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诊治
![中枢性眩晕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cca3855a0b1c59eef8c7b4cd.png)
颈椎病与PCI的关系?
PCI患者除有颈椎骨质增生外,更有动脉粥样硬化,无 法确定是骨赘而非动脉粥样硬化致病。
病理研究证明椎动脉起始段是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而 椎骨内段的狭窄/闭塞并不严重。
骨赘增生不易压迫到椎动脉,转颈后头晕/眩晕并非PCI 。
PCI者有颈椎病,但更多的是有动脉硬化。
脑供血不足是不是一定引起头晕呢?答案是否定的。已 有国外研究指出:脑供血不足的最突出症状是视物模糊 ,而头晕并非其最典型的症状;
PCI常见临床症状
症状:头晕或眩晕、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无力、头痛、 呕吐、复视或视力丧失、构音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
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肢 体共济失调、构音或吞咽障碍、跌倒发作、偏盲、声嘶 、Horner综合征等。
栓塞是PCI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 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始段和基底动脉。最常 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
穿支小动脉病变:脂质透明病、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 部的粥样硬化等,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2006.(9):786-7.
典型症状为“5D”,即头晕(Dizziness)、复视( Diplopia)、构音障碍(Dysphasia)、跌倒发作( Drop attack)和共济失调(Dystaxia)。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2006.(9):786-7.
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提高
PCI的主要病因类同于前循环缺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 化,颈椎骨质增生仅是极罕见的情况。
后循环缺血的最主要机制是栓塞。 无论是临床表现或有的影像学检查都无法可靠地界定
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占所有头晕的半数
![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占所有头晕的半数](https://img.taocdn.com/s3/m/dbe918b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0.png)
01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病例的临床表现
非旋转性眩晕
患者感到自身或外界在晃动,但无旋转感,如摇晃、浮沉感等。
旋转性眩晕
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在旋转,或感到自身或外界在晃动,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位置性眩晕
在某种特定头位时出现眩晕,如耳石症等。
眼球震颤
患者眼球出现不自主的节律性运动,提示存在前庭病变。
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特点
眩晕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长,伴有肢体麻木、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一般无耳鸣、耳闷等耳部症状。
前庭中枢性眩晕的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转院眩晕眩晕的分类及特点
03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的临床表现
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或出现摇摆、晃动、倾斜等运动幻觉。
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定义和症状
病史
前庭周围性眩晕多有头颈部外伤或感冒史,而前庭中枢性眩晕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疾病病史。
前庭周围性眩晕表现为强烈的旋转性眩晕,而前庭中枢性眩晕表现为缓慢的旋转或摆动感。
前庭周围性眩晕多有水平眼震,而前庭中枢性眩晕多有垂直眼震。
前庭周围性眩晕可有听力障碍,而前庭中枢性眩晕一般无听力障碍。
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和耳部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因。
体格检查
进行血常规、血糖、电解质等常规检查,以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
进行眼球震颤、前庭诱发试验等检查,以评估前庭功能受损情况。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耳石症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梅尼埃病
前庭中枢性眩晕与脑干梗死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的鉴别诊断
眩晕的治疗方法
![眩晕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dc31a41711cc7930b716a2.png)
眩晕的治疗方法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
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
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
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
陈小华介绍,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
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
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前庭器官在人的内耳中,它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
