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国内美国华裔小说研究综述_唐扣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0 - 2010 年美国华裔小说研究”( 2012SJB750016 ) 。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唐扣兰, 女, 江苏常熟人,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硕士。
第6 期
唐扣兰: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华裔小说研究综述
· 49·
华裔美国文学之母黄玉雪已将白人主流文化对华 裔的评判标准, 内化成了自己的价值观。 她选择 了向白人主流文化所限定的身份的归化 。该文同 时认为, 就自我身份而论, 汤亭亭既无法遵从中国 的古老传统, 又不是纯粹的西方化, 而是一个中西 合璧的产物; 谭恩美则以开放的心态消解了西方 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尖锐对峙, 并生动地展现了异 质文化从相互拒斥否定、 碰撞质疑到逐渐理解和 认同的过程, 因此谭恩美华裔自我身份的认知和 建构显现出明显的新意。 程爱民、 邵怡和卢俊的《20 世纪美国华裔小 20 世纪美国华裔小说中华裔经历 说研究》 指出, 商讨和杂化的三个阶段。 了对族裔身份的否认、 具体来说, 刘裔昌的自传体小说《虎父虎子 》 里的 刘裔昌是第一阶段尽力否认华裔身份的华裔代 《喜福会》 表; 谭恩美的 里的女儿们是第二阶段从 拒绝华裔身份到逐渐接受它们的华裔代表 ; 汤亭 《孙行者 》 里的阿新是第三阶段兼有中美两 亭的 种文化的华裔代表。 陈枚借助于任碧莲的《梦娜 论述了美国华裔小说人物的身份流 在希望之乡》 。“ 《梦娜在希望之乡 》 动性 展现了一个多元世界 里少数族裔寻找自己身份的故事 。……作者旨在 个人身份不是固定模式化的, 而是变化流动 揭示, 的。……梦娜从最初的中国人变成美国人最后变 成犹太人, 而凯利从最初的美国人变成正统的中 , 国人 塞斯从最初的犹太人变成无身份者最终变
美国华裔小说创作形成至今已有 100 多年的 时间。它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初。1912 年, 伊迪 丝·伊顿( 笔名水仙花) 发表了短篇小说集《春香 ( Mrs Spring Fragrance ) 。此后, 夫人》 美国华裔作 家零星地出版了一些小说。美国华裔小说真正引 起美国文坛关注的时间是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 The Woman Warrior, 1976 ) 、 汤亭亭的《女勇士 》 《中国佬 》 ( China Men, 1980) 、 《孙行者— — —他的 ( Tripmaster Monkey: His Fake Book, 1989 ) 、 伪书》 《 》 ( The Lucky Joy Club , 1989 )等 谭恩美的 喜福会 小说的发表轰动了美国主流社会。20 世纪 90 年 代, 美国华裔小说掀起了第一次浪潮。 谭恩美的 《灶神 之 妻 》 ( The Kitchen God ’ s Wife, 1991 ) 和 《百 种 神 秘 感 觉 》( 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 1995 ) 、 ( Donald Duk, 1991 ) 和 赵健秀的《唐老亚 》 《甘加丁之路 》 ( Gunga Din Highway, 1994 ) 、 李健 ( China Boy, 1991 ) 、 孙的《中 国 小 子 》 任碧莲的 《典型的美国佬 》 ( Typical American, 1991 ) 等纷纷 出版。随后, 美国华裔小说又有新作问世。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美国华裔小说被译介到国内。 随着思想观念的解放, 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 研究美国华裔小说。 近五年来, 美国华裔小说的

2013 年 12 月 第 32 卷第 6 期
网络出版时间: 2013 - 12 - 20 16 : 1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Edition)
Dec. 2013 Vol. 32 No. 6
பைடு நூலகம்
· 50·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年
