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施及案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施及案例

第1讲课程标准关于“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陈红(南京市宁海中学,特级教师)

金波(南京市第二十九初级中学,中学高级)

邵长峰(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中学高级)

内容纲目:

一、课程基本理念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二、课程内容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三、实施建议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陈红:

本节课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课程标准关于“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课标修订稿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清晰地显现了课程理念的一些新要求。

结合历史教学我们来共同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一、课程基本理念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二、课程内容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三、实施建议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邵长峰:

我先来谈谈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历史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是:

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这段表述突出了:历史学科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下简称:《标准(修订稿)》)关于历史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则进行了扼要的论述,明确指出了课程的思想

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并确定了历史课程的指导思想,阐释了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和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金波:

《标准(修订稿)》基本理念,我们发现它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更明确、更全面。它要求历史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要关注以下内容:

(一)要认识历史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要向初中学生普及历史常识。

初中历史课程是传授历史学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普及历史常识是课程的基本任务,基础性和综合性是其基本的特点。

所谓“基础性”,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历史常识”,是相对而言的。与高中和大学相比,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内容只是常识性的历史知识,是基础性的国民教育中必备的历史知识。初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目标的确定,有别于高中和大学的历史课,即知识相对浅显通俗,课程难度较小,初中学生都能认知和理解。所以,我们的初中教学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陈红:

所谓“综合性”是:“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人类创造的全部文化,包括物质的、精神的都蕴含于历史知识之中。历史学科不仅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而且与自然学科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交叉又相互渗透的联系。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其承担起传承人类文化财富的重任。

邵长峰:

(二)要注重历史课程的思想性,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

历史课程有很强的思想性,其铸造民族精神、坚定政治信念和拓展国际视野的功能,体现了提升学生公民素养的课程理念。

《标准(修订稿)》从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出发,将“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作为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前提,将培养“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作为基本目标,并从培育学生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国际意识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

通过初中历史教学,使学生:

▲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拓展国际视野,具有正确的国际意识。

因此,历史教学要注重历史课程的思想性,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

金波:

(三)要体现历史课程的人文性和育人为本的理念

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社会科学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人的思想境界,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标准(修订稿)》在提出历史课程人文性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历史课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历史的“寻根”意识与完善学生的人格。

学生常常问“我是谁?我从哪来、到哪去?”,其实这样的问题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脑际,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规划。人的天性里总保留着一分追寻过去的好奇,希望能知往开来。历史饱含着“寻根意识”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就处在历史之中,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

人们对自己的定位常常以过去为参照,对其家庭、家乡、民族、国家、世界的历史的记忆,就成了认识自己过去的资源。而这种历史的“寻根”意识恰恰是个人全面发展所依赖的基础。

第二.增长历史见识与发展学生的社会性。

历史学习的过程就是增长生活阅历的过程。历史知识也是一种历史眼光的见识,历史课程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人性和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第三.增强历史思考力与提高公民的行动力

以历史思维为核心的历史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思考力,培养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意识,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死记硬背的知识不可能帮助学生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思考力,是历史课程提高公民的行动力的基本要求。

从增强学生历史思考力出发,我们在教学中应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陈红:

课标修订稿根据历史教育的功能,阐发了历史课程的特性以及课程的基本理念。历史教师在学习《标准》(修订稿)时,应对《标准(修订稿)》中提出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思想性、人文性和四个方面的基本理念有深入的理解,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使历史课程在正确的思想导向指引下得以实施。

如何以这些理念来指导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来回顾一下:

我们的历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体现了历史学习基础性、综合性);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反映了历史学习思想性);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人文性)。

陈红:

刚才我们讨论了课程基本理念对教学的新要求,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

二.课程内容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在借鉴以往历史课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总结新课改以来历史课程的实施情况,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编排是依据上述课程性质,体现课程基本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