位置的位,听觉的听。
前庭负责身体的平衡,耳蜗负责听声音。
常见的疾病:1、高血压病:高血压所致的眩晕多数是由于情绪变化、精神紧张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使血压产生波动而引起的。
也有的是滥用降压药,使血压突然大幅下降,发生眩晕。
2、低血压症:低血压眩晕也是非常多见的,特别是年轻人,容易反复发作。
姿势性低血压眩晕则多见于中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时突然眩晕,旋即消失,再做同样动作时又觉眩晕。
3、动脉硬化症:动脉硬化造成脑血栓附着可诱发脑缺血发作。
这种脑缺血如果来自颈内动脉,就可出现浮动性眩晕和眼前发黑。
4、脑瘤:发生在中枢前庭系的小脑、脑干易发生旋转性眩晕。
脑瘤引起的眩晕一方面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脑瘤的压迫而致血循环障碍,使前庭神经核区及其通路直接或间接受损而造成眩晕。
5、脑血栓:轻度的脑血栓可引起眩晕。
这是因为动脉硬化造成动脉管腔内膜病变出现狭窄后,其远端部分仍可通过自动调节,使血管阻力减低,并建立侧支循环而维持“正常”的血流量,暂时不使脑血栓形成。
中枢性眩晕护理措施
![中枢性眩晕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8736b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6.png)
中枢性眩晕护理措施引言中枢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脑血管病、颅脑外伤、中耳炎等。
中枢性眩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护理措施对于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枢性眩晕的护理措施,帮助护士更好地护理中枢性眩晕患者。
护理措施1. 安全护理中枢性眩晕患者可能出现眩晕、头晕及异常体位感等症状,容易导致摔倒和受伤。
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 保持病房的环境安静,避免过度刺激; - 减少光线刺激,保持良好的灯光照明; - 维持床铺整洁,避免杂物妨碍患者行动; - 在患者身边放置必要的辅助工具,如手杖、助行架等; - 协助患者行走时提供支持,并注重观察患者行走的姿势和步态。
2. 饮食护理中枢性眩晕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因此在饮食护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 尽量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诱发消化不良症状;- 分多次进食,避免大量食用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的食物; - 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免疫功能的提高; - 给予患者足够的水分以保持水电解负衡的平衡。
3. 心理护理中枢性眩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了负面影响,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护士应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包括以下方面: - 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扰,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 - 鼓励患者参加康复训练和活动,增加自信心; - 提供营造放松环境的措施,如提供舒适的音乐、放松训练等; - 教授患者各种应对眩晕的技巧和方法,加强他们对疾病的认识。
4.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中枢性眩晕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眩晕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坐、卧、站、行等各种姿势的训练; - 帮助患者进行平衡训练,如姿势平衡训练、震荡平衡训练等; -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训练,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强力定眩片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观察
![强力定眩片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e6046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8.png)
汇报人: 2023-11-19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中枢性眩晕较为常见。
中枢性眩晕多由脑供血不足、脑梗死、脑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患者表现 为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之间,性别不限。
实验设计:随机分组,每组 25人,一组接受强力定眩片 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
实验时间:6周。
实验指标:眩晕程度、生活质 量、不良反应等。
结果分析
01
02
03
眩晕程度
实验组在治疗后眩晕程度 明显减轻,对照组眩晕程 度也有减轻,但改善程度 不如实验组。
生活质量
实验组在治疗后生活质量 明显提高,对照组也有提 高,但改善程度不如实验 组。
由陕西香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 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 Z20026491。
安慰剂
外观与强力定眩片相似,由陕西 香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实验对象
中枢性眩晕患者
年龄在18-75岁之间,经临床诊断为 中枢性眩晕的患者。
排除标准
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排除对实验 药物过敏的患者。
实验方法
随机分组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 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5例。
给药方式
实验组给予强力定眩片,每日3次 ,每次4片;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每日3次,每次4片。
观察指标