小说研究》 阐释了美国华裔小说中的中国“家族 《女勇士 》 意识” 文化。他们认为, 汤亭亭的 和《中 国佬》 反映了老一代华人移民浓厚的思乡情愫; 谭恩美的《接骨师的女儿 》 突出了家族姓氏和历 史的发掘; 雷霆超的《吃碗茶 》 和黄玉雪的《华女 表达了延续家族香火的内心情感; 黄玉雪 阿五》 《华女阿五 》 的 还反映出家族荣耀的思想。 魏全 《在象征中触摸原乡— — —评美国华裔女作家 凤的 》 ( 《海南大学学报 》 , 2008 年 张岚小说集〈饥饿〉 、 “缘分” 、 “伞” 、 “中医 ” 第 5 期 ) 围绕“长江” 和 “鬼节” 等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俞宝红 《美国华裔文学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 和李军花的 — —对美国华裔女作家张岚小说集〈渴望 〉 的 化— ( 《名作欣赏 》 , 2011 年第 30 期 ) 解读了诸 研究》 “奋斗精神 ” 、 “神灵精神” 、 “家族精神 ” 如 等中国 传统文化精神。 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 美国华裔作家必然会 他们的创 受到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 因此, 作还涉及中国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的碰撞或融合 邵怡和卢俊认为, 谭恩美的 等关系问题。程爱民、 《喜福会》 “表现了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 不仅 [3 ]36 和冲突” , 而且“构建了一个东西方文化从二 元对立到二元消解的文化发展景观 ” ; 任碧莲 《典型的美国佬 》 的 则探 索 了 多 元 的 文 化 语 境。 宋隽的《浅 析 华 裔 美 国 作 家 谭 恩 美 的 文 化 观 》 ( 《东岳论丛 》 , 2008 年第 5 期 ) 指出, 谭恩美“通 — —母女关系对文化 过人与人之间最平常的关系— 给予了一种全新的诠释, 那就是, 完全不同的文化 之间尽管有着不可避免的冲撞, 未尝不可以共存 和兼容, 只要有爱; 人与人之间, 尽管有隔阂, 误解 ” 和矛盾, 也未尝不可以相互包容, 只要有爱。 周计武 的《华 裔 美 国 文 学 的 族 裔 想 象 和 文 化 认 》 ( 《汕头大学学报 》 , 2007 年第 5 期 ) 则认为, 同 《中国佬》 汤亭亭的 通过挖掘历史、 唤起记忆来实 现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认同; 谭恩美的《喜福会 》 通 过母女两代人对中美文化属性的理解和认识展现 了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和冲突; 赵健秀的《甘 加丁之路》 通过重建华裔美国人的英雄传统对美 国主流文化进行抵抗; 任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 》 通过拉尔夫·张的美国移民生活证实了文化认同 的想象性和流动性。 国内学界有关美国华裔小说的主题内容研究 是已有美国华裔小说研究成果的主要组成部分 。 它们直观地显现了美国华裔的社会样态 。国内学
[2 ]187 。王 途离不开许多良师益友的启发和激励 ” , 《接骨师之女 》 晨爽与王玉文指出 揭露了旧中国 [2 ]187
( 《牡丹江大学 华裔文学中文化身份定位的变迁》 , 2009 年第 6 期) 、 《美国华 学报》 胡明涛与王永的 ( 《长沙大学学 裔文学发展史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 2010 年第 4 期) 、 《论身份认同的流动 报》 章燕的 ( 《洛阳师范学院学 性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体现》 , 2011 年第 7 期) 等论文也提出了发展的族裔 报》 身份意识的观点, 并对其予以分析。 除了族裔身份意识外, 国内学界也针对美国 华裔小说里的中国的文化观念进行了研究 。虽然 美国华裔作家身在美国, 他们多多少少了解一些 中国的文化观念。 在他们的小说创作里, 中国的 。 《 文化观念也成为其中的要素 陈爱敏的 生态批 ( 《外国文学研究 》 , 评视域中的美国华裔文学》 2010 年第 1 期) 、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 李雪梅的 》 ( 《攀枝花学院学报 》 , 2012 年第 1 的超自然现象 期) 等论文都探讨到美国华裔小说里的中国民俗
儒家家庭伦理造就的包办婚姻对女性的迫害和家 肯定 长专制权力对子女教育和个性发展的阻碍 , 了在美国出生的下一代传承“家庭本位 ” 的儒家 。 伦理观念的举动 此外, 陈红霞的《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价 》 ( 《华文文学》 , 2009 年第 2 期 ) 分析了美国 值观 华裔小说里的家庭价值观、 群体价值观和奋斗价 值观。程爱民、 邵怡和卢俊的《20 世纪美国华裔
( 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 江苏 常熟 215500 )

要: 近五年来, 国内学界对美国华裔小说的研究继续得到了推进。从主题内容研究来看, 国内学界重点论述了
