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三次帝国主义战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这便是所谓“门户开放”政
策。
英布战争
19世纪50年代,荷兰殖民者的后裔布尔人在南非建立
了2个共和国:德兰瓦士和奥兰治共和国。后来这里发现
了钻石和金矿,繁荣起来。
为实现“两C计划”,1890年后,英国加强了在南非 到90年代,英国决定通过战争手段征服,开始准备战争。
1899年10月,德兰士瓦向英国发出了撤离其军队的最后通 牒。遭到英国拒绝后,布尔人发动攻击,英布战争爆发。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列强强烈不满,尤其是正
试图扩张其远东利益的俄国。俄国决定联合德、法干涉 日本,以抵制日本的扩张。 1895年4月,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联合照会日 本,要求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由于英美持中立态度, 日本不得不同意了三国的要求,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但从中国勒索了白银3000万两作为代价。此后,日俄矛
氏武士家族推翻;源氏家族在镰仓建立新都,开
启了镰仓幕府时代;1333年,另一武士家族足利
氏取代源氏家族,建立足利氏幕府(1338-1570
年);1573年,京都地区以外的地方封建领主
(大名)陷入内战。1615年,德川家康开启了德
川家族的幕府时代。
日本的 “ 开国 ” 与明治维新
1854年2月,美国舰队到达江户湾,以武力
第十一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国际 关系
重要问题:
1、美西战争 2、日俄战争
3、英布战争
一、美西战争与海外扩张
美西战争的背景:
189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美国产生重新瓜分世界殖 民地的要求。 古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距美国的佛罗里 达海岸仅90英里,可以作为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地 区的防御基地。
问题:一是势力范围的存在;二是中国面临解体威胁。
1899年9月,美国提出对华国际贸易原则,主张在中
国享有势力范围的各大国一视同仁地将各通商口岸向所有
贸易国开放,任何势力范围不得实行贸易的歧视性待遇。
1900年7月,美国又照会列强,重申美国“门户开放”
政策,“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并维护各国在中国
的扩张。英国殖民者和布尔人之间争夺采矿权的矛盾加深。
《韦雷尼京条约》
战争持续了三年。1902 年,双方在比勒陀利亚签订 了《韦雷尼京条约》,南非
成了英国殖民地。1910年成
立南非联邦。两个布尔共和
国丧失了独立。但条约保证
了上层布尔人的利益。 战争迫使英国于1902年, 缔结了英日同盟。
英德在南非的争夺
强迫日本开国。与德川幕府在神奈川签订了《神
奈川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开放港口,给予美国
最惠国待遇等。
1858年7月,美国迫使日本签订了《日美友
好通商条约》。该条约使美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和关税自主权,日本的独立主权受到了损害。
明治维新
1868年,日本推翻了德
川幕府的统治,成立明治天
皇为首的新政府,史称“明
立,英将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的一部分让给德国。德国 这些行动都是被英国看作挑衅行为。
二、日本的崛起
1、日本的明治维新
2、日本在亚洲扩张 3、甲午战争
4、日俄战争
日 本
公元8世纪,位于大阪和京都间的大和平原的
日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在奈良建都。8世纪
末迁都到京都(平安)。平安皇朝在1185年被源
战争爆发。
缅因号残骸
美国挑起战争的几个因素
(1)人道主义因素。美国人同情古巴人的独 立愿望。(2)经济利益。美国商人与古巴的贸 易每年达到1亿美元。美国的贸易和投资由于悬 而未决的状况而受到威胁。 (3)地缘因素。 (4)“缅因”号的沉没。
战争的进程
战争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 同时进行。战争历时仅3个多 月,衰落的西班牙不堪一击,
英日盟约是针对俄国的同盟。同盟的建立是日本外 交上的重大胜利;条约标志着英国放弃了孤立政策。
日俄战争与《朴茨茅斯和约》
1904年2 月,日本海 军突然袭击停泊在旅顺和
仁川的俄国舰队,战争爆
发。
1905年5月,俄国波
罗的海舰队绕道来到日本
海,对马海峡一战,全军
覆没;沈阳会战,俄军大 败。
《朴茨茅斯和约》
德国1884年在西南非洲占领了第一块殖民地。1894年, 德国派遣2艘军舰驶入南非附近海岸访问,向英国显示它 保护自己在南非的利益的力量。1895年12月,一支入侵德
兰士瓦的英国私人武装力量被击败,威廉二世给德兰士瓦
总统发去贺电,祝贺该国“成功地粉碎了武装匪徒的入
侵”。在英布战争中,德国支持布尔人。为换取德国的中
美西战争的爆发
西班牙殖民者镇压一切反叛活动。1895年,一场萧条 袭击古巴岛,古巴人民再次掀起反西殖民统治起义,但遭 到镇压,引起美国民众的同情和关注。美国政府向西班牙 提出抗议,并于1898年以“保护美侨”为名派遣“缅因”
