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摘要、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黑体小2号加粗居中)
摘要 (1)
ABSTRACT (2)
1 绪论 (3)
2 中国对外贸易分析 (4)
2.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及成就 (4)
2.2 中国贸易现状分析 (6)
3 巴西对外贸易概况 (8)
4 中巴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11)
4.1 中巴贸易的发展历史 (11)
4.2 中巴贸易现状 (12)
5 中巴贸易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5)
5.1 中巴贸易产品相对集中 (15)
5.2 中巴贸易争端日趋严峻 (15)
5.3 中巴铁矿石贸易问题 (17)
5.4 中巴贸易间的资信问题 (17)
6 中巴贸易关系展望 (19)
结束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宋体5号,1.5倍行距)
摘要
(黑体小二号加粗集中)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巴双边贸易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中国与巴西同为WTO成员以及近年来“金砖四国”热度的上升给中巴双边贸易带来巨大商机。
中巴建交36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巴西一直是我国在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我国是中国是巴西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中巴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互补性强,中国与巴西都拥有的广阔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些都为扩大两国间的贸易投资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已经并将继续对两国关系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
本课题首先介绍了中国和巴西各自外贸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然后在对中巴贸易关系历史回顾及现状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中巴双边贸易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展望了未来中巴贸易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宋体5号,1.25倍行距)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巴双边贸易;金砖四国;发展潜力
(黑体小4号)(宋体5号)
ABSTRACT
(TIMES NEW ROMAN小2加粗居中)
Under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ino-Brazil bilateral trade steps up gradually. Ch ina and Brazil are both the members of WTO and BRICs, thus there are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Sino- Brazil bilateral trade recently.Having e stablished the diplomatic relation for 36 years, China and Brazil have achieved great progress in bilateral trade. Brazil has always been China’s largest trade partner in Latin-America. While China has become the top trade partner, the top export destination and the second largest import origin of Brazil. The commodity structure of the two economies is strongly complimentary to each other. The two countries both have huge market and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So there are vast space for the trade, investmen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the above two reasons already have and will continue to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countries.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ing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trade of China and Brazil respectively. Secondly, it retrospects the history of bilateral trade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discusse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Sino-Brazil trade. Then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problems about Sino-Brazil trade and tries to finger out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Lastly, it views the future of the bilateral trade of the two countries. (Times New Roman小4号,1.5倍行距)
Key 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ino-Brazil bilateral trade; BRICs; development potential
(“Key words: ”是Times New Roman 4号加粗,后面几个单词是Times New Roman 小4号不加粗)
1 绪论(黑体小2号加粗)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多元化的趋势下,中巴双边贸易发展的步伐加快。
2001年中国重新加入WTO,中国与巴西同为二十国集团、发展中五国以及“金砖四国”等国际组织成员,这些都为中巴双边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商机。
而中国与巴西两国于2009年5月19日签署的进一步加强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公报使中巴贸易关系走向一个新的高潮。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巴西社会正在持续出现一股“中国热潮”,巴西各界非常关心中国发生的事情,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希望增加对中国的了解。
巴西作为拉美地区最大经济体,其丰富的资源和富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也是我国亟待拓展的对象。
然而拉美地区并非我国际贸易中的传统市场,中巴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还不够,因此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是我国保持国际贸易健康持续发展的步骤之一,这也是更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题中之义。