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 化、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不良反 应发生情况。
眩晕症治疗方案
![眩晕症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22ec4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c.png)
一、引言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摇晃或上下波动。
眩晕症病因复杂,涉及内耳、前庭神经、大脑、视觉等多个系统。
根据病因不同,眩晕症可分为前庭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和药物性眩晕等类型。
本文将针对眩晕症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诊断与评估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眩晕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
2. 体检:观察患者是否有眼震、平衡障碍、听力下降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包括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等。
4. 诊断分类: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将眩晕症分为前庭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和药物性眩晕等类型。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前庭性眩晕1)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菪碱、苯海拉明等,可缓解眩晕症状。
2)前庭抑制剂:如氟桂利嗪、氯丙嗪等,可抑制前庭神经冲动,减轻眩晕。
3)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等,可改善脑部血流量,减轻眩晕。
(2)中枢性眩晕1)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可缓解中枢性眩晕症状。
2)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可改善抑郁情绪,减轻眩晕。
(3)药物性眩晕1)停用或更换致眩晕药物。
2)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菪碱、苯海拉明等,缓解眩晕症状。
2. 物理治疗(1)前庭康复训练:通过一系列训练,提高前庭系统的稳定性,减轻眩晕症状。
(2)平衡训练:通过平衡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减少摔倒风险。
(3)眼动训练:通过眼动训练,提高眼动协调性,减轻眩晕症状。
3. 心理治疗(1)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对眩晕的认知和应对方式,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2)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4. 生活方式调整(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3)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戒烟限酒,避免刺激性食物。
四、预后与随访1. 预后:眩晕症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可明显改善,但仍需长期随访。
眩晕的健康教育
![眩晕的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9eb556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a.png)
眩晕的健康教育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或者晕倒等感觉。
它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内耳问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血液循环问题等。
为了匡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眩晕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以下是关于眩晕的健康教育内容。
1. 眩晕的原因和类型眩晕可以分为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种类型。
外周性眩晕通常由内耳问题引起,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
中枢性眩晕则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有关,如脑血管疾病、脑震荡等。
了解眩晕的原因和类型有助于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
2. 预防眩晕的措施预防眩晕的关键在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避免诱发因素。
以下是一些预防眩晕的措施:- 定期锻炼身体,增强平衡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 避免长期保持同一姿式,特别是头部姿式。
- 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 避免暴露在强光、噪音和刺激性气味等环境中。
- 饮食均衡,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因摄入。
- 避免使用过多的药物,特别是可能引起眩晕的药物。
3. 眩晕的诊断和治疗如果时常浮现眩晕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问询、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眩晕的原因。
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的原于是定,可能包括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晕动药、抗焦虑药等。
- 物理治疗:如头位操、平衡训练等,可以匡助改善眩晕症状。
-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的眩晕病因,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方法。
4. 生活方式调整除了医疗治疗外,也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来减轻眩晕症状,包括:- 避免蓦地改变体位,如从躺着坐起或者从坐姿站起时要缓慢进行。
