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葡萄沟》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葡萄沟》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读生字,积累美词佳句。
2.学习理解自然段,初步学会找出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内容思想。
3.以自主朗读为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课文的学习和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使学生了解我国新疆吐鲁番是个怎样的好地方,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新疆音乐、新疆服装、尕巴(新疆帽)、有关新疆风土人情的资料片、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活动激趣,初识课题
在我国新疆有一个神奇的地方,这个地方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被称为中国的瓜果之乡,又被人们称为“宝地”“果都”。
教师板书:瓜果之乡――
那儿的葡萄更是粒粒珍珠,颗颗翡翠。
(教师放《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录音带。
)
师:同学们,猜出是哪儿了吗?对!就是歌中所唱的吐鲁番。
又被称为“葡萄沟”。
板书:吐鲁番――葡萄沟
(二)配乐范读,初步感知
师:老师知道,许多同学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新疆的许多知识。
那么。
咱们首先听听他们的见解。
请谈谈你们的感受,可以借助图片等相关资料。
1.生:我是通过上网来了解新疆吐鲁番的。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是个辽阔富饶的好地方。
新疆的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有平原、沙漠、丘陵、绿洲等。
其中,吐鲁番就是一个盆地,也可以说是一个沙漠中的绿洲。
除了“瓜果之乡”,新疆还被称为“聚宝盆”和“歌舞之乡”。
新疆分布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3个少数民族,刚才您跳的就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舞蹈。
我还学了学呢!看!(学生做动作)生:我是通过查阅百科全书了解新疆的。
新疆的天山牧场可以说是全国有名的大牧场。
请看照片。
(出示照片资料)可以说是:天山的草美牛羊肥。
看,我还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片呢!
生:其实,我对新疆的感觉还是水果最有名。
俗话说:吐鲁番的葡萄、新疆的哈密瓜。
去年,爸爸从新疆回来,给我带来一串真正的吐鲁番葡萄,味道真好!如果有一天,我去新疆,我一定要去吐鲁番尝尝那里的葡萄。
……
2.师:听了他们的话,从同学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大家一定很想亲自到神奇的新疆去看看。
那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老师的读书声中来到美丽而富饶的新疆吧!
3.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边听边思考。
生:葡萄沟是一条沟吗?
生:葡萄干就是仅仅把葡萄晒干吗?
4.师: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读书,只有会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吧!
5.读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读书,提问题,然后交流。
尝试着每人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读书解决。
(鼓励学生自由读书解决问题。
)
生:我有个问题,作者是新疆人吗?
生:新疆的吐鲁番的葡萄与我们这儿的葡萄有什么区别吗?咱们这儿的葡萄为什么没有那儿的葡萄好吃呢?
生:如果我也买一些葡萄,能不能晒出好吃的葡萄干呢?
生:“五光十色”是形容珠宝的,形容葡萄合适吗?
生: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
6.学生读书交流。
生: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不但写出了葡萄的颜色,味道,枝叶,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串一串的紫红的葡萄,正在我们眼前晃来晃去呢!作者真了不起!
生:我觉得新疆吐鲁番的葡萄美,人更美!热情好客,就像那一串一串的葡萄一样美丽。
生:我们的祖国非常美丽,不光吐鲁番有葡萄,其实,别的地方还有更美的特产,像我们山东的莱阳梨,烟台苹果,还有我们博兴的西红柿……
7.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作指导)
(三)精读品味,读悟结合
师:要读好课文,我们要先走入课文,去和作者的感情尝试着做交流,学会和作者的心相连相通。
下面,老师和你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师:老师把自己选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你们愿意听吗?(教师范读)谁能说出老师读的时候注意什么了?
生:你读的时候注意了句子语气的变化,听起来声音一起一伏的,非常好听。
生:你仿佛是在读自己写的作品一样,听着你的读,我觉得自己好像也来到了葡萄沟。
生:从你的表情我猜想你可能也非常喜欢葡萄沟,因为你是带着喜悦去读的。
……(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评价)
师:同学们,我们也走进课文,去和作者的心相通吧!体会体会作者的思想,然后把它读出来。
这是我们读书最好的方法。
请同学们先自由练习。
学生读书。
谁先来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呢?
