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与拉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加工:借助外力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进而形成各种尺寸、形状和用途的零件和半成品。(不同于机加工)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零件一般通过下列方法获得:
铸造,如轧机牌坊;铸造——机加工,如轧辊;铸造——压力加工,如钢轨;铸造——压力加工——机加工,如螺栓等。
重要用途的零件一般均需通过压力加工。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有:轧制;挤压与拉拔;锻造与冲压主要产品有:
板、带、条、箔;轧制管、棒、型、线;挤压与拉拔各种零件如车轴、饭盒、洗衣机筒等;锻造与冲压
1)挤压与拉拔产品简介
A 管材
按截面形状分:圆管、型管如方、六角形管等;
按合金种类分:铝管、铜管、钢管等;
按生产方法分:挤制管、拉制管、焊管、铸管、盘管、无缝管等;
按用途分:空调管、压力表管、波导管、锅炉管、输油管、冷凝管、天线管等;
按性能分:M(退火态)、R(热态)、Y(硬态)、Y2(半硬态)、C(淬火态)、CZ(淬火自然时效态)、CS(淬火人工时效态)等;
此外:翅片管、蚊香管等。
B 棒、线材
棒材:D>6mm;分类与管材类似;大多是半成品,进一步加工成各种零件,如弹簧,螺栓、螺母等;
线材:D<6mm;多以盘状供货,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电子电力部门,如电线电缆等。
C 型材
非圆截面材,又称经济断面材(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铝、钢型材较多;
许多型材只能用压力加工法生产,如
钢轨、变断面型材
2)产品的生产方法
产品的生产一般可分两步;
坯料制取(开坯):充分利用金属在高温时的塑性对其进行大变形量加工,如热挤、热轧、热锻。
制品的获得:进行目的在于控制形状、尺寸精度、提高综合性能的各种冷加工,如冷轧、拉拔、冲压。
目前研究:近终形成形技术、短流程生产技术
挤压:生产灵活、产品质量好,适用于品种、规格多、产量小(有色金属)的场合,但成本高、成品率低;
斜轧穿孔:生产率、成品率高;成本低;但制品形状尺寸精度差;尺寸规格受限制;多用于产量大的钢坯生产,有色金属厂基本没有;
铸造:产品的尺寸规格少、质量差、性能低;主要用于生产大尺寸、性能要求不高的产品如下水管;
轧管:道次变形量大,几何损失少,适于难变形合金,能缩短工艺流程,也是提供长管坯的主要方法(使盘管生产得以实现),但形状、尺寸精度差;
拉拔:是获得精确尺寸、优质表面和性能的主要方法;
焊管:效率高、成本低,但性能、质量差。
先进工艺:挤压——轧管——(圆盘)拉拔——联合拉拔
水平连铸管坯——行星轧制——拉拔
挤压:适用于多品种、多规格、复杂断面;
连铸连轧:生产率、成品率高、能耗低(利用余热直接轧制);但品种、规格单一;
型轧:适于单一品种、大批量产品的生产。
发展方向:
中小棒材:挤压(轧制)圆盘坯料后联合拉拔出成品;
线材:多模、高速方向发展。
2 基本概念
挤压:对放在容器(挤压筒)内的坯料一端施以压力,使之从特定的空隙(模孔)中流出而成型的塑性加工方法。
欲完成挤压需有:
1)产生动力的装置:挤压机
2)传递动力、容纳坯料控制制品尺寸和形状的工具:
轴、筒、模、穿孔针、垫片、模座、锁键
过程:清理筒、装模、落锁键、送锭、放垫片、挤压、抬锁键、切压余、冷却(润滑)工具、重复下一次。
3 基本方法
根据变形温度分:热挤压、冷挤压和温挤压;
根据变形特征分:正(向)挤压、反(向)挤压、连续挤压等。
方法有很多,但最基本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正向挤压
制品流出的方向与挤压杆的运动方向相同。
特点:
1)存在较大的外摩擦(高温、高压),导致能耗大、变形不均匀(组织性能不均),制品表面质量好;
2)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方法。
2)反向挤压
制品流出的方向与挤压杆的运动方向相反。
特点:
1)变形局限在模孔附近,大部分坯料与挤压筒间没有相对运动,因此外摩擦小,能耗低、变形均匀(组织性能均匀);
2)操作不方便、制品的尺寸范围小;
3)制品表面质量差。
此外还有:卧式挤压、立式挤压等。
注:
1)冷、热变形应以合金的再结晶温度界定,如Sn、Pb在室温变形也无硬化,属热变形;
2)冷、热挤压是挤压的两大分支,冶金工业中主要应用热挤压,常称挤压;机械工业主要应用冷挤压。
4 基本特点
1)优点
A 可最大限度提高材料的变形能力,因此可加工脆性材料;一次可进行大变形
B 可提高材料的焊合性,因此可生产复合材料;粉末挤压;舌模挤压
C 材料与工具的密合性高,因此可生产复杂断面制品;选择坯料自由度大
D 生产灵活(只需更换筒、模即可生产不同的制品),制品性能高。
2)缺点
A 工具消耗大,产品成本高
工作条件:高温、高压、高摩擦,工具消耗大,原料成本高,占制品成本35%以上
B 生产率低
挤压速度低、辅助工序多
C 成品率低
固有的几何损失多(压余、实心头、切头尾),不能通过增大锭重来减少
D 制品组织性能不均匀。
二、挤压时金属流动的规律
挤压时金属的流动规律,即筒内各部分金属体积的相互转移规律对制品的组织、性能、表面质量以及工具设计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挤压时金属的流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可改善挤压过程、提高制品的性能和质量。
挤压时金属的流动规律十分复杂,且随挤压方法以及工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现以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简单挤压(单孔模正挤圆棒)过程为例进行分析。
1、简单挤压时金属流动的规律
按流动特性和挤压力的变化规律,可将挤压过程分为:
填充挤压阶段:金属在挤压杆(力)的作用下首先充满挤压筒和模孔(金属主要径向流动),挤压力急剧升高;
基本挤压阶段:又称层流挤压阶段,金属不发生紊乱流动,即锭外(内)层金属出模后仍在外(内)层,挤压力稳中有降;
终了挤压阶段:又称紊流挤压阶段,金属发生紊乱流动,即外层进入内层,挤压力上升。
1)填充挤压阶段
挤压时,为便于将锭坯放入筒中,常使锭坯的外径小于筒内径1-15mm,因此在挤压力的作用下,锭坯首先径向流动充满挤压筒,同时有少量金属流入模孔。杆、垫片、锭坯开始接触到锭坯充满挤压筒的阶段称为填充挤压阶段。
A 必要性
a 操作要求;
b 实心锭挤管,否则穿孔针弯曲导致管材偏心;
c 制品要求横向性能,如航空用型材必须有一定的镦粗变形(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