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措施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措施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展开实践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然而,由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校需要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教育效果。
本文将从组织与计划、监督与引导、评估与反馈等方面探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措施。
一、组织与计划学校需要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广泛了解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
在计划实践活动时,学校应该注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能力和兴趣的项目。
此外,学校还应该合理制定时间安排,确保实践活动和课程的有效衔接,避免给学生学业造成负担。
二、宣传与招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需要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招募工作。
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班会、海报等方式向学生宣传实践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曾经参加过实践活动的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收获,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选拔与培训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学校需要对参与学生进行选拔和培训。
通过选拔,学校可以筛选出具有责任心和合作精神的学生,组成稳定的团队。
在培训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提供相关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
四、安全与保障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是学校管理的重点之一。
在活动组织阶段,学校需要与相关机构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活动地点的安全情况和风险因素。
同时,学校还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学生制定应急方案,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五、监督与引导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过程中,学校需要进行监督与引导。
学校可以派出相关教师或工作人员担任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或领队,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关注他们的实践进展和心理状态。
六、文明与文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文明修养和文化教育。
通过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学生可以增长见闻、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_社会实践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专科学生及研究生。
第三条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条社会实践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效果;(三)坚持自愿参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四)坚持安全第一,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第二章社会实践的类型与内容第五条社会实践的类型包括:(一)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二)寒假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三)周末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参与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活动;(四)课余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志愿服务、竞赛、实习等活动。
第六条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一)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民生,收集一手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二)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三)创新创业: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四)实习实训: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提高专业技能;(五)文化交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拓宽国际视野。
第三章社会实践的组织与管理第七条学校成立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校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八条各学院成立社会实践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服务。
第九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一)各学院根据学校要求,制定本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报学校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审批;(二)各学院根据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地开展活动;(三)各学院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本科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

高校本科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精神,有效实现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结合,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独特的育人功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对象为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第三条社会实践为我校本科生必修课程,计2个学分,学分及成绩计入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每个学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且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要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第四条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
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鼓励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在参与社会现代化建设中锻炼才干、提升能力。
第五条社会实践组织开展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课程化设计、活动化促进、基地化建设、项目化运作。
社会实践成果鉴定要强调全程监控,实现制度化统筹、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考核、系统化安排。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范围第六条社会实践由“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一领导。
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校团委、教务处,以及政治与行政学院等相关学院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
第七条教务处负责整体协调;政治与行政学院负责对社会实践进行课程化设计,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参与,组织完成学生的社会实践选题、申报、考核、重修及学分管理工作;校团委负责指导、协调各学院开展团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安全教育,以及社会实践评优工作。
第八条各学院应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动员、总结;指导学生认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开展学院社会实践表彰;利用社会资源,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
第九条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分为指导教师、带队教师。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是为了保障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和制度。
1. 选拔合适的领队和指导老师:社会实践活动的领队和指导老师应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并负责组织、指导和管理实践活动。
2. 安全培训和教育:在实践活动前,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包括应急处理、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制定实践活动计划和方案:学校和领队应制定详细的实践活动计划和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4. 组织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在活动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与实践地点的联系沟通、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准备必备设备等。
5. 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实践活动过程中,领队和指导老师应对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按照规定的活动范围和方式进行。