- 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或者手扶物,以增加稳定性。
- 在床头放置一些支撑物,以便在夜间起床时有所依靠。
- 注意安全,避免在高处或者危(wei)险的环境中活动。
5. 眩晕的心理影响和应对眩晕不仅对身体有影响,还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人们可能感到焦虑、恐怖和抑郁,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d1f722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3.png)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一、头晕眩晕的定义和分类头晕是一种广义的概念,通常指头部昏沉、不清醒的感觉。
眩晕则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摇晃或移动的错觉。
头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头昏:头脑不清晰,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与精神压力、睡眠不足、贫血等有关。
2、失衡感:站立或行走时感觉不稳,可能与耳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下肢关节问题有关。
眩晕又可进一步分为:1、周围性眩晕:多由内耳疾病引起,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等。
特点是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2、中枢性眩晕:由脑部疾病导致,如脑血管疾病、脑部肿瘤等。
症状相对较持续,通常不伴有耳部症状。
二、头晕眩晕的常见原因1、耳部疾病内耳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器官。
耳石症是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原因,当头位改变时可突然发作。
梅尼埃病则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闷胀感。
2、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脑出血等,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导致眩晕。
3、颈椎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引起头晕。
4、低血压或高血压血压异常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过度灌注,引发头晕眩晕。
5、贫血血红蛋白不足,导致氧气输送减少,引起头晕。
6、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可能导致躯体症状,包括头晕眩晕。
7、眼部疾病如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等,影响视觉平衡,导致头晕。
8、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可能引起头晕眩晕。
三、头晕眩晕的诊断方法1、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症状的发作特点、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耳部、眼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进行平衡功能测试、眼球震颤检查、听力测试等。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以排除贫血、低血糖、高血脂等全身性疾病。
4、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能会进行头颅 CT、MRI、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排除脑部病变。
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的鉴别诊断(1)
![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的鉴别诊断(1)](https://img.taocdn.com/s3/m/8d5bc4feb9f3f90f76c61b83.png)
由前庭神经鞘瘤(即听神经瘤)、幕 下室管膜瘤、脑干胶质瘤、髓母细胞 瘤或神经纤维瘤病引起
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的鉴别
• 近年来,随着眩晕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的进展,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及其他 相关学科室学者的相互 合作,对眩晕疾病认识的融汇互通和逐步探索, 在鉴别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有了新的认识。
• 全面详尽的询问病史 • 认真细致的查体 • 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
眼震慢相波形 眼震旋转轴向 眼震注视方向
眼震固视抑制 常见病变部位
外周源性眼震与中枢源性眼震的区别
外源性眼震 常速型 多较细小
水平带旋转性
单一方向,不随注视方 向改变
被固视抑制
内耳/前庭神经
中枢性眼震
速度递增/递减型 多较粗 大
纯垂直/纯旋转性、非共 轭性
方向随注视方向改变而 改变(凝视性眼震)、 Burn眼震Fra bibliotek病例一
右侧前庭神经炎患者,甩头试验(水平 头脉冲试验)。静息位(注视正前方) 可见水平向左眼球震颤,向左注视(向 眼震快向侧凝视)眼震增强,向上、向 下注视眼震仍可见到。向右注视(向慢 相侧注视、向病灶侧--右侧受损前庭神经 侧注视)眼震消失----能被凝视消除的眼 震是周围性眼球震颤的显著特征。患者 带上弗伦泽尔眼镜(以消除固视的影响) 眼震增强,是周围性眼震的另一显著标 志。向右甩头试验阳性,出现向左纠正 性扫视。向左甩头试验阴性。
中枢性眩晕试题及答案
![中枢性眩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f95f1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f.png)
