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卜建华《“佛系青年”群像的社会心态诊断与支持》阅读练习及答案1
黑龙江省大庆2020届高三5月第一次模拟 语文(含答案)
大庆2020届高三五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在模糊认识。
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
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
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
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
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
与之相反,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
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络空间主权的理由。
但是,在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
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维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
2019-2020学年吉林省榆树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吉林省榆树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答题纸上无效。
3.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
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
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
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
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
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
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
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
孔子、孟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孤儿寡母,虽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良好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
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明而道中庸,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的特点。
就其极高明而言,孔子、顔子、曾子、孟子奠定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底,成为后世孔、颜、曾、孟四氏后裔以及历朝历代名门望族效法的家风范式。
2019-2020学年重庆市涪陵区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2019-2020学年重庆市涪陵区高考语文一诊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佛系青年”既指将“一切随缘”作为精神行为指导准则的部分青年,也指当代青年群体中出现的“做什么都无所谓,随波逐流”的一种社会现象。
看到“佛系”一词,不免与佛教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联系起来。
然而,它与佛教的教义大不相同。
佛教中的淡然,是经历过世俗生活的大彻大悟。
而青年群体刚步入社会,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一切随缘”的态度,并不是看破社会的智慧,而是面对自身童话世界和残酷现实世界的对立时的逃避和妥协。
最先使用“佛系”一词的是日本媒体,他们把喜欢独处、不愿意恋爱、只关注自身兴趣爱好的男性称作“佛系男子”,这反映了日本低欲望社会的现状。
但是,中国孕育“佛系青年”的社会环境与日本有本质区别。
日本低欲望社会的出现是人们从追求物质生活向追求精神生活转变,是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而带来的理念变化,这种转变是主动的。
而中国“佛系青年”现象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被动接受,其实质是一种遁世消极的文化。
“佛系青年”一词其实是以“葛优瘫”为代表的“丧文化”的演变。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
“佛系青年”与“丧文化”有一脉相承之处,都是通过网络集群性行为和网络狂欢的形式来彰显个性,宣泄对处境的不满。
同时,“佛系青年”又是“丧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丧文化”是青年群体通过娱乐与自嘲的方式对自身标签的反抗,是看似一无是处、实则蕴含内心澎湃的奋斗精神。
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佛系青年”乃是通过主动贴标签的方式,为自己的颓废妥协与信仰缺乏披上一层“合理化外衣”。
“佛系青年”是一种社会偶然现象,但这种特定时期较多人具有的社会心态并不是自发性形成或者随意蔓延产生的,它的产生类似于涂尔干提出的“以某种心理模板作为框架,使某一群体中原本相似也可能相异的甚至大相径庭的个体的心理状态最终发生趋同”。
语文一轮演练:19一般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三) 含答案
演练19一般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三)(时间:40分钟分值:22分)一、(2013·复旦中学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11分)新生代青年的群体困境有两个特征:一是群体性,二是困扰性。
前者指这种困境不是单个人的麻烦,而是很多人的共同体验;后者则是一种焦虑、不安的体验。
媒体对于新生代青年抗伤害能力的担忧成为一种暗示,这种暗示容易让他们对号入座。
事实上,和平时代的心理陷阱和误区特别容易让他们受到伤害;而矛盾则是伤害的核心。
对他们而言,具有矛盾性的环境和后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矛盾,使得新生代青年群体常被迷茫包围。
他们在一次次的期待中失望后,很容易就迷失了自己。
这样的迷茫使他们减少了对生活的热情.这个时候,他们会抗拒稳定,抗拒大众路线,抗拒一成不变。
他们想在抗拒中找到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这样,新生代青年经常处在矛盾当中,他们的性格也充满了矛盾性。
新生代青年群体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和前几代青年的最大不同,就是不习惯竞争.他们不用自小就去争夺父母的关爱,也不用面对一个梨挣扎着是否要让给别人。
在他们的初始社会化过程中竞争就已缺席。
