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概要
一、文献与传说中的夏文化
1、“大同之世”转为“小康之世” 2、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 具备国家的特征
二、考古发现中的夏文化
1、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内容 2、二里头文化遗存发掘的意义
一、文献与传说中的夏文化
有关夏朝的文献:
《国语》、“四书五经”、《竹书纪年》、《礼记》、 《史记·夏本纪》等
世袭制
3、夏朝已经具备国家的特征
从文献记载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夏朝已 设官分职,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制定了刑法
《左传》:“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礼记·明堂位》:“夏后氏百官”。 《尚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 (夏朝已经在分官设职。)
《尚书·甘誓》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 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 用命,戮于社。
A.共同耕作 B.平均分配 C.原始平等 D.天下为家 2、传说中尧接受四岳推荐,将帝位让给舜,舜年 老再传给禹,这种制度称为 A.推荐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集权制 3、开启王位世袭制的人是 A.尧 B.舜 C.启 D.汤
图为1987年在二里 头遗址出土的三足铜 鼎。这是我国目前发 现年代最早的青铜鼎 器,被誉为“华夏第 一鼎”。
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 的鼎、爵、钺、玉器
镶嵌十字纹方钺
精美的陶器如盉、爵可能 不是日用品而是礼器。
铜爵 兽面纹铜牌:镶嵌绿松石,可能是用于宫廷舞宴的饰物;又是百官
(1) 夏朝的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生产工具以石 器为主,比较原始和落后,食物比较丰富,粮食仍以粟和 黍为主, 家畜家禽饲养普遍。 (2) 房屋建筑的差异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等级差别十分 显著;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酒),社会分工进一步扩 大(畜牧业和青铜手工业等);一些青铜和玉制礼器和祭 器的出现,即可以看到生产力的进步,也可以窥视夏朝的 等级意识和等级制度已经出现。这些发现与文献记载相互 印证,在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为研究夏史开启了一扇 大门。
第一个王朝为商朝(公元前1523-前1028年), 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 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 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 …继商之后是周朝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夏王朝你在哪里?如果有,我们能否,以 及如何证明它的存在? 人们不禁要问。
你是如何知道夏的历史? 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是如何知道的?
二重证据法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和考 据学的重大革新。
文献和考古中的夏史探究
公天下到家天下
——世袭制
我
文 百官、军队、刑法、监狱 ——国家机器
国
献
历
史记
——最早王国
史
宫殿
——王权
上 第
考 玉器、青铜时代
——礼制
一
古 二里头的时间、地点、出土文物
个
——夏文化具邦国走向王国的特征
王
朝
1、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 “大同之世”,以下不属于“大同之世”特征的 是
小康之世
天下为家 世袭制
“大同”的典型——姜寨遗址(原始社会) “小康”的典型——西周“礼乐制度”;“分邦建国”。(国家产
2、世袭制转为禅让制
禹死后,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夺取权位,禅让制遭 到破坏,“天下为公”的禅让制逐渐为“大人世及以为礼” 的世袭制取代。
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
崩。……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舜之子)而朝禹。
通过“追述”的方式记载
想想这些文献有什么特点,是否真实可信?
1、“大同之世”转为“小康之世”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讲“公”,重视贤能信睦,尊老爱幼,无私欲பைடு நூலகம்谋——大同。
讲“家”(私),有私利诈谋,以礼仪制度规范人——小康。
特点 王位继承
大同之世
天下为公 禅让制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了解历史发展的脉搏
1、新石器前期:姜寨遗址(母系氏族社会) 2、新石器后期:满天星斗般的遗址(父系氏族社会)
传说人物(炎帝、黄帝、尧、舜、禹)
夏王朝的建立被看作是华夏民族告别 史前孩提时代的成人礼,是中国文明史 上的一座里程碑。 却因时光的流逝而变得黯淡模糊,人们 甚至怀疑夏王朝是否真的曾经拥有。
夏 二里头文化与 史探究
如果你是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者,你认为二
里头文化很可能是文献中记载的夏文化遗址的条 件是什么?
河南偃师 二里头遗址
地域上吻合 时间上吻合 有文字证明
夏文化
C14、核磁共振法等判断遗址存在的时间与夏朝基本吻合。
遗憾:缺少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文献中的夏朝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公天下”到“家天下” 禹启相继:文献记载的相互矛盾
夏朝已进入国家
考古中的夏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存 目前发现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 是否夏都尚存争议
夏:尚在探索之中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 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 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 二里头文化遗存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 二里头文化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夏朝在地域和年
代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吻合,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 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但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新史料的发 现
有学者认为,迄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 存中,还没有找到能直接印证夏朝历史 的文字证据,以二里头文化的考古资料 来复原夏朝历史,带有推论性。
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
姓姒氏。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禅让制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 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於 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於甘。 ……遂灭 有扈氏。天下咸朝。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随着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到来, 整个学科充满自信,学者们进而积极地进 行考古与文献材料的整合研究,力图解决 仅凭文献史学不能确证的夏王朝及夏商王 朝的分界问题。
二、考古发现中的夏文化
图: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
1、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内容
A、发掘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迹(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说 明了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 B、石制和骨制的生产工具,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已 饲养家畜 C、出土的青铜器和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说明夏朝 礼制有一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