6. 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突发情况,学校和领队应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7. 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对于实践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如天气突变、学生生病等,学校和领队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8. 事故和安全事件的处理:如果发生事故或安全事件,学校和领队应及时做出应急处置,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度进行报告和处理。
9. 后期总结和评估:活动结束后,学校和领队应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制度和规定进行完善和改进。
总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顺利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28常熟理工学院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细则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细则一、文体活动1. 学校提倡和支持学生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学生文娱体育活动不得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学生课外文娱、体育活动应在课余时间进行,如果要占用上课(含自修课)时间,须经教务处或所在学院同意。
3. 凡邀请校外团体或个人参加活动或比赛须经校内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并报保卫处备案,由活动组织部门统一安排,并做好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4. 按照“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对学生文娱、体育活动实行分级管理。
全校性的活动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或委托二级学院(学生组织)承办;二级学院组织的活动,一般只能面对本院学生,跨学院开展活动的,需报职能部门批准;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时,由归口部门统一管理;班团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由学院负责管理。
5.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文娱体育比赛活动,对参加各级比赛取得优秀成绩者,学校给予奖励。
6. 凡校内组织收听观看的声像制品,须由组织部门先行审定,确认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后方可组织安排。
7. 学校规定学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 144 -活动,必须严格考勤,并计入学生体育成绩。
二、科技活动8. 学校鼓励学生团体和个人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科外科技学术活动,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创造能力,同时为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师资、资金、场地等条件支持。
9. 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和活动,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各类学科竞赛等,对于表现突出者,给予相应的奖励。
10. 学校设立大学生科技活动专项基金,基金重点支持我校学生团体和个人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对于优秀的研究成果,学校将在校内给予展示,并推荐参加国家、省级竞赛。
常熟理工学院实习教学管理办法

常熟理工学院实习教学管理办法常理工[2006]7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实习教学是人才培养计划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习教学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实习教学是培养计划规定的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三条实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生产实际、接触社会,获取感性认识,增进对专业的了解、对社会、对国情的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敬业精神;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增强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实习教学工作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宏观管理,系及所属教研室具体负责实习的组织和实施。
(一)教务处的管理职责1.制定实习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审批全校各专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
2.审查各实习组指导教师资格、人数。
3.分配和审核实习经费。
4.配合各系建立实习基地。
5.组织实习教学检查与评估,组织评选和表彰校级先进实习单位和个人。
(二)系(教研室)的管理职责1.组织拟定实习计划,于每年6月和12月底以前根据各专业培养计划填报“常熟理工学院实践教学计划表”(包括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并上报教务处。
2.组织编写实习大纲、实习教材或实习指导书。
3.认真选择实习地点。
4.确定实习指导教师(1)实习指导教师原则上应由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熟悉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生产过程和环节等方面知识、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担任。
助教不得单独指导实习,根据需要可协助指导教师参与实习指导工作。
(2)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实习指导教师的人数,原则上理工科专业按20名学生,文科类专业按30名学生配备1名指导教师。
5.组织教师做好实习准备工作,审批“常熟理工学院实践教学预安排表”并报教务处。
6.实习前召开实习动员会,做好实习学生出发前的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和组织工作。
7.指导本系各专业实习工作,并深入实习现场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习中的问题。
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及《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我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使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普通高等学院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号),《常熟理工学院学生管理规定(试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院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才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
第二章组织管理机构第四条学校成立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政领导、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院(系、部)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活动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及表彰工作。
具体管理机构设在校团委。
各院(系、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本院(系、部)社会实践活动。
第五条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师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各院(系、部)教师参加、指导社会实践,具体由校团委牵头组织,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系科积极配合。
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亲自组织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院(系、部)要广泛发动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第六条经费的来源、管理和使用:(一)为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每年拨出一定数量的经费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在此基础上,各院(系、部)可自筹或通过争取社会的支持或赞助等途径,解决部分经费,扩大经费来源,确保人人能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促进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快速、健康的开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投身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有效方式.第三条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社会实践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活动宗旨.第四条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密切配合、加强宣传、安全第一的原则。
第五条我校学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及教学实习活动,也可以回到家乡或自发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勤工助学、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为专业学习和学术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
