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ppt课件【部编版】
倍速学习法 学习好方法
3.说说颈联的意思。“暖”“寒”两个字的妙处体 现在哪里?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 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 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 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 根铁索,寒意阵阵。
倍速学习法 学习好方法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写出了5月春暖的 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 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 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 一片沸腾的景象。
整体感知
1.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红军长征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胜利。
2.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 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课文讲解
1.朗读全诗,思考: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这两句的 意思是什么?体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2.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解析: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 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
诗人把翻越崇山峻岭看作是“腾细浪”和“走泥 丸”,表现了红军不断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英 勇豪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红军的赞颂之情。
写作方法
本诗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腾”“走”以动写静;“暖”“寒” 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 红军之情相交融。
本诗巧用夸张手法,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 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课文结构
七律 长征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2021秋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26张ppt)
2、有人这么理解:从“暖”字可以推 知巧渡金沙江在春天,从“寒”字可以 推知飞夺泸定桥在冬天。这样理解对不 对,为什么?
历史事件
“金沙水拍云崖暖”― 成仿吾深刻体验了巧渡金沙
江用兵之巧:当我军逼近昆明,迫使敌人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昆 明,蒋介石也由贵阳飞来昆明督战时,我军却转向西北直趋金 沙江。这是一巧。当皎平渡的敌人认为这里不是主要渡口,红 军还在200里以外时,却受到我军夜袭。这是二巧。成仿吾所 在的干部团完全控制了皎平渡后,渡船急忙地来回在大约300 米宽的江上,载着革命的军队跨过波涛滚滚的金沙江,去完成 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干部团渡江后,就在沙滩上露营。金沙 江两岸都是高山,只有热风随波涛翻腾着,热得气闷。成仿吾 充分体会到:巧渡金沙江成功,终于摆脱了数十万敌人的追击 与堵截,是我军在这次空前的战略转移中取得的有决定意义的 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次伟大胜利。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
长征Leabharlann 七言律诗• 每句七个字,每首八句; • 格律较严,偶数句压韵; • 三、四两句和五、六两句
对偶。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书交流
四渡赤水之后,便是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这正是毛泽东《长征》诗一名联所写:“金沙水拍云 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是两次飞越天险,两次 都经过激烈的战斗,但前者主要是智取,后者主要是 力夺。一“暖”一“寒”,虽与气候有关,但显然不 是写气候。前者在5月初,由于金沙江皎平渡地势的特 点,热风炙人;后者在5月末,飞夺泸定桥时,连日风 雨交加。但因智取成功,连金沙江水拍得云崖也生暖 意,这是胜利的喜悦;又因强攻,天险更觉其险,给 人以“寒”的感觉,即所谓触目惊心,反衬出红军战 斗胜利的豪迈之情。这一切都是成仿吾身临其境。
统编版2020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 · 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五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五课作者:智能助手《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五课》阅读笔记第一篇:人在家乡是一棵树本篇课文通过描述文子和好奇心特别重的陶渊明怀念家乡的故事,展现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家乡的留恋之情。
作者首先通过描写周边的环境营造出了家乡的特点。
他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了家乡的周边景色:“其东南曰揠苍山,其西南曰茅山,其北曰北山。
”在这里,作者将家乡与山水相连,给人一种宁静和宜居的感觉。
而在描写家乡的人情时,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内外之别:“家居人民织,外来客自然。
”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家乡人的淳朴和热情。
其次,作者通过对家乡的种种描述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作者用情感的笔触生动地描述了家乡的风貌:“微风过肌肤而心倾,冷香滋我鼻而愿飞。
”这种方式的表达让人们对家乡产生共鸣,能够感同身受其中的情感变化。
作者同时也通过对家乡的品物进行描写,来体现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家乡的美食:“糟糕乎糕腐糕女是也,糟尔糕价不值少。
”这样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对家乡的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篇:禾石山人本篇课文通过述说禾石山人毕生追求真理的故事,阐明了人类追求真理、求知心切的品质和思想。
作者通过描述禾石山人特殊的行为表现出他对于知识的渴望。
禾石山人“穷理尽识,饱学通无休”,用以形容他对学习的执着和对知识的追求。
而当他经过别人家时,通过让居民提问的方式,禾石山人又通过回答各种问题来展示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模式。
作者通过描述禾石山人的一生寻找真理的经历,展现了他对真理的向往。
禾石山人不断地追寻山外的真理,规避了现实社会的琐碎和泥泞,最终达到了身心的完美和超越。
禾石山人最终通过对真理的探索,达到了内心的解放和境界的提升。
本篇课文通过对禾石山人真理追求的描述,以及他所表现出的知识追求和求知心态,引发读者对于真理和知识的思考。
