差数列的概念1.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2. 数学语言表达式: a n +1 - a n = d ( n ∈N +,d 为常数),或a n - a n -1 = d ( n ≥2,d 为常数)3. 等差中项:如果三个数x ,A ,y 组成等差数列,那么 A 叫做 x 和 y 的等差中项,且有 A =x + y 2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1. 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 ,公差是d ,则其通项公式为a = a + (n -1)d = dn + a - d (n ∈ N *)n11通项公式的推广: a = a + (n - m )d ( m , n ∈N) ⇒ d =a n - a mnm+n - m2.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a + n (n -1) d = n (a 1 + a n ) = d n 2 + (a - 1 d )n n 12 22 1 2 (其中n ∈N +, a 1 为首项,d 为公差, a n 为第n 项)数列{a }是等差数列⇔ S = An 2+ Bn(A , B 为常数)三、等差数列的性质1. 非零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2. 数列{ a n }为等差数列⇔ a n = pn + q (p,q 是常数)3. 数列{λa n + b }( λ, b 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4. 若m + n = p + q (m , n , p , q ∈ N + ),则a m + a n = a p + a q5. 等差数列{a n }中,若项数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也成等差数列6. 等差数列{a n }中,隔相同的项抽出一项所得到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p +nq 2k 2k n n 7. 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2n }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d8. 若{a n }、{b n }是等差数列,则{ka n } 、{ka n + pb n }{a }( p , q ∈ N *)…也成等差数列 9.单调性:{a n }的公差为d ,则: (1) d > 0 ⇔ {a n }为递增数列 (2) d < 0 ⇔ {a n }为递减数列 (3) d = 0 ⇔ {a n }为常数列( k 、 p 是非零常数)、10. 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则S k 、S 2k - S k 、S 3k - S … 是等差数列 11. 等差数列{a n }的单调性:当d >0 时, {a n }是递增数列;当d <0 时, {a n }是递减数列;当d =0 时, {a n }是常数列12. 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 m 、a k +2m …(k ,m ∈N +)是公差为md的等差数列13. 若数列{a}是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为S ,则⎧S n ⎫也是等差数列,其首项和{a}的首 nn⎨ n ⎬ n项相同,公差是{a n⎩ ⎭}公差的 1214. 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则通常可设这三个数分别为 x - d , x , x + d ;若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则通常可设这四个数分别为 x - 3d , x - d , x + d , x + 3d 四、等差数列前n 项的性质1. 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则S k 、S 2k - S k 、S 3k- S … 是等差数列2. 若数列{a } {b } 都是等差数列,其前 n 项和分别为S T ,则a n= 2n -1n,nn ,nbTn 2n -13. 若数列{a }的前n 项和S = An 2+ Bn +C (A , B 为常数,C ≠ 0) ,则数列{a n }从第二项起是等差数列sn⎨ 2n偶奇 中 偶 奇 偶偶4. 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前n 项和公式S n = f (n ) ,是n 的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且不含常数项,即 S = An 2 + Bn (A , B 为常数,A 2 +B 2 ≠ 0)5. 等差数列{a n }中,若a < 0,d > 0 ( a ≤ 0 的n 的最大值为k )则S 有最小值S ,前n 项绝对值的和T n 1 = ⎧⎪-s n nn ≤ k;若a > 0,d< 0,( n a n ≥ k0 的n 的最大 ⎪⎩s n - 2s k n ≥ k + 1值为k )则S 有最大值S ,前n 项绝对值的和T = ⎧⎪s nn ≤ kn k n⎨ ⎪⎩2s k - s n n ≥ k + 16. 等差数列{a n }中,若项数为奇数2n - 1,则中间项为a , S =(2n-1)a ,S - S = n - 1 d s n + a , 奇 = 奇 偶 2 1S n - 1 若n 为偶数,则S = nd2若n 为奇数,则S - S =a (中间项)7. 等差数列{a n }中,若项数n 为奇数,设奇数项的和和偶数项的和分别为S 、S ,则sn + 1 s a n奇=;若项数n 为偶数, 奇= 2S n - 1S a n + 12五、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的最值等差数列{a n }中1. 若a 1>0,d <0,则S n 存在最大值2. 若a 1<0,d >0,则S n 存在最小值六、等差数列的四种判断方法1. 定义法:a n +1-a n =d (d 是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2. 等差中项法:2a n +1=a n +a n +2 (n ∈N *)⇔{a n }是等差数列3. 通项公式:a n =pn +q (p ,q 为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4. 前 n 项和公式:S n =An 2+Bn (A ,B 为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1- S 偶 偶 奇mb n 等 比 数 列 及 其 前 n 项 和一、等比数列的概念1.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不为零),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q ( q ≠0)表示 2.数学语言表达式: a n= q ( n≥2, q 为非零常数),或 an +1 = q ( n ∈N , q 为非零常数)+a n -1 a n3. 等比中项:如果三个数x ,G ,y 组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 x 与 y 的等比中项,其中G = ±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1. 若等比数列{a }的首项为a ,公比是q ,则其通项公式为a = a q n -1n通项公式的推广: a n 1= a q n - mn 1a (1- q n )a - a q 2.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当q =1 时, S n = na 1 ;当q ≠1 时, S n =11- q= 1 n1- q三、等比数列的性质 1. q = 1 ⇒{a n }为常数列2. q < 0 ⇒{a n } 为摆动数列3. 若正项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log a a n }为等差数列4. 若{a }是等比数列,则{λa }(λ 为不等于零的常数),{a 2}⎧ 1 ⎫ {a r }(r ∈ Z ) 是等n n n⎨ a ⎬ n ⎩ n ⎭比数列,公比依次是q ,q 2 1 q r ,若数列{a } ,{b }都是等比数列且项数相同,则⎧ a n ⎫是等比数列, , n nq ⎨ ⎬ ⎩n ⎭ 5. 若数列{a }为等差数列,则数列{ba n}为等比数列6. 若 m + n = p + q (m , n , p , q ∈ N + ) ,则 a⋅ a = a ⋅ a ,当 p = q 时, a ⋅ a = a 2 即a p 是a m 和a n 的等比中项mnpqm n p7. 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即a k 、a k + m 、a k +2m …仍是等比数列,公比为xy1 1 1 1 2n ⎩ n ⎩ q m (即若项数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也等比数列)8. 任意两数a , b 都存在等差中项为a + b,但不一定都存在等比中项,当且仅当a , b 同号时 2才存在等比中项为9. 任意常数列都是等差数列,但不一定都是等比数列,当且仅当非零的常数列即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10. 等比数列{a n }的单调性:(1) 当q >1, a >0 或 0< q <1, a <0 时,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 (2) 当q >1, a <0 或 0< q <1, a >0 时,数列{a n }是递减数列 (3) 当q =1 时,数列{a n }是常数列11. 当q ≠-1,或q =-1 且 n 为奇数时,S n 、S 2n - S n 、S 3n - S 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n12. 