第二章组织和实施第六条为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由院领导、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招生与就业指导处、院团委及各系(部)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组成学院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各系(部)应相应成立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七条我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结合专业特长,为基层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科技、卫生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努力提高农村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积极倡导社会文明;把掌握的科学知识传播到当地,积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第八条我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围绕科技扶助、企业帮扶、文化宣传、医疗服务、法律宣讲、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活动。
同时,根据我院教学实习周期长、地域广等特点,依托教学实习,继续坚持社会实践与教学实习相结合,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第九条学校重点扶持带有科研选题和去老、少、边、穷地区以及跨系(部)、跨年级的实践团(队)。
高校暑期社会实践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
第三条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服务社会、了解国情的重要途径。
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条暑期社会实践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注重实效,服务社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二)结合专业特点,发挥学生特长,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坚持自愿参与,保障学生安全,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五条学校成立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负责暑期社会实践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各学院成立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具体组织实施。
第七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分为校级社会实践和院级社会实践。
(一)校级社会实践:由学校统一组织,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院级社会实践:由各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八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应提前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活动主题、内容、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第九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遵循以下程序:(一)宣传发动: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和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二)报名选拔: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并进行报名。
(三)组织实施:各学院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四)总结评估:活动结束后,各学院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评估,并报送学校。
第十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由学校、学院和学生共同承担。
第三章实践内容与形式第十一条暑期社会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一)社会调查:了解国情、民情,关注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
(二)志愿服务: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区居民、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
大学生社会实践校门规章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实践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我校全体在校大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条社会实践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三)自愿参与、安全第一的原则;(四)注重实效、服务社会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社会实践活动由校团委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各学院团委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社会实践活动分为以下类别:(一)寒暑假社会实践;(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四)其他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第六条社会实践活动应提前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经费预算等。
第七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需经学院团委审核,报校团委审批后方可实施。
第八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各学院团委应指定专人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安全管理等工作。
第九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学院团委应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活动报告,报校团委备案。
第三章参与资格与报名第十条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均可报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第十一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需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二)身心健康,具备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体能;(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四)具备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二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需通过以下程序报名:(一)关注校团委发布的实践活动通知;(二)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三)填写报名表,提交相关材料;(四)经学院团委审核通过后,由校团委统一安排。
第四章活动实施第十三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参与者应遵守以下规定:(一)服从组织安排,按时参加活动;(二)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维护学校形象;(三)注意人身安全,遵守活动纪律;(四)爱护公物,节约资源。
28常熟理工学院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细则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细则-、文体活动1.学校提倡和支持学生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养成休育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学生文娱体育活动不得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j舌秩序。
学生课外文娱、休育活动应在课余时间进行.如果要占用上课(含自修课}时间,须经教务处或所在学院同意。
3.凡邀请校外团体或个人参加活动或比赛须经校内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并报保卫处备案,由活动组织部门统一安排,并做好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4.按照"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对学生文娱、体育活动实行分级管理。
全校性的活动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或委托二级学院(学生组织)承办;二级学院组织的活动,一股只能面对本院学生,跨学院开展活动的,需报职能部门批准;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时,由归口部门统一管理;班团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由学院负责管理。
5.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文娱休育比赛活动.对参加各级比赛取得优秀成缰者,学校给予奖励。
6.凡校内组织收听观看的声像制品,须由组织部门先行审走, 确认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后方可组织期E。
7.学校规定学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学生课外休育俱乐部活动,必须严格考勤,并计入学生体育成绩。
二 ^4^翻&学校鼓励学生团体和个人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科夕卜科技学术;舌动,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创造能力,同时为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师资、资全、场地等条件支持。
9.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和活动,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各类学科竞赛等,对于表现突出者,给予相应的奖励。
10.林设立大学生科技活动专项基金”基金重点支校学生团休和个人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对于优秀的研究成果,学校将在校内给予展示,并推荐参加国家、省级竞赛。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保障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1. 组织方案审核制度:组织方案需经学校或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确保活动的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员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活动计划制度: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行程安排、任务分工、时间节点等,确保活动有条不紊进行。
