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中文系03级4班周小多学号:20030213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伤悼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纳兰性德在其妻卢氏去世后,或因景生情,或睹物伤情,或记梦托月,写下了为数众多的悼亡词祭奠亡妻,这些悼亡词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在内容上纳兰性德以真情实感注入词作中,使其具有一种真诚的感人力量,表现出了情感真挚浓郁的特点;在风格上,纳兰性德将自己丧失爱妻之后沉重而又悲凉的心情,将自己对爱妻的愧疚之情全部融入到这些悼亡词中,把对亡妻的一往情深,以满腔的清泪遣句填词,使极痴极恸的悲欢离合之情充溢在悼亡词中。词人在词中还常常选取凄凉悲怨的景象入词如清泪、纸灰、断肠、黄叶、西风、荷灯、湿月、冷雨凄风等,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凄苦辛酸,悲沉着之气充满整个悼亡词作之中,使其悼亡词呈现出凄凉哀怨的特点。纳兰性德的悼亡词进一步完善了悼亡这一题材,
是我国词苑的一朵奇葩。本文即围绕着这些悼亡词,分析其在内容上和风格上所呈现出来的特点。
关键词:纳兰性德、悼亡词、特点
纳兰性德被晚清词家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1,他的创作风格既不同于崇尚豪放的阳羡词派,也不同于崇尚婉约的浙西词派。而是把豪放与婉约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纳兰性德师承李后主、晏小山,他的词兼有陈维松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丽,并且真率自然。他诗、词、文皆通,其中以词的成就为最高。纳兰词以爱情词见长,特别是在妻子卢氏去世后,纳兰性德创作了大量的悼亡词祭奠亡妻,这些词作以真挚的情感注如其中,读之使人潸然泪下,感人至深。
一
纳兰性德,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京城。性德初名成德,字容若,别号伽楞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为避东宫嫌名更名性德。然不久都太子保成改名允礽,于是成德、性德二名皆可使用了。其父纳兰明珠,曾官至宰相、太子太傅。生于乌衣门第、繁华世家的纳兰性德可以说是很幸运的。其父明珠非常重视对儿女的教育,曾聘请清代著名的诗人查慎行为他家
的教习。纳兰性德自小熟读诗书,有过目不忘之能。在童年时已语出惊人,“自幼聪敏,读书一再过即不忘,善为诗,在童子已语出惊人。”2,加之满旗人有尚武的习惯,所以纳兰性德不但博学能文,而且还是一名弓马娴熟的少年武士。性德十七岁入国子监读书,十八岁中举人,深得座师徐乾学的喜爱。其为人举止闲雅,“性周防”,不喜结交权贵,但他非常重视友情,为人正义,所谓“黄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必怜,见贤必慕。”3他极力营救因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的吴兆骞一事,三百多年来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他还善长书法“书法遒逸”4,而且“于书画评鉴最
精”5,“岁丙辰应殿试,……在二甲,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久之晋二等,寻晋一等”6,曾随皇帝巡游全国深得康熙赏识,“先后赐金牌、彩缎、上尊、御馔、袍帽、鞍马、孤矢、字帖、佩刀、香扇之属甚伙。是岁万寿节,上亲书唐贾至《早朝》七言律赐之。月余,令赋《乾清门》应制诗,译御制《松赋》,皆称旨。”7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貂珥朱轮,生长华膴”8的贵公子,而他的词作却“哀怨骚屑,类憔悴失职者之所为”9。特别是其妻卢氏死后,他所写的表达对卢氏思念的悼亡词更是凄凉悲怨,令人不忍卒读。康熙二十四年五月,纳兰性德得寒疾,七日不汗,卒,时
为三十日,年三十有一,葬于皂荚屯。寒疾过早的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这不能不说是词学史上的一件遗憾之事。但是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一岁,纳兰性德仍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传世之作,他的作品也给广大的读者带来了许多感动和共鸣,尤其是他的悼亡词更是情真意切、哀感顽艳、感人至深。
二
悼亡词就是悼念亡妻的词作。悼亡这一题材具有很古老的渊源,在《诗经》中就有悼亡之作。《诗经·邶风·绿衣》写见衣怀人,伤悼亡妻时称“我思古人,实获我心。”10,这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悼亡题材的作品了。在中国文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悼亡题材的作品有晋代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唐代有著名诗人元稹的《遣悲怀》,在唐代杜审言、李商隐、韦庄、温庭筠也都写过教有影响的悼亡之作。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已卯正月十二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贺铸的《半死桐》又名《鹧鸪天》(重过闾门万事非)都是悼亡题材中的名篇,其中苏轼的《江城子》更是被尊为悼亡的经典之作。到了元朝、明末清初悼亡题材的作品“蜂”拥而来,其中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尤为著名。
纳兰性德的原配卢氏乃“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兴祖之女,赠淑人,先君卒。”11。卢氏在十八岁时与当时二十岁的纳兰性德结婚。据卢氏墓志铭云:“(卢氏)伉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操抚闺中,则志存流水。”12,可见卢氏是一位知书达礼、文化水平较高的才女。从纳兰词和卢氏的墓志铭中我们可以看出纳兰性德与卢氏的志趣是非常相投的。两人在日常生活中相敬如宾,经常一起“赌书消得泼茶香”13,赏花。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主导的封建社会,能找到这样一位不但有文化,而且还志趣相投的红颜做自己的妻子,这不能不说是纳兰性德的幸运。
少年夫妻的美满生活,使得纳兰性德心旷神怡。这在他的一些诗词中可以略见一斑。其四时无题诗诗云:“水榭同携唤莫愁,一天凉雨晚来收。戏将莲菂抛水中,种出莲花是并头。”其中的闲适与欢乐是显而易见的,夫妻俩雨后抛莲菂,希望种出的莲花都如同人一样是成双的。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夫妻之间的“伉丽情深”。其反映夫妻之间相互思念的词《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夫妻之间相亲相依,情意绵绵。同时词中也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即纳兰性德身担侍卫之职,使得他不得不时刻跟随在
皇帝身边,无论是避暑、祭祀,还是巡游,纳兰性德都必须在侧。常年累月的跋涉在外,与妻子相守的时间就显得特别的少,也特别的珍贵。在《浣溪·沙郊游联句》中纳兰便发出了“人生别易会常难”之慨。这使得他在悼亡词中常常表现出对亡妻子的愧疚之情和
未珍惜与妻子共处时光的后悔之情。
纳兰性德婚后的生活,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婚姻模式。丈夫勤于王事,忠心耿耿,深的皇帝赏识,而妻子呢,抚操闺中,相夫教子。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夫妻之间彼此关怀、相互体贴。然而这样的生活却没能持续多久。就在婚后三年多的时候,卢氏不幸死于难产。据清人叶崇舒云:“卢氏卒于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春秋二十有一,……”。14纳兰性德虽然出身乌衣门第,却很少沾染那些豪门阔少的奢侈、淫逸之风。在中取进士之后,他“闭门扫轨,肃然若寒素,客或诣者,则避匿,拥书数千卷。弹琴咏诗,自娱悦而已。”15相伴朝夕的爱妻的逝去,对这位“自恨多情”的词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16出于对爱妻的思念,出于对爱妻的愧疚(生前总是离多会少),出于自己的生活。在卢氏去世后的八年多时间里,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