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 上市公司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封起De基本面类 2011/05/04 06:12 截至2011年4月30日,深交所1270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10年年报或年报数据,其中主板公司485家,中小板公司576家,创业板公司209家。统计数据显示,深交所上市公司201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817.06亿元,同比增长34.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86.34亿元,同比增长38.08%。
尽管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深交所各板块上市公司业绩仍然实现稳步增长。
一、深交所上市公司2010年总体业绩情况
1、总体业绩增长明显
2010年,深交所各板块上市公司业绩保持平稳增长势头。主板485家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
26,678.62亿,同比增长35.20%;实现净利润1,508.13亿元,同比增长42.10%。中小板576家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6.12亿元,同比增长33.29%;平均实现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32.53%。超过90%的中小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近80%的中小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实现平均营业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38.02%,92%的创业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平均净利润为0.71亿元,较上年增长31.2%,85%的创业板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
2010年,深交所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2009年度大幅提高,同时亏损面进一步缩小。
2、业绩增长源于主营,非经常性损益占比下降
2010年,主板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增加56.86%,超出净利润增幅14.76个百分点;非经常性损益占当期净利润比例为13.06%,同比下降8.22个百分点。披露年报的中小板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平均净利润为1.35亿元,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为6.25%,同比减少2个百分点。创业板公司主业突出,利润总额中九成以上来源于主营业务;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非经常性项目占当期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仅为0.2%、8.7%与0.7%。
3、毛利率略有增长,各项费用控制合理
2010年通胀压力逐步凸显,深交所上市公司在普遍面临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涨压力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各项举措,实现毛利率稳中有长。此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增长也保持在合理水平之内。
2010年度,主板公司平均毛利率为19.76%,同比增长1.09个百分点。披露年报的中小板公司平均毛利率保持在23.94%,与上年基本持平。创业板公司平均毛利率36.66%,是三个板块中最高的,其中56家公司毛利率高于50%,135家公司毛利率高于30%,占公司总数72%。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创业板
公司总体毛利率水平较2009年略有下降,但高出同期中小板公司约13个百分点,表明在细分行业中,创业板公司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现金分红同比增长
2010年,深交所共801家上市公司推出现金分红预案,占样本公司家数的65.28%,同比上升6.57个百分点。深交所上市公司总体现金分红金额同比增长55.42%,显着超过同期净利润增长比例。
5、经营性现金流出现萎缩
2010年报数据显示,深交所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增长的同时,各板块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主板公司同比下降63.49%,披露年报的中小板公司同比增长5.6%,其中主要是由于宁波银行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幅增加,如剔除宁波银行这一因素,中小板平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43.3%。创业板公司平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下降41.4%。
2010年以来不断紧缩的经济政策对部分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产生约束,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及通胀预期的不断加强也使得部分上市公司主动采取增加库存等经营措施以应对经济形势的起伏,致使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支出同比大幅增长;同时,考虑到经济危机后企业非经营性去库存化等因素对可比基数的影响,上市公司2010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出现下降。
6、非标意见比例有所下降,会计报表质量有所提升
2010年度,深交所有60家上市公司年报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占披露年报总样本家数4.89%,同比下降1.77个百分点。其中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保留意见及无法发表意见类型合计占比1.14%,较上年有所下降。
二、年报数据凸显多层次资本市场板块特征
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是目前我国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实体经济的典型代表,其板块业绩特点不仅反映了宏观经济变化对各类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更体现出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不同成长阶段、多样化自主创新企业的有力支持。2010年深圳市场上市公司经营成果的板块特征依然显着。
(一)主板
1、蓝筹公司业绩突出
2010年,净利润排名前20位的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700.23亿元,占主板公司总体净利润的
46.43%,成为主板公司的中流砥柱。上述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也高于主板公司总体4.28个百分点。20家公司均为大盘蓝筹公司,行业分布颇具代表性,基本涵盖了机械制造、金融证券、家用电器、通讯设备等传统优势行业。
净利润增长额排名前20位的公司也多为大盘蓝筹公司,如潍柴动力、中联重科、中集集团、格力
电器等。20家公司合计贡献了主板73.19%的利润增长,平均每家公司增长净利润16.35亿元,平均净利润增长率高达125.71%。
2、并购重组效应显着
2010年,主板共有19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重组效果显现。19家公司的平均总资产由去年同期的92.21亿增至163.14亿,增幅为76.93%;平均营业收入由75.85亿增至112.02亿,增幅为47.68%;平均净利润由2.18亿增至6.61亿,增幅高达203.51%。
此外,在净利润排名前20位的公司中,一半以上实施过整体上市、重大重组、海外收购等不同形式的并购重组。
3、业绩分化情况明显
主板公司总体业绩增长的同时,绩优和绩差公司的分化情况较为明显。净利润排名前20位的公司贡献了46.43%的净利润,45家公司每股收益高于1元;同时也有49家公司亏损,133家公司每股收益低于0.1元,78家公司净利润减少超过50%。统计显示,2010年亏损的49家公司中,有25家为ST或*ST 公司。
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不同行业公司的业绩分化情况也很明显。其中,机械制造行业的净利润增幅高达96.92%;汽车及配件行业的净利润增幅为70.06%,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了23.41%;而房地产行业公司的平均经营性现金流则由2009年的4.89亿下降至2010年的-9.74亿。
(二)中小板
1、绩优公司不断涌现,龙头公司业绩增长稳定
随着中小板上市公司规模的逐步扩大,绩优公司也不断涌现,如2010年上市的海康威视、荣盛石化,均跻身中小板净利润排名前10位,海宁皮城、齐翔腾达、广田股份等42家新上市公司增长势头迅猛,净利润增幅均在50%以上。与此同时,以苏宁电器、金风科技、露天煤业、荣盛发展、东华软件为代表的一批资深绩优公司也继续保持开拓进取的势头,净利润增幅连续三年保持在30%以上。2010年,中小板净利润排名前10名的公司在比较基数较大的前提下,平均净利润增幅达到48.60%,远高于中小板的平均业绩增幅。
2、积极回报投资者,连年保持高分红比例
2010年,中小板公司继续保持了积极回报投资者的优良传统,坚持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在554家披露年报的公司中,共有434家公司推出了现金分红方案,占比达78.34%。这些公司合计拟分红251.43亿元,占当年净利润总和的31.42%。中小板公司最近三年现金分红比例连续保持在30%以上。
3、坚持规范、谨慎,超募资金使用稳健
2010年中小板新上市的204家公司超募资金总额超过1,200亿元,从2010年年报披露情况看,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