在继续社会化的时候,由于先天的原因,他们仍不习惯竞争,很怕有人抢自己的东西,很怕被检阅,被评价,被审核。
而新生代青年所面临的时代,恰恰又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国与国、城市与城市、学校与学校都在竞争,何况是刚刚独立的新生代青年?于是蚁族、宅人才会一拨又一拨地出现。
新生代青年群体会间歇性地感觉松散,意志不坚定,无法战胜惰性,做事情常常半途而废,该做的事不能认真去做.他们抗拒坚持.虽然也知道有些事坚持一下更好,但有时候就是做不到.对他们重要的东西,不可能同时拥有,所以总要选。
自由的时代,能选有时候反而是一种痛苦。
不了解自己的需要,缺乏信念和信心,这都会成为选择的负担。
他们知道选择需要选择他们可以承担的,但面对选择时,他们搞不清可以承担什么,就会乱了方向。
新生代青年群体的天生优越感和自我否定的矛盾同时存在.一方面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让他们理直气壮地没有信仰,因为没有什么信仰需要他们,也没有什么信仰可以征服他们。
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3.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特别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如果”“因此”“但是”“然而”等)、副词(如“凡时”“全”“将”“基本上”“已经”“也许”“可能”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此外,由于论述类文章中有些内容表达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有时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找出其“本体”。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中卫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五次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
命题教师:张德山 审卷教师:杨晓霞 期望均分:93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文学创作最大的挑战是,有了生活积累的厚度,却缺乏思想观念的穿透力,往往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阶段。
有的作者不缺生活积累,他们常年固守在生活的黄土中,像农民一样苦作耕耘,其中不乏高产的能工巧匠,却难得有更高水平的突破。不少作品,有生活,却无新意;忠实于写实,却呆板没有灵气;会讲故事,却不会提炼意义;即使能够读下去,却很难再回味。对这些作者来说,有了生活积累却不一定会有好作品。缺乏足够的思想储备,即使是专业作家“身入”到生活中,由于未能“心入”,同样会陷入惯性写作或复制生活的困境,难有大的突破。
当下文坛思想的贫乏,已成为不断滋长的倾向。文学对思想的疏远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过去的文学政治化、公式化、概念化的警觉。政治过多地干涉文学固然有问题,但过度“去政治化”以致疏离思想性,就又酿成新的恶果。
在一些人眼中,这个时代一切服从并依赖经济,对思想的需要已不那么迫切了。的确,在一个社会冲突缓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深挖社会题材的文学丧失了新奇感和震撼力,因而易于“弃思”而趋向技术性、娱乐性。社会生活的安宁、温馨、闲适也促使人们转向注重文学的娱乐功能和“玩技巧”。但文学的“过度娱乐”,会损害一个民族智力的健康。
【K12高考语文模拟】【解析版】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拉萨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代版权问题的产生,是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科技、书籍生产等因素全面发展的产物。
宋代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无论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印刷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经济的发展为版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宋代印刷业的繁荣是版权保护的技术前提。
印刷术的发明将人们从繁重的抄写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知识文明的传播。
宋代图书出版与社会文化传播事业空前繁荣,宋代在新书论撰编述、古籍收藏保存、图书出版发行等各个方面均超越了前代,将图书出版事业推向崭新的高峰。
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这种传播的合理掌控与保护。
“盗版”现象的出现是宋代版权保护产生的直接诱因。
不少著名作者的著作均有过被盗版的遭遇。
盗版行为的存在,侵害了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激起了作者及出版者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形成保护版权的观念。
对于版权的保护,宋代针对官方出版物和私人出版物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于官方出版物,采取“禁印”措施和确立出版审查制度。
一是采取“禁印”措施,在宋代,官府出版的书籍和法令,只允许官方印制,私人不得翻刻。
“禁印”不是正规的法令,而是宋代印书行业的一种禁例,但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尽管该措施的初衷具有明显的管理目的,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版权的作用。
二是确立出版审查制度。
宋代出版发行的中央审查机构是国子监。
国子监是国家最高的教育与出版机构,承担部分出版管理职能,其中之―就是对出版物进行严格的审查以保护版权。
除了行使审查职能之外,国子监也承担着版权的登记和注册职能。
对于私人出版物采取“附牌记,发榜文,立公据”的措施。
高三语文十月周考卷解析
高三语文十月周考卷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日益激烈。
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对此,有学者提出,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必须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摘编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材料二: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在创新过程中,我们不应割裂传统与现代的联系,而应把握二者的内在统一。
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根基,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伸。
