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简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性致癌因素: 生物性致癌因素包括病毒、细菌、霉菌等。其中以病毒与人体肿瘤的关系最为重要,研究也最深入。 1.肿瘤病毒: 逆转录病毒: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成人 T细胞白血病病毒(ATLV)和爱滋病病毒(HIV)等病毒。逆转录病毒感染机体后, 病毒的遗传信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成为细胞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受到正常细胞的调节控制,病毒处于静止状态,但受 到化学致癌物、射线辐射等因素的作用后,可能被激活病毒表达而在体内诱发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人肝癌细胞DNA中发现有HBV病毒的碱基序列。HBV整合到细胞 DNA中,能使细胞 DNA发生缺失、插入、转位、突变或 易位等改变。 乳头状瘤病毒:与生殖道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与口腔、咽、喉、气管等处的乳头状瘤和皮肤疣等良性病变有关。在宫颈癌细胞 中病毒DNA序列已经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宫颈癌的发生与原癌基因c-ras和c-myc的变异和突变有关。 EB病毒: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疱疹病毒,与儿童的 Burkitt淋巴瘤和成人的鼻咽癌发生有关。 2.霉菌与肿瘤发生 目前已知有数十种霉菌毒素对动物有致癌性。但除黄曲霉毒素(aflatoxin)外,对其它的研究都较少。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污染的食品
肿瘤与癌症 II 治疗简介
2016年12月5日 Zeyun Zhu
目录
•肿瘤的流行病学 •人类肿瘤研究发展历史 •癌症的治疗方法-化疗 •癌症的治疗方法-放疗 •分子靶向药物 •NSCLC的临床治疗指南
From SYSU
常见肿瘤类型
发病数 (1000)
肿瘤种类
发达国家(排名) 发展中国家
肺癌 大肠癌 乳腺癌 胃癌 前列腺癌 膀胱癌 淋巴瘤 白血病
4.7 9.2 18.4 8.4
– < 3.2 3.2 < 3.2
•肿瘤的发病率在男女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差别悬殊。 •肺癌在发达国家常见。多见于男性,和吸烟有关。 •大肠癌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最高,男女无明显差别。 •乳腺癌常见于妇女中,男性罕见。
肿瘤流行病调查 全球 - 中国
• WHO报道:2008年全球死亡总数5688万 ,而全球癌症死亡人数达758万,占所 有死亡人数的13%
肿瘤生长速度 (Gompertzian 曲线)-对数速度
一万亿个细胞 1012
一公斤肿瘤
致命的细胞数量
细胞数 (对数)
1010 108 106 104
1cm 3
肿块
Biblioteka Baidu
临床容易检测到的肿块 临床可诊断的最小肿块
临床不易察觉的肿块
102
一个细胞 100
时间
•正常组织细胞的繁殖恰好达到机体生长、修复和新陈代谢的需要。 •肿瘤细胞的生长是以对数速度进行,它的生长、成熟和死亡偏离了机体的正常需要。 •正如Gompertzian曲线所显示的那样,当肿瘤在小到临床不易检测的时候,它的生长速度非常快。随着肿瘤的增大,其生 长速度相对减慢。 •肿瘤细胞可以刺激生成新的血管。已知的血管生成因子对肿瘤的生长至关重要,缺少这种因子,肿瘤无法从现有的组织 器官中获得血供。
• 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癌症种类为:
–肺
138万/年
–胃
76万/年
–肝
70万/年
– 结直肠 65万/年
– 乳腺
48万/年
Incidence – The number of new cases of a specific disease (per year) Mortality – The number of deaths of a specific disease (per year)
肿瘤发生因素
• 外界因素
• 内部因素
1. 化学致癌因素
1. 遗传因素
2. 物理致癌因素 3. 生物性致癌因素 • 嚼食槟榔:口腔癌