中枢性眩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枢性眩晕最常见的病因是:A. 耳石症B. 梅尼埃病C. 脑血管病变D. 颈椎病变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中枢性眩晕的特点?A. 眩晕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B. 眩晕发作时伴有意识障碍C. 眩晕发作时伴有耳鸣、听力下降D. 眩晕发作时伴有眼球震颤答案:C3. 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主要依靠:A. 临床症状B. 体格检查C. 影像学检查D. 所有选项答案:D4. 下列哪项检查对中枢性眩晕的诊断最有帮助?A. 头颅CTB. 头颅MRIC. 脑电图D. 颈椎X光答案:B5. 中枢性眩晕的治疗原则是:A. 针对病因治疗B. 对症治疗C. 手术治疗D. 物理治疗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枢性眩晕可能伴随的症状包括:A. 头痛B. 意识障碍C. 肢体无力D. 感觉异常答案:ABC2. 以下哪些检查有助于中枢性眩晕的诊断?A. 头颅CTB. 头颅MRIC. 脑血管造影D. 颈椎X光答案:ABC3. 中枢性眩晕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A. 药物治疗B. 手术治疗C. 物理治疗D. 心理治疗答案:ABC4.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诱发中枢性眩晕?A. 高血压B. 糖尿病C. 心脏病D. 过度疲劳答案:ABCD5. 中枢性眩晕的预防措施包括:A. 控制血压B. 定期体检C. 避免过度疲劳D. 保持良好心态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的鉴别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
(对)2. 所有中枢性眩晕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
(错)3. 脑血管病变是中枢性眩晕最常见的病因。
(对)4. 中枢性眩晕发作时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意识障碍。
(错)5. 颈椎X光对中枢性眩晕的诊断没有帮助。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的主要区别。
答案:中枢性眩晕通常是由脑部疾病引起的,如脑血管病变、脑肿瘤等,而周围性眩晕则多由耳部疾病引起,如梅尼埃病、耳石症等。
眩晕分为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两种
![眩晕分为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两种](https://img.taocdn.com/s3/m/a237e602e87101f69e319572.png)
眩晕分为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两种。
造成周围性眩晕的原因多与耳病、药物中毒有关;中枢性眩晕多与颅内肿瘤、动脉硬化等有关。
如果是中、老年人出现眩晕要检查血压是否升高,必要时做CT检查排除脑肿瘤和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如果是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如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多和疲劳、精神紧张、感冒、营养失衡等因素有关。
我的建议是:(1)去五官科检查一下内耳及前庭功能。
听一下专科医师的建议。
(2)从我自己接触到的病人来看,年轻病人多由感冒(我们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而且这部分病人大多平时缺乏锻炼、不爱运动,饮食上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少一些。
我们一般都是先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轻的病人口服一些抗生素的同时给予维生素B6、谷维素、复方丹参等即可,重一些的病人可静脉点低分子右旋糖酐、654-2等血管扩张药,有时我们要用一点利尿剂(安体舒通)来减轻内耳迷路的水肿,病人恶心眩晕的症状可很快缓解,当然有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用一些镇静剂和抗组胺药。
(3)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多吃水果蔬菜、不挑食。
(4)感冒及工作压力大的时候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不知对你有否帮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病因复杂,多由各种中耳急慢性炎症、梅尼埃病、耳硬化症、良性位置性眩晕、眼肌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癫痫、脑缺血、颅脑外伤、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及全身各系统疾病等引起。
临床常见症状为头晕,恶心,耳鸣,视物旋转,行走不稳,伴或不伴脑血管病其他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科内眩晕症检查和治疗的仪器有人体平衡测试训练仪、便携式经颅多普勒超声、眼震电图仪及电测听等。
出诊人员为我科中级骨干力量,均为硕士毕业,经十余年临床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在“眩晕症”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
治疗方法综合治疗为主,包括针灸调理髓海、定眩止晕方法,配合中西药物治疗。
晕症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
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
中枢性眩晕 ppt课件
![中枢性眩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f7888787c24028905fc335.png)
1
一、定义
眩晕(Vertigo)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多 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主观症状,
是机体对于空间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 是一种运动幻觉(错觉),病人感外境(外物)
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摇晃、翻滚、浮沉等, 常伴有眼球震颤、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指物
偏向、倾倒)、 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及 脉搏、血压的改变,而成为一症候群。
