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对某学科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

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是来自教师的积极引导。

因此,我们教师要努力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端正他们学习的态度,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收集适用现实生活中科学性和知识性一体的地理素材,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本知识的关键。

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例如判定方向,课本知识:1一般地图,上北向南。

2用指向标。

3,用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现实生活中如何判定方向:1用指南针,2利用太阳确定方向,3利用北极星,4利用植物生长特点,南坡向阳植物生长较好,树木的年轮南侧向外突出,北侧比较平直。

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所有地理知识都可以在地图上表示出来,有些知识还可以用演示表现出来。

平时练习或考试,有些知识课本上没有明确说出,但是地图上有或演示中可看出,学生不能正确答出,是因为学生没有仔细观察造成的。

要弥补这个缺憾,就要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地图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

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

地图集中了客观世界大量的信息,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然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恰恰对地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地图的重要性,还要教会学生阅读各类地图。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在地理教学中,重视读图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使学生由熟悉地图法到看懂地图,进而能分析、运用地图,并逐步建立起有确切空间概念的知识系统。

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把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一、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

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

其中,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都是组成地图的要素。

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

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

同时,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

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

在观察每一幅地图时,应注意先看清图名,直到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要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

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可
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

二、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经常读图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

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许多问题都需要丰富的地图知识作指导,通过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读图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

还可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等,同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后,为了让学生能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形状,课后我布置学生制作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图的活动。

经过制作行政区图,学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轮廓。

在过后做练习和考试中有关这方面的题基本上。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最重要前提是让学生亲自观察直观对象。

以前常见教师在课堂上指着教学挂图或投影图、投影片,把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山脉,那是什么河流、城市、港口等等,使学生不用观察就能得到,因而造成学生识图能力低下:翻开地图时找不到,找不准。

所以在提出问题后,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教师认真地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程序、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结果”。

例如在讲地球自转运动时,先让学生用一物(如课本、文具盒等)充当太阳,假想它们是圆的球体,并能自身发光,然后一手托地球仪离开“太阳”一定距离,另一手自西向东拨转地球仪,学生会发现地球仪上的各个地方,有时候会背向太阳(黑夜),有时候会面向太阳(白
昼),于是很快得出,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

同样,改变和附加一定条件也可让学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从而得出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一年四季现象并能看到演示过程中,哪里做得不到位,也有利于学生在做练习指出图中地球公转图中的错误能正确迅速地指出来。

再如:“根治黄河”的关键——治沙这个问题,我制作了一个上表面倾斜的小木箱,里面装满沙土,然后让学生向上面浇水,发现泥沙流失很快;但是往上面铺一层草皮再浇水,学生会发现沙土流失现象减小。

两次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得出:要治沙就得进行植被保护工作,如种草、种树,才能使水土不流失。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发现,所学的知识无疑是牢固难忘的。

观察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过程:先对认识事物的整体有个初步了解,并把它区分几个组或几个方面,然后再根据分出的各个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最后将各部分加以综合,形成完整的,具体的直观对象表象。

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先对这个国家的轮廓和范围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认识(识图: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及其周围一些小岛和海域组成,形状如一张弓,而且最大的岛——本州岛也形如弓),然后再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邻国等几方面进行观察,再得出对这个国家地理位置的完整认识:东亚岛国、我国近邻。

三、加强读图训练,强化读图能力阅读地图不仅要看清地图上有什么、在什么地方, 更重要的是探究和发现隐藏在地图语言背后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不仅要静态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点, 而且要动态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中的变化趋势。

这样就充分挖掘了地图语言的概括的、丰富的内涵。

因此应不断强化读图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使用地图的能力,使地理知识和读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如讲《中国行政区划》时,着重讲政区图的用途和读法,让学生通过读图练习掌握34个省级
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和轮廓。

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可挂出《中国行政区》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各省区的名称或简称,然后在地图册上,勾画省区界线,填写名称,并涂上颜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将黑板上的图片拿去让一名学生在板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填写各省区的名称。

通过板图、图片的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并且能避免死记硬背,达到了练中学,学中练的目的。