随着中巴关系的发展,两国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
目前,中巴双边贸易已从建交时的1932万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361亿美元。
尽管这样,中巴双方合作潜力依然巨大,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巴政治互信度的进一步增强,两国间贸易增长势头呈强劲势头,随着双方着手制订2010至2014年共同行动计划,两国有望继续在“深化平等互信的政治关系”“扩大互利双赢的务实合作”“促进内涵丰富的人文交流”和“密切协调配合的多边合作”等多个方向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巴两国在全球政治格局中进行战略性对话与合作也具有深远的国际政治意义。
中国与巴西同为世界发展中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许多相同和相似的立场,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两国不断加强沟通和协调,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等重大而紧迫的国际问题展开战略合作,一起为扩大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共同作出积极努力。
中国和巴西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两国政府对对方的重视力度将为中巴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并进一步深化两国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面对巴西丰富的资源市场和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我国政府、企业、个人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合作意向。
作为国际经贸合作的一部分,中巴双边不同层次的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借此展开对这两个市场个体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宋体5号,1.25倍行距)
2中国对外贸易分析
2.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及成就(黑体小3号)
2.1.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黑体小4号)
从汉代的“丝绸之路”到唐时兴盛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对外贸易历史由来已久。
宋代中国为增加财政收入而鼓励对外贸易,明代前期中国的贡赐贸易发达,明代后期私人海外贸易发展很快,到清朝,中国主要实行闭关自守的贸易政策。
近代,我国外贸活动虽有发展,但随着列强侵略以及官僚资本勾结帝国主义以压制民族经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缓慢,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对外贸易进入自主自强自立的时期。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积极发展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这也给当时中国的外贸体制打下了深深的计划经济体制烙印;同时,中国还充分利用香港这个国际自由港,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贸活动。
改革开放后,我国又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争取打开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标志着我国经济战略思想上的重大转变,也使得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外贸体制更加开放、稳定、透明,不断向市场经济规则靠拢。
同时,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对外贸易赢得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
2.1.2 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成就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网站提供的数据绘制
图2.1中国外贸60年的发展
(图标题中文宋体5号居中,注意图序号,第2章第1个图为图2.1)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年进口额和出口额的具体变化
趋势请参见图 2.1。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进出口总值仅为11.35亿美元,到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发展为206亿美元,到了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到22072.7亿美元,60年增长了1944倍多,改革开放以来增长了107倍之多。
①同时,自1995年前后,我国进出口贸易逐步扭转了以入超为主的状态,尤其是2000年以后中国外贸出口大幅增加,截止2009年12月,我国保持了近十年的贸易顺差的高速发展势头。
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大大提高,2009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出口额达1.2万亿美元,中国进口也占居世界第三位,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三位,占全球贸易比重提高到近8%。
②自2001年开始,中国外贸顺差逐年扩大,至2008年已达到2954.6亿美元。
规模扩大的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③由图2.2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自1986年以后,初级产品比重与工业制成品比重逐年拉大,至2008年,我国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在5%左右,这表明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的主要增长点,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达95%,多种商品出口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的加工制造基地。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60年:巨大的变革与成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网站
图2.2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
六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经历了曲折艰难,也创造了辉煌成绩,在世界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虽然已成为贸易大国,但是距离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
我国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扭转;脆弱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已无力继续支撑大规模出口。