只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才能为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摘编自《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材料三: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价值的实现。
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而现代文化强调个体主义。
如何在尊重个体价值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非水火不容,二者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摘编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共生》)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材料一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是对立的。
B. 材料二强调文化创新必须割裂传统与现代的联系。
C. 材料三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D. 三则材料均认为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阻碍。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根基。
B. 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伸。
C. 文化创新要尊重传统,但不必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D.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 结合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水火不容。
B. 传统文化强调个体主义,现代文化强调集体主义。
C.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D. 现代社会不需要关注个体价值的实现。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前不久,“佛系青年”词条火遍网络。
不少青年把佛祖的无欲无求思想运用到自身:对待任何事情不争不抢,不求输嬴,云淡风轻,随遇而安。
有人说,这反映了当今社会一些青年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有人说,这种淡然随性能化解戾气,是压力下的放松,有利于身心健康;有人说,说什么“佛",其实就是懒惰,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还有人说,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根据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作。
要求:①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规范书写,不少于700字。
【答案】佛系青年事事随大流只能迷失自我。
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
“油腻大叔”还没走远,“佛系青年”又刷屏了。
您别误会,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无可无不可的“佛系”一夜风行,其实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累。
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常态,一看这文章,心里激灵一下。
哪怕扭过头,扒拉两口饭又改文案去了,活不成这样,但也想给它点个赞,转发一下。
朋友圈中,有一个干媒体的哥们的转发打动了我:工作之外,真想这么干!——请注意,他也向往,但加了一个前提。
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
同款牛仔裤、T恤衫,可能得有十几条不止。
脏了随手一换就得,不在这方面花心思。
可是,在工作上,一个细节不满意,能把自己和下属都折腾个半死。
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也这样,一件青道袍污秽不堪,人称邋遢道人,但是大节大义不含糊。
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
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有所坚持之后的“佛系生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
辽宁省抚顺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青年人中非常流行的词语“佛系”入选其中。
“佛系”义指“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在乎、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与此同时,社会职场中还流行一个词语——“狼性”,它强调“拼搏探索、挑战征服,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纪律团结、自我奉献”。
即将成年的你,对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思考和认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800字。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⑤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拒绝“佛系”,燃情青春近日,互联网上吹起了一阵“佛系”风,不少人自诩“佛系青年”。
那么,什么是“佛系”呢?“佛系”指的是不拿不抢,不求输赢,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
这样的生活态度究竟好不好,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支持的声音很多而反对的声音也不少。
对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不可太“佛性”,应有青年人身上的热血和勇往直前的刚性。
诚然,在浮躁的社会中,这种随遇而安、安然闲适的处世态度犹如一股清流,使人在自己的世界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感悟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让外界的纷纷扰扰去影响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生活确实可以让人活得轻松自在,但却也容易导致自己的人生过于乏味,缺少尘世间的烟火味而使人与时代脱轨。
因此,作为青年人切不能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沉沦,不能甘做井底之蛙,而要勇于在外面的世界中立足,同生活作斗争,活出青春应有的热血澎湃!青春需要拼搏与奋斗,需要经历痛苦与挫折,这样方能使青年人在磨砺中成长,安于一隅的生活固然安逸自在,却难以享受到热血拼搏获得的精彩。
不曾凌绝顶,又怎能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呢?冰心曾言:“青年人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急地描写着你现在的图画。
