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从经济合作走向金融合作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韩:从经济合作走向金融合作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坚李继民
摘要:地缘紧密结合的中日韩三国,在经贸往来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开启了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由于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中日韩三国为了维护亚洲的金融安全以及自身的利益,先于全面的贸易合作而展开了金融合作,在东盟10+3这一主要机制下,各国达成了《清迈协议》这一制度化金融合作的阶段性成果,并对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取得一定程度上的共识。本文对上述发展状况做了一个概要的梳理和分析,并对中日韩三国以及东亚地区金融合作的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中日韩金融合作清迈协议亚洲债券市场
一、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1、经济贸易合作是金融合作的基础
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要求通过产品与资源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与整合,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全球经济效率。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惟有以特定地理范围的国家集团为生产单位才能与之相适应的阶段的产物,它一方面可以看作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另一方面更可以看作是各个国家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的一种应对方式。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席卷之下,北美、西欧和东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日渐清晰的三大主力板块。面对不断扩大的欧盟和已经趋于成熟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咄咄逼人的一体化态势,中日韩主导下的东亚区域经济整体合作,已经成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当然,不断深化中日韩之间的经济合作,不但是外部竞争压力的要求,同时也是中日韩各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中日韩三国的经贸状况
(一)中日韩三国的贸易状况
中日贸易始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0—2000年的11年间,中日双边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20.5%,比中国同期的外贸年均增长率高7个百分点。2002年中日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20亿美元。2006年,中日贸易额又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2007年1—10月,中日贸易保持增势,进出口总额达1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4.4%。据日方统计,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在贸易方面的紧密依赖程度可见一斑。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立外交关系起,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两国贸易额由建交时的 50.3 亿美元, 增加到 2001 年的 359.1 亿美元, 增长了6倍多, 年均增长24.4%。这一增长速度不仅大大高于同期韩国对外贸易年增长7%的速度, 也高于同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 13.3%的水平。2005年中韩双边贸易取得重大进展,双边贸易规模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05.6亿美元。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规模达到1343亿美元,2007年则有望突破1500亿美元。中国继续保持自2004年以的来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进口来源国的地位,同时,中国还是韩国的第一贸易顺差来源国。并且双方已经确定了在2012年两国建交20周年时实现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
日韩贸易关系也十分密切,据日方统计,2003年日韩贸易额为525.2亿美元,2005
年则达到了720亿美元。目前日本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韩国是日本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二)中日韩三国的投资状况
作为中日韩三国贸易的支柱和补充,中日韩之间的直接投资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过,与贸易的双向性不同,直接投资领域主要表现为日本对中韩两国,以及韩国对中国的单向投资。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在全球直接投资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同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却大幅增加。截至2007年10月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为39334个,实际到位金额607.8亿美元,日本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第二大来源国。
中韩方面,韩国对华投资启动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截止2006年底,韩国对华投资总额达350亿美元,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第五大来源国,而中国也是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
日韩方面,上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韩国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国,韩国吸引的外资中约有约有一半来自日本。进入90年代,日本对韩国的投资额仍然处于增长趋势,但所占比重有所下降,1992—2001年间,韩国的外国投资来源中,来自日本的投资所占的比重平均为15%,最高时达到32%。
二、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状况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和韩国的一些学者相继提出创建中日韩共同体的主张。日本学者认为,推进中日韩三国为核心的亚太合作是日本今后的唯一选择。韩国学者认为,东北亚地区合作应由经济具有互补关系并具备文化同质性的韩中日为轴心。近几年来,中国学者也开始探讨组建中日韩经济合作体的现实性和重要性等问题。然而相对于北美、西欧和其他的一些区域来说,中日韩三国在经济领域的制度性合作起步较晚,相对三国发展迅猛且已颇具规模的贸易和投资往来等经济活动而言,明显滞后了许多。
1999年11月末,韩国总统金大中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东盟10+3”会议期间向中国总理和日本首相提出了建立“东北亚经济合作体”的设想,三国开启了制度性经济合作探讨。
2000年11月24日中日韩三国首脑借参加“东盟10+3会议之机,在新加坡第二次进行会谈。三国首脑就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开展三边合作达成一致,确立了中、日、韩领导人之间的正式协商与合作机制,并决定在2001年启动三国经济研究机构合作,进行关于三国加强经济合作的共同研究,向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
2002年11月4日,中国前总理朱镕基在金边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晤中向日韩两国提出了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一致同意设立经济部长和贸易部长会议以及工商论坛,以加强协调;“10+3”框架下的中日韩三国首脑年度会晤已成固定机制。至此,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从民间探讨阶段进入官方可行性研究时期。
2003年10月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韩国总统卢武铉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了中日韩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并发表《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成为三国建立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乃至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构想已走上了政府推动的轨道。《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强调“三方合作是东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三国政府是三方合作的主要力量,同时鼓励工商界、学术界和各种民间团体共同参与”的原则,在充分肯定三国研究机构关于“三国自由贸易安排的经济影响”的联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三国将适时以建立未来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为方向进行研究”的工作方向。《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为中日韩共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明了方向,规定了原则,协调了步伐,有力地促进了三方合作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