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①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网站,/
②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网站,/
③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网站,/
2.2 中国贸易现状分析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国际贸易额都在国内总产值里占很大的比例。
国际贸易不仅影响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影响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据WTO统计,2006-2008年期间,中国外贸依存度(进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为68.5%①,这说明中国做为一个新的“经济大国”,其经济已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中国GDP的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外贸出口带动实现的。
这同时也表明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影响日益增大。
表2.1 2007—2009年1-9月中国进出口洲际分布
(金额单位:亿美元)年份2007 2008 2009.1-9 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总值9558.19 12180.15 11330.86 14285.46 7111.75 8466.49 亚洲6199.03 5680.117026.57 6632.954230.89 3980.84日本1339.51 1022.71 1506.51 1161.34 924.52 697.72 欧洲1396.84 2878.82 1680.96 3428.91 1184.57 1871.21 欧盟1109.60 2451.92 1327.00 2928.78 925.96 1674.57 北美洲803.97 2521.84 942.09 2741.79 636.42 1701.37 美国693.79 2327.04 814.40 2522.97 545.65 1573.10 拉丁美洲510.68 515.43 719.09 714.77 466.38 392.91 非洲362.83 372.90 560.02 508.40 285.95 346.72 大洋洲284.25 211.05 401.61 258.63 307.27 173.46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表标题中文黑体小4号,表内容宋体或Times New Roman体5号,注意表序号,第2章第一个表为表2.1,表应为三线表)
我国政府早在1991年就提出“市场多元化”战略,目的是在巩固和扩大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加快开拓发展中国家、原苏联东欧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市场。
但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见表2.1),我国对外贸易外部市场的集中程度虽有所下降,但从横向比较来看,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亚洲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次为欧洲和北美洲。
从国别结构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贸易伙伴国(地区)市场,即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这种市场结构极其不稳定,会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严重后果,即使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贸易摩擦增多。
就我国贸易进出口商品类别结构(见图2.3)而言,2008年,中国出口中制成品占总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93.1%,矿物燃料与农产品分别只占3.8%和3.0%,但我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对仍然是数量扩张型这种不合理的增长方式。
尤其在我国出口商品中,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仍占
①数据来源:WTO网站Statistics Database 数据库。
有一定比重,不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
对比我国贸易进口商品类别结构(见图2.4),2008年中国进口中制成品占总出口的比重为64.8%,矿物燃料的比重则达到了27.1%,农产品为7.7%,这说明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中国会更多地进口国外的矿物燃料来支撑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保障中国进口矿物燃料的供应安全,使进口来源多样化就成为中国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数据来源:WTO网站Statistics Database 数据库。
图2.3 中国出口商品类别结构(2008年)
数据来源:WTO网站Statistics Database 数据库。
图2.4 中国进口商品类别结构(2008年)
3 巴西对外贸易概况
巴西是拉美地区第一经济大国,有比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工业产值居拉美之首,占全南美洲的五分之三。
巴西是世贸组织创始成员国,还是南共市(MERCOSUL)成员国,同时也是由发展中国家所组成的G-22集团成员国。
巴西市场主要辐射南共市国家,其次是与南共市有特殊经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农业、矿产资源和1.896亿人口的市场容量,巴西在南美各国中一直是国际投资者的首选。
①
巴政府欢迎外资进入本国市场,并实行国民待遇。
根据巴西宪法规定,所有在巴西的外国独资或合资生产企业均被视作“巴西民族工业”。
巴西每年能吸引约200亿美元的投资,并且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保持有贸易往来关系,出口产品中以成品与半成品为主。
钢铁、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力、制鞋等行业在世界享有盛誉,空间技术、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信息、军工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②
据巴西央行统计,2008年,巴西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711.49亿美元,同比增长32.09%。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巴西外贸秘书处统计显示,2009年巴西货物进出口额为2806.4亿美元,同比下降24.4%,其中,出口1530.0亿美元,下降22.7%;进口1276.5亿美元,下降26.3%;贸易顺差253.5亿美元,增长2.4%。
③
从巴西出口国别来看(见图3.1所示),2009年巴西对中国、美国、阿根廷和荷兰的出口额分别占巴出口总额的13.2%、10.2%、8.4%和5.3%,分别为201.9亿美元、156.0亿美元和127.9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出口额增加23.1%,对美国、阿根廷和荷兰的出口额则分别下降43.1%、27.4%和22.3%。