等比差数列{a n }: a n +1 = qa n + d , a 1 = b (q ≠ 0) 的通项公式为⎧b + (n -1)d q = 1⎪ a n = ⎨bq n+ (d - b )q n -1 - d ;⎪q -1 q ≠ 1 ⎧nb + n (n -1)d(q = 1)其前 n 项和公式为 s n ⎪ ⎨(b - d ) 1- q + d n(q ≠ 1)⎪1- q q -1 1- q(四)判断给定的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的方法(1)定义法: an +1 = q (不为 0 的常数)⇔数列{a a n}为等比数列(2)中项法: a ⋅ a= a2⇔数列{a }为等比数列mn +2n +1n(3)前n 项和法: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A - Aq n (A 是常数, A ≠ 0, q ≠ 0, q ≠ 1 )⇔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 nS 1 1 ⎨ - S 数 列 求 和一、公式法1.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S n2.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 当q =1 时, S n = na 1= na 1+n (n -1) d = n (a 1 + a n)2 2a (1- q n )a - a q(2) 当q ≠1 时, S n = 11- q = 1 n1- q3. 已知数列{a n }的前 n 项和S n ,则 a n= ⎧⎪S 1⎪⎩ nn -1 (n = 1) (n ≥ 2) 4. 差比数列求和:通项为a n b n 型,其中{a n }是等差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称为差比数列.求和方法为(设 d , q 分别是{a n },{b n }的公差、公比):令S n = a 1b 1 + a 2b 2 + + a n b n …①,两边同乘以q 得qS n = a 1b 1q + a 2b 2q + + a n b n q , ∴qS n = a 1b 2 + a 2b 3 + + a n b n +1 …②,①-②得 (1- q )S n = a 1b 1 + (a 2 - a 1)b 2 + + (a n - a n -1)b n - a n b n +1 = a 1b 1 + d b 2 + d b 3 + + d b n -1 + d b n - a n b n +1 = a 1b 1 + d (b 2 + b 3 + + b n -1 + b n ) - a n b n +1= a 1b 1 + d ⨯b (1- qn) 1- q-a nb n +1,∴当q ≠ 1时, Sn = a 1b 1 - a n b n +1 + d ⨯ 1- q b (1- q n) (1- q )2二、观察法:仔细观察数列的项和项数之间的关系,可分离出随项数变化的部分和不变的部分,从而找到规律.1.数列 2 , -1,10 , - 17 , 26 , - 37 , ,先将数列变为 2 , - 5 , 10 , - 17 , 26 , - 37, ,分母379 111335 79 11 13n +1n 2 +1 为2n +1,分子为n 2 +1,奇数项正偶数项负,乘以(-1)n +1即可.故a = (-1)2n +1 .2.又如数列 7,77,777, ,可写成 7 ⨯ 9, 7 ⨯ 99, 7 ⨯999,9 9 9,而 9,99,999,依次又可写成10 -1,102-1,103 -1, ,因此,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 7 (10n -1)n9n⎪ ⎪ 3. 周期数列举例:通过计算前有限项发现周期,继而求出某些项或 S n三、累加法:形如a n +1 = a n + f (n ),当 f (1) + f (2) + + f (n ) 的值可求时用此法⎧an - a n -1 = f (n -1) ⎪a - a = f (n - 2) ⎪ n -1⎨n -2 ⇒ a n = f (n -1) + f (n - 2) +... f (2) + f (1) + a 1, (n ≥ 2) ⎪... ⎪⎩a 2 - a 1 = f (1)(1) 若 f (n )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2) 若 f (n ) 是关于n 的指数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3) 若 f (n )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累加后可分组求和(4) 若 f (n ) 是关于n 的分式函数,累加后可裂项求和四、累乘法:形如a= f (n )a ⎛或 a n +1 = f (n ) ⎫,当 f (1) f (2)f (n ) 可求时用此法.⎧ a n⎪ a= f (n -1) n +1n⎪⎝a n⎭⎪ n -1 ⎪ a n -1⎪ a f (n - 2) ⎨ n -2 ⎪... ⎪ a 2 = af (1) ⎩ 1 将上述n -1个式子两边分别相乘,可得: a n = f (n -1) ⋅ f (n - 2) ⋅...⋅ f (2) f (1)a 1, (n ≥ 2)五、构造法:当已知非常数数列的首项(或前几项)及递推公式时用此法1. 对于一阶递推公式: a n +1 = pa n + q , ( p 为常数,p ≠ 1) 给出的数列,两边各加qp -1得, a +q = p (a +q) ,这样就构造出一个等比数列⎧a + q ⎫ ,其公比为 n +1p -1 np -1 ⎨ n p -1⎬⎩ ⎭p ,首项是a +q ,∴ a + q= (a + q ) p n -1 ,即a = (a + q ) p n -1 - q 1p -1 n p -1 1 p -1 n 1p -1 p -12. 对于二阶递推公式: a n +1 = pa n + qa n -1 (p , q 为常数) 给出的数列, =⎩设 a + xa =y (a + xa ) (*),显然⎧y - x = p.把方程组的解代入(*)便可构成一个等n +1n n n -1⎨xy = q比数列,继而可以求出通项公式3. 以 a= ma n 给出的数列( p , q , m 均为非零整数),当m = q 时,可以构造一个等n +1pa n + q差数列;当m ≠ q 时,可以构造一个一阶递推公式 4. 形如a n +1 = pa n + q (其中 p , q 均为常数且 p ≠ 0 )型的递推式:(1) 若 p = 1时,数列{ a n }为等差数列 (2) 若q = 0 时,数列{ a n }为等比数列(3) 若 p ≠ 1 且q ≠ 0 时,数列{ a n }为线性递推数列,其通项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来求.方法有如下两种:法一:设a n +1 + λ = p (a n + λ) ,展开移项整理得a n +1 = pa n + ( p -1)λ ,与题设a = pa + q 比较系数(待定系数法)得λ =q, ( p ≠ 0) ⇒ a + q = p (a + q)n +1np -1 n +1p -1n p -1⇒ a + q= p (a + q ) ,即⎧a + q ⎫构成以a + q为首项,以 p 为公比的等比 np -1 n -1 p -1 ⎨ n p -1⎬ 1 p -1⎩ ⎭数列.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a + q ⎫的通项整理可得a . ⎨ n p -1⎬ n法二:由a= pa ⎩ ⎭ + q 得a = pa + q (n ≥ 2) 两式相减并整理得a n +1 - a n= p , 即 n +1 n n n -1 a - an n -1{a n +1 - a n }构成以a 2 - a 1 为首项,以 p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求出{a n +1 - a n }的通项再转化为累加法便可求出a n .5. 形如a n +1 = pa n + f (n ) ( p ≠ 1) 型的递推式: (1) 当 f (n ) 为一次函数类型(即等差数列)时:法一:设a n + An + B = p [a n -1 + A (n -1) + B ] ,通过待定系数法确定 A 、B 的值,转化成以a 1 + A + B 为首项,以 p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n + An + B } ,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a n + An + B } 的通项整理可得a n .法二:当 f (n ) 的公差为d 时,由递推式得: a n +1 = pa n + f (n ) , a n = pa n -1 + f (n -1)两式相减得: a n +1 - a n = p (a n - a n -1 ) + d ,令b n = a n +1 - a n 得: b n = pb n -1 + d 转化为“4”求出 b n ,再用累加法便可求出a n .(2) 当 f (n ) 为指数函数类型(即等比数列)时:法一:设a n + λ f (n ) = p [a n -1 + λ f (n -1)],通过待定系数法确定λ 的值,转化成以 a 1 + λ f (1) 为首项,以 p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n + λ f (n )} ,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a n + λ f (n )} 的通项整理可得a n .法二:当 f (n ) 的公比为q 时,由递推式得: a n +1 = pa n + f (n ) ——①,a n = pa n -1 + f (n -1) ,两边同时乘以q 得a n q = pqa n -1 + qf (n -1) ——②,由①②两式相减得a - a q = p (a - qa ) ,即 a n +1 - qa n= p ,在转化为类型Ⅴ㈠便可求出a . n +1 n n n -1 a - qa nn n -1法三:递推公式为an +1 = pa n + q n (其中p ,q 均为常数)或a = pa n + rq n (其中p ,q, r 均为常数)时,要先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时除以q n +1 ,得:a n +1 = p • a n + 1 ,引入辅助数列{b }(其中b = a n ),得: b = p b + 1 再应用类型 q n +1 q q n qn n q nn +1 q n q“4”的方法解决。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4-1第1课时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课件

(1)(5)
(1)(6) (2)
(2)(3)(4)(5) (6)
(1)(6) (2)(3)(4)(5) (1)(5) (2) (6) [(1)是有穷数列且是递增数列; (2)是无穷、递减数列;(3)是无穷数列;(4)是无穷数列;(5)是递增 数列且是无穷数列;(6)是有穷数列且是常数列.]