号战舰赴哈瓦那。1898年2月,泊于哈瓦那港口的“缅因” 号战舰爆炸,350名船员伤亡。4月25日美向西宣战,美西
盾日益突出。
英日同盟
三国干涉还辽后,俄大大扩大了在中国的势力,使 英国深感不安。
1902年1月30日,英日签订《同盟条约》。规定:
(1)当英国因在中国或者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与
他国开战时,另一方严守中立;(2)如果一国或数国
与一方开战时,另一方应给予军事援助。英日还达成了
两国海军确保在远东海域优势的秘密协定。
美军迅速在太平洋战线和加勒
比海战线击败对手,赢得这场
所谓“小而辉煌的战争”的胜
利。
美西《巴黎和约》
规定: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权利,由美军占领;
西班牙将波多黎各和关岛让给美国;西班牙以2000
1898年10月,美国和西班牙签订《巴黎和约》。
万美元的价格将菲律宾群岛让给美国。
战后美国人吞并了菲律宾,经过3年苦战之后, 美军镇压了菲律宾人的叛乱。直至1946年菲律宾才 正式获得独立。美西战争是美国推行帝国主义战 争政策的起点。
“金元外交”
美国继任总统塔夫脱赞成罗斯福“推论”,并 大大扩展了美国西半球警察的作用。塔夫脱政府 对在加勒比海的美国商人给予全面的军事和外交 保护,这一政策称之为“金元外交”。通过这一 政策,美国资本大量流入拉美。 威尔逊总统勉强 地继续了美国在西半球的干涉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
夺取菲律宾之后,美国目标对准中国,但面临两个
1905年9月,日俄在美国的朴茨茅斯签订了《朴
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吞并朝鲜;
除旅顺、大连外,日俄国军队撤出东三省,行政
权归还中国;俄国将旅大、库页岛南部(北方四
岛)以及中东铁路的一部分权益转让给日本。
评述
日俄战争标志着日本的崛起,大大扩大了日
本在远东的势力;中国和朝鲜的主权被瓜分,旅
顺被日军占领,朝鲜在1910年完全成为日本的殖民
修建并控制巴拿马运河
美国人对于在巴拿马地峡建立运河的兴趣由来已久。
在美国人的授意下,巴拿马宣布脱离哥伦比亚而独立。
1903年,美国与巴拿马签约,规定:(1)美国永久控制
运河区;(2)美国可干预巴拿马以维持秩序;(3)美国
付给巴拿马1000万美元及年租金25万。
1914年,运河正式投入使用。加勒比海变成了“美国
内湖”。巴拿马人民迫使美国在1936年取消对巴拿马的保
护权;1999年条约期满,运河的管理权移交巴拿马。
“大棒政策”
1895年起,为了对美国在政治、经济上控制加
勒比海地区政策辩护,西奥多· 罗斯福总统对门罗
主义作了新解释,声称在西半球美国将行使“国
际警察权”,任何有“不当行为”的美洲国家将
受到惩罚。这便是所谓对门罗主义的“推论”。 人们称之为“大棒”政策。
中国北洋舰队在黄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中国
陆军也在平壤失利,日军控制了整个朝鲜,并进
入中国占领了旅顺和大连。
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
了《马关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割
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给日本;赔款2 亿两
白银给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
日本马关(下关)
1894年11月下旬,日军攻陷旅顺。之后,日军在旅顺进行了三 昼夜的大屠杀。我国同胞18000余人死难,全城幸存者仅36人。
地;领土变更为日俄岛屿争端埋下种子;远东的
英俄矛盾逐步被美日矛盾取代。
思考题
1、试析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2、英布战争的国际影响。
3、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4、日俄战争对远东地缘政治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1894年初,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
朝鲜请求清政府派兵镇压。清政府
Baidu Nhomakorabea
决定出兵。日本为借此占领朝鲜,
登陆仁川。占领了朝鲜王宫,扶植 了傀儡大院君政权。朝鲜傀儡政府 宣布废除与中国的一切条约,并请 求日本驱逐在朝中国军队。日本海 军袭击了中国军舰,甲午中日战争 由此爆发。
邓世昌
《马关条约》
治维新”。明治政府推行了
自上而下的改革,开始走上
富国强兵之路。到1890年,
日本拥有了现代海军和工业 基础。
日本在亚洲的扩张
日本于1872年强行将
琉球列为“琉球藩”;
1875年,日本禁止琉球
向中国朝贡;1879年,
日本将琉球改名为“冲
绳”,并出兵琉球将琉
球王押至东京。
日本侵略朝鲜
19世纪70年代初期,朝鲜发生政变。1875年, 日本借机以派军舰开进釜山港。1876年,迫使朝鲜 签订了《江华岛条约》;随后又签订了《通商章 程》。 通过这两个条约,日本否定了清朝与朝鲜的宗 属关系,得到了领事裁判权、无关税贸易和治外 法权等特权。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极 大地破坏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