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合集下载

第六章-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复习进程

第六章-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复习进程

其中
hz
KBT
m0Mgz
,如果把h(z)看成常数:
lnpp0zzhzz0
pz pz0 ezhzz0
但h(z)不是常数,是随高度变化的量,称为z处的 标高。我们可以认为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标高近似地 可以看成常数,于是我们就可以利用刚才的压强公式:
pz pz0 ezhzz0
高度 标高 高度 标高 km km km km 0 8.5 40 7.8
大气中的主要吸收气体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 臭氧等。
一,水蒸汽
水蒸气在大气的低层中的含量较高,是对红外辐 射传输影响较大的一种大气成分。水蒸气分子对红外 辐射有强烈的选择吸收作用。
1.描述水蒸气含量的一些物理量:
⑴ 水蒸气压强pw : 就是大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强。
⑵ 绝对湿度ρw :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单位为
对流层顶10km向上到55公里左右为平流层。 平流层下部温度随高度变化很小(等温层)。 平流层上部因为存在臭氧层(22─35公里处),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使大气温度增加。
平流层大气温度下部冷上部热,使大气有相对稳定 的结构。对流很弱,空气大多作水平运动,平流层中水 汽和尘埃很少,也没有对流层中的云和天气现象。
二,大气压强
p d S p z Sz d p z S g
d pzgzdz pdp
zm 0M nz
M :大气的平均分子量
S
z dz
m 0 :原子质量单位
根据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pVNKBT
p
nz pz
KBT
d p m 0M nzgzdz
dpm0MK pBzTgzdz
pdzpm 0K M B g Tzd zhd zz

大气物理中红外传输

大气物理中红外传输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大气物理中红外传输的认识先认识一下大气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大气物理学主要研究地球大气参数、大气现象和过程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大气中的物理过程研究不仅涉及大气科学的方方面面,还与陆地学、海洋学、生物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大气科学最重要的使命是科学预测十年到百年间的环境一气候变化趋势。

现代大气物理学为了适应地球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入研究需求,产生许多新的学科分支,如研究大气辐射特性和辐射传输过程的大气辐射学、研究中层(或高层)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的中层(或高层)大气物理学、研究大气遥感原理、技术和应用的大气遥感学、研究大气边界层中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大气边界层物理学等等。

在这里,自己选择自己相对熟悉的大气物理中的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对大气辐射传输的认识大气辐射传输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 (如下图) .在物理学中,介质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具有吸收又有发射的过程,在这里我们把整层大气也看成是一种介质,太阳穿过大气层,由于大气的存在,也会发生吸收与辐射,最后到达地面。

也正是这个热交换过程,才让我们的地球保持着一个热平衡。

我们可以用一个示意图来表示: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来 自 太 阳 的 辐 射辐射束通常可以按其在辐射传输场中的强度(或辐亮度) I 来表示, 根据模型的假设,可以得到一个红外传输方程1 dIv= I Jk v p a ds v v这个方程中 k v 是表示吸收系数, p a 表示吸收气体的密度, S 为倾斜的路径,J 为源函数。

这里解释一下, 电磁波在穿越大气的时候, 除了大气的吸收 (也成为大气消光) 外, 我们在测量时还有来自其他方面的辐射进入测量结果, 比如气溶胶的散 射, 会使测量的结果增加, 比如大地的黑体辐射, 也会使测量结果增加, 这些因素我们统一定义为源函数 J 。

V在红外辐射传输时, 大地近似为黑体, 可以用普朗克函数 B(T) 来代替, 而且 因为红外线波长较长, 一般大于气溶胶的尺度, 所以可以不考虑气溶胶的散射增 强。

红外物理与技术参考答案

红外物理与技术参考答案

红外物理与技术参考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习题参考答案以下为各章习题解析要点:第1章1-2(1)太阳七色光的热效应;绝对零度。