反思领悟 数列的判定方法及其分类
(2)当通项公式中的n=1,2,3,4,5时,数列{an}的前5项依次为 1,0,-1,0,1. 图象如图4.1-2(2)所示.
[典例讲评] 3.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2+13n(n∈N*), 画出它在x轴上方的图象,根据图象求出an的最大值,并在同一平面 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f(x)=-2x2+13x的图象,根据图象求出f(x)的 最大值,并与an的最大值比较.若用函数来求an=-2n2+13n的最大 值,应如何处理?
[提示] 共同点:都是按照确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的.不同点:从项 数上来看:(1)(2)项数有限,(3)(4)项数无限;从项的变化上来看:(1) 每一项在依次变大,(2)项没有发生变化,(3)项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4)项的大小交替变化.
[新知生成] 1.数列的概念 (1)一般地,我们把按照__确__定__的__顺__序__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 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__项__.数列的第一个位置上的数叫做 这个数列的第__1__项,常用符号a1表示,第二个位置上的数叫做这 个数列的第__2__项,用a2表示……第n个位置上的数叫做这个数列的 第n项,用_a_n__表示.其中第1项也叫做_首__项___. (2)数列的一般形式是a1,a2,…,an,…,简记为___{_a_n}___.
3.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吗?当数列确定后,它的通项公 式唯一吗?你能否各举出一个例子?
数列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

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知识点一、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一项(通常称为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 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 项,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321 n a a a a简记为{}n a 。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1.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 2.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 3.各项相等的数列叫做常数列;4.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前一项的数列叫做摆动数列; 知识点二、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知识点三、数列的前n 项和1.数列的前n 项和的定义:我们把数列{}n a 从第一项起到第n 项止的各项之和,称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作n S ,即n n a a a S +++= 21。
2.数列前n 项和n S 与通项公式n a 之间的关系:⎩⎨⎧≥-==-.2,,1,11n S S n S a n n n等差数列知识点一、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知识点二、等差中项有三个数b A a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 叫做b a 与的等差中项。
1.根据等差中项的定义:b A a ,,是等差数列,则2b a A +=;反之,若2ba A +=,则b A a ,,是等差数列。
2.在等差数列{}n a 中,任取相邻的三项()*+-∈≥N n n a a a n n n ,2,,11,则n a 是1-n a 与1+n a 的等差中项;反之,n a 是1-n a 与1+n a 的等差中项对一切*∈≥N n n ,2均成立,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高三一轮复习)

所以数列
S 2
n
是首项为S
2 1
=a
2 1
=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以S
2 n
=n,所以Sn=
n
(n∈N*).
数学 N 必备知识 自主学习 关键能力 互动探究
— 20 —
命题点2 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考向1 累加法
例2
设数列
a
n
满足a1=1,且an+1-an=1(n∈N*),则数列
1 3
an+1,所以a2=3S1=3×
16 3
=16.当n≥2时,有an=Sn-Sn-1
=13an+1-13an,即an+1=4an.
所以从第二项起,数列an为首项为16,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所以an= 4n(n≥2).
经检验,an=4n对n=1不成立,
所以an=136,n=1, 4n,n≥2.
数学 N 必备知识 自主学习 关键能力 互动探究
,所以a2=
4 2-a1
=
4 2-4
=-2,a3=
4 2-a2
=
4 2+2
=1,a4=
4 2-a3
=
4 2-1
=4,…,所以数列
a
n
是以3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又2
022=
673×3+3,所以a2 022=a673×3+3=1.
数学 N 必备知识 自主学习 关键能力 互动探究
— 12 —
4.(易错题)若数列
— 7—
4.数列的表示法 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 8 列表法 、图象法和 9 解析法 .
数学 N 必备知识 自主学习 关键能力 互动探究
— 8—
常用结论► (1)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它的“数”有 关,还与这些“数”的排列顺序有关. (2)项与项数的概念:数列的项是指数列中某一确定的数,而项数是指数列的项 对应的位置序号. (3)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SS1n,-nS=n-11,,n≥2.
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课件-PPT精品文档

S1 , ( n 1 ) 5 . 已知 S ,则 a . 数列 { a } 中 ,若 a n n n n S S , ( n 2 ) n n-1 an-1 , an-1, a a n n 最大 ,则 a 最小 ,则 a 若 a n a . a n n+1 n n+1.
(2 ) a n1 an a n 1
a n1 ( n 1 ) a n , n 1 an a n 1 n 1, an2
n,
a3 3, a2 a2 2, a1 a1 1 . 累乘可得 , a n n ( n 1 ) ( n 2 ) 3 2 1 n !. 故 a n n !.
S 2 1 3 2 n 1 n n n 1 1 9 . n 99 .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题型一 由数列的前几项写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1】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 个通项公式: (1)-1,7,-13,19,…
(2)0.8,0.88,0.888,…
基础自测 1.下列对数列的理解有四种: ①数列可以看成一个定义在N*(或它的有限子集 {1,2,3,…,n})上的函数; ②数列的项数是有限的; ③数列若用图象表示,从图象上看都是一群孤立 的点; ④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惟一的. 其中说法正确的序号是 ( C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由数列与函数的关系知①③对,由数 列的分类知②不对,数列的通项公式不是惟一 的,④不对.
11 51329 61 (3) , , , , , , 24 81632 64 3 7 9 , , , (4) ,1 2 10 17 (5)0,1,0,1,…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1.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课件】

答: (1) = , = ,… , =
(2) 中的 i 反映了身高按岁数从1到17的顺序排列时的确定位置,即 = 是
排在第1位的数, …… = 是排在第17位的数,它们之间不能交换位置.
所以,① 是具有确定顺序的一列数.