”是啊,青春是每个人年华逝去后最美的回忆,有谁不希望自己以后忆起年轻时候的日子时充满激情与澎湃,又有多少人甘心自己的生活庸庸碌碌,平淡无奇呢?恩格斯称:“年轻一代的性格就是时代的性格。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语文第八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拉萨高三年级(2017届)第八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朝国富军弱的原因宋朝给我们留下了“幽云十六州”、“檀渊之盟”、“靖康之耻”这样的负面记忆,其积贫积弱、昏聩无能的形象牢牢地刻在人们心中。
然而,宋朝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乃当时世界之最。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荣景象,千年后的今天仍让西方人惊叹不已。
宋朝靠兵变建立,为了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其政权,宋朝统治者实行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的策略,千方百计削弱武将手中的权力,武将地位大大降低。
实行兵将分离、将从中御,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极大阻碍了作战效能。
过去由武将把持的行政、财政、司法权力交到了文臣手中。
建立枢密院,削弱武将兵权,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每次出征前,由优居深宫的皇帝和二三大臣,依据主观臆测,制定作战阵图,交给统兵作战的将领遵照执行,而这也极大抑制了武将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统治阶级有无斗志、进取心和高明的战略,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崛起的重要因素。
从宋太宗开始,过去高度重视和依赖军事与武力的传统发生转变,强军强国的意识逐渐被追求文治和稳定的思想取代,以和缓战的思想逐步形成。
宋朝自太宗后期始,即不再以积极防御、开疆拓土为能事,军队转而以维护域内统治为主要任务,军队与边防的意义和价值随之降低,主流意识逐渐对战争手段产生怀疑、抵触和排斥的态度。
“澶渊之盟”的缔结,使宋朝统治者自认为一劳永逸地寻找到了“化干戈为玉帛”之路,从此更倾向于以和的方式解决边患威胁。
宋朝的军队的规模不可谓不大,国防投入不可谓不多。
然而庞大的军队与慷慨的投入却没有锻造出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
究其原因,其兵员构成和军队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不容忽视。
宋代的兵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招募,宋代募兵的对象主要是流民和饥民。
二是抓夫,在军情紧急、兵员枯竭的情况下,也实现强制征召。
浙江省2018年5月湖州市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包含参考答案]
浙江省2018年5月湖州市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答案]浙江省2018年5月湖州市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阿胶是用驴皮煎煮而成,能补血滋阴、润躁止血的佳药,用黄酒烊.(yáng)化后食用可养血祛(q)风,减轻疲劳,早在北魏时期,就被当作朝廷贡品。
B.嫉(jì)恶如仇、自命不凡而又滑稽可笑的堂吉诃德,模仿真正的骑士锄强扶弱,虽然以失败告终,其形象却至今熠(yì)熠生辉。
C.蜚声中外的瓷器发轫(rèn)于郑州,而被喻为“一双巧手塑乾坤,一支触笔映九州”的制瓷人,很多不善言辞,有时甚至显得近乎木讷.(nè)。
D.艺术家消弭(m)了直观欲望与主观情绪,利用背景与主体物之间的色彩关系,或清晰呈现物品轮廓,或将其隐匿(nì),在背景中遵循物品的基本形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甲】朱光潜在《论悲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摆脱不开是人生的一大悲剧。
”【乙】在对“得”、“达”、“ 成功”的追求中也同样如此。
如果我们太执着、太固执地追求它时,它往往最难获得。
这当然不是命运在开玩笑,而是因为过于固执地追求“得”时,我们会受.一种急.功.近.利.的心境和冲动所攫取,这种心境和冲动又总是要阻碍我们获得成功。
我们愈是得不到,便愈是想得到。
于是焦躁、烦闷、不安、憎恨不时地侵.蚀.我们的心灵,人生在这里便陷入一种痛苦的折磨之中。
【丙】因此,要不受“得”之累,就必须放弃对“失”的恐惧,既执著于此中,又超然于此外。
我们在生存的过程中,想得透才不.致.肤浅,想得开方不致狭隘。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B.急功近利C.侵蚀D.不致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镶嵌着云石围板的紫檀木罗汉床,体现了古人以朴为雅的审美原则,彰显了古人追求的“清雅”品位、古文人推崇的生活景致和精神向往。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教育学院附中2023年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已成为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最钟爱的主题,以至于它占据了我们关于未来的主要想象空间。
不幸的是,这些作品所描述的人工智能窄化了我们对于未来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似乎人类未来的主要内容就是与机器人的斗争。
同时,过去一百年充斥在科幻文化中的拟人化手法也把人工智能窄化了。
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典型形式和一个发展方向,而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意义不只是它可以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理解人的语言、思维和智能本身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科幻文化对人工智能的窄化还在于,好莱坞电影中总是将机器人和人的根本差别归于感情或者说是“爱”,其实人的社会性存在是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生命研究领域最大的难题。
人工智能必须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这都是建立在一个理性个体的假设之上。
问题在于,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个体,还有无数他者,如何以算法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复杂的、充满非理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作用?这才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难点所在。