这种描述方式既增加亲近性,让读者对禾石山人的努力和追求产生共鸣,又给予了读者一种思想上的启示和启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秀课件(共65张PPT)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沁园春·雪》《七 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这 首 诗 写 于 1935 年 10 月 ,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 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 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 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 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 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提问: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 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 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 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 腾越五岭
征 疾跨乌蒙
难 巧渡金沙江
图 ”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二、夸张手法的妙用
(目的:通过写山来反衬和塑造 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 大无畏精神。)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 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 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
喜
夺
踏
泸
岷
定
山
桥
雪
1.正确处理了个别与一般的 关系,再现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 革命史实。
2.正确处理叙事与抒情的关 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上承“万水”二字 颈联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互动分析结构 小结
•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 为代表。 •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喜悦。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批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批注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第五课《七律·长征》是一首描述红军长征的诗歌,作者是毛泽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批注:全文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批注:1、“红军不怕远征难”:此句为全诗的总领句,概括了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的艰难险阻,表达了红军对于困难不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
2、“万水千山只等闲”:此句进一步强调红军面对自然障碍的从容不迫,表现了红军的坚韧和顽强。
3、“五岭逶迤腾细浪”:此句描述红军穿越五岭山脉的情景,用“腾细浪”来比喻红军行军的从容和矫健,生动地展现了红军在长征中的英勇形象。
4、“乌蒙磅礴走泥丸”:此句以乌蒙山为背景,用“走泥丸”来比喻红军在乌蒙山行军的轻盈和矫健,进一步展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5、“金沙水拍云崖暖”:此句描述红军在金沙江畔的战斗和生活情景,通过“云崖暖”的描写,表现出红军的顽强和英勇。
6、“大渡桥横铁索寒”:此句描述红军在泸定桥的战斗场景,通过“铁索寒”的描写,展现了红军在面对艰难险阻时的英勇无畏。
7、“更喜岷山千里雪”:此句描绘了红军在穿越岷山的艰苦情景,但句末的“更喜”表达了红军在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8、“三军过后尽开颜”: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表达了红军经过艰苦跋涉后胜利的喜悦,展现出红军团结一致、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这些批注,可以更好地理解《七律·长征》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以及它在描绘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地位。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红军在长征中的英勇无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是理解和欣赏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重要文本之一。
此外,这首诗在文学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它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
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烈,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质课件(共76张PPT)
从“寒”字中能读出什么呢?
对泸定桥险恶自然环境的烘托;强渡 大渡河的惊心动魄;对死去的英勇战士的 悼念;体现出长征的惊险悲壮;体会到红 军战士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 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心的心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开颜”收尾有什么好处?
“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 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A
)
··
A.高耸入云的山崖。
B.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的样子。
二、课内阅读。
诗中写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 用的词是“_逶__迤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 很有气势,用的词是“__磅__礴__”;可五岭在 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腾__细__浪__”,乌蒙山也 只不过是“__走__泥__丸__”。
三、诗词积累。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课后作业
1. 背诵全诗。 2.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
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 感态度?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
5 七律·长征
攀五岭
越乌蒙山
夸张(扬)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抑) 扬抑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可以看 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战胜困 难的大无畏精神。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暖”“寒”这两个字的妙处在哪里?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对比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 快心情。“寒”字则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 的惊险悲壮。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当 时的天气情况,又写出了红军的心理感受。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五课詹天佑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五课詹天佑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的第五课是《詹天佑》。