例如 :数列-1,1,-1,1,-1,1,…
⑤递推公式法(下一节学习)
合作探究
数列的分类
分类
标准
按项
名称
含数列
递增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递减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常数列
各项相等的数列
摆动数列
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数字,也可以
是其他形式
数列中的数是有顺序的。如1,2,3
与2,3,1表示不同的数列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
如{1,2,3}={2,3,1}
同一个数在一个数列中可以重复出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
现,如1,1,1,…
如1,1,1,…组成的集合只能写为{1}
新知讲解
数列与函数
由于数列{ }中的每一项 和它的序号n有下面的对应关系:
数列{ }是从正整数集∗ (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到实数集R的函数
其自变量是序号 n,对应的函数值是数列的第n项 ,记为 = ()
另一方面,对于函数 y=f(x) , 如果 f(n) ( ∈ ∗ ) 有意义,
那么
1 , 2 , … , , …
构成了一个数列 { f(n) }
(3)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常用符号 表示, 第2
高中数学课件-第1讲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六章 数列第1讲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考试要求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理解单调性是数列的一项重要性质,可用来求最值.01聚焦必备知识知识梳理1.数列的有关概念(1)数列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按照__________________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2)数列与函数数列{a n}是从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到实数集R 的函数,其自变量是__________,对应的函数值是________________,记为a n=f (n).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在研究数列问题时,既要注意函数方法的普遍性,又要考虑数列方法的特殊性.提醒2.数列的表示法解析式法、表格法、____________.3.数列的单调性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_________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_________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特别地,__________________的数列叫做常数列.4.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1)如果数列{a n}的_______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如果一个数列的相邻两项或多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提醒(1)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2)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未必唯一.5.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如果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与它的____________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常用结论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 √”或“×”)(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能不止一个.( )(2)1,1,1,1,…,不能构成一个数列.( )(3)任何一个数列不是递增数列,就是递减数列.( )(4)如果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对∀n ∈N *,都有a n +1=S n +1-S n .( )夯基诊断√××√(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公式为S n =n 2,则a n =____________.答案:2n -1当n=1时,a 1=S 1=1,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1,且a 1=1也满足此式,故a n =2n -1,n ∈N *.(3)根据下面的图形及相应的点数,写出点数构成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a n=____________.答案:5n -4由a1=1=5×1-4,a 2=6=5×2-4,a 3=11=5×3-4,a 4=16=5×4-4,…,归纳可知a n =5n -4.02突破核心命题考 点 一由an与S n的关系求通项公式C(2)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满足S n=2n+2-3,则a n=_____.已知S n 求a n 的3个步骤(1)先利用a 1=S 1求出a 1.(2)用n -1替换S n 中的n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利用a n =S n -S n -1(n ≥2)便可求出当n ≥2时a n 的表达式.(3)对n =1时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n ≥2时a n 的表达式,如果符合,则可以把数列的通项公式合写;如果不符合,则应该分n =1与n ≥2两段来写.反思感悟训练1 (1)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2a1+22a2+23a3+…+2n a n=n·2n,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____________.(2)已知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a1=1,S n S n+1=-a n+1(n∈N*),则a10=____________.例2 设数列{a n }满足a 1=1,且a n +1-a n =n +1(n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____________.考 点 二由数列的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考向1累加法例3 已知a 1=2,a n +1=2n a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2累乘法反思感悟B考 点 三数列的性质考向 1数列的单调性D2数列的周期性答案:13数列的最值A反思感悟训练3 (1)如表,定义函数f (x ):对于数列{a n },a 1=4,a n =f (a n -1),n =2,3,4,…,则a 2023=( )A.1B.2C.5D.4C x12345f (x )54312C 由题意,a1=4,a n=f(a n-1),所以a2=f(a1)=f(4)=1,a3=f(a2)=f(1)=5,a4=f(a3)=f(5)=2,a5=f(a4)=f(2)=4,a6=f(a5)=f(4)=1,a7=f(a6)=f(1)=5,…,则数列{a n}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数列,所以a2023=a2020+3=a3=5,故选C.突破核心命题限时规范训练聚焦必备知识 4103限时规范训练(四十)ADB4.大衍数列,来源于我国的《乾坤谱》,是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其前11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60,则大衍数列的第41项为( )CA.760B.800C.840D.924BCD6.(2023·珠海质检)数列{a n }满足a 1=1,a 2=2且a n +2=a n +(-1)n ,n ∈N *,则该数列的前40项之和为( )A.-170B.80C.60D.230C C 由a n +2=a n +(-1)n ,n ∈N *,得a 2k +2=a 2k +1,a 2k +1=a 2k -1-1,所以a 2k +1+a 2k +2=a 2k -1+a 2k =…=a 1+a 2=3,所以数列{a n }的前40项之和为20(a 1+a 2)=60.。
高考数学知识点: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高考数学知识点: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500字数列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集合。
在高考数学中,数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会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还会涉及到解答题的证明和计算。
本文将从数列的概念、简单表示法、常见数列以及数列的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
一、数列的概念数列中的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每个数字依次被称为数列的项。
一般来说,数列用字母表示,如a₁, a₂, a₃, ...,其中a₁表示数列的第一项,a₂表示数列的第二项,以此类推。
数列中的项可以是整数、分数或者实数,也可以是变量。
数列可以分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
等差数列是指相邻的两项之差都是一常数的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为an = a₁ + (n-1)d,其中a₁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n表示项数。
等比数列是指相邻的两项之比都是一常数的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为an = a₁ * r^(n-1),其中a₁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二、数列的简单表示法在高考数学中,常见的数列表示法有两种: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是指通过数列的第n项表示数列的任意一项,递推公式是指通过数列的前一项表示数列的后一项。
以等差数列为例,该数列的递推公式为an = an-1 + d,表示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与公差之和。
而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1)d,表示数列的任意一项可以通过项数和公差计算得出。
另外,数列也可以通过数列的前几项给出,例如{1, 2, 3, ...}表示自然数列,{2, 4, 6, ...}表示偶数列。
这种表示法在高考数学中较少使用,但在解答题时可能会用到。
三、常见数列在高考数学中,有一些常见的数列被广泛应用。
这些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斐波那契数列等等。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相邻的两项之差都是一常数的数列。
例如{1, 3, 5, 7, ...}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课件

(4)将数列各项改写为93,939,9939,9 9399,…,分母都是 3, 而分子分别是 10-1,102-1,103-1,104-1,…,
所以 an=13(10n-1).
1.据所给数列的前几项求其通项公式时,需仔细观察分析, 抓住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解】 (1)数列的前三项:a1=12+2×1-5=-2; a2=22+2×2-5=3; a3=32+2×3-5=10. (2)∵an=n2+2n-5, ∴an+1-an=(n+1)2+2(n+1)-5-(n2+2n-5) =n2+2n+1+2n+2-5-n2-2n+5 =2n+3. ∵n∈N*,∴2n+3>0,∴an+1>an. ∴数列{an}是递增数列.
1.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了第 n 项 an 与它的位置序号 n 之间的 关系,只要用序号代替公式中的 n,就可以求出数列的相应项.
2.判断某数值是否为该数列的项,需假定它是数列中的项去 列方程.若方程有正整数解则是数列的一项;若方程无解或解不是 正整数,则不是该数列的一项.
将数列的通项变为“an=n2+2n-5”,第(2)问改为“判断数 列{an}的单调性”.
【解】 (1)各项减去 1 后为正偶数,所以 an=2n+1. (2)每一项的分子比分母少 1,而分母组成数列 21,22,23,24,…, 所以 an=2n2-n 1.
(3)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故通项公式中含因子(-1)n;各 项绝对值的分母组成数列 1,2,3,4,…;而各项绝对值的分子组成的 数列中,奇数项为 1,偶数项为 3,即奇数项为 2-1,偶数项为 2 +1,所以 an=(-1)n·2+n-1n.
其中,有穷数列是________,无穷数列是________,递增数列 是________,递减数列是________,摆动数列是________,周期数 列是________.(将合理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人教版)《4.1 数列的概念 第一课时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课件

()
(2)数列1,0,-1,-2与数列-2,-1,0,1是相同的数列.
()
(3)数列的项可以相等.
()
(4)数列a,b,c和数列c,b,a一定不是同一数列.
()
答案:(1)× (2)× (3)√ (4)×
2.所有正奇数的立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数列,其前3项为______.
答案:1,27,125
知识点二 数列的分类与通项公式
[对点练清]
[多选]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
{1,2,3,…,n})上的函数
B.数列若用图象表示,从图象上看都是一群孤立的点
C.数列的项数是无限的
D.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唯一的 解析:数列的项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C错;数列的通
项公式可能不唯一,比如数列1,0,-1,0,1,0,-1,0,…的通项公
(1)从图(2)开始观察每个图案从上往下的小正方形个数有什么规律? 提示:按照1,3,5,7,…,1的顺序分布. (2)按照此图规律,f(6)为多少? 提示:f(1)=1=2×1×0+1, f(2)=1+3+1=2×2×1+1, f(3)=1+3+5+3+1=2×3×2+1, f(4)=1+3+5+7+5+3+1=2×4×3+1, 故f(n)=2n(n-1)+1. 当n=6时,f(6)=2×6×5+1=61.
题型一 数列的概念及分类 [学透用活]
(1) 数 列 的定 义 中 要 把 握 两 个 关 键 词 : “ 一 定 顺 序 ” 与 “ 一 列 数”.也就是说,构成数列的元素是数,并且这些数是按照“一定顺序” 排列着的,即确定的数在确定的位置上.