(2)是很大的数值,不能直接测量;测得的频率数值精度通常比测得的波长数值精度低。

(3)0.75~1000μm;10。

(4)8~12μm或8~14μm;3~5μm。

(5)局部充血,皮温上升。

(6)电阻值;热点。

1-3 红外辐射的波长范围是0.75~1000μm,跨过大约10个倍频程,根据红外辐射在地球大气层中的传输特性,把整个红外辐射光谱区按波长分为四个波段:近红外波段(波长0.75~3μm);中红外波段(波长3~6μm);远红外波段(波长6~15μm);极远红外波段(波长15~1000μm)。

1-4 红外辐射既具有与可见光相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又具有粒子性,即它可以以光量子的形式被发射和吸收。

同可见光相比,同时具有独有特性:(1)必须用对红外辐射敏感的红外探测器才能探测到;(2)红外辐射的光量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小;(3)红外辐射的热效应比可见光要强得多;(4)红外光谱区比可见光谱区含有更丰富的内容;(5)红外辐射更容易被物质所吸收。

1-5 红外物理与红外技术所研究的内容不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

1-6 如:红外制导;红外夜视;红外通信;红外预警;隐身藏匿武器探测;红外对抗等。

1-7 如:红外测温;红外遥控;红外医疗;红外遥感;红外辐射加热;红外光谱技术;红外故障诊断;红外灾害观测;建筑物检测等。

第2章2-1 辐射能: 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传输或接收的能量,用Q 表示,单位是J ;辐射强度:描述点辐射源的辐射功率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分布特性; 辐射照度:指被照表面的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辐射功率,用E 表示; 光子辐射强度: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的光子通量,用p I 表示;光子辐射照度:指被照表面上某一点附近,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光子通量,用p E 表示。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下一页
返回4.1
4.1.3 大气模式
1. 标准大气
目前最权威的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是在1962年美国标准大气和1966 年美国标准大气增补(USSAS-1966)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实验数据的 收集和分析,对1962年标准大气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把高度延伸 到1000km。经我国国家标准总局批准,在建立我国自己的标准大气 之前,可使用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30km以下作为国家标准。
一般地,辐射通过介质的消光作用与入射辐射能量Φ(λ,s)、衰减 介质密度ρ(s) (单位为g/m3)以及所经过的路径ds成正比,即
d(, s) k(, s)(, s)(s)ds (4-9)
式中, k(λ,s)为光谱质量消光系数,单位为M-1·L-1。
下一页 返回4.2
4.2.2 波盖耳(Bouggner)定律
通常描述大气中水蒸气含量可用以下方法:
(1)水蒸气分压强ev,单位为大气压或毫巴(atm或mb); (2)体积比浓度,单位为% (3)混合比或质量密度比,即单位质量空气中所包含的水
蒸气量,单位为g/kg (4)绝对湿度,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单
位为g/m3;
上一页 下一页
4.1.2 大气的组成
由式(4-9)解得辐射衰减规律为
s
(, s) (,0) exp[0 k(, s)(s)ds]
式中,Φ(λ,0)为s=0
(4-10)
上一页
下一页
4.2.2 波盖耳(Bouggner)定律
若介质具有均匀的光学性质,ρ(s)=ρ, k(λ,s)=k(λ), 则可简 化得到Bouggner定律
(, s) (,0) exp[k()s
上一页
返回4.1

大气辐射传输

大气辐射传输

大气辐射传输
大气辐射传输是指大气层对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吸收、散射和透过过程。

辐射传输对于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太阳辐射传输是指太阳光在大气层中的传播过程。

太阳光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各个波长的辐射。

当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时,一部分被大气层直接吸收,一部分会被大气层散射和透过。

其中散射是指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散射过程会使太阳光在任意方向上均有可能被观测到。

透过是指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表的过程。

太阳辐射的传输过程受到大气层中各种气体、云、气溶胶和地表的影响,不同波长的辐射在大气层中的传输特征也各不相同。

地球辐射传输是指地球表面发出的热辐射在大气层中的传播过程。

地球表面主要发出的是长波红外辐射,包括地球的地表辐射和大气层内的辐射。

在地球辐射传输过程中,大气层的主要作用是散射和吸收地球辐射。

一部分地球辐射能够直接透过大气层达到太空,一部分被大气层吸收后被重新辐射到太空中,形成热辐射平衡。

大气辐射传输对于地球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太阳辐射传输直接影响到地球的能量收入,地球辐射传输则决定了地球的能量输出。