这篇《詹天佑》主要写了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五课詹天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六年级语文第五课詹天佑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二百千米,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从而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是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他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六年级语文詹天佑主要内容课文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赞颂了詹天佑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下,毅然接授了任务.在狂风怒号、黄沙满天的塞外,詹天佑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在开凿隧道时,詹天佑带头挑着水桶去工地上排水……经过重重阻挠,终于修筑好了京张铁路,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分大段概括: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第2、3自然段:通过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第4—6自然段:叙述詹天佑主持京张铁路的过程.第7自然段: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名了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文章主要围绕两词:杰出、爱国六年级语文詹天佑的简介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1]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诗意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诗意示例文章篇一:《〈七律·长征〉的诗意,我来告诉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嘿,你知道吗?这红军啊,可真是超级勇敢呢。
就像一群超级英雄,根本不怕这超级超级难的长征路。
那长征路可是有着数不清的大河、数不清的高山,可是红军把这些都当成了小事儿,就像我们平常走路不小心踢到颗小石子一样,根本不在意。
这就好比我们在游戏里闯关,那些难关在红军眼里就跟小关卡似的。
你能想象得到吗?“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那山脉啊,弯弯曲曲的可长了,就像一条大蛇蜿蜒在大地上。
可是红军看它们呢,就像看那翻腾的小细浪。
还有乌蒙山,那山可高大雄伟了,气势磅礴的,就像一个巨人站在那儿。
但在红军眼里,就像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我就想啊,红军得有多大的勇气和力量才能这样看待这些艰难险阻呢?要是我呀,看到这么高大的山,估计都要吓哭了。
我问爸爸:“爸爸,红军为什么能这么厉害呀?”爸爸笑着说:“孩子,那是因为红军有着坚定的信念呢。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的水啊,汹涌澎湃,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山崖。
那水的力量肯定特别大,感觉能把什么都冲走。
可是红军渡金沙江的时候,好像还带着一股暖意呢。
我猜啊,是因为红军打了胜仗,心里高兴,所以觉得这江水也变得温暖了。
再看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那桥上就只有铁索,下面可是湍急的河水啊。
站在上面肯定特别吓人,就像走在钢丝上,下面是万丈深渊一样。
红军要从这上面过去,得多危险啊。
我跟小伙伴们讲起这个的时候,小伙伴瞪大了眼睛说:“那他们怎么敢过去呀?”我得意地说:“因为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啊。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那可是有着千里的积雪啊,白茫茫的一片,肯定冷得要命。
可是红军呢,更高兴去翻越它。
当红军的三个方面军都胜利地越过这些艰难险阻后,大家都笑开了花。
就像我们考试得了一百分,那种开心是从心底里冒出来的。
我在想,红军一路上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最后还能这么高兴,这得是多么乐观的精神啊。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
齐读课题——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师:请同学们翻书80页,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
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 过后尽开颜。
这里指红军队伍。
句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皑皑白雪 覆盖着的千里岷山,人人心情开朗、笑逐颜开。
细读全诗,入境入情读明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眼。
这是全诗的总起句,概述了红军长征历 经的千难万险及面对千难万险的态度。
险阻。( √ )
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本诗生动地描述了二万五千里长 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 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朗读的基调是慷慨激 昂的,语气是富有变化的。首联要读出红军“不 怕难”的语气,坚决并充满信心,“只等闲”要
轻读,读出平淡语气;读颔联时,要突出五岭 山脉的绵延不绝、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 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出平淡语气,表现出 红军的“不怕难”;颈联的第一句要读出红军 的欢快心情,读第二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 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尾联应读出 欢欣鼓舞的语气,“更喜”要读重一些。
·
5.物尽其用( ·
③
)
2.·尽职尽·责( ③ )
4.想尽办法( ·
①
)
6.雪尽马蹄轻( ·
①
)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海、
陆、空三军。( ×)
2.“五岭逶迤腾细浪”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
法。(√ )
3.“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万水千山”一 词精练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一切艰难
5 七律·长征
自学提示
根据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结合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背景知识。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讨论。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 长征|部编版
万水千山 :“万”和“千”都不是实数,
在课文里是指无数的山、无数
逶迤
的水。
磅礴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也就是 中央红军。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那几幅长征
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
组讨论。
腾越
乌蒙山
疾跨
五岭
巧渡
岷山雪
飞夺
泸定桥
喜踏
金沙江
课后作业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借助工具书试着 说一说。 2.试着理解诗中“暖”和“寒”的含义, 思考这两个词是否可以调换位置。
自由读课文,读完一遍之后同桌互相 读,同桌之间互相纠正错误。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 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说说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分 别是那几句
喜踏岷山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你想对红军说些什么?