• 剧烈眩晕,伴恶心、呕吐(前庭神 经核) • 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病侧软腭麻痹、咽部感觉和咽壁反射 减弱或消失(疑核、舌咽、迷走神经 受损) • 病灶侧肢体小脑性共济失调(绳状 体受损) • Horner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 • 病灶侧面部和对侧枕颈部以下痛觉 减退或消失(三叉神经脊髓束和网状 结构内的脊髓丘脑束受损)
20
2、脑干出血或梗死
脑干梗死或出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脑桥梗死
脑干出血
2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2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病变部位 双侧 中脑 小脑 枕叶 颞叶内侧 丘脑
眼球运动障碍及瞳 孔异常、觉醒和行 为障碍,可伴有记 忆力丧失、对侧偏 盲和皮质盲。
23
24
Wallenberg综合症
症状
平衡障碍 定向障碍
头昏 头脑昏沉,不清晰感 ×
×
头晕 头重脚轻,不稳定感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眩晕 旋转、翻滚、浮沉感 √
√
要避免一开始就误查、误诊和误治!
5
头昏、头晕和眩晕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如高血压患者 (反复头昏)——小脑出血急性期(突发眩晕)—— 小脑出血恢复期(头晕)。
6
二、解剖结构 前庭神经及投射通路
临床耳石症与中枢性位置性眩晕鉴别诊断及临床症状
![临床耳石症与中枢性位置性眩晕鉴别诊断及临床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423704d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a.png)
临床耳石症与中枢性位置性眩晕鉴别诊断及临床症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与中枢性位置性眩晕(CPPV)由于发作性、位置性、临床表现以及变位试验的特点相似。
BPPV是一种由于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中的耳石,因为不明原因脱落到半规管造成临床常见疾病。
诊断BPPV,识别眼震很重要前/后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
以眼球上极(眼眉)为标志的垂直旋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上极,扭转成分向地。
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
第1头位眼震快相向地耳(地面耳朵),旋转上跳者——后半规管BPPV。
同平面眼震背离地耳(地面耳朵),旋转下跳者——前半规管BPPV的特征,与后半规管相反。
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脊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
如果向地眼震,比较眼震强侧为患侧,则为水平管石症。
果背地眼震,比较眼震弱侧为患侧,则为脊帽结石症。
CPPV是中枢源性眩晕,常见病变部位为:四脑室背外侧部、小脑背侧蚓部、小脑小结叶和舌叶。
预警信号1:听力障碍BPPV是累及半规管的病变,一般不累及听力。
如果伴有听力症状,要警觉BPPV之外的疾病,如CPPV,或者BPPV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尤其是内听道和桥小脑三角区(CPA)肿瘤、脑血管病。
预警信号2:平衡失调BPPV是脱落的耳石对所在半规管形成的一种诱发性剌激性病变。
在没有前期反复发作的情况下,通常没有器质性前庭功能损害表现。
此时,通常不伴有平衡失调症状和体征。
若出现Romberg阳性或Tandem Romberg阳性,通常提示脑干和小脑可能受到波及,要提高警觉性。
如果患者坐轮椅或者被担架抬来,那么BBPV可能性不大。
预警信号3:原位出现下向眼震(DBN)于正中位,向前方注视称为原位注视,原位注视出现下向眼震,提示中枢源性损害。
预警信号4:位置性下向眼震(pDBN)原位注视时未出现DBN,但在某种体位时,Dix-Hallpike或Superior ReII变位试验时出现DBN,叫做pDBN。
中枢位置性眩晕病例分享、病因分类、眼震定位筛选及警惕征象
![中枢位置性眩晕病例分享、病因分类、眼震定位筛选及警惕征象](https://img.taocdn.com/s3/m/af809d4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0.png)
中枢位置性眩晕病例分享、引起CPV病因分类、BPPV筛选及警惕征象中枢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组中枢源性的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其临床特点以及变位试验的特点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相似,鉴别困难,也被称之为假性 BPPV,也称为非良性位置性眩晕。
病例分享病例 1图 1. A:T1WI 增强;B:T2WI 增强;C:轴位增强;D:矢状位增强;第 4 脑室底可见一团块状长管影,脑室、延髓、相邻小脑半球明显受压,增强扫描病灶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信号,信号欠均匀,其内可见条管状流空血管影。
查体:昂伯加强(+),向左侧倾倒,余神经系统查体(-),临床考虑为不典型 BPPV,予以复位效果不佳,后头颅核磁提示第四脑室占位,术后病理提示髓母细胞瘤,术后眩晕消失。
病例 2图 2. T2WI 显示右侧延髓背外侧病灶患者男性,38 岁,主因发作性眩晕就诊,患者头部向右转时出现眩晕,伴头晕恶心,伴口角麻木,伴走路右偏,持续数分钟后消失,患者头位呈右下方位时可诱发眩晕,无肢体麻木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入院第二天耳鼻喉专科检查发现:右侧声带麻痹,入院第三天头颅 MRI 显示:右侧延髓背外侧梗死,明确诊断为 Wallenberg 综合征。
病例 3图 3. A:T2WI 显示在横截面中观察到小脑半球和蚓部的萎缩,B:矢状切面中可见小脑扁桃体稍下移患者女性,57 岁,主诉头部位置性眩晕 7 年。
主要表现为坐下起立时突发眩晕,持续数秒钟。
家族史:祖母、母亲、舅舅等均为脊髓小脑变性 6 型(SCA 6)。
头部 MRI检查显示小脑半球和蚓部的萎缩,最后被诊断为SCA 6。
病例 4图 4. DWI 显示位于第四脑室背外侧的急性梗塞75 岁男性,主诉发作性眩晕就诊。
既往高血压病史。
患者仰卧位时,头部转向左侧几秒钟后出现眩晕和向左水平带扭转的眼球震颤,持续约 1 分钟后消失,无眼肌麻痹、无力或小脑共济失调等。
Epley 复位治疗失败。
引起CPV 病因分类除了偏头痛是 CPV 的良性病因,其他包括肿瘤、卒中、感染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均预后不良,而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可能是这些疾病的首要表现。
眩晕的名词解释