心灵没有方程式,社会性的心灵更加无法用算法解决,这或许正是艺术的机会。
然而,人的社会性在今天这个网络社会受到了新的挑战。
近20年来,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技术在明显加速,我们能够感觉到各种技术对生活的“重置”。
技术的发展在引诱着也在强迫着我们跟随,不断跟它一起更新换代——引诱是因为花样翻新、追求时尚,而强迫是因为整个服务系统在更新,我们只能跟着更新,否则等待你的是脱离网络、去社会化。
这种加速度,这种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取消了我们自主的学习与生产。
那么,我们是不是还能保持艺术创造的欲望?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最切近的应用场景中,淘宝、京东设置了众多的“推荐”和“方便”,这些“方便”不但是引导消费的诱饵,更是对我们自身性的诱导和窄化。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拔尖强基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拔尖强基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②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
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
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
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③“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
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
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
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
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④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
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
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⑤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佛系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佛系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文/严锡秋(肇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肇庆..526061)摘要:“佛系”青年亚文化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从青年亚文化角度分析“佛系青年”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抵抗及其自身“边缘性”特点,指出: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氛围以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导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 “佛系青年”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引领一、“佛系”青年亚文化的特点2017年,源于日本的网络热词“佛系”迅速引爆朋友圈,成为了中国社会现象新动向。
虽然“佛系”取自于中国传统佛教文化的“佛”字并以“系”为后缀来合成词语,加之其同日常社会行为相搭配,由此衍生出了如“佛系青年”“佛系少女”等系列“佛系+X”话语,但其语意与佛教本身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其中的“佛系青年”是以“90 后”“00后”为主体的青年群体,他们所标榜的是一种“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样都行、一切随缘”的“佛系”主张,既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是青年人在现实生活重压之下的自我减负和自嘲行为。
“佛系青年”借助网络媒体的迅速传播,得到了青年人较高的认同,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成为广泛关注的青年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是存在于青年人群体中与主流文化并列的另一文化样态,它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蕴藏的矛盾,而采取的特定利益表达方法和情感宣泄方式,体现为独特的语言表达方法与多样的行为模式等,往往能为大多数青年所接受。
[1]二、“佛系”青年亚文化产生的影响“佛系青年”一词虽然只是网络流行语,但在一定程度上是部分青年人特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佛系”青年亚文化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抵抗成分。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佛系青年”导写点评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佛系青年”导写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
“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我不好也行……有人说:这个短语恰当地描述了一些中国90后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有人说:这种淡然随性挺好。
有人说:这是懒惰,不思进取。
对这类同龄人的生活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基本数据】该题分数:60分文科均分:43.6【试题分析】审题立意材料中心:针对“佛系青年”的“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谈感触与思考。
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支持第二种观点:反对材料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典型的时事评论类材料,应围绕“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的任务,针对争议说明态度,或围绕“佛系表现”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
联系现实,挖出实质,指出利弊,谈出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有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参考观点:围绕材料重心立意,突出对“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这一生活哲学的评价。