其中,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会影响到地球的能量收入量,而大气层对地球辐射的吸收和透过则影响到地球的能量输出量。

这些能量的变化对大气层和地表的温度、气候和天气现象产生影响。

因此,对大气辐射传输过
程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光与近红外遥感大气传输海表反射辐射的大气传输61页PPT

可见光与近红外遥感大气传输海表反射辐射的大气传输61页PPT
可见光与近红外遥感大气传输海表反 射辐射的大气传输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

大气中的热红外辐射传输[精选课件

大气中的热红外辐射传输[精选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01
热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播时,会 受到气体分子和气溶胶的吸收、 散射和再辐射作用,导致能量逐 渐衰减。
02
衰减程度取决于大气组成、气溶 胶浓度、云层覆盖等因素。在计 算热红外辐射传输时,需要考虑 这些因素对衰减的影响。
04 热红外遥感在大气探测中的应用
CHAPTER
热红外遥感的基本原理
热红外遥感通过接收地球表面和大气热辐射的红外辐射,利用遥感器将 这些辐射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再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地球 表面和大气的探测。
特性
热红外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 四次方成正比,不同温度的物体 发射的红外辐射有明显差异。
热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过程
01
02
03
吸收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气溶 胶粒子能够吸收部分热红 外辐射。
散射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气溶 胶粒子能够散射热红外辐 射。
透射
热红外辐射在穿越大气层 时,部分能量会被大气吸 收和散射,只有部分能够 透过大气层到达地表。
研究发现,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等成分对热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
用是影响大气中热红外辐射传输的主要因素。
03
热红外辐射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热红外辐射传输的研究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热
红外辐射的传输机制,可以进一步揭示气候变化的内在机制。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适用范围
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热红外辐射传输模型,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扩大模型的适 用范围。
湿度梯度
湿度梯度影响水汽的分布和扩散,进 而影响热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和 能量平衡。
03 热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模型
CHAPTER

第六章-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第六章-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二,气溶胶
气溶胶:以液体或固体为分散相和气体为分散介质形 成的溶胶称为气溶胶,亦称气体分散胶体。
比如,雾是水滴分散在空气中的气溶胶,烟是固 体粒于分散在空气中的气溶胶等。
大气中含有悬浮的尘埃、液滴、冰晶等固体或液 体微粒状气溶胶。大气中的气溶胶和环境污染有密切 的关系。
气溶胶会造成辐射的散射衰减。
C
t。 Wm
15.1 106.3 2.6
16.5 106.3 2.4
比云雾更大的水滴就是雨滴:102~104微米
一.气溶胶尺度谱
散射粒子浓度和粒子大小的关系叫气溶胶尺度谱, 辐射传输中常用的气溶胶尺度谱模型有三种:
(1)Diermendjian模型
dNr ar exp br
dr
r:粒子半径; dN(r):r到r+dr的粒子数浓度;
a:和总的粒子数浓度相关的参数; b、、 :不同情况下的成形常数。
二,大气压强
p dpS zSdzgz pS
dp zgzdz
p dp
z m0Mnz
M :大气的平均分子量
S
z dz
m0 :原子质量单位
根据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pV NKBT
p
nz pz
K BT
dp m0Mnzgzdz
dp
m0M
pz
K BT
gzdz
dp
pz
m0Mgz
K BT
dz
dz
hz
55到80公里高度温度从270K降至180K左右。
4.热层
这一层温度又随高度升高而增加,因为热层的分子 氧和原子氧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但由于分子稀少很难 有对流运动,热传导率很小,造成巨大温度梯度和昼夜 温差,白天太阳活动期温度高达2000k,夜间太阳宁 静期仅500k。热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热层上 部由于空气稀薄,大气粒子很少互相碰撞,高速运动的 空气分子可能克服地球引力,向星际空间逃逸,又称逸 散层。

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模型研究

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模型研究

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模型研究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模型是研究大气下红外辐射的传输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由于大气中存在各种不同的气体和大量的微小颗粒物质,它们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十分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一些计算模型来研究这些现象。

