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历史演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种管理理论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

2.理解古典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

3.熟悉管理理论“丛林式”发展阶段的主要流派

4.掌握管理理论的现代观点和最新发展

【案例导入】A公司的效率

A公司批发的产品销往6个省市中的500多个零售商。批发业务的一个主要盈利因素就是尽快满足用户订单。零售商一旦发出订单,就希望能尽快到货,假如在交货中有任何耽搁,他们就会寻找其他批发商购货。

A公司的经理黄胜上月刚完成了对公司的整改。首先他对所有货品作了新安排,以便使那些需要快递的物品尽可能地安臵在最靠近装货码头的那些仓库中。第二,他引入了新的库存控制制度,所有重要的原始记录都由电脑储存。第三,一些办公室作了新的安排,并配备了新办公设施。此外,在工作场所还播放些轻松悦耳的乐曲。

自从作了这些改变后,黄经理对公司的营运绩效十分关注。记录显示公司的交货期由原先的4天减少到3天,盈利率增加到27%。当然,这种变革后的成效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目前还很难断言。但黄经理相信,绝大部分效率的提高应直接归功于他在工作环境中引入的变革。

资料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网.

思考:

1.黄经理在这次变革中应用了哪些主要管理方法?是管理科学还是行为科学?

2.这些工作上的变革对职工的行为有何影响?请解释。

3.对于管理过程的理解是否有助于黄经理进行这些工作上的变革?还有哪些方式能帮助他成为一位有效的管理者。

4.你认为这次盈利率的提高,究竟是临时性的提高,还是长期趋势?

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既要讲科学,又要讲究艺术,并且还需要像A公司的经理黄胜那样对管理工作做出适当的变革,以期实现有效管理而提高生产效率。为了深刻把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了对管理工作做出适当的变革以现有效管理,系统了解和学习有

关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是非常必要的。本章拟从管理史的角度给出一个西方管理思想演进的大致轮廓: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的古典管理理论时代;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以人际关系研究为重点的时代;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管理理论的“丛林式”发展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本章的作用非常明确,那就是提供一个关于西方管理思想的基本框架,为全书后面各章关于西方管理思想的讨论作一个导引。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

管理科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管理科学是从美国管理学家泰罗开始出现的,至今历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当然,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更不是前一阶段结束后,下一阶段才告开始。事实上,各种管理理论的产生虽然有先有后,但在产生之后,却是并存发展,且相互影响,也存在着继续、借鉴关系。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指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组织理论。

一、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生平

科学管理理论体现在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罗出生于美国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从小培养了追求真理、观察核对事实的强烈欲望和根除浪费与懒惰弊病的热忱,对处理任何事情都想探究一种最好的方法。18岁时,泰罗以优异成绩考入哈佛大学,第二年因视力与健康原因而中止学业,到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22岁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作技工,后来迅速提升为工长、总技师。28岁时任钢铁公司总工程师。他对工人处境、劳动状况有着丰富的实践体验,并由此引发了他对通过提高低效率工作工人的劳动效率来改变企业工作状况的思考。理解这种思考,就有必要了解他在米德韦尔和伯利恒钢铁公司亲眼目睹的现象——仍处于较原始状态的企业管理水平,因为,泰罗改进工厂中工作方式的决心正是由这种亲身感受所唤起的。泰罗的一系列实验就是从此开始的。1901年以后,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讲演,宣传他的一套管理理论。1911年发表其代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在管理思想史上,泰罗被誉为是“科学管理之父”。这个称号被刻在他的墓碑上。

(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效率

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就在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因为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正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力的产量。他认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非常大,在当时条件下,每个工人的能力在工作中只发挥三分之一。泰罗在一项工人搬运生铁的实验中,使工人每天搬运铁的数量普遍从12.5吨提高到47.5吨,增加了3.8倍,工人工资由每天1.15美元增加到1.85美元。可是,当时无论是雇主还是工人,对于一个工人一天到能干多少工作、该干多少工作都心中无数。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泰罗认为,所谓第一流工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该工人的能力最适合他所从事的工作,二是该工人从内心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因为每个人的天赋与才能不同,他们所适宜做的工作也各异,身强力壮的人干体力活可能是第一流的,心灵手巧的人干精细活可能是第一流的。所以要根据人的不同能力和天赋把他们分配到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使之成为第一流的工人。对那些不适合从事工作的工人,应加以培训,使之适合工作需要,或把他们重新安排到其他适宜的工作岗位上去。培训工人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是领导的职责。

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研究工时与标准化

泰罗在让施密特成为“高价工人”同时,通过改变不同的工作因素来观察哪些与施密特日工作量变化有关。例如,施密特搬运生铁时有时曲下膝盖,有时不曲膝盖而是弯腰。泰罗测试了休息时间、行走速度、搬运位置及其他各种变量。在长时期对各种过程、技术、工具等的组合进行科学测试之后,泰罗成功地达到他预期的水平。通过挑选合适的工人,使用正确的工具设备,通过使工人确切地按规定方法劳动,通过采用高工资效率激励工人,泰罗就能达到他48吨日工作量的目标。

工时研究作为泰罗制的基础,并非简单地对一个工人完成一件规定任务作出时间上的统计,而是把一件工作分解为各种基础的组成部分,作出测试,然后根据其合理性重新进行安排,以确定最佳的工作方法。所以工时研究是用资料研究未来,而非研究过去,是用来分析问题,而非单纯地描述问题。此外,除了操作方法标准化,还应对工具、机械、原料和作业环境等进行改进,并使与任务有关的所有要素都最终实行标准化。工时研究与标准化为了解如何更为合理地完成一件工作找到了一条较为科学的途径。

4.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