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物理实验中的设计性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物理实验中的设计性实验
发表时间:2010-07-14T14:44:32.95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3月第3期作者:武文昌
[导读]
(河北望都中学,河北望都 072450)
中图分类号: F71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 03-128-02
摘要:所谓设计性实验,是指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基本测量仪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命题的考查内容,涉及到对实验原理的再认识和加工,实验方案的确定。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基本思路;基本方法
设计性实验,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方案,它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分析实验误差等。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一、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
1.依据问题的要求、条件,联想相关的实验模型。
2.确定实验原理,筛选实验方案。
3.确定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器材。
4.做好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明确目的,广泛联系
题目或课题要求测定什么物理量,或要求验证、探索什么规律,这是实验的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实验目的明确后,应用所学知识,广泛联系,看看该物理量或物理规律在哪些内容中出现过,与哪些物理现象有关,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联系,这些都是应首先分析的,以此来确定实验的原理。
(二)选择方案,简便精确
对于同一个实验目的,都可能存在多种实验原理,进而形成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方案。一般来说,依据不同的实验原理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案主要遵循五条原则:
1.科学性:设计的方案应有科学的依据及正确的方案。
(1)方案中所依据的原理应遵循物理规律,且要求选用的规律简明、正确。
(2)方案中所安排的步骤应有合理的顺序,其操作符合实验规则要求。
(3)方案中进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应依据科学的研究方法。
2.安全性:按设计方案实施时,应安全可靠,不会对仪器、器材造成危害。
(1)选用器材时,应考虑仪器、器材性能及量值的要求。
(2)设计方案时,应安排保护措施。
3.精确性:实验误差应控制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尽可能选择误差较小的方案。
(1)在安装器材时或使用仪器之前,应按实验要求对器材、仪器精心调整。
(2)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及合适的量值范围,使之与被测数值相匹配。
(3)针对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因操作而带来的偶然误差,往往多次重复实验,获取多组实验数据、结果,以备选取有效信息、数据。
(4)设计合理的数据处理方式。
4.简便性、直观性:设计实验应便于操作、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便于实验者直观、明显地观察。
5.节约性原则:即方案实施中,要考虑成本及仪器的损耗等等。如:滑动变阻器,当限流和分压都行时,要选取限流接法。
(三)依据方案,选定器材
实验方案选定后,考虑该方案需要哪些装置,被测定量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定量关系,分别需用什么仪器来测定,以此来确定实验所用器材。
(四)拟定步骤,合理有序
实验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何组装器材,哪些量先测,哪些量后测,应以正确操作和提高效率的角度拟定一个合理而有序的实验步骤。
(五)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高考对此要求不高,但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法、图象法、描迹法、比较法等)和误差分析方法(如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等)还是应该掌握的,在设计实验时也应予以考虑。
三、设计实验的主要思想方法
高考设计实验在设计思想、原理、方法和技巧上不断创新,试题在设计上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模拟法
在进行物理研究时,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实验,此时,我们人为地创造一定的条件和因素,使之与自然现象有一定的相似特征,从而在模拟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如:
(1)我们可利用易测量的电流场模拟静电场方便地进行研究。
(2)雨后天空出现彩虹现象,我们可以用棱镜对光的色散来模拟彩虹,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
2.转换法
将对一个物理量(不易测)的测量转化为对另一物理量(易测)的测量,这种转化方法称为转换法。转换法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应用比较广泛。如:
(1)在测量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可用直尺、螺旋测微器分别直接测出金属丝的长度、直径,并将金属电阻丝接入电路,直接用电表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电流,再运用欧姆定律、电阻定律间接测出金属电阻率。
(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时,利用运动学规律: ,将对加速度(a)的测量转化为对位移(s)和时间(T)的直接测量。
3.累积法(放大法)
把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微小物理量累积后测量,可大大提高测量的精度,这种方法叫累积法。如:(1)在“用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实验”中,可以利用滴管向量筒滴200~300油滴,量出其体积,把此测量结果除以油滴滴数,即得每滴油的体积。
(2)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中我们测单摆的周期就是用秒表测它完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再除以50得到的,且大大减小误差。
4.比较法
在物理实验中,常通过对一些物理现象或物理量的比较,从而达到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目的,这种研究方法为比较法。比较法最明显的优点是:尽量少进行直接测量,多运用比较的方法,以此减少由于测量仪器的不准确而带来的误差。如:在进行光谱分析时,将某种未知物质的明线光谱或吸收光谱与元素的特征光谱进行比较、观察,异中求同,即可鉴别物质或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也是运用比较法的典型作法。
5.控制变量法
在三个以上因素可以变化的试验中,为了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可以先保持一些量不变,而观察其中一个量的变化对另一个物理量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如:
(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先控制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然后控制力不变,研究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三者的关系。
(2)在“验证电阻定律”实验中,先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研究电阻和长度之间的关系,然后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研究电阻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再控制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电阻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四者的关系。
6.留迹法
把瞬息即逝的现象通过留下某种痕迹记录下来的方法叫留迹法。如:(1)在“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是用复写纸留迹的。(2)“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是用铅笔留迹,从而描绘出物体的运动轨迹。
7.等效法
当某一物理量不能或不易直接测量时,如果可以用另一个物理量代替它而又不影响问题的实质,我们就可以接受这种方案,这种方法叫等效法。如:
(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我们用水平位移代替速度。
(2)在电路设计中用“等效替代”思维测电阻。
总之,实验设计题是对实验的知识和能力综合考查,只有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的选择、安装、测试、操作、步骤及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实验误差分析和得出结论等方面掌握比较好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设计实验。参考文献:
[1]M 曲一线,5年高考3年模拟,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2]M王后雄,高考完全解读,广西:接力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