学生汇报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自由读、接读、师生分工读。
)
学生评价。
师:作者把葡萄的长势喜人,数量多,品种多写得栩栩如生,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生:我仿佛也感受到作者对葡萄的由衷的喜爱,和对当地人民的赞美,他们是那样的热情好客。
生:作者仿佛也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新疆人,在为新疆唱一曲赞歌呢!作者赞美新疆和新疆人,同时也在赞美自己的国家,希望祖国处处都像新疆一样美丽富饶。
师:同学们非常会读书。
我们学会了读书的方法。
下面请你从你自己选择的段落里,再反复读读,看能发现什么?
1.学生自由读书,体味知识点。
2.同桌互相交流。
教师点拨:汇报时拣主要的说。
3.鼓励学生自主汇报学习内容。
生:我知道葡萄适宜种在山坡上,因为那里的日光充足,葡萄才会甜。
生:我还知道了葡萄沟之所以闻名海内外,除了葡萄的色味双美,还有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生:我知道了葡萄干的来历,原来,我们常吃的葡萄干是在晾房里晒干的,并且是特制的晾房。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都能晒成葡萄干。
我想发明一种现代化的机器,看能不能不用这么复杂的工序,直接把葡萄晒干。
……
(四)合作探究,学法渗透
师:刚才老师提到,学习时要抓住主要内容。
怎样才能抓住主要内容呢?(以二段为例,提供学法指导,可以根据课堂实际随机调整)1.(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课文。
)
师:谁来读第一句话?
生读。
(依次读完其余两句。
)
师:通过读,我们知道了这一自然段共四句话。
每句话讲了什么意思?请你们展开讨论。
生:第一句是讲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第二句讲了葡萄的枝叶茂密。
第三句是讲到了秋季,葡萄结的又多又好。
第四句讲了维尔吾尔族老乡拿葡萄热情待客。
教师板书。
2.比较句意,用取主舍次法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1)让我们来看看这四句话讲了几个意思?(几句话算一个意思)(2)学生讨论明确;两个意思。
生:共讲了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第二个意思:葡萄枝繁叶茂且又多又好。
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重点理解3、4句:
(3)这两个意思中,哪是主要的呢?引领学生读后明白。
(4)教师讲解:我们在归纳段的主要内容时要注意:在一个自然段当中会有几个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作用大的就是主要的,其余的就是次要的,留下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就是取主舍次,所以用取主舍次的方法很容易概括出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
(5)谁能用取主舍次法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生: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枝繁叶茂。
生:葡萄沟的葡萄长势喜人。
3.抓词语,谈理解。
你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学生读书感悟。
生:我是从“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体会到的。
特别是“茂密”和“凉棚”,把葡萄的枝繁叶茂写得十分突出,我能想到葡萄沟的葡萄的样子。
生:我是从“一大串一大串”和“五光十色”感受到的。
“一大串”写出了葡萄的数量之多和颗粒之大;“五光十色”则写出了葡萄的颜色品种之多,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不同颜色的光辉,煞是好看。
生:从“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中“吃个够”也能看出来葡萄的数量多,如果没有如此多的葡萄,又怎敢说“吃个够”呢?……
4.观看录像。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葡萄沟,共同欣赏这诱人的葡萄吧!
5.再读再悟,升华感情。
请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6.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方法学懂这一段的呢?
投影:一读:标句子,讲句意。
二读:哪几个句子讲同一个意思,共有几个意思。
三读:比较句意,用取主舍次的方法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四读:抓词语,谈理解。
五读:有语气。
(五)小结全文
今天,我们通过取主舍次确定了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领略了瓜果之乡葡萄沟的风光,尤其是那令人馋涎欲滴的葡萄和葡萄干,让我们感受到了葡萄沟的魅力,对于这样一个好地方我们怎么能不赞美它,喜欢它呢?
(六)诵读全文,升华感情。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课堂重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在课堂上,随着老师的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求知欲时刻保持在一个旺盛的状态,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主动获得,各有所获。
教师放开了那只无形的手,学生主体地位比较明显,基本能达到预先设计的效果,学生也比较有兴趣学习。
但是在实际授课中,因为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与文中所写的景象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因此,学生仅靠阅读想像去领悟课文还是有一定限度的。
另外后进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值得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