从巴西进口国别来看(见图3.2所示),自美国、中国、阿根廷和德国的进口额分别占巴进口总额的15.7%、12.5%、8.8%和7.7%,分别为200.3亿美元、159.1亿美元、112.8亿美元和98.7亿美元,分别下降21.9%、20.6%、14.9%和18.0%。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图3.1 巴西的四大出口目的地占巴西总出口的比重(2009年)
①引自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商务参赞处. 巴西的对外经贸关系,.
②引自中国(巴西)投资开发贸易中心网站,/
③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网站,/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图3.2 巴西的四大进口来源地占巴西总进口的比重(2009年)
从巴西出口商品类别结构(见图 3.3)来看,虽然巴西的第一大出口商品类别是制成品,比例占巴西总出口的43.7%,但农产品和矿物燃料这些初级产品的出口也占了主要比例,分别达到了31.0%和22.2%,这说明巴西资源丰富,其矿业和农业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优势。
例如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陆最大的采矿业公司。
从巴西进口商品类别结构(见图3.4)来看,巴西主要进口商品类别是制成品,比例占巴西总进口的70.5%,农产品和矿物燃料的进口则分别达到了5.6%和23.9%。
矿产品、食品饮料烟草和植物产品是巴西的主要出口商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矿产品是巴西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这些产品进出口数量降幅较大。
数据来源:WTO网站Statistics Database 数据库。
图3.3 巴西出口商品类别结构(2008年)
数据来源:WTO网站Statistics Database 数据库。
图3.4 巴西进口商品类别结构(2008年)
总的来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等外部不利条件的影响,巴西外贸的发展还是健康平衡的,这不仅得益于卢拉政府稳定的经济发展政策和巴西经济的开放,也得益于世界对原料性商品,如铁矿石、木材、石油、以及大豆、再生能源如乙醇汽油等商品需求的增加,及其价格的大幅提高。
同时,巴西的工业,如飞机制造,乙醇生产,汽车生产,软件开发等也在不断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均为巴西赢得了一席之地,巴西在世界贸易中日趋活跃。
4 中巴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4.1 中巴贸易的发展历史
中国与巴西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就开始了交往,建在里约热内卢蒂茹卡国家公园的中国亭就是对1812年来巴西传艺的中国茶农的永久纪念。
1974年中巴建交以来,经贸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全面发展,1993年巴西成为第一个同我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国家。
据巴西发展工商部外贸局的统计数据分析与计算,1974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仅为1932万美元,其中巴西对华出口就占了1887万美元,自华进口仅有45万美元,中国逆差巨大;到1979年双方贸易额就增长到3.1亿美元,为1974年的16倍,其中巴西对华出口1.18亿美元,自华进口1.92亿美元,中国首次实现对巴西贸易顺差,为7408万美元;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中巴贸易发展迅速,到80年代,中巴年均贸易额达7.03亿美元,90年代的年均贸易额又增至12.66亿美元,但从1984-1995年中国对巴西一直处于逆差状态;1996年,中国再度实现对巴西的贸易顺差,到1998年,受巴西金融危机的影响,巴西对华出口从1997年的10.88亿美元猛降至0.90亿美元,中方实现顺差9.43亿美元;2000年,随着巴西经济情况的好转,巴西对华出口就恢复性增长到10.85亿美元,但对华仍为逆差;从下图4.1中我们可以看到,2002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对矿物原料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巴西对华出口迅猛增长至25.2亿美元。
①
资料来源:巴西发展工商部外贸局
图4.1 巴西对华进出口历史趋势(2008年)
4.2 中巴贸易现状
近年来,中巴贸易稳步发展,巴西一直是我国在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
巴西和中国的经济是互补的。
巴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食品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而中国拥有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广阔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巴西的发展。
以下我们就分析和介绍一下近几年中巴双边贸易的基本情况和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
4.2.1 中巴双边贸易近年来基本情况
如下表4.1所示,2005年中巴双边贸易总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121.9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3.2%;其中巴西对中国出口68.3亿美元,增长25.6%,从中国进口53.5亿美元,增长44.3%,巴西贸易顺差14.8亿美元;中国在巴西贸易伙伴中的排名已从2004年的第4位上升为第3位,中国是巴西的第3大出口市场和第4大进口市场。
①
2007年中巴双边贸易总额首破二百亿美元大关,且中国实现了对巴顺差18.7亿美元,进口方面,中国取代阿根廷成为巴西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2008年中巴双边贸易总额再破三百亿美元大关,中国实现了对巴顺差36.4亿美元。
从对外贸易依存度而言,中国和巴西是两类不同的新兴经济体。
2008年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高达68.5%,而巴西对外贸易只占其GDP的26.2%。
②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无论是中国还是巴西,都感到了在贸易增长方面的压力。
2009中巴双边贸易总额为361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了0.9%,其中中国对巴西出口比2008年下降了20.6%,降到159.1亿美元,但同期中国自巴西进口却上涨了23.1%中,达到了201.9亿美元,中国对巴西逆差达到了42.8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巴西对华第一大类出口商品矿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上涨所致。
2009年,中国上升为巴西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③。
表4.1 2006-2009年巴西对华贸易数额与变动情况
年份
总额
(亿美元)与上年相
比变动率
(%)
出口额
(亿美元)
与上年相
比变动率
(%)
进口额
(亿美元)
与上年相
比变动率
(%)
贸易平衡
(亿美元)
2005 121.933.268.325.653.544.314.8 2006 163.934.58422.9 79.9 49.2 4.1 2007 233.7 42.6 104.5 28 126.2 57.9 -18.7 2008 364.4 56 164 52.6 200.4 58.8 -36.4 2009 361 -0.9 201.9 23.1 159.1 -20.6 42.8
第1期、2010年第1期,中国商务部网站
①资料来源:商务部.国别贸易报告:巴西. 2006年第1期,中国商务部网站