2. 内分泌因素 3. 机体的免疫状态 4. 社会心理因素
• 吸烟:肺癌
• 石绵:间皮瘤、肺癌
• 芳香族化合物:膀胱癌 • 低纤饮食:大肠癌
• 亚硝基胺:胃癌
• EB病毒:鼻咽癌、淋巴瘤
化学致癌因素: ①亚硝胺类 这是一类致癌性较强,能引起动物多种癌症的化学致癌物质。在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能引起消化系统、肾脏 等多种器官的肿瘤; ②多环芳香烃类 这类致癌物以苯并芘为代表,将它涂抹在动物皮肤上,可引起皮肤癌,皮下注射则可诱发肉瘤。这类物质广泛存在 于沥青、汽车废气、煤烟、香烟及熏制食品中; ③芳香胺类 如乙萘胺、联苯胺、4-氨基联苯等,可诱发泌尿系统的癌症; ④烷化剂类 如芥子气、环磷酰胺等,可引起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 ⑤氨基偶氮类 如用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即奶油黄,可将人工奶油染成黄色的染料)掺入饲料中长期喂养大白鼠,可引起肝癌; ⑥碱基类似物 如5-溴尿嘧啶、5-氟尿嘧啶、2-氨基腺嘌呤等,由于其结构与正常的碱基相似,进入细胞能替代正常的碱基参入到DNA 链中而干扰DNA复制合成; ⑦氯乙烯 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塑料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大鼠长期吸入氯乙烯气体后,可诱发肺、皮肤及骨等处的 肿瘤。通过塑料工厂工人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氯乙烯能引起肝血管肉瘤,潜伏期一般在15年以上; ⑧某些金属 如铬、镍、砷等也可致癌。
• 黄曲毒素:肝癌
• B型肝炎病毒:肝癌
• 曰光照射:皮肤癌 •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子宫颈癌
• 放射性碘:甲状腺癌 • 埃及血吸虫:膀胱鳞状细胞癌
• 放射线照射:白血病 • 雌激素:乳癌、子宫内膜癌
物理致癌因素: 1.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体各部位发生肿瘤,但据估计在所有肿瘤的总病例数中只占2%~3%左右。。 辐射可引起染色体、DNA的突变,或激活潜伏的致癌病毒。放射线引起的肿瘤有:白血病、乳腺癌、甲状腺肿瘤、肺癌、骨肿瘤、皮肤 癌、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2.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细胞DNA断裂、交联和染色体畸变,紫外线还可抑制皮肤的免疫功能,使突变细胞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 监视,这些都有利于皮肤癌和基底细胞癌的发生。
454.6 (1) 389.2 (2) 347.9 (3) 333.0 (4) 177.2 (5) 148.2 (6) 116.1 (7) 82.7 (12)
205.9 182.9 224.2 336.4 58.6 71.2 121.8 105.5
百分比
男
女
15.8 8.8 < 3.2 12.6 7.3 5.2 4.3 3.3
肿瘤与癌症 II 治疗简介
2016年12月5日 Zeyun Zhu
目录
•肿瘤的流行病学 •人类肿瘤研究发展历史 •癌症的治疗方法-化疗 •癌症的治疗方法-放疗 •分子靶向药物 •NSCLC的临床治疗指南
From SYSU
常见肿瘤类型
发病数 (1000)
肿瘤种类
发达国家(排名) 发展中国家
肺癌 大肠癌 乳腺癌 胃癌 前列腺癌 膀胱癌 淋巴瘤 白血病
4.7 9.2 18.4 8.4
– < 3.2 3.2 < 3.2
•肿瘤的发病率在男女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差别悬殊。 •肺癌在发达国家常见。多见于男性,和吸烟有关。 •大肠癌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最高,男女无明显差别。 •乳腺癌常见于妇女中,男性罕见。
肿瘤流行病调查 全球 - 中国
• WHO报道:2008年全球死亡总数5688万 ,而全球癌症死亡人数达758万,占所 有死亡人数的13%
肿瘤生长速度 (Gompertzian 曲线)-对数速度
一万亿个细胞 1012
一公斤肿瘤
致命的细胞数量
细胞数 (对数)
1010 108 106 104
1cm 3
肿块
Biblioteka Baidu
临床容易检测到的肿块 临床可诊断的最小肿块