3. 预案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应对自然灾害、交通意外、突发事件等的详细应急措施,以确保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能够迅速应对。
4. 安全培训制度:提供相关的安全培训,包括自我保护技能、急救知识等,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人员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参与活动的学生人员,确保人员组成合理、专业指导人员到位,避免因人员问题导致的安全隐患。
6. 交通安全制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交通安全,包括乘坐安全是车辆、佩戴安全带、严禁超速等。
7. 注意环境安全制度: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要注意环境安全,不接触危险物品,不进入危险区域,严守安全线等。
8. 紧急事件报告制度:要求学生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9. 安全评估制度:学校或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需定期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10. 监督检查制度:学校或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的有效执行。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制度

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制度1. 简介为了保护社会实践成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实践正常进行,制定了本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社会实践组织的安全管理活动,并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利,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
2. 责任部门社会实践组织的负责人应为制定和落实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制度负责。
同时,每个社会实践小组的组长应对自己所负责的小组安全工作负责,并向负责人汇报。
3. 安全管理制度3.1 火灾安全社会实践中处于火灾隐患区域的组员在活动前应受到安全培训,并配备灭火器等灭火设备。
在活动期间,组员应随时注意火源、烟雾和燃气等隐患,并及时上报。
如果发生火灾,应立即寻找安全出口并报警,保护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
3.2 交通安全社会实践组织应妥善安排交通工具和路线,并提前安排车辆维修和保养。
组员乘坐交通工具时,应坐稳、系好安全带,不得在车上吸烟、乱扔垃圾等。
组员在道路上行走时,应注意交通标志和信号,并遵守交通规则。
3.3 卫生安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组员应注意个人卫生,随身携带干净的饮用水和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同时,在活动场所和住宿地要注意保持卫生,垃圾分类和妥善处理。
3.4 相互照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组员要相互帮助和照应,建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对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应及时沟通和解决。
同时,在外出活动中,要注意防范盗窃和诈骗等安全隐患。
4. 奖惩机制对于遵守安全规定、保护他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等表现良好的组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对于违反安全规定、危害他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等行为,应给予警告、罚款、停课等、劝退等惩罚措施。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移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 结束语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和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组织方和组员应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共建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社会实践环境。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规章制度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意义为了引导和规范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高校组织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暑期社会实践、冬季社会实践、寒假社会实践等。
第三条基本原则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应遵循自愿参加、公平公正、实事求是、负责任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组织机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及评估工作。
第五条负责人组织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负责人,负责统筹协调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实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
第三章参与条件第六条参与对象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应面向全体在校学生,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第七条参与条件参与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优秀、身体健康等基本条件。
第八条报名程序有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名,经审核后方可参与活动。
第四章活动安排第九条活动内容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
第十条活动计划活动组织机构应提前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安排、地点选择、人员分工等。
第十一条安全保障为了保障学生参与活动的安全,活动组织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第五章活动考核第十二条考核标准活动组织机构应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成绩。
第十三条考核方式考核可以采取定期考核、日常评价、总结报告等方式,以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十四条考核结果活动考核的结果应公布于众,对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奖励,对考核未合格者提出整改意见。
第六章纠纷处理第十五条纠纷处理在活动中出现的纠纷和矛盾应及时处理,避免影响整个活动的开展。
第十六条纠纷解决纠纷双方应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争端,如无法达成一致,可寻求上级单位或相关部门协助解决。
第七章处罚措施第十七条处罚对象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应受到相应的处罚。
大学生社会实践学生守则

一、总则为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特制定本守则。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社会、锻炼自我为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全体学生。
四、基本要求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
2. 服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安排,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
3. 尊重实践单位,遵守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
4. 严谨求实,勤奋刻苦,认真负责,保证实践活动质量。
5.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发扬团结互助精神。
6. 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具体规定1. 报名与选拔(1)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应主动报名,学校将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综合素质和实践需求进行选拔。
(2)学生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报名,不得擅自更改报名信息。
2. 实践准备(1)学生应认真阅读实践单位提供的资料,了解实践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和相关政策。
(2)学生应提前准备好个人所需的实践用品,如衣物、生活用品等。
(3)学生应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培训,提高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过程(1)学生应遵守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尊重实践单位的领导和同事。
(2)学生应认真履行实践岗位的职责,积极参与各项工作。
(3)学生应主动向实践单位请教,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学生应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践情况,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
4. 实践总结(1)学生应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撰写实践报告。
(2)学生应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总结会议,分享实践经验。
(3)学生应将实践成果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5. 安全保障(1)学生应严格遵守实践单位的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安全。
(2)学生应主动了解实践单位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制度