2010年1-4月,巴西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41.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3%;其中,巴西对中国出口71.8亿美元,增长27.0%,占巴西出口总额的13.2%,提高0.2个百分点;受中国出口形势好转的影响,巴西自中国进口69.2亿美元,增长49.9%,占巴西进口总额的13.3%,增长0.7个百分点;巴西与中国的贸易逆差2.6亿美元,下降74.8%。
①
4.2.2 中巴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
结合下表4.2中显示的数据,矿产品是巴西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2009年,巴西对华出口矿产品86.4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24.3%,占巴西对华出口总额的42.8%。
植物产品是巴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出口额为63.6亿美元,增长19.3%,占巴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1.5%。
2009年,巴西对中国活动物及动物产品、塑料橡胶和贱金属及制品的出口额大幅增长,分别增长397.0%、268.8%和136.6%,其中,锌及制品、肉及食用杂碎糖及糖食、铝及其制品、镍及其制品、塑料及其制品和铜及其制品的出口额分别增长2288.5%、2018.1%、719.4%、504.7%、467.0%和418.0%。
此外,巴对中国动植物油脂、木及制品和机电产品出口下降比较厉害,降幅分别为49.7%、35.1%和30.9%。
②
表4.2 2009年巴西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类)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2009年2008年同比(%)占比(%)
总值20,191 16,403 23.1 100.0
矿产品8,641 6,952 24.3 42.8
植物产品6,362 5,331 19.3 31.5
贱金属及制品1,427 603 136.6 7.1
纤维素浆及纸张1,138 742 53.4 5.6
食品饮料烟草 521 476 9.4 2.6
动植物油脂 422 839 -49.7 2.1
塑料、橡胶 381 103 268.8 1.9
运输设备 366 275 33.0 1.8
皮革制品;箱包 269 376 -28.6 1.3
机电产品 264 381 -30.9 1.3
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别贸易报告:巴西(2010年).中国商务部网站
结合下表4.3中显示的数据,巴西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及原料,2009年合计进口114.5亿美元,占巴西自中国进口总额的72.0%。
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继续保持优势,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分别列巴西自中国进口大类商品(HS类)的第三位、第七位和第九位,占巴西进口市场的39.3%、50.3%和63.6%,在这些产品上,
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越南等国是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①
表4.3 2009年巴西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类)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2009年2008年同比(%)占比重(%)总值159.11 200.40 -20.6 100.0
机电产品84.95 100.21 -15.2 53.4
化工产品15.88 21.96 -27.7 10.0
纺织品及原料13.69 14.04 -2.5 8.6
贱金属及制品10.17 15.72 -35.3 6.4
光学、钟表、医疗设备8.17 12.03 -32.1 5.1
家具玩具及杂项制品516 547 -5.7 3.2
塑料、橡胶486 649 -25.1 3.1
运输设备422 557 -24.3 2.7
鞋靴、伞等轻工产品267 289 -7.6 1.7
陶瓷;玻璃227 266 -14.8 1.4
皮革制品;箱包220 221 -0.7 1.4
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别贸易报告:巴西. 2006年第1期,中国商务部网站
5 中巴贸易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由于相对与绝对的资源禀赋不同,中巴两国经济结构中显示出了较强的互补性。
中国从巴西进口的主要为多数国家无法提供的资源类产品,如铁矿石和大豆。
但是我们也应注意,中巴贸易发展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5.1 中巴贸易产品相对集中
双边贸易呈现产品相对集中的特点。
从表4.2和表4.3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2009年矿产品和占巴西对华出口总额的42.8%,巴西对华出口第二大类商品植物产品占巴西对华出口总额的31.5%,这两类加起来就占了近75%;2009年巴西主要从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及原料,这三大类商品就占了巴西自华进口总额的72%。
美洲发展银行经济学家埃内斯托·洛佩斯表示:中巴贸易商品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商品类别的结构使巴西在利益分配上出现了两级化;目前中国对农产品和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加,导致巴西在这些产品上的出口持续增长并获利颇多;而巴西制造业部门则面临来自中国同类产品出口增长造成的巨大压力;巴西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认为,他们的传统优势领域受到了挑战。
①
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避免地使中巴贸易关系出现一些摩擦。
因此,提高中巴贸易结合度,利用双边供需结合点,拓宽投资与合作的领域,是扩大两国贸易规模的必要举措。
以出口附加值较高的飞机制造业为例,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向中国出售的飞机也是向中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西最主要的客户美国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向巴西的采购规模下降了40%。
巴西总统卢拉很希望能与中国在合作生产支线飞机的项目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②
5.2 中巴贸易争端日趋严峻
由于巴西从中国进口大量增加,从前表4.1中可以看出巴方对华贸易顺差在2006年缩小为4.1亿美元,到2007年和2008年更是从顺差转为逆差,导致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2006年巴西就先后对源自中国的电熨斗、铝制预涂印刷板、发梳、扬声器、太阳镜、含或不含镜片的镜架等11种产品开始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对中国自行车新轮胎、挂锁、大蒜等产品进行反倾销复审调查。
2007年巴西又进一步加大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力度,先后对源自中国的合成化纤毯、合成纤维毯、铝制预涂感光平版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对中国的手拉葫芦、铝制预涂感光平板、自行车新轮胎、自行车整体曲轴连杆等产品进行了反倾销复审调查。
并对中国的自行车整体曲轴连杆、扬声器、发梳实施为期6个月的临时反倾销措施;对中国出口台式电风扇、电熨斗征收了有效期5年的反倾销税。
品种之多、频率之密集创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