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方正县综合高级中学)
内容摘要: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不是压制,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郭沫若也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前提,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诱因,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钻研,探讨,攻读和创造,广泛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知识,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路敏捷,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取得学习知识的最佳效果,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笨,而是因为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
培养兴趣教法学法
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
1.课题总名称
《高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方正县“十一五”规划课题)2.课题简介
高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是方正县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大的方面,既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现状调查研究;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归因分析研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
习兴趣的对策研究。通过对学生的起源的研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兴趣的动向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点,教学能够顺利的进行,学生愉快的掌握知识。
课题研究处于对策研究和实施阶段,通过对策制定和实施,总结修正,形成指导性策略。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
本人于本年度开始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参与了《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从自身入手,不断地摸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从学生入手,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研究策略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注重实验教学,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强教法探索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5.研究方法
探讨法和行动法相结合
电教法与观察法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研究过程
(一)本阶段在课题中的作用
本阶段是研究和实施,总结与修正,形成有指导性策略的阶段,
是为最后的总结提供理论的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促使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转变。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
2、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钻研精神,开发创造能力。
三、课题阶段研究反思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非常出色的完成了预期目标,研究成果显著,在应用研究于教学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在黑板上实验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反思,现总结如下:
第一:要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教学及环境对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对着大纲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那么必然会使下面的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没有兴趣学习本课程。相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用各种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兴趣盎然的跟着教师探索新知识。
首先新课引入的时候要采用不同的手法,可以是提问、讨论、比喻、谜语导入、讲故事等等。例如:在介绍食物链的时候可以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等谚语,隐含的一条捕食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通过“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成语引入生物的条件反射;通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来引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讲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引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讲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引入“橘逾淮北而为枳”等等。通过这些谚语不仅能使教学变得更加趣味十足,而且能抓住学生心弦,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要避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讨论法以及质疑等,进行启发式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其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也要避免“满堂问”,以提问代替讲授,一堂课下来,全班学生全被提问了个遍,学生害怕被提问,始终处于紧张、被动应付,课堂氛围沉闷、紧张、压抑,当然,也就无“兴趣”可言。在讲授中,一定要注重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问,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散思维,注重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情、创造欲,这样的讲授,必然呈现出师生思维交流、互动,教学相长,课堂氛围
活跃、生动。
最后,在每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如果时间允许,不要为了作业而给学生布置作业。要和学生多多互动,讨论问题,学习环境好了,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兴趣提高以后会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如此形成一良性循环,对教学有很大促进作用。
第二:重视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
植物保护是一门实践科学,观察和实践是基本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不仅是为了验证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参观、讨论、实习等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实践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设计实践方案,经过审查后如果可行,那么会帮助学生尝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加了其创造性。实践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学会总结,做得好要再接再厉,做得不好要找出问题所在,下次实验避免类似错误发生。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要经常开展户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等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病虫害标本采集制作,周围环境调研等活动,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使他们对学科的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