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制度前言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校园外参与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对于丰富学生社会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社会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学校建立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制度概述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管理规定和措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安全有序地进行。
目的和原则•目的: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管理体系学校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应当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制定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计划,落实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措施•前期筹备环节: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前,应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对安全事故的可能发生进行预判和处理措施的制定。
对于安全隐患比较严重的区域或环境,应当加强宣传、告知、协商和协调工作,针对性制定特殊的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
•实践活动环节: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应当配备专门的保障和救援力量,以应对突发事件。
同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管,遵守社会实践活动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严格控制参与学生的人数和行动范围。
•后期管理环节:学校应当通过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从而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管理水平。
管理实施•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实践安全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培训措施:对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应当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验证审核:对组织实践活动的机构或个人进行严格验收和审核,确保符合学校安全管理规定。
结论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有益而且必要的教育教学形式,但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及《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我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使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普通高等学院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常熟理工学院学生管理规定(试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院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才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
第二章组织管理机构
第四条学校成立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政领导、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院(系、部)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活动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及表彰工作。
具体管理机构设在校团委。
各院(系、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本院(系、部)社会实践活动。
第五条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师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各院(系、部)教师参加、指导社会实践,具体由校团委牵头组织,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系科积极配合。
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亲自组织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院(系、部)要广泛发动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第六条经费的来源、管理和使用:
(一)为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每年拨出一定数量的经费作为
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在此基础上,各院(系、部)可自筹或通过争取社会的支持或赞助等途径,解决部分经费,扩大经费来源,确保人人能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二)学校下拨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由校团委统一管理,账务应清晰、规范,专款专用。
(详见《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开支执行办法》)
第七条每学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各院(系、部)要及时召开座谈会、报告会等,认真总结活动情况,大力宣传活动成果。
鼓励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报道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为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章主要内容、组织形式与要求
第八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寒暑假或节假日的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发挥专业知识优势,组织开展科技文化服务、社会调查、公益劳动、文明共建、技能实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
其主要形式有:科技文化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自行组织课题进行个人研究活动等。
第九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调查活动:深入城镇社区、农村、部队、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
(二)科技服务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发挥专业知识优势,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科技服务与咨询、科技成果推广等活动;
(三)文化服务活动:深入城镇、社区、农村、部队、企业,开展文化艺术交流与宣传、科普讲座、咨询等活动;
(四)公益劳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面向社会,开展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要拓展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新载体、新形式,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贫困地区支教计划、志愿行动等活动。
(五)开展勤工助学活动:鼓励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各系要广开渠道,努力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取得合理的经济收入。
并加强大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坚决禁止大学生参与传销等非法活动。
(六)技能实训:立足专业,参与教学要求外的技能实训、企事业实习等。
(七)研究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备的专业知识自行组织课题和设计方案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活动。
第十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参加校、院(系、部)统一组织的团队活动;校级小分队采取系科申报、学校立项形式进行,并将立项结果和配套资金参与组织宣传,严格考核,确保学校声誉和社会效果。
(详见《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管理办法》)(二)在学校周围或家乡附近以学生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活动,活动结束后集中汇报,集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以院(系、部)为单位认证入档;
(三)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和社区援助活动和技能实训等,可以补充寒暑假社会实践的不足,为同学提供重修的机会。
第十一条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凡我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都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都应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次累计时间不少于一周。
(三)做到“四个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现场辅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知识积累、能力锻炼与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了解国情与民情,增强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与明确成才方向相结合。
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十二条为确保信息报送工作落到实处,校团委决定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报道的奖励制度,根据各级团组织的实际情况,(详见《大学生社会实践信息奖励细则》)
第四章考核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