![眩晕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484ba0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f.png)
眩晕的名词解释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指的是感觉到头晕、眼花、晕眩或失去平衡的感觉。
它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常常让人感到迷惑和不安。
眩晕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内耳问题、神经系统紊乱、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等。
本文将对眩晕的一些常见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眩晕的原因可以分为外周性和中枢性。
外周性眩晕通常是由内耳问题引起的,比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炎等。
BPPV是指由于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的眩晕,常常在改变头部姿势时出现。
前庭神经炎则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内耳炎症,导致眩晕和听力下降。
中枢性眩晕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引起的,例如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等。
这些病因可能更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眩晕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晕眩、头晕甚至昏厥,从而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质量。
为了缓解眩晕症状,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需要避免突然变化的头部姿势。
这意味着在起床、躺下、弯腰等动作时要缓慢移动,以减少眩晕的发作。
此外,避免低头或抬头过度也是减少眩晕的重要方法。
其次,患者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体位训练。
这些训练旨在通过头部动作和姿势改变来重定位耳石,以减少BPPV引起的眩晕。
例如,半规管解锁操可以帮助清除半规管中的耳石,减轻眩晕症状。
药物治疗也是缓解眩晕的选择之一。
根据病因的不同,医生可能会开出抗晕动药物、镇静剂、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等。
然而,药物并不是治疗眩晕的根本方法,而是帮助减轻症状,因此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根据个人情况,一些人也可以从生活习惯入手来预防和减轻眩晕症状。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避免过度疲劳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可以降低发生眩晕的机会。
此外,一些习惯性行为也可能导致或加重眩晕症状。
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过量饮酒或吸烟等,都可能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眩晕的风险。
总之,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内动脉狭窄和后交通动脉开放诊断方法
颈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彩超 TCD MRA CTA DSA 后交通动脉开放 TCD
DSA
锁骨下动脉狭窄诊断方法
椎锁骨下动脉彩超
锁骨下动脉狭窄
椎动脉盗血
TCD
锁骨下动脉狭窄
椎动脉盗血 基底动脉盗血 大脑后动脉盗血
DSA
锁骨下动脉狭窄 椎动脉盗血
Vs=100cm/sec
使聚集的红细胞有不同程度解聚,减少红细胞比
容,降低血粘稠度,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
乙酰唑胺(Diamox):
为碳酸酐酶抑制剂, 使肾小管H+、Na+交换减慢,水分排泄增快,
消除内耳水肿。
双氢克尿噻(HCT):
直接作用肾髓襻升支和远曲小管,抑制Na+的再吸收,
促进水、钠排泄,也增加钾的排泄。
50%甘油溶液:
+
+
+
-
妊娠, 药物依赖史
甲 氧 氯 普 胺 + (Reglan) 氯丙嗪、 甲硫哒嗪 + (吩噻嗪类) 盐酸氟桂利嗪 (钙 + 离子拮抗药)
+++
+
肝肾疾病,TD
+++
+
肝脏损害
+-
抑郁症,PD
眩晕急性期常规用药
1.抗眩晕:敏使朗 6mg、眩晕停25-50mg、3次/日,
重症者静滴西其汀250ml,1次/日; 或安定(10 mg)、非那根(25~50 mg)、 鲁米那(0.1g)im。 2.止呕吐:可选用吗丁啉 10mg 3次/日、 胃复安10mg肌注或口服。 3.其他:合并焦虑和抑郁等症状可予百忧解、左洛复等;
增加外淋巴渗透压,减轻膜迷路积水。
低分子右旋糖酐:
降低血液粘稠度,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 稀释血液作用; 有渗透性利尿作用; 改善耳蜗微循环。
三磷酸腺苷(ATP):
ATP及代谢产物腺苷,可直接使血管平滑
肌舒张,降低血压;
参与体内脂肪、蛋白、糖核苷酸代谢,并在体
内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
胞二磷胆碱(CDP):
右椎动脉代偿增快频谱
左椎动脉盗血II期频谱
Vs=80 cm/s
200 cm/s
右锁骨下动脉正常频谱
左锁骨下动脉狭窄频谱
左锁骨下动脉狭窄
彩超下正常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
彩超下正常颈静脉(蓝色)及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红色)
颈总动脉前壁低回声斑块存在血流信号充盈缺损(纵断面)
颈总动脉侧壁低回声斑块存在血流信号充盈缺损(横截面)
心理治疗
对于首次发作的患者,眩晕是一种 令人恐惧的症状,心理治疗重要,可减 轻恐惧和顾虑。
病因治疗
感染性:抗感染 肿瘤性:手术 血管性:疏通血管—药物 —支架 病因不明:去除病因治疗有一定困难。
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及单胺类药
抗组胺药
抗多巴胺药
镇静剂
扩血管药 利尿剂 神经营养药剂
常用药物的治疗机制
地西泮:γ--氨基酸T受体抑制剂,
抑制前庭神经核的活性,
有抗焦虑及肌肉松弛作用。
利多卡因:阻滞神经冲动,作用于脑干及前庭终器。 抗胆碱能制剂:能阻滞胆碱能受体, 能解除平滑肌痉挛,使血管扩张, 改善内耳微循环,
可抑制腺体分泌。
西比灵
部分改善循环类药物 的作用靶点示意图
敏使朗
碳酸氢钠
盐酸罂粟碱:
有血管平滑肌松弛作用,
使脑血管阻力降低。
用于脑血管痉挛及栓塞,能控制眩晕。
55%C02混合氧吸入:
可影响血管纹中碳酸酐酶,将氢离子吸入蜗
管,降低内淋巴pH值。
有扩血管作用的中药制剂:
复方丹参,血栓通,银杏叶制剂,葛根素等 能活血化瘀,具有扩张小血管、抑制凝血,促进 组织修复作用; 能增强缺氧耐受力,脑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
迷路炎 前庭神经元炎 耳毒性药物中毒 位置性眩晕等
中枢性眩晕:
颅内占位性病变: 听神经瘤、第四脑室肿瘤、小脑肿瘤等 颅内感染性疾病: 后颅凹珠网膜炎、小脑脓肿 脑循环障碍: 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
足(PCI)
平衡三联:
前庭系统、 视觉、 本体觉 之一受损即可引起眩晕
中枢性眩晕的临床表现
眩晕可为旋转性或非旋转性
持续时间较长(数天、数周或数月)
程度不定,一般较轻,有时可进行 性加重
与头和身体的位置变动无关
可无耳部症状
前庭其他症状也不一定齐全
植物神经反应的程度与眩晕不相协调 多伴有其他脑神经、大脑或小脑症状 眩晕发作时可有意识丧失
往往伴有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其他缺
二维灰阶声像图(纵断面):颈总动脉窦部分叉处后壁强回声斑块(箭头处)
颈椎X光检查:
正位
侧位
双斜位
功 能 位
关节及其间隙 有无骨质增生、突出的骨赘、 项韧带钙化 有无颈椎横突发育畸形等
脑干诱发电位(BAEP):
从电生理方面反应脑干的功能状态 可反应亚临床的血液循环障碍, 对VBI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
盐酸罂粟碱
55%CO2 混合氧Fra bibliotek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sibelium):
对中枢及末梢性眩晕均有效。 选择性Ca2+通道阻滞剂,可阻滞Ca2+超载, 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
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膜迷路积水;
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
倍他司汀(β-histine,敏使朗 merislon):
属于周围性眩晕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表现为VBI和上肢缺血症状
眩晕常出现在活动中,在上肢用力后
双侧血压和脉搏不对称
部分可听到锁骨下动脉区的血管杂音
TCD、B超和头臂动脉造影均有助诊断
颈动脉窦综合征
由于颈动脉窦反射过敏或颈动脉窦处的化学感 受器肿瘤引起。 发作以突然转头为诱因 发作时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和短暂的意识
Neuhauser HK, von Brevern M, Radtke A, et al. Epidemiology of vestibular vertigo: a neurotologic survey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Neurology, 2005,65:898-904. 徐霞,行宽,邢光前等. 江苏省≥10 岁人群的眩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4:250-253.
头部CT、MRI:了解有无梗死灶
CTA、MRA:显示清晰的脑血管图像,
检出脑动脉狭窄等病变 优点:无创性 缺点:有病灶夸大现象
脑血管造影
可显示血管狭窄、受压、纡曲等改变。 优点:金标准。
缺点 :有创性。
眩晕的可能血管病变部位 1.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2.椎动脉颅内段狭窄
3.基底动脉狭窄 4.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
病因
耳疾
脑血管、肿瘤
美尼埃病
为内耳病变 起病年龄较轻 眩晕常突然发作,发作时头位不敢动,易与颈性眩
晕混淆
症状重,持续时间较长,多伴恶心呕吐、耳鸣和眼震
反复发作后听力逐渐下降
前庭功能检查异常
属于周围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青年女性常见 椭圆囊耳石变性脱落游离 卧位或改变头位时出现短暂眩晕和眼震
Ⅴ级,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人帮助。。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及眩晕性质区分为
系统性眩晕
前庭系统病变引起
眩晕的主要病因
非系统性眩晕
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性 疾病引起
眼部疾病
贫血或血液病 心功能不全 感染 中毒 神经功能失调等 非系统性眩晕
系统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 (真性)
中枢性眩晕 (假性)
它是组胺H1受体的弱激动剂,
H3受体的强拮抗剂,
对H2受体几乎没有作用。
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改善脑和内耳微循环,
增加血流量。
可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
液的分泌和吸收,消除内耳水肿。
碳酸氢钠(NaHC03):
中和病变区的酸性代谢产物, 提高机体碱储备,促进营养过程正常化; 释放 C02 ,局部C02分压增加, 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 解除中、小动脉痉挛。
二维灰阶声像图: 颈总动脉窦部后壁中低回声斑块, 延续至颈内动脉起始部
二维灰阶声像图: 颈总动脉主干后壁中低回声斑块(纵断面)
二维灰阶声像图(横截面): 颈总动脉主干后壁中低回声斑块图像, 测量见管腔狭窄61.7%
二维灰阶声像图(纵断面):颈总动脉主干后壁低回声斑块 (中央)及强回声斑块(左端)
• 辅助检查:
头颅CT、MRI.
颈椎X线片
TCD. B超.MRA.DSA:血管性
脑脊液检查
前庭功能及电测听等检查:耳性
颈部血管彩色B超
血管内膜增厚、不光滑
动脉硬化斑块:软斑,硬斑 狭窄,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颈动脉瘤
头部CT/CTA或MRI/MRA
无特异性,任何引起脑干听通路异常的病变都
可引起BAEP的异常,应注意鉴别。
• 眩晕的诊断:
首先注意全身情况,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
肝肾功能异常、心脏病等
有无耳科情况
除外颅内病变,如小脑桥脑角肿瘤等
注重颅内外血管的检查,因为中枢性眩晕和颅
内外血管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鉴别诊断:
丧失,压迫颈动脉窦可诱发本病。
脑电图检查压颈试验出现慢波。
治疗:
一般治疗
心理治疗
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前庭补偿训练
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择最适体位,避免头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