(2)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项是指出现在这个数列 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它是一个函数值,即 an=f(n);而项数是指这个 数列共有多少项.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数列 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第六章 数列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一、基础知识 1.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2)数列与函数的关系: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为定义域的函数a n =f (n )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在研究数列问题时,既要注意函数方法的普遍性,又要考虑数列方法的特殊性.(3)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 2.数列的分类(1)按照项数有限和无限分:⎩⎪⎨⎪⎧有限数列:项数有限个;无限数列:项数无限个;(2)按单调性来分:⎩⎪⎨⎪⎧递增数列:a n +1>a n ,递减数列:a n +1<a n,常数列:a n +1=a n=C常数,摆动数列.3.数列的两种常用的表示方法(1)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1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2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未必唯一. (2)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从第二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异同点不同点相同点通项公式 可根据某项的序号n 的值,直接代入求出a n 都可确定一个数列,也都可求出数列的任意一项递推公式可根据第一项(或前几项)的值,通过一次(或多次)赋值,逐项求出数列的项,直至求出所需的二、常用结论(1)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通项公式为a n ,则a n =⎩⎪⎨⎪⎧S 1,n =1,S n -S n -1,n ≥2,n ∈N *. (2)在数列{a n }中,若a n 最大,则⎩⎪⎨⎪⎧ a n ≥a n -1,a n ≥a n +1.若a n 最小,则⎩⎪⎨⎪⎧a n ≤a n -1,a n ≤a n +1. 考点一 由a n 与S n 的关系求通项a n[典例] (1)(2018·广州二模)已知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log 2(S n +1)=n +1,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2)(2018·全国卷Ⅰ改编)记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n =2a n +1,则a n =________. [解析] (1)由log 2(S n +1)=n +1,得S n +1=2n +1, 当n =1时,a 1=S 1=3;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1,2n ,n ≥2.(2)∵S n =2a n +1,当n ≥2时,S n -1=2a n -1+1, ∴a n =S n -S n -1=2a n -2a n -1,即a n =2a n -1. 当n =1时,a 1=S 1=2a 1+1,得a 1=-1.∴数列{a n }是首项a 1为-1,公比q 为2的等比数列, ∴a n =-1×2n -1=-2n -1.[答案] (1)a n =⎩⎪⎨⎪⎧3,n =1,2n ,n ≥2 (2)-2n -1[解题技法]1.已知S n 求a n 的3个步骤 (1)先利用a 1=S 1求出a 1;(2)用n -1替换S n 中的n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利用a n =S n -S n -1(n ≥2)便可求出当n ≥2时a n 的表达式;(3)注意检验n =1时的表达式是否可以与n ≥2的表达式合并. 2.S n 与a n 关系问题的求解思路根据所求结果的不同要求,将问题向不同的两个方向转化. (1)利用a n =S n -S n -1(n ≥2)转化为只含S n ,S n -1的关系式,再求解. (2)利用S n -S n -1=a n (n ≥2)转化为只含a n ,a n -1的关系式,再求解.[题组训练]1.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2(a n -1)(n ∈N *),则a n =( ) A .2n B .2n -1 C .2nD .2n -1解析:选C 当n =1时,a 1=S 1=2(a 1-1),可得a 1=2, 当n ≥2时,a n =S n -S n -1=2a n -2a n -1, ∴a n =2a n -1,∴数列{a n }为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a n =2n .2.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2+…+(2n -1)a n =2n ,则a n =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a 1+3a 2+…+(2n -1)a n =2n , 故当n ≥2时,a 1+3a 2+…+(2n -3)a n -1=2(n -1). 两式相减得(2n -1)a n =2, 所以a n =22n -1(n ≥2).又由题设可得a 1=2,满足上式, 从而{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2n -1. 答案:22n -1考点二 由递推关系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典例] (1)设数列{a n }满足a 1=1,且a n +1=a n +n +1(n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2)在数列{a n }中,a 1=1,a n =n -1n a n -1(n ≥2),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3a n +2,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累加法由题意得a 2=a 1+2,a 3=a 2+3,…,a n =a n -1+n (n ≥2), 以上各式相加,得a n =a 1+2+3+…+n .又∵a 1=1,∴a n =1+2+3+…+n =n 2+n 2(n ≥2).∵当n =1时也满足上式,∴a n =n 2+n2(n ∈N *).(2)累乘法∵a n =n -1n a n -1(n ≥2),∴a n -1=n -2n -1a n -2,a n -2=n -3n -2a n -3,…,a 2=12a 1.以上(n -1)个式子相乘得 a n =a 1·12·23·…·n -1n =a 1n =1n .当n =1时,a 1=1,上式也成立. ∴a n =1n (n ∈N *).(3)构造法∵a n +1=3a n +2,∴a n +1+1=3(a n +1), ∴a n +1+1a n +1=3, ∴数列{a n +1}为等比数列,公比q =3,又a 1+1=2, ∴a n +1=2·3n -1, ∴a n =2·3n -1-1(n ∈N *).[答案] (1)a n =n 2+n 2(n ∈N *) (2)a n =1n (n ∈N *) (3)a n =2·3n -1-1(n ∈N *)[解题技法]1.正确选用方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对于递推关系式可转化为a n +1=a n +f (n )的数列,通常采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其通项公式.(2)对于递推关系式可转化为a n +1a n=f (n )的数列,并且容易求数列{f (n )}前n 项的积时,采用累乘法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3)对于递推关系式形如a n +1=pa n +q (p ≠0,1,q ≠0)的数列,采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 2.避免2种失误(1)利用累乘法,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连乘的式子中只写到a 2a 1,漏掉a 1而导致错误;二是根据连乘求出a n 之后,不注意检验a 1是否成立.(2)利用构造法求解时应注意数列的首项的正确求解以及准确确定最后一个式子的形式.[题组训练] 1.累加法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a n +1nn +1,则通项公式a n =________. 解析:原递推公式可化为a n +1=a n +1n -1n +1,则a 2=a 1+11-12,a 3=a 2+12-13,a 4=a 3+13-14,…,a n -1=a n -2+1n -2-1n -1,a n =a n-1+1n -1-1n ,以上(n -1)个式子的等号两端分别相加得,a n =a 1+1-1n ,故a n =4-1n .答案:4-1n2.累乘法设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n a n ,则通项公式a n =________.解析:由a n +1=2n a n ,得a n a n -1=2n -1(n ≥2),所以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2n -1·2n -2·…·2·1=21+2+3+…+(n -1)=2n n -12.又a 1=1适合上式,故a n =2n n -12.答案:2nn -123.构造法在数列{a n }中,a 1=3,且点P n (a n ,a n +1)(n ∈N *)在直线4x -y +1=0上,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解析:因为点P n (a n ,a n +1)(n ∈N *)在直线4x -y +1=0上,所以4a n -a n +1+1=0,即a n+1=4a n +1,得a n +1+13=4⎝⎛⎭⎫a n +13,所以⎩⎨⎧⎭⎬⎫a n +13是首项为a 1+13=103,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所以a n +13=103·4n -1,故a n =103·4n -1-13.答案:a n =103·4n -1-13考点三 数列的性质及应用考法(一) 数列的周期性[典例] 数列{a n }满足a n +1=⎩⎨⎧2a n,0≤a n≤12,2a n-1,12<a n<1,a a 1=35,则数列的第 2 019项为________.[解析] 因为a 1=35,故a 2=2a 1-1=15,a 3=2a 2=25,a 4=2a 3=45,a 5=2a 4-1=35,a 6=2a 5-1=15,a 7=2a 6=25,…,故数列{a n }是周期数列且周期为4,故a 2 019=a 504×4+3=a 3=25.