成功之前我们要做应该做的事情,成功之后我们才可以做喜欢做的事情。 蝴蝶如要在百花园里得到飞舞的欢乐,那首先得忍受与蛹决裂的痛苦。
人生终有许多选择。每一步都要慎重。但是一次选择不能决定一切。不要犹豫,作出选择就不要后悔。只要我们能不屈不挠地奋斗,胜利就 在前方。 别以为人家跟你聊几次天,人家就对你有意思,也许人家是因为无聊想找你解解闷呢。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其实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有时候,我们一瞬间失去的东西就是永恒。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失败并不意味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很多时候,感情往往能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友情往往能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风雨。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等别人来原谅自己。 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 因为一无所有这才是拼下去的理由。 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七律·长征 (共38张)
课文讲解
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
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 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 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 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 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这充 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 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 希望和无比信任。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 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 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 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课文讲解 巧渡金沙江
课文讲解
金沙水拍云崖暖
课文讲解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 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 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课文讲解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课文讲解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 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 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 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背景简介
红军长征路线图
瑞金——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 地——进入甘肃、陕西,在吴起镇三大主力 红军会师。
背景简介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大雪山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军 赤水
红一方面 军
金沙江
遵义
瑞金
知识拓展
七律知识知多少?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秀PPT课件
背诵指导
在背诵这首诗的时候,先了解透彻 本诗意思,感受本诗情感。再条理地加 以记忆,朗读成诵,厚积以待薄发。
结构梳理
七 律 长 征
·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英雄气概 乐观精神
主题概括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 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 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 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的革命英雄主义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夸张 对比
诗意:险峻的乌 蒙山在红军战士 的脚下,就像是 一个小泥球一样。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课后第二题)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 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故 意将庞大的事物说得极小,属于缩小夸张,更好地突出了 红军的英勇顽强。
七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 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 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 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长征
1934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 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 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 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 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 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承上启下
红军 更喜岷山千里雪, 队伍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对首联的回应。 红军的长征就要到达目的 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 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5课《七律·长征》(部编版)
此外,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七律·长征》这一课。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经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征精神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基本背景和意义。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长征胜利而作,它体现了长征精神,即坚定的意志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解读诗句,了解长征精神在实际历史事件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鼓舞人们战胜困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意象运用和长征精神的内涵。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基本理解与鉴赏:《七律·长征》中的生僻字词、诗句的内涵及其所表达的情感,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需要学生理解其中所运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诗句背后的历史情境。
(2)长征精神的把握:通过课文学习,理解长征精神的实质,即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怕牺牲的决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目录一.生字组词: (2)二.多音字: (2)三.形近字: (2)四.注解: (3)主题思想: (3)鉴赏: (3)第1课时同步练习 (6)第2课时同步练习 (7)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课内字词总结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川肃两省交界处。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七律·长征》主题思想与鉴赏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文学常识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八、问题归纳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六年级上册语文PPT优秀课件-第5课:七律 长征|部编版 (共23张)
金 沙 江
9 、 大 渡 桥 铁 索 寒
金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 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大渡桥横铁寒”: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 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 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 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 形象。
承 上
更喜岷山千里雪, 尾联
启
下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岷山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
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 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 1、诗朗诵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为
乌蒙磅礴走泥丸。 理 解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上承“万水”二 颈联
字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 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 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5课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 教学课件
见,老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令人惊讶啊!❹
❹这一自然段运用对比的 手法,表现出奶奶家物质 条件的改善,农村生活水 平的逐步提高。
第十三页,共十五页。
奶奶跟我说:”这几年多亏了党的政策,农民的日子 过得是一天比一天好。你看,原来的土房变成了宽敞明亮
②通过记叙两年前运动 会上发生的事情,表现 了同学们的“暖”。
第八页,共十五页。
我更记得,上个学期的朗诵比赛,我紧张地站在演讲 台上,面对全校师生,竟把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忘了。 我不知所措,满脸通红,额头渗出了豆大的汗珠。语文老 师坐在观众席上向我点点头,投来鼓励、信任的目光。这 目光让我镇定了下来,我深吸一口气,早已记下的演讲词 脱口而出。演讲完毕,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其中语 文老师的掌声最响亮。这掌声让我感到温暖。③
结构完整,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第十五页,共十五页。
的汉字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可以再根据汉字把中心意思明确 一下。 例如,暖,可以进一步把中心确定为校园中的温暖。
2.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注意选材要典型。例如,校园的暖,可以从老师的关心和同学 的帮助等方面来体现。
第五页,共十五页。
3.详略得当。与中心意思关系密切的详细写,其余略写, 与中心意思无关的一律不写。
习作 围绕中心意思写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页,共十五页。
复习导入
《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围绕中心句,作者 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生长的时期?
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雨;傍晚下雨 了,我找各种理由穿上雨衣出去玩;我盼着今天 雨停下来明天再下,第二天穿上雨衣去上学这几 件事来写“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蹑手蹑脚、无声无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故事梗概。
重点: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难点:了解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自主学习:1、根据意思填写课文中的词语:
a、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
b、没有声音和气息。
()
c、在对方尚未料想时行动。
()
2、照样子写词语:
蹑手蹑脚(ABAB)
生机勃勃(ABCC)
欣欣向荣(AABC)
合作探究: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调皮()竭力()诧异()聚集()安慰()感激()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大风在尼尔斯的耳边呼啸。
(改成比喻句)
2、尼尔斯立像被旋风刮去一样,一下子撞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上。
(缩句)
3、尼尔斯被一阵吵闹声惊醒了。
(改成把字句)
课堂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作者是(国家)作家。
本文的主人公十分调皮,经常、,有一天他变成了一个
大小的人。
2、他刚开始与野鹅群一起向飞的时候,被野鹅们,后来,他
,终于被野鹅们接受。
3、将词语补充完整。
()羊()牢()舟()剑()竽()数()()学步()()吞枣()耳()铃4、猜谜语:
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打一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