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课题的提出
“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然而由于传统师生关系的不良观念,教师不良的教育手段,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个别教师师德的滑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反差。导致师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生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这种不良师生关系的恶性循环,不仅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而且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决定。教育系统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和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教学改革的新形势。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要求和任务。这为我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当前,我们提倡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努力探索现行的师生关系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并针对课题研究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确立了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制定了研究计划与具体步骤。
(二)概念的界定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平等,即教师与学生是两个任务不同的平行个体。双方的唯一区别仅仅是分工的不同,教师不具备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利,不可随意对学生进行侮辱,漫骂、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学双方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谓民主,即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你教我学、互查错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好是为了学好,学好是为了更好地教。“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把社会矛盾调节到适度、适时、适量、适当的和谐状态的哲理学说。所谓和谐,最重要的是教学双方保持一分良好的愉悦的心态,教学行为成为发自心底的最本质的要求。和谐师生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同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可以共同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
(一)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和教师一样,具有法律赋予的平等的人格和尊严。
(二)、教育学依据
1、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所指出的:“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与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和关系的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的教育理论;
2、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课堂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教育理论;
3、叶澜教授指出的:“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中”教育理论;
(三)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应形成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新课程理论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即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即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即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切实提高认识,转变师生观念。教师明白为什么而教,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实现和谐共生,促进教学相长。让师生关系得到根本改变,师生生命质量得以提升。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真诚相处,和谐合作,共同健康发展。
3、形成优良三风,建成和谐校园。让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学校、家庭、社会齐管共建,让学校充满人文精神,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环境(社会、自然)和谐相处,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幸福港湾、精神家园。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本校师生关系的现状研究;
2.促进新型师生关系形成的策略研究;
3.与新型师生关系相适应的案例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对现有法律及古今中外相关理论开展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本课题通过精心设计师生问卷,在各年级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获得师生关系现状的相关数据。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倡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和研究改进方法、提高素质和能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改善。
4、案例研究法:本课题选择三个实验班进行案例研究,与平行班进行对照,从中寻找规律。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工作
举行开题论证会议,把握研究工作总体思路。
2015年5月课题组举行了中期开题论证会议,确定了课题进一步研究方案,从组织上给予切实的保证。
(二)实施阶段工作
1.做好实验前测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之间存在着自身的内在的联系:要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在了解师生关系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打下基础。所以,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1)师生关系现状的问卷调查。
2015年3月我们对即将参与本实验研究的两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师生关系现有状况,以利于本实验的开展。
(2)实验班和对比班师生关系问卷调查。
2.开展实验过程研究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对实验研究的效果定期进行总结、对比,以便发现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课题组着重围绕以下两方面开展了具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