[答案] 25考法(二) 数列的单调性(最值)[典例] (1)(2018·百校联盟联考)已知数列{a n }满足2S n =4a n -1,当n ∈N *时,{(log 2a n )2+λlog 2a n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78n,则当a n 取得最大值时,n =________. [解析] (1)∵2S n =4a n -1,2S n -1=4a n -1-1(n ≥2), 两式相减可得2a n =4a n -4a n -1(n ≥2), ∴a n =2a n -1(n ≥2). 又2a 1=4a 1-1,∴a 1=12,∴数列{a n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 =2n -2, 设b n =(log 2a n )2+λlog 2a n =(n -2)2+λ(n -2), ∵{(log 2a n )2+λlog 2a n }是递增数列,∴b n +1-b n =2n -3+λ>0恒成立,∴λ>3-2n 恒成立, ∵(3-2n )max =1,∴λ>1, 故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1,+∞).(2)当a n 取得最大值时,有⎩⎪⎨⎪⎧a n ≥a n -1,a n ≥a n +1,∴⎩⎨⎧n +2⎝⎛⎭⎫78n≥n +1⎝⎛⎭⎫78n -1,n +2⎝⎛⎭⎫78n≥n +3⎝⎛⎭⎫78n +1,解得⎩⎪⎨⎪⎧n ≤6,n ≥5,∴当a n 取得最大值时,n =5或6. [答案] (1)(1,+∞) (2)5或6[解题技法]1.解决数列的单调性问题的3种方法2.解决数列周期性问题的方法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数列的前几项,确定数列的周期,再根据周期性求值.[题组训练]1.设数列{a n },a n =nanb +c,其中a ,b ,c 均为正数,则此数列( ) A .递增 B .递减 C .先增后减D .先减后增解析:选A 因为a n =na bn +c=a b +c n ,而函数f (x )=ab +c x(a >0,b >0,c >0)在(0,+∞)上是增函数,故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11-a n,若a 1=12,则a 2 019=( )A .-1 B.12C .1D .2解析:选A 由a 1=12,a n +1=11-a n ,得a 2=11-a 1=2,a 3=11-a 2=-1,a 4=11-a 3=12,a 5=11-a 4=2,…,于是可知数列{a n }是以3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因此a 2 019=a 3×673=a 3=-1.[课时跟踪检测]A 级1.(2019·郑州模拟)已知数列1,3,5,7,…,2n -1,若35是这个数列的第n 项,则n =( )A .20B .21C .22D .23解析:选D 由2n -1=35=45,得2n -1=45,即2n =46,解得n =23,故选D. 2.(2019·福建四校联考)若数列的前4项分别是12,-13,14,-15,则此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1n +1n +1B.-1nn +1C.-1nnD.-1n -1n解析:选A 由于数列的前4项分别是12,-13,14,-15,可得奇数项为正数,偶数项为负数,第n 项的绝对值等于⎪⎪⎪⎪1n +1,故此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1n +1n +1.故选A. 3.(2019·莆田诊断)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2=2,a n +1=a n +a n +2(n ∈N *),则a 5的值为( )A .-2B .-1C .1D .2解析:选A 由题意可得,a n +2=a n +1-a n ,则a 3=a 2-a 1=2-1=1,a 4=a 3-a 2=1-2=-1,a 5=a 4-a 3=-1-1=-2.故选A.4.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2-3n (n ∈N *),若p -q =5,则a p -a q =( ) A .10 B .15 C .-5D .20解析:选D 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2-3n -[2(n -1)2-3(n -1)]=4n -5,当n =1时,a 1=S 1=-1,符合上式,所以a n =4n -5,所以a p -a q =4(p -q )=20.5.设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bn ,若数列{a n }是单调递增数列,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为( )A .(-∞,-1]B .(-∞,2]C .(-∞,3)D.⎝⎛⎦⎤-∞,92 解析:选C 因为数列{a n }是单调递增数列, 所以a n +1-a n =2n +1-b >0(n ∈N *), 所以b <2n +1(n ∈N *), 所以b <(2n +1)min =3,即b <3.6.若数列{a n }满足12≤a n +1a n≤2(n ∈N *),则称{a n }是“紧密数列”.若{a n }(n =1,2,3,4)是“紧密数列”,且a 1=1,a 2=32,a 3=x ,a 4=4,则x 的取值范围为( )A .[1,3)B .[1,3]C .[2,3]D .[2,3)解析:选C 依题意可得⎩⎪⎨⎪⎧12≤x32≤2,12≤4x≤2,解得2≤x ≤3,故x 的取值范围为[2,3].7.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2n +1(n ∈N *),则a n =________. 解析: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1, 当n =1时,a 1=S 1=4≠2×1+1,因此a n =⎩⎪⎨⎪⎧4,n =1,2n +1,n ≥2.答案:⎩⎪⎨⎪⎧4,n =1,2n +1,n ≥28.已知数列32,54,76,9m -n ,m +n 10,…,根据前3项给出的规律,实数对(m ,n )为________.解析:由数列的前3项的规律可知⎩⎪⎨⎪⎧m -n =8,m +n =11,解得⎩⎨⎧m =192,n =32,故实数对(m ,n )为⎝⎛⎭⎫192,32.答案:⎝⎛⎭⎫192,329.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n +S n -1=2n -1(n ≥2,n ∈N *),且S 2=3,则a 1+a 3的值为________.解析:∵S n +S n -1=2n -1(n ≥2),令n =2, 得S 2+S 1=3,由S 2=3得a 1=S 1=0, 令n =3,得S 3+S 2=5,所以S 3=2, 则a 3=S 3-S 2=-1, 所以a 1+a 3=0+(-1)=-1. 答案:-110.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n -λ)2n (n ∈N *),若{a n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因为a n =(n -λ)2n (n ∈N *)且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所以a n +1-a n =2n (n +2-λ)>0,所以n +2-λ>0,则λ<n +2.又n ∈N *,所以λ<3,因此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3).答案:(-∞,3)11.(2019·衡阳四校联考)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4a n +3. (1)写出该数列的前4项,并归纳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证明:a n +1+1a n +1=4.解:(1)a 1=3,a 2=15,a 3=63,a 4=255.因为a 1=41-1,a 2=42-1,a 3=43-1,a 4=44-1,…, 所以归纳得a n =4n -1.(2)证明:因为a n +1=4a n +3,所以a n +1+1a n +1=4a n +3+1a n +1=4a n +1a n +1=4.1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n 2+kn +4.(1)若k =-5,则数列中有多少项是负数?n 为何值时,a n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2)对于n ∈N *,都有a n +1>a n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解:(1)由n 2-5n +4<0,解得1<n <4. 因为n ∈N *,所以n =2,3,所以数列中有两项是负数,即为a 2,a 3. 因为a n =n 2-5n +4=⎝⎛⎭⎫n -522-94, 由二次函数性质,得当n =2或n =3时,a n 有最小值,其最小值为a 2=a 3=-2. (2)由a n +1>a n ,知该数列是一个递增数列,又因为通项公式a n =n 2+kn +4,可以看作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考虑到n ∈N *,所以-k 2<32,解得k >-3.所以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3,+∞).B 级1.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2n +1,该数列的项排成一个数阵(如图),则该数阵中的第10行第3个数为________.a 1 a 2 a 3 a 4 a 5 a 6 ……解析:由题意可得该数阵中的第10行第3个数为数列{a n }的第1+2+3+…+9+3=9×102+3=48项,而a 48=(-1)48×96+1=97,故该数阵中的第10行第3个数为97. 答案:972.在一个数列中,如果∀n ∈N *,都有a n a n +1a n +2=k (k 为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积数列,k 叫做这个数列的公积.已知数列{a n }是等积数列,且a 1=1,a 2=2,公积为8,则a 1+a 2+a 3+…+a 12=________.解析:依题意得数列{a n }是周期为3的数列,且a 1=1,a 2=2,a 3=4,因此a 1+a 2+a 3+…+a 12=4(a 1+a 2+a 3)=4×(1+2+4)=28.答案:283.在数列{a n }中,a n =(n +1)⎝⎛⎭⎫1011n(n ∈N *). (1)讨论数列{a n }的增减性; (2)求数列{a n }的最大项.解:(1)由题意,知a n >0,令a na n -1>1(n ≥2),即n +1⎝⎛⎭⎫1011nn ⎝⎛⎭⎫1011n -1>1(n ≥2),解得2≤n <10,即a 9>a 8>…>a 1.11令a n a n +1>1,即n +1⎝⎛⎭⎫1011n n +2⎝⎛⎭⎫1011n +1>1, 整理得n +1n +2>1011,解得n >9,即a 10>a 11>…. 又a 9a 10=1,所以数列{a n }从第1项到第9项单调递增,从第10项起单调递减. (2)由(1)知a 9=a 10=1010119为数列{}a n 的最大项.。
高中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知识点+例题 全面

解析由题意知,a1+a2+…+a10=-1+4-7+10-…+(-1)10×(3×10-2)
=(-1+4)+(-7+10)+…+[(-1)9×(3×9-2)+(-1)10×(3×10-2)]=3×5=15.