在建立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模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大气的压强、温度、气体浓度、水汽含量、云层特征等等。

这些因素对于红外辐射的能量传输和吸收散射过程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模型,这些模型的原理和假设有所不同,也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精度。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模型。

1. MODTRAN模型MODTRAN(MODerate resolution atmospheric TRANsmittance)模型是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开发的一种基于大气辐射传输算法的软件工具,它能够计算大气层中的辐射传输和吸收效应。

该模型计算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大气参数数据、地球表面特征和红外光谱数据等信息,可以模拟很多实际情况下的辐射传输效应。

2. LBLRTM模型LBLRTM(Line-By-Line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模型是由美国政府开发的一种大气辐射传输计算模型,它是一种基于线-线辐射传输算法的模型,可用于计算大气中的红外、可见光和紫外线的辐射传输和吸收。

该模型可以对不同气体和微粒对辐射传输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可以成为大气遥感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3. MODIS模型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模型是美国地球观测卫星上搭载的一种观测仪器,它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辐射和反射信息,用于研究大气、陆地和海洋等不同环境下的红外辐射传输效应。

该模型结合了多种算法和数据源,能够实现广泛的遥感应用,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卫星图像遥感等领域。

第五章:大气中的热红外辐射传输

第五章:大气中的热红外辐射传输

地球制图 云覆盖
地球 大气观测
3
主要的航空成像红外光谱仪
传 感 器 国 别 波段数 波段范围 () 8.5-12.0 8-12 3.53-3.94 10.5-12.5 3.0-5.0 8.7-12.7 3.0-5.0 8.0-12.0 8.0-12.5 工作期间 视 场 (度) 92 65或104 80 64-78 瞬时视 场mrad 2.1×3.1 2或5.0 1.2×1.2 3.3,2.5或 5.0 3 3.3,2.5或 5.0 1.2×11 2.5 用 途
·与海面温度相比,陆面温度由于地表的 复杂性面临更多的困难。
遥感反演大气水汽、温度廓线
大气热红外辐射的性质
大气的长波辐射性质很复杂,不仅与吸收物质(水汽,CO2与O2)分布 有关,而且与大气温度、压力有关。水汽( H2O)在 6.3微米有一个较 强的吸收带,二氧化碳(CO2)分别在4.3微米和15微米有较强的吸收带, O3 在9.6微米处一个窄的吸收带,所以能称之为窗区的只有 3.5—4.0微 米,8—9.5微米和10.5—12.5微米三个波段。
AIRS大气红外探测仪 ASTER高级空间热辐射 热反射探测器 ATSR纵向扫描辐射仪
EOS(美国) EOS (美国) ERS-1 (欧空局)
2300;6 14 2 (MWR) 5
AVHRR甚高分辨率 NOAA-11 (美 辐射仪 国) EOS CERES云和地球 辐射能系统 (美国) EOS HiRDLA高分辨率临界动 态分辨仪 (美国) ADEOSII GLI全球成像仪 (日本)
热外遥感应用
地球表面热量平衡示意图
射入太阳辐射
100
行星反照率
31
红外热辐射
69
云 和 大 气 反 射 大气吸收 (云)

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指太阳辐射能量进入地球大气层并被大气吸收、传递和释放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地球的气温和气候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的知识点。

1. 辐射传输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发出的电磁波能量,其中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

这些辐射通过传输方式从太阳到达地球大气层。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时,一部分被反射回太空,一部分被地表吸收,另一部分则穿过大气层直接传输到地面。

2. 吸收和散射当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其中的一部分被大气成分如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吸收。

吸收的能量将使大气层加热。

同时,大气中的微粒也能够对太阳辐射进行散射,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颗粒。

3.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大气受热过程的重要现象之一。

地球上的大气层中存在温室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

这些气体能够吸收大气中的红外辐射并将其重新辐射到地球表面,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温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地球的适宜气温,并对维持生命的存在起着重要作用。

4. 对流传输大气中的对流是指由温度和密度不同引起的气体的垂直运动。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加热空气,使其变得较轻且容易升起。

