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论述 石惠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论述石惠柳
发表时间:2019-06-25T11:32:11.2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作者:石惠柳
[导读] 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形势十分严峻,有些大兴土木的工程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形势十分严峻,有些大兴土木的工程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
水土流失不仅对当地动植物的基本生存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对下游的水生生物、水质产生影响,严重的还会对河流管理等造成麻烦。
我国虽疆土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率并不高,并且农业生产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因此水土保持对人民的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
1 我国目前水土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下,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水土流失状况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但是部分地区的水土保持问题仍需要重点关注。
据我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中,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365万平方千米,虽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但仍有2/3的面积还需要改善。
水土流失了引发了一系列的饮水问题,防洪问题以及粮食安全问题等,因此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2 水土流失原因
水土流失是指因为某种原因或地形特点土质疏松,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水土损失的现象,主要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
主要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问题如坡度大。
除人类工程建设外,还有人们盲目的毁林造田,开垦土地;对原始森林乱砍滥伐,不惜以牺牲森林为代价发展经济;牧民的过度放牧,地表植物来不及恢复等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人类对原有环境的破坏已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造成生态失衡,促使了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因此水土流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类造成的。
2.1 自然因素
特殊的地理环境是我国某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是黄土面积分布最广的国家,如黄土高原地区的大规模黄土。
黄土高原本是茂密的森林,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是其森林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然因素如地形特点,坡度较陡的沟谷也是水土流失现象的高发地区,由于坡度较陡,地表径流冲刷力较大,就造成了土壤侵蚀,发生水土流失。
强降雨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自然因素之一,地表受到过度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2.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造成某些地区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对水土资源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水利工程本意是优化水资源分配,利国利民,但是在工程建设中往往由于某些措施不到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一般工程量较大,常常需要大兴土木,再加上对河流水资源的调节、疏导或阻碍作用,致使原有的水土条件发生变化,原有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地表草木退化,从而引发水土流失问题。
2.3 监管不力
我国早在1991年就颁布了《水土保持法》,对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依靠。
在水利工程工作中由于宣传不到位,工程相关部门的水土保持意识不足,只顾追求当下的工程效益,而忽略了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对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效益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对施工监管不到位,相关文件成为一纸空文,导致下级部门在施工中也意识不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在施工中忽略某些保护治理措施。
因此监管部门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也要发挥作用,为水土保持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2.4 治理不到位
水利工程中某些施工操作、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以及工程使用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对水土环境进行治理。
然而由于有关部门的工作深度不够、资金不足等问题,有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得不到治理,环境问题不断出现,逐渐累积就超过了当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
3 防治措施
3.1 工程手段防护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问题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在设计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施工策略。
在工程建设中采取一些工程手段做好防护。
例如在一些水土流失易发生地区设置排水沟引导雨水;还可以在土质疏松的边坡建造挡土墙防止泥石流等。
水利工程建设中免不了就地取材,要注意控制开采量,避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而引发更严重的水土流失等问题。
3.2 生态手段防护
生态手段防治水土流失是较为经济,长远的措施。
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周边种植多种植物,提高生物多样化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这样在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植物根系不仅能很好的加固泥土,防止水力侵蚀,并且上部茎叶能降低风速,防止风蚀侵蚀。
生态手段不仅在工程施工时可以很好的保持水土,之后的使用中也提高了该地的水土保持能力。
3.3 完善管理,提高意识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还需要相关的施工企业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措施,首先管理层要提高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的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同时企业应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引进先进施工技术、机械,定时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相关环保知识,提高整个企业的环境保护的意识。
深刻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意义,在生态效益的基础上追求工程的经济效益。
3.4 强化政府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政策制定和监督作用
在对水利施工进行工程监控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决策监督作用与政策制定的作用。
政府应当以实际情况作为考核的基础,合理的制定相关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政策与意见,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环节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对已发生水土流失
现象的团队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确保排除一切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可能性,保证水土保持工作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得以有效的开展。
对于那些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施工团队,政府应当予以正确的整治指导,让该施工团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水土保持观念,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施工团队,政府也应当予以相应的处罚,必要情况下应禁止该团队继续进行工程的建设,以保护水土安全。
3.5 制定水土保持的措施时要注重因地制宜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若是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可以分为点状与线状两种类型。
所以,在建设水利的时候,要对工程区域的土层构造进行研究,在确保土地能够适应水利建设的基础上,在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合适的水土保持规划,并将规划切实的落实。
例如,可以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这两种措施各有各的功能优点,且功能属性也各不相同,若是能够将两种措施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实现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可以对施工区域的性质进行分析,设计出具有强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加以落实。
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植被的覆盖面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区域土地的抗侵蚀能力,优化生态环境,为地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6 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施工区域原本的地表植被一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施工单位在竣工之后,如果能够重视对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工作,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植被被破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施工人员可以在挖方区建设一条排水渠,或者设置几个抗滑桩,以此来避免诸如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施工人员还可以通过增加该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来防止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
结束语:
水利工程与环境保护并不冲突,企业在施工中要采取相关保护防治措施,做到让水利工程发挥其水资源的调配作用优化生态环境,同时植被为工程保持水土,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刘璇.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110.
[2]王明明,朱波.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论述[J].江西建材,2018(04):113+116.
[3]冯敬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5):190.
[4]陈立德.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探析[J].农家参谋,2018(1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