4.若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且Sn= ,则 等于_______.
答案30
解析当n≥2时,an=Sn-Sn-1= - = ,所以 =5×6=30.
4.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 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5.数列 的前n项和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则an=
[例1]数列: , , , , 的一个通项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1]数列 , , , ,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又a1=1也满足上式,
故数列{an}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n=2×3n-1-1.
方法二(迭代法)
an+1=3an+2,
即an+1+1=3(an+1)=32(an-1+1)=33(an-2+1)=…=3n(a1+1)=2×3n(n≥1),
所以an=2×3n-1-1(n≥2),
又a1=1也满足上式,
故数列{an}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n=2×3n-1-1.
8.已知{an}是递增数列,且对于任意的n∈N*,an=n2+λn恒成立,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3,+∞)
解析因为{an}是递增数列,所以对任意的n∈N*,
都有an+1>an,即(n+1)2+λ(n+1)>n2+λn,整理,
得2n+1+λ>0,即λ>-(2n+1).(*)
因为n≥1,所以-(2n+1)≤-3,要使不等式(*)恒成立,只需λ>-3.
高中数学6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n=1, n≥2.
基础知识
题型分类
思想方法
练出高分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题型三
由数列旳前n项和求通项公式
思维启迪 解析
探究提升
【例 3】 已知下面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求{an}的通项公式: (1)Sn=2n2-3n;(2)Sn=3n+b.
数列的通项 an 与前 n 项和 Sn 的关 系是 an=SS1n,-nS=n-11,,n≥2. 当 n=
倍加 1,可得分子的通项公式为 bn=2n+1,对于分母 2,5,10,17,…,
联想到数列 1,4,9,16,…,即数列{n2},可得分母的通项公式为 cn=
(n32)+an=1,01因此nn可为 为得奇 偶它数 数的 一或个an通=项1+公2式-为1n或an=an2n=n2++1+11.c2os
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由不完
全归纳得出的结果是不可靠的,要注
意代值检验,对于正负符号变化,可
用(-1)n 或(-1)n+1 来调整.
思想方法
练出高分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变式训练 1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12,14,-58,1136,-2392,6614,…;(2)32,1,170,197,…;(3)0,1,0,1,….
解 (1)各项的分母分别为 21,22,23,24,…,易看出第 2,3,4 项的分
子分别比分母少 3.因此把第 1 项变为-2-2 3,原数列可化为 -212-1 3,222-2 3,-232-3 3,242-4 3,…,因此 an=(-1)n·2n2-n 3. (2)将数列统一为32,55,170,197,…,对于分子 3,5,7,9,…,是序的 2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数列-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课件】

数列的项
每一个数
数列中的__________
数列的通项
数列{ }的第项
通项公式
数列{ }的前项和
数列{ }的第项 与它的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
表示,这个式子叫作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1 + 2 + ⋯ +
数列{ }中, =________________叫作数列的前项和
第六章 数列
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1
1 强基础 知识回归
2
2 研考点 题型突破
课标解 通过日常生活和数学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
读
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
01
强基础 知识回归
知识梳理
一、数列的有关概念
概念
数列
含义
确定的顺序
按照____________排列的一列数
2
2
3
1
, 4 = 2 ;五边形数: , 5 = 2 − ;六边形数: , 6 = 22 − ,可以推
2
2
测 , 的表达式,由此计算 20,23 =( B )
A.4 020
B.4 010
C.4 210
D.4 120
[解析] 由题意可得 , = + , , = + , , = − ,
[解析] 当 = 时, = = ;当 ≥ 时,
= − − = + − [ −
+ ] = − , = 不满足上式,所以
, = ,
, = ,
高中数学必修五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4.递推公式 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指已知数列{a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及相邻两项(或几项)间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 来表示,这个公式也就是递推公式,其关键是先求出a1或a2, 然后用递推关系逐一写出数列中的各项. 注意 并不是所有数列都有递推公式,即使有些数列存在
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不一定唯一.特别是依据数列前几项寻 求递推关系,递推公式可能不止一个.
随堂训练 1.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空: (1)1,4,9,( 1 (2)1,3,( ),25,36; 1 1 ),7,9; 1 1 ), ,- ; 2×4 2×5 5 ),32,( 1 ),4. );
1 1 (3)- , ,( 2×1 2×2 1 1 3 (4)2,-2,8,( 2 1 (5)1, 2 ,2,(
3.通项公式 如果已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只要用序号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数列中的指定项,如果给出数列中的前几项,也可 发现序号、项之间的一种关系,一个数列依据前几项归纳出的 通项公式只适合前几项,对后面省略的项是否成立,并不知 道. 注意 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不一定唯一,甚至有些数列
不存在通项公式.
项数的关系的情况下,求项和项数,即通项公式中用n=20代 入求出a20,令an=4 2 ,或an=10解出n值,判断是否为该数列 的项.
【解】 现,“
(1)原数列可写为 2, 5, 8, 11 ,„,不难发 ”下面的数值后一项比前一项大3,故通项公式可写
为an= 2+n-1×3= 3n-1,即an= 3n-1. a20= 3×20-1= 59. (2)令4 2= 3n-1,即32=3n-1,解得n=11, ∴4 2是数列的第11项. 101 * 再令10= 3n-1,即3n-1=100,解得n= ∉N , 3 ∴10不是该数列的项.
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1第1课时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2

若数列{an}满足an=2n,则数列{an}是( ) A.递增数列 B.递减数列 C.常数列 【解析】选A.an+1-an=2n+1-2n=2n>0, 所以an+1>an,即{an}是递增数列.
D.摆动数列
【补偿训练】已知下列数列:
(1)0,0,0,0,0,0;
(2)0,-1,2,-3,4,-5,…;
2.已知函数f(x)=2x-2-x,数列{an}满足f(log2an)=-2n(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讨论数列{an}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1)因为f(x)=2x-2-x,f(log2an)=-2n, 所以有2log2an-2-log2an=-2n, 即an-a1n =-2n, 所以an2 +2nan-1=0, 解得an=-n± n2+1 .
【解析】由数列中项的多少可知(1)是有穷数列,(2)(3)(4)(5)是无穷数列,根据数 列单调性的定义知(3)是递增数列,(4)是递减数列,(1)是常数列,(2)(5)是摆动数 列. 答案:(1) (2)(3)(4)(5) (3) (4) (1) (2)(5)
探究点二 用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A.1,13 ,312 ,313 ,…
B.sin
π 13
,sin
2π 13
,sin
3π 13
,sin
4π 13
,…
C.-1,-12 ,-13 ,-14 ,…
D.1,2,3,4,…,30
【思维导引】(1)根据数列的定义去判断. (2)根据无穷数列和递增数列的定义逐一判断四个选项,即可得正确答案.