升起的空气在高空冷却后下沉,形成对流循环。

这种对流循环在大气中传递能量,并将热量从表层向高层和深层传输。

5. 水循环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水循环密切相关。

太阳辐射加热地表水,使其蒸发成水蒸气。

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当遇到冷空气层时冷却凝结成云,最终形成降水。

降水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会影响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分布。

6. 辐射平衡在一段时间内,地球接收太阳辐射总能量与地球向太空辐射总能量之间要达到平衡。

这种平衡称为辐射平衡。

太阳辐射主要通过各种辐射过程加热地球大气层和地表,而地球向太空辐射则通过红外辐射释放。

总结起来,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涉及辐射传输、吸收和散射、温室效应、对流传输、水循环等多个过程。

这些过程共同决定着地球大气层和地表的温度分布和气候变化。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课件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课件

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地质勘测
遥感卫星利用辐射传输原理,通过测 量地表的反射和发射的辐射,推断出 地表岩石、土壤和植被的类型,帮助 地质学家进行地质勘测。
地球磁场的研究
地球的磁场对辐射的传输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辐射在大气中的行为,科 学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磁场。
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
空气质量监测
瑞利散射
小颗粒对光的散射,主要影响晴朗天空的颜色 。
米氏散射
大气中的气溶胶对光的散射,影响天空的能见 度。
非球形颗粒散射
不规则颗粒的散射,影响特定波长和方向的散射。
大气中辐射的衰减系数
01
吸收系数
描述辐射在大气中被吸收的程度 。
散射系数
02
03
衰减系数
描述辐射在大气中被散射的程度 。
综合考虑吸收和散射的影响,表 示辐射在大气中总体的衰减程度 。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目录
CONTENTS
• 辐射的基础知识 • 大气对辐射的吸收和散射 •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模型 •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现象 •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应用 • 辐射安全与防护
01 辐射的基础知识
辐射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辐射是能量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在空间 中传播的过程。
类型
根据传播的媒介,辐射可以分为电磁 辐射和粒子辐射。电磁辐射包括无线 电波、可见光、紫外线和X射线等; 粒子辐射包括电子、质子、中子和重 离子等。
慢性辐射损伤
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可引起慢性 辐射损伤,如造血系统障碍、免 疫系统障碍等。
遗传效应
辐射可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 变,增加后代出生缺陷和遗传疾 病的风险。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近代物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气辐射传 输计算方法,由20世纪60年代的全参数化或简化 的谱带模式发展为目前的高分辨光谱透过率计算, 由单纯只考虑吸收的大气模式发展散射和吸收并 存的大气模式,且大气状态也从只涉及水平均匀 大气发展到水平非均匀大气。同时已发布例如 LOWTRAN、MODTRAN、FASCOD、 MOSART、EOSAEL和SENTRAN等多种在目标 探测和遥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实用软件。
对于同一目标来说,当它距观察点的距离为x时, 那么观察者所看到的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为
Cx
Ltx Lbx Lbx
式中Ltx为观察者所看到的目标亮度;Lbx为背景亮 度
当x=V处的亮度对比度CV与x=0处的对比度 亮度C0的比值恰好等于2%时,这时的距离V 称为气象视距,即
CV (Ltv Lbv ) / Lbv 0.02
s (0 ,V )
Ltv Lt 0
e s (0 )V
(6-183)
由上面两式可得到
所以可以得到在波长λ0处,散射系数和气象 视程的关系为
ln s (0 ,V ) s (0 )V ln 0.02 3.91
上式即为视程方程式,V是长度单位,与 µS(λ0)相适应即可。
V 3.91
s (0 )
求:只考虑散射,计算在3.5~4.0µm光谱 带的平均大气透射率。
计算大气透射率
气象条件:海平面水平路程5km,气象视 程在V=27km(0.在61m ) 处,水蒸气含量 相当于5mm可降水量,考虑二氧化碳和水 蒸气的影响,计算 4.5m 附近光谱带的平均 大气透射率。(e取2.72)
6.9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软件介绍
6.7 大气透射率的计算举例
1 大气透射率的计算步骤 在实际大气中,尤其是在地表附近几千米的大气
中,吸收和散射是同时存在的。由此,我们可以 得到大气的光谱透射率为
() () s ()
式中τa(λ),τb(λ)分别是与吸收和散射有关的透射 率。
然而,大气中并非只有一种吸收组分。假设大气 中由m种吸收组分,即
的氮气和21%的氧气,另外还有不到1%的氩 (Ar)、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一氧 化二氮(N2O)、甲烷(CH4)、臭氧(O3)、水汽 (H2O)等成分。除氮气、氧气外的其他气体统称 为微量气体。
除了上述气体成分外,大气中还含有悬浮的尘埃、 液滴、冰晶等固体或液体微粒,这些微粒通称为 气溶胶。
即在0.55µm处的气象视距为17.9km。
3 利用λ0处的视程求任意波长处的光谱散射 系数µS(λ)
一般可以将散射系数表示为
s () Aq A14
式中的A,A1,q都是待定的常数。 上式中,第二项表示瑞利散射。在红外光谱区内,
瑞利散射并不重要,因此,只需考虑式中的第一 项,即
s () Aq
(2)在紫外和可见光谱区域中,由氮分子和氧分子 所引起的瑞利(Rayleigh)散射。
(3)粒子散射或米(Mie)氏散射。 (4)大气中某些元素原子的共振吸收 。 (5)分子的带吸收(红外辐射衰减的重要原因)。
6.1 地球大气的基本组成和气象条件
1 大气的基本组成 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层,每单位体积中大约有78%
ln s (0 , x)
由此式可知,只要测得已知距离x及透射率τS(λ0, x),就可以求得视距。
计算气象视程
例5-1 在距离x=5.5km,波长0.55µm处测 得的透射比τS(λ0,x)为30%,求气象视程 V。
解 : 将x,τS(λ0,x)代入式(6-188)