美国华裔小说蕴含的族裔身份意识 、 中国的文化观念以及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或融合关系。 从人物形象研究来看 , 国内学界分别解读了美国华裔小说里的父亲形象 、 女性形象、 华人形象和中国人物形象。 从意象符号研究来看, 国内学 “骨 ” 、 “香港 ” 、 “唐人街” “铁路” 。从艺术手法研究来看, 和 国内学界阐释了美国华裔小说的主要书 界分析了特定的物象 还有一些学者针对美国华裔小说的其他内容进行了研究 。 写方式。除此之外, 关键词: 美国华裔小说 ; 主题内容; 人物形象; 意象符号; 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 I712. 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4730 ( 2013 ) 06 - 0048 - 05

网络出版地址: http: / / www. cnki. net / kcms / detail /34. 1045. C. 20131220. 1611. 011. html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华裔小说研究综述
唐扣兰
* 收稿日期: 2013 - 04 - 05
研究继续得到了推进。 一、 主题内容研究 从美国华裔小说的主题内容研究来看, 族裔 身份意识仍然是国内学界探讨的中心话题 。美国 是多民族国家。身份意识成为美国各族群体成员 关注自己生存方式的写照, 也是族裔与族裔之间 社会关系的反映。由于美国历史上实行的种族主 义歧视政策, 少数族裔曾经一度处于美国社会的 边缘。20 世纪 60 年代民权运动的兴起, 使得少 。 数族裔渐渐被美国主流社会容纳与接受 就美国 华裔来看, 不同时期的身份意识在华裔作家的小 说里都有所反映。国内学界以美国华裔作家或美 国华裔小说为切入点分析了美国华裔身份意识的 动态变化。 张雯 的 《从 认 同、 反认同再到否定的认 — —华裔美 国 文 学 中 文 化 身 份 定 位 的 变 迁 》 同—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 2008 年第 3 期 ) 指出, 黄 玉雪完全臣服于美国文化, 赵健秀对美国文化持 反抗态度, 任碧莲认可文化的多元化。阎瑾、 杜军 《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构建— — —美国华裔 的 ( 《求索 》 , 2012 年第 3 期 ) 认为, 女性文学研究》
[1 ]160 ” 成日本人, 都证明了身份的流动性。 另外, 徐 《从 〈华女阿五〉 〈典型的美国佬〉 仲秋的 和 看美国
文化。陈爱敏认为, 谭恩美的《喜福会 》 里的中国 风水学实为中国古代的生态建筑理论; 至于汤亭 《女勇士》 亭的 里的华人猎食野生动物行为, 人们 应该明 辨 是 非, 具 体 情 况 具 体 对 待。 黄 玉 雪 的 《华女阿五》 和朱路易的《吃碗茶 》 分别描写了中 还表 国的饮食文化和茶文化; 谭恩美的《喜福会 》 现了中 国 的 麻 将 文 化。 李 雪 梅 指 出, 汤亭亭的 《女勇士》 传达了神秘的东方元素; 汤亭亭的《中 《百种秘密感觉 》 国佬》 和谭恩美的 则都吸取了中 国式的神话故事和充满特色的迷信故事的元素 。 《文学伦理学关照下的美国华裔文 张长辉的 ( 《重 庆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 , 2010 年 第 8 学解 读》 期) 、 陈红霞、 廖洪中的《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仁爱 》 ( 《小说评论》 , 2011 第 S1 期 ) 、 王晨爽与王 思想 玉文的《儒 家 家 庭 伦 理 在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中 的 嬗 — —解读谭恩美的小说 〈接骨师之女 〉 》 ( 《东北 变— , 2012 年第 5 期) 都论述了美国华裔小 大学学报》 汤 说里的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文化。 张长辉认为, 《女勇士 》 亭亭的 反映了女人通奸会受到严厉惩 和汤亭亭的 罚的夫妻伦理观; 朱路易的《吃碗茶 》 《中国佬》 等反映了“父慈子孝 ” 和“兄友弟恭 ” 的 父子 / 兄弟伦理观; 谭恩美的《喜福会 》 和任碧莲 《典型的美国佬 》 等反映了子女尊重父母的孝 的 , “孝爱 ” 伦理观。陈红霞、 廖洪中指出 表现为从 。“谭恩美 物质上关怀父母, 从精神上取悦父母 《喜福会》 的 和《灶神之妻 》 两部作品无疑彰显了 美国女儿如何继承中国母亲意志, 完成母亲心愿 的儒家孝道。……李健孙的《支那崽》 和《荣誉与 责任》 是姊妹篇, 讲述的是中国移民家庭中男孩 [2 ]186 ” 丁凯的成长过程及其如何传承父母理想 。 同 “博爱” 时, 他们认为 即把自己的爱推及没有任何 。《喜福会 》 “生动展现了华裔家 亲缘关系的他人 《荣誉与责任 》 里 庭互相帮扶的友爱精神 ” , “最终能从失败中走出来并且踏上新的征 的丁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