地图语言和文字语言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又能表示地理事物在时空上的动态变化,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在传达地理信息方面的作用是文字所无法取代的。

在地图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再通过观察和分析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明其地理规律。

例如运用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和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说明我国工业的发展成就,运用我国铁矿石、煤炭资源的分布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的布局情况及合理性,运用我国铁路、公路、航空等的营设问角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地图,使学生看懂地图,进一步分析地图,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读图能力。

教师也可用多图并用的指导和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这样能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找出各种地理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在教学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图,提高对各种地图的分析综合能力。

运用技能,反复练习,最终解决问题。

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然而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对每一节地理课,都要精心设计,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四、培养绘图能力,提高用图水平绘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发展学
生的地理技能。

引导学生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绘图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绘制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

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

学生在看、画、听的过程中,思想集中,提高了绘图能力,记忆效果好,知识巩固率高。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可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技能自己创绘地图,以图的形式表达所学的地理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为此,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加强此方面训练。

1、“利用板图教学”,在黑板上把本节课要出现的图画在黑板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黑板上。

图示顺序和讲解同步进行,画完讲完,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

视觉上,黑板上的板图要一目了然,要让学生很快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2、“让学生用白纸描图”,简单的轮廓图、示意图、分布图等反应地理特征的地图可让学生亲手绘制。

复杂的地图可让学生用白纸描下来,然后再把主要城市、地形、河流、工业区等要素绘制在图上。

学生是否具备阅读地图的能力,检验的标准应该是在实践活动中是否会使用地图。

在读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许多地图实践活动可以利用。

综合读图对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综合提取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图表,形成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

每一幅图,都是各种地理信息的综合载体,从不同侧面可以提取出不同的信息,强调综合读图,可以让学生以地图作为思维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同一幅图,可以综合体现出不同的知识点即一图多用。

在同一幅图中,如把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汇集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规律性,让学生真正做到利用地图来理解、记忆有关地理知识。

反之,当此图以多种角度来考查学生时,学生也能运用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应对自如。

同一
地理事物在不同的时空有不同的图形表示法即一图多变。

将这些图像结合起来,并加以转换,可使学生全方位地获得对地理事物的认识。

让学生熟悉日常生活用图的内容特点和阅读方法,强化学生的用图意识和用图能力。

五、教师的主导作用及读图教学的注意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形象化,再通过观察和分析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明其他地理规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用图水平。

在“读图法”教学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备课的同时,要认真备图,要精心准备好图,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典型性强的地图,并认真钻研地图的内容。

2、讲图时,要善于联系。

在课堂上讲解地图内容时,要注意知识连贯性,突出所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还要将新出现的地理事物与已知事物进行联系,使新知识形成网络。

3、在教学中,对学生正确“导读”。

“导读”应包括:(1)识图,掌握地图内容;(2)设问,通过“读图”应思考理解的内容;(3)总结,找出图上内容的规律性、内在联系性等。

4、一图为主,适当选用“辅图”,但不可喧宾夺主。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使用“辅图”,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若用图过多过滥,就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地理教学图像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引导学生掌握读图基本程序,读图一般的步骤,培养学生读图技能。

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

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

并随着读图能力的提高,由学生自己对这些图像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从不同角度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由自己通过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

学生逐渐转变了学习方式,形成了良好的读图习惯,读图
能力明显提高。

使由会读一般的政区图,到会分析比较抽象的地球运动图、气候图等,读图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

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既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学的目的和重要任务。

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借助地图,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去探求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来。

当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时时注意,不断努力,长期坚持,使学生形成看图仔细观察的习惯,那么教师就可以省点心,而学生也会得到许多课本没写出来的知识。

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将地理知识的传授融于地图之中,使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经常化,使学生养成爱读图,会用图的习惯,使地图成为学生获得巩固地理知识和扩大知识面的源泉。

四、增加课外阅读量
阅读是人获取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

作为学生不能只拘泥于课本知识的掌握。

还应广泛阅读一些他们本应该涉猎的好书,扩大阅读量,扩展知识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