【解析】(1)选C.A中的{1,2,3,5,7}表示集合而不是数列,故A错,B中的两 个数列是不同的两个数列,因为1,0,-1,-2这四个数的顺序不一样,故B错 误,数列0,2,4,6,8,…,可记为{2(n-1)},而不是{2n},故D错.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方法

= ()
+1
在数列 中,
=
且1
+2
= 2,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3、构造法:
形如+1 = +
在数列 中, 1 = 1, +1 =
2
3
+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 +
若数列 的前项和为 :
1 , = 1
则 = ቊ
− −1 , ≥ 2
习题练习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观察法:写出下面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1,-3,5,-7,9,… = (−1)−1 × (2 − 1)
(2)9, 9,999,9999,… = 10 − 1
摆动数列
数列的函数特性
1、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可以看成一类特殊的函数 = (),定义域
为正整数集(或正整数集的有限子集),所以它的图
像是一系列鼓励的点,而不是连续不断的曲线。
2、数列的性质:单调性、周期性。
数列的前n项和 和通项 的关系
= 1 + 2 + 3 + ⋯ +
(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 与它的前一项n−1 (或前
几项)( ≥ 2)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
式就叫做该数列的递推公式。
例如:+1 = + 2, 1 = 1
递推公式包括两部分:开头,递推关系;
通项公式可以直接求出数列的任意一项,递推公式不可以
直接求出;
递推公式、通项公式共同点:都可以确定一个数列,求出
子 =(), ∈ + 表达,这个式子叫做数列 的通项
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课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课
前
自
课 前 预 习 ········································· 明 确 目 标
主
预
习
新知初探
1.数列及其有关概念 (1)数列:按照一定_顺__序__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2)项:数列中的每__一___个__数_叫做这个数列的项,第1项 通常也叫做_首__项_,若是有穷数列,最后一项也叫做末__项__.
人教A版·数学·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二章 2.1 第1课时
系列丛书
类型二 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 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写出各数列的一个通 项公式. (1)9,99,999,9999,…; (2)112,245,3190,41167,…; (3)-1,0,-1,0,…; (4)1,23,12,25,….
人教A版·数学·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二章 2.1 第1课时
系列丛书
3.是否所有的Biblioteka 列都有通项公式? 提示:不是.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就是相应函数的解 析式,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就像并不是所有 的函数都能用解析式表示一样.
人教A版·数学·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二章 2.1 第1课时
课
堂
互
例 练 结 合 ········································· 素 能 提 升
(3)(n,an)表示相应函数an=f(n)图象上一些离散的点. (4)数列同函数一样,可以有单调性、有界性、最值 等.
人教A版·数学·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二章 2.1 第1课时
卡盟排行榜 卡盟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 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者计算 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印出来, 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利 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仅可以创 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 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 叫演示文稿,其格式后缀名为:ppt、pptx; 或者也可以保存为:pdf、图片格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2 2n
1
(n 1), (n≥ 2).
答案:22n
1
(n 1) (n≥ 2)
5.设数列{an}中,a1=2,an+1=an+n+1,则通项an
=
.
解析:由an+1=an+ n +1,∴an+1-an= n +1,
∴a2-a1=2,a3-a2=3,a4-a3=4,…,an-an-1= n ,
.
(4)偶数项为负而奇数项为正,故通项公式中必含有因
子(-1)n+1,观察各项绝对值组成的数列,从第3项到第
6项可见,分母分别由奇数7,9,11,13组成,而分子则是
32+1,42+1,52+1,62+1,按照这样的规律,第1、2两
项可改写为1,2 1 21
-22 1 2· 2 1
n2 1
,所以an=(-1)
C.数列{
n 1 }的第k项为1+
n
1 k
D.数列0,2,4,6,…可记为{2 n}
解析:根据数列的定义与集合定义的不同可知A,B不正确;
D项{2 n}中的n ∈N*
,故不正确;C中an=n
n
1
,∴ak=1
+1. k
答案:C
2.已知数列1, 3 , 5 ,7 ,…, 2n 1 ,…,则3 5 是这
个公式 an=f(n)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这个数列的
通项公式.
[思考探究] (1)数列的通项公式唯一吗?是否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提示:不唯一,如数列-1,1,-1,1,…的通项公式可
以为an=(-1)n或an=11 通项公式.
(n为奇数) ,有的数列没有
(n为偶数)
(2)数列是否可以看作一个函数,若是,其定义域是什么?
n+1
2n
1
.
(5)将数列各项改写为
…,分母都是3,
而分子分别是10-1,102-1,103-1,104-1,…,所以an = 1 (10n-1).
3
数列的通项an与前nSn
n 1, Sn1 n ≥
2
,
[特别警示] 在应用此关系式求通项时,要分n=1和n ≥2
(3)-1,32 ,-
1,3 34
,-
1 5
,3 6
,….
(4)
2 3
,-1,10 7
,-17 9
,26 11
37 ,-13
,….
(5)3,33,333,3 333,….
[思路点拨]
[课堂笔记] (1)各项减去1后为正偶数,所以an=2n+1.
(2)每一项的分子比分母少1,而分母组成数列21 , 22 , 23 ,
D.3201
解析:a100=
T100 T99
=
31002 3992
= 3(1002992 ) =3199.
答案:B
4.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1,则an=
.
解析:当n=1时,a1=S1=2;
当n≥2时,an=Sn-Sn-1=(n2+1)-[(n-1)2+1]
=n2-(n-1)2=2n-1,
[思路点拨]
[课堂笔记] (1)a1=S1=4; 对于n≥2,有an=Sn-Sn-1 =2 n(n +1)-2(n -1) n =4 n.
综上,{an}的通项公式an=4 n. 将n=1代入Tn=2-bn,得b1=2-b1,故T1=b1=1. (求bn)法一:对于n ≥2, 由Tn-1=2-bn-1,Tn=2-bn 得bn=Tn-Tn-1=-(bn-bn-1), bn=12 bn-1,bn=21-n.
提示:可以看作一个函数,其定义域是正整数集N*(或 它的有限子集{1,2,3,…,n}),可表示为an=f(n). 3.数列的表示方法 数列的表示方法有 列表法 、 公式法 、 图象法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数列1,3,5,7可表示为{1,3,5,7}
B.数列1,0,-1,-2与数列-2,-1,0,1是相同的数 列
∴累加得an-a1=2+3+…+n,
∴an
=
n(n 1) 2
1.
答案:n(n 1) 1 2
1.观察法就是观察数列的特征,找出各项共同的规律, 横看“各项之间的关系结构”,纵看“各项与项数n的关 系”,从而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
2.利用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时,要抓住以下几个特征: (1)分式中分子、分母的特征; (2)相邻项的变化特征; (3)拆项后的特征; (4)各项符号特征等,并对此进行归纳、联想.
[特别警示] 根据数列的前n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 式是不完全归纳法,它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果是不可靠的,要注意代值检 验,对于正负符号变化,可用(-1)n或(-1)n+1来调整.
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3,5,7,9,….
(2) 1 ,3 ,7 ,15 ,31,…. 2 4 8 16 32
两种情况讨论,最后检验两种情形能否适合用一个式子表
示,若能,将n=1的情况并入n ≥2时的通项an;若不能, 就用分段函数表示.
(2009·安徽高考)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2 n2+2 n ,数列{bn}的前n项和Tn=2-bn. (1)求数列{an}与{bn}的通项公式; (2)设cn=an2 ·bn,证明:当且仅当n ≥3时,cn+1<cn.
24,…,所以an=
2.n 1 2
(3)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故通项公式中含有因子
(-1)n;各项绝对值的分母组成数列1,2,3,4…;而各项绝对
值的分子组成的数列中,奇数项为1,偶数项为3,即奇数
项为2-1,偶数项为2+1,所以an=(-1)n
2 ·
1
n
.
也可写成an=
3 n
1 , n为正奇数 n , n为正偶数
个数 列的
()
A.第22项
B.第23项
C.第24项
D.第28项
解析: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 2n 1 ,令3 5 =
,
解得2nn = 123,所以3 答案:B
是这个数列5 的第23项.
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的乘积为Tn=3n2 , n ∈N*,则a100
=
()
A.3198
B.3199
C.3200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 图象、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1.数列的概念 按照一定顺序 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一般用 {an}表
示,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2.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n}的第n项an与 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
(求bn)法二:对于n≥2, 由Tn=2-bn得Tn=2-(Tn-Tn-1), 2Tn=2+Tn-1,Tn-2=12 (Tn-1-2), Tn-2=21- n(T1-2)=-21- n , Tn=2-21- n ,bn=Tn-Tn-1=(2-21- n)-(2-22- n) =21-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