V - 3.91 5.5 17.9km ln 0.3
C0 (Lt0 Lb0 ) / Lb0
Lt>>Lb,Lb0=LbV 上式可变为
CV Ltv 0.02 C0 Lt0
在实际观察中,如果我们把一个很亮的目 标从x=0处移到距观测点x=V处时,对于 波长为λ0的亮度降到原亮度的2%,此时V 就是气象视程。
如果满足上述的假设,那么以x=0到x=V 之间的大气,在波长λ0处,对大气透射率的 影响只是由散射造成的,其透射率为
蒸气的质量,通常用符号ρw表示,其单位为g/m3。 所谓绝对湿度,是指水蒸气的密度。
3)饱和水蒸气压:
在由气体转变为液体过程中的水蒸气,称为饱和水 蒸气。在饱和空气中,水蒸气在某一温度下开始发 生液化时的压强,称为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 用ps表示,它就是饱和状态下水蒸气的分压强,只 是温度的函数。
(6-185)
2 测量λ0处视程的原理 在已知的x距离上,在波长λ0处,测得大
气的透射率为τS(λ0,x),则有
s (0 , x) e s (0 )x
如果已知距离x在0~V之间,由于在整个视程内 的µS都是一样的,因此,可以将此式中的µS(λ0)代 入视程方程中,得到视程与已知距离处的透射率 之间的关系为 V - 3.91x
3 臭氧
臭氧在大气中的形成和分解过程,决定了臭氧的 浓度分布以及臭氧层的温度。
(臭氧分布,图6-7)
4 大气中的主要散射粒子
气溶胶:云、雾、雨、冰晶、尘埃、碳粒子、 烟、盐晶粒以及微小的有生命机体。
尺度范围: 10 -3 ~ 10m
表6-6 大气中的散射质点
6.5 大气的吸收衰减
介质中的辐射场强度与介质的透过率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因大气的吸收和散射对辐射产生的衰 减是非常重要的。本节将研究大气吸收产生的衰 减
4)饱和水蒸气量:
某一空气试样中,处于某一温度时,单位体积内 所能容纳最大可能的水蒸气质量,用ρs表示,其单 位是g/m3。饱和空气中的水蒸气量,即饱和水蒸 气密度,只与温度有关。
5)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空气试样中水蒸气的含量和 同温度下该空气试样达到饱和是水蒸气含量的比 值,用百分数RH表示
RH w Pw 6)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是给s 定P空s 气试样变成饱和状
态时的温度。
水蒸气的分布:图6-6
7) 可凝结水量(可降水量)单位mm
沿光线方向上所有的水蒸气在于光束有相 同截面的容器内凝结成水层的厚度。
水蒸气被折合成液体水的数量。
2 二氧化碳
随着高度的增加,二氧化碳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虽 然减少,但不如水蒸气吸收减少得那么显著。因 此,在低空水蒸气的吸收对红外辐射的衰减起主 要作用;而在高空,水蒸气的吸收退居次要地位, 二氧化碳的吸收变得更重要了。
第6章 红外辐射 在大气中的传输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问题一直受到人 们的普遍重视。这是因为红外辐射自目标 发出后,要在大气中传输相当长的距离, 才能达到观测仪器,由此总要受到大气中 各种因素的影响,给红外技术的应用造成 限制性的困难。
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使 之衰减:
(1)在0.2~0.32µm的紫外光谱范围内, 臭氧的分解作用导致的光吸收。
1 水蒸气 水蒸气在大气中,尤其在低层大气中的含量较高, 是对红外辐射传输影响较大的一种大气成分。虽然 人眼看不见,但它的分子对红外辐射有强烈的选择 吸收作用。
水蒸气含量描述 1) 水蒸气压强:水蒸气压强是大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强,
用符号pw表示,其单位是Pa。 2) 绝对湿度:绝对湿度是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有的水
s
(0
)
3.91 V
Aq0
A
3.91 V
q0
将式(6-193)代入式(6-190),就可以 得到任意波长λ处的散射系数µS(λ)与气象视 距及波长的关系式
s
()
3.91 ( 0 V
)q
把此式带入由纯散射衰减导致的透射率公
式,有
s
(
)
exp[
3.91 V
(
0
)
q
x]
描述
5000-200大气透射仪传 感器测量大气消光系数, 消光系数是散射系数和吸 收系数的总和。
(1) 大气的选择吸收 表6-9 大气中各吸收组分的红外吸收带 图6-8 红外吸收光谱
6.5.6 表格法计算大气的吸收
表格法计算大气的吸收是一种利用红外和 大气工作者编制的大气透过率表格可以方 便地计算大气吸收。根据人们的实验数据, 采用适当的近似,已经整理出各种形式的 大气透射率数据表
微小微粒,使辐射改变方向,从而使传播 方向的辐射能减弱。 散射比分子吸收弱
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
1 气象视程与视距方程式
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 少到2%时的距离,称为气象视程,简称为 视程或视距。
对比度C,即 C Lt Lb Lb
式中Lt为目标亮度;Lb为背景亮度
人眼对两个目标亮度的差异的区别能力是有限的, 这种限制的临界点称为亮度对比度阈。亮度对比度 阈通常以CV表示,对于正常的人眼来说,其标准值 为0.02。
2 大气的气象条件
所谓大气的气象条件,是 指大气的各种特性,如大 气的温度、强度、湿度、 密度等,以及它们随时间、 地点、高度的变化情况。
右图表示了海拔100km内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情 况。
大气温度 大气压强 大气密度
6.3 大气中的主要吸收气体和主要 散射粒子
大气中的主要吸收气体由水蒸气、二氧化 碳、和臭氧等。下面主要介绍这些气体的 浓度和变化范围。
对上式取对数,有
ln s () ln A q ln
式中q是经验常数。 当大气能见度特别好(例如气象视程V大于80km)
时,q=1.6; 中等视见度,q=1.3(这是常见的数值)。 如果大气中的霾很浓厚,以致能见度很差(例如,
气象视程小于6km),可取
1
q 0.585V 3
上式同样应能满足波长λ0处的散射系数。可 利用式(6-190)和式(6-185)得到
为了确定给定大气路程上分子吸收所决定的大气 透射率,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 (1)根据光谱 线参数的详细知识,一条谱线接一条谱线地做理 论计算; (2)根据带模型,利用有效的实验测 量或实际谱线资料为依据,进行理论计算; (3) 在所要了解的大气路程上直接测量; (4)在实 验室内模拟大气条件下的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