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仿真实验课程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仿真实验
摘要:
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实验:RC一阶电路动态特性、RLC串联谐振电路。在进行RC一阶电路动态特性的仿真实验中,当输入方波信号时,随着τ取值的不同积分电路的输出波形可能为三角波、平滑的三角波、方波;而微分电路的输出波形则为尖脉冲、梯形、方波。对积分电路、微分电路分别进行了多组实验,记录仿真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在RLC串联谐振电路的仿真实验中,对谐振条件采取两种方法进行验证:(1)输入输出波形相位为零;(2)电容和电感两端电压相等。利用第一种方法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利用第二种方法没有很好地得出结果。
关键字:
积分电路微分电路RLC串联谐振时间常数τ
正文:
实验一RC一阶电路动态特性的仿真
实验目的:
(1)通过模拟仪器测试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
(2)通过模拟示波器观察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波形,进一步熟悉其特征。(3)练习使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电路模拟。
实验原理:
1.电容具有充放电功能,充放电时间与电路时间常数τ=RC 有关。
2.脉冲方波电源作用下RC一阶电路响应波形的测量
当R、C取不同的值时,使电路时间常数τ=RC 随之变化,则输出信号U
RO 和U
的波形也随着τ的不同而改变。
C
3.一阶RC微分电路
当τ足够小,即τ≪T
,就构成了微分电路,从电阻端输出的电压与输入
2
电源电压之间呈微分关系。
4.一阶RC积分电路
,就构成了积分电路,从电容两端输出的电压与输当τ足够大,即τ≫T
2
入电源电压之间呈积分关系。
实验过程:
一、积分电路
图一积分电路
输入信号源为振幅为3V,频率为1000Hz,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
实验一中的元件参数为:R1=100Ω,C1=100μF,计算出时间常数τ=RC=0.01s,输入波形的宽度为T=1ms,τ≥10T,能够构成积分电路,将方波信号转换成三角波信号。
图二实验一的示波器图像
实验二中的元件参数为:R1=100Ω,C1=1μF,计算出时间常数τ=RC=0.1ms,输入波形的宽度为T=1ms,T与τ相差不大,不满足构成积分电路的条件,形成圆滑的三角波。
图三实验二的示波器图像
实验三中的元件参数为:R1=100Ω,C1=0.01μF,计算出时间常数τ=RC=1μs,输入波形的宽度为T=1ms,τ远小于T,不满足构成积分电路的条件,输出了方波信号。
图四实验三的示波器图像
在输入信号源一定:即输入振幅为3V,频率为1000Hz,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此时输入信号周期为T=1ms,调整R和C使得时间常数τ逐渐增大,得到的输出波形如下:
图五不同时间常数的输出波形
可以发现随着τ的逐渐增大,输出波形从方波变为圆滑的三角波最终输出三角波。继续增大τ,输出波形会消失。
理论分析:
假设输入信号为U i,某时刻t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为q,电容器两极板间
的电压为U c,电阻两端电压为U R,则有U i=U c+U R,q=CU C,i=dq
dt
,可得方程
q=C U i(1−e−t RC)
即
U C=U i(1−e−tτ)
当t趋于无穷大时,极板上的电荷和电压才达到稳定,充电电流为零,完成充电。在实际问题中,当t=5τ时,就认为电容器极板间电荷和电压基本不变,达到平衡,充电结束。
当输入波形为方波时,比较T
2
与τ的值:
(1)当5τ≪T
2,即T≫10τ时,电容充电过程很快结束,U c接近U i,在T
2
的
周期内保持不变,所以,输出波形接近方波。
(2)随着τ逐渐增大,电容充电所用的时间将表现在输出图像中(图五中
第三幅图)当τ增加到5τ=T
2,即T=10τ时,在T
2
的时间内电容都表现为充电,
U c逐渐增大,到T
2时,U c接近U i,在下一个T
2
的时间段内反向充电,循环往复,
形成光滑的三角波图像(图五中第四幅图)U CMax≈U i。
(3)当5τ>T
2以后,电容在T
2
的时间内完全表现为充电,在下一个T
2
的时间
段内反向充电,整体表现为三角波,有U CMax
二、微分电路
图六微分电路
图七实验四的示波器图像
输入信号源为振幅为10V,频率为1000Hz,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
实验四的元件参数为R
1=1kΩ,C
1
=100nF,τ=RC=0.10ms。而输入信号的周期为
T=1ms,即T
2
=0.5ms=5τ,信号基本衰减为零,所以图像为如图七所示的连续的脉冲。
当T
2
>5τ时,输出波形的图像中会出现一段信号为零的图像。因此设计实验五的
元件参数为R
1=1kΩ, C
1
=10nF,τ=RC=0.01ms。得到了输出波形图像如图八所示,
符合预期效果:在T
2
的时间段内,信号经过大约5τ的时间后,信号衰减为零。多
次实验后发现,随着τ值的不断减小,充放电时间越短,引起的脉冲也越窄,
在T
2
的时间段内,信号为零的时间所占的比例也随之增大。
图八实验五的示波器图像
同理当T
2
<5τ时,在输出信号衰减到零之前,出现反向的尖脉冲。设计实验六的
元件参数R
1=1kΩ, C
1
=500nF,τ=RC=0.50ms.得到的输出波形如图九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