临床不易察觉的肿块
102
一个细胞 100
时间
•正常组织细胞的繁殖恰好达到机体生长、修复和新陈代谢的需要。 •肿瘤细胞的生长是以对数速度进行,它的生长、成熟和死亡偏离了机体的正常需要。 •正如Gompertzian曲线所显示的那样,当肿瘤在小到临床不易检测的时候,它的生长速度非常快。随着肿瘤的增大,其生 长速度相对减慢。 •肿瘤细胞可以刺激生成新的血管。已知的血管生成因子对肿瘤的生长至关重要,缺少这种因子,肿瘤无法从现有的组织 器官中获得血供。
• 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癌症种类为:
–肺
138万/年
–胃
76万/年
–肝
70万/年
– 结直肠 65万/年
– 乳腺
48万/年
Incidence – The number of new cases of a specific disease (per year) Mortality – The number of deaths of a specific disease (per year)
肿瘤发生因素
• 外界因素
• 内部因素
1. 化学致癌因素
1. 遗传因素
2. 物理致癌因素 3. 生物性致癌因素 • 嚼食槟榔:口腔癌
2. 内分泌因素 3. 机体的免疫状态 4. 社会心理因素
• 吸烟:肺癌
• 石绵:间皮瘤、肺癌
• 芳香族化合物:膀胱癌 • 低纤饮食:大肠癌
• 亚硝基胺:胃癌
• EB病毒:鼻咽癌、淋巴瘤
化学致癌因素: ①亚硝胺类 这是一类致癌性较强,能引起动物多种癌症的化学致癌物质。在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能引起消化系统、肾脏 等多种器官的肿瘤; ②多环芳香烃类 这类致癌物以苯并芘为代表,将它涂抹在动物皮肤上,可引起皮肤癌,皮下注射则可诱发肉瘤。这类物质广泛存在 于沥青、汽车废气、煤烟、香烟及熏制食品中; ③芳香胺类 如乙萘胺、联苯胺、4-氨基联苯等,可诱发泌尿系统的癌症; ④烷化剂类 如芥子气、环磷酰胺等,可引起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 ⑤氨基偶氮类 如用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即奶油黄,可将人工奶油染成黄色的染料)掺入饲料中长期喂养大白鼠,可引起肝癌; ⑥碱基类似物 如5-溴尿嘧啶、5-氟尿嘧啶、2-氨基腺嘌呤等,由于其结构与正常的碱基相似,进入细胞能替代正常的碱基参入到DNA 链中而干扰DNA复制合成; ⑦氯乙烯 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塑料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大鼠长期吸入氯乙烯气体后,可诱发肺、皮肤及骨等处的 肿瘤。通过塑料工厂工人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氯乙烯能引起肝血管肉瘤,潜伏期一般在15年以上; ⑧某些金属 如铬、镍、砷等也可致癌。
• 黄曲毒素:肝癌
• B型肝炎病毒:肝癌
• 曰光照射:皮肤癌 •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子宫颈癌
• 放射性碘:甲状腺癌 • 埃及血吸虫:膀胱鳞状细胞癌
• 放射线照射:白血病 • 雌激素:乳癌、子宫内膜癌
物理致癌因素: 1.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体各部位发生肿瘤,但据估计在所有肿瘤的总病例数中只占2%~3%左右。。 辐射可引起染色体、DNA的突变,或激活潜伏的致癌病毒。放射线引起的肿瘤有:白血病、乳腺癌、甲状腺肿瘤、肺癌、骨肿瘤、皮肤 癌、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2.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细胞DNA断裂、交联和染色体畸变,紫外线还可抑制皮肤的免疫功能,使突变细胞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 监视,这些都有利于皮肤癌和基底细胞癌的发生。
454.6 (1) 389.2 (2) 347.9 (3) 333.0 (4) 177.2 (5) 148.2 (6) 116.1 (7) 82.7 (12)
205.9 182.9 224.2 336.4 58.6 71.2 121.8 105.5
百分比
男
女
15.8 8.8 < 3.2 12.6 7.3 5.2 4.3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