支持:表达的是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并不是放弃生活,也不是毫无作为。
反对:这种生活哲学必然导致不求上进,漫无目的,没有目标追求,不愿背负风险,不希望承担责任,缺乏奋斗、拼搏精神,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符合题意二类卷的上等48—51二类卷下等44---47————偏离题意:30-35分跑题文,例证与中心没关系,文体混乱,语言夹杂不清。
文体选择与把握、文章立意、材料的选择与运用、语言、结构与段落、卷面与篇幅等方面,有明显的缺陷或诸多“硬伤”——明显跑题:30分以下或文体,或立意,或结构,或篇幅等,有十分明显的问题,或者明显抄袭成品的。
重庆市涪陵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涪陵第二中学高2021级高二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佛系青年”既指将“一切随缘”作为精神行为指导准则的部分青年,也指当代青年群体中出现的“做什么都无所谓,随波逐流”的一种社会现象。
看到“佛系”一词,不免与佛教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联系起来。
然而,它与佛教的教义大不相同。
佛教中的淡然,是经历过世俗生活的大彻大悟。
而青年群体刚步入社会,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一切随缘”的态度,并不是看破社会的智慧,而是面对自身童话世界和残酷现实世界的对立时的逃避和妥协。
最先使用“佛系”一词的是日本媒体,他们把喜欢独处、不愿意恋爱、只关注自身兴趣爱好的男性称作“佛系男子”,这反映了日本低欲望社会的现状。
但是,中国孕育“佛系青年”的社会环境与日本有本质区别。
日本低欲望社会的出现是人们从追求物质生活向追求精神生活转变,是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而带来的理念变化,这种转变是主动的。
而中国“佛系青年”现象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被动接受,其实质是一种遁世消极的文化。
“佛系青年”一词其实是以“葛优瘫”为代表的“丧文化”的演变。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
“佛系青年”与“丧文化”有一脉相承之处,都是通过网络集群性行为和网络狂欢的形式来彰显个性,宣泄对处境的不满。
同时,“佛系青年”又是“丧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丧文化”是青年群体通过娱乐与自嘲的方式对自身标签的反抗,是看似一无是处、实则蕴含内心澎湃的奋斗精神。
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佛系青年”乃是通过主动贴标签的方式,为自己的颓废妥协与信仰缺乏披上一层“合理化外衣”。
“佛系青年”是一种社会偶然现象,但这种特定时期较多人具有的社会心态并不是自发性形成或者随意蔓延产生的,它的产生类似于涂尔干提出的“以某种心理模板作为框架,使某一群体中原本相似也可能相异的甚至大相径庭的个体的心理状态最终发生趋同”。
2022年高中语文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附答案(1)
2022年高中语文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附答案(1)一、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泛娱乐化”的文化氛围中,“佛系”作为网络流行语不断被人们传播、加工,以自我调侃自我解嘲的方式成为人们的释压工具,也迅速发酵:佛系追星、佛系购物、佛系员工、佛系恋爱、佛系学生、佛系养姓。
其实,这种调侃倒也无妨。
特别是“90后”一代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年近而立之年,面对已经被上一代占据的差不多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面对别人优越的生活条件,面对自己的“初心”,只好在自信为底色的情绪中调侃戏谑。
虽然“佛系”的说法有着些许消极逃避、悲观失望的色彩,但它是强势生活下的弱势群体的心灵自我保护,不是绝对的悲观失望,也不同于灰色调较重的“丧文化”。
“丧文化”的符号是“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躺尸到死亡”“颓废到忧伤”。
“丧”是不想工作、情绪低落、欲望低下,一切皆空,无所执;而“佛系”是在看似“无执”中“有执”,是“只顾攀登莫问高”“只重过程,莫问结果”,以“无所谓”的态度降低了心理的期待值。
也不能把“佛系”青年等同于“垮掉的一代”。
虽然和“佛系”一样,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流行语如“葛优躺、宅文化、二次元、小确幸、屌丝”一度盛传,但是无须过度解读和过度担忧。
这不是青年一代的自暴自弃,而是负面情绪的自我消解。
“佛系”心态实际指向的是现实物质和精神满足状况与欲望之间的关系。
美国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提出:幸福≡效用/欲望,幸福是效用(现实生活状况)和欲望(个人物质和精神欲求)之间的比值。
按照这一说法,幸福感的提升,与现实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和欲望的减少密切相关。
“佛系”看似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使“佛系”心态的一种可能的发展指向是无欲无求。
“佛系”心态发展的另一种积极发展指向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调适。
追求心灵的感悟和超越,积极乐观、豁达宽容、忧喜随缘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18)
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题3分,共9分)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
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
《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面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
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
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
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
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
“佛系青年”既指将“一切随缘”作为精神行为指导准则的部分青年,也指当代青年群体中出现的“做什么都无所谓,随波逐流”的一种社会现象。
看到“佛系”一词,不免与佛教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联系起来。
然而,它与佛教的教义大不相同。
佛教中的淡然,是经历过世俗生活的大彻大悟。
而青年群体刚步入社会,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一切随缘”的态度,并不是看破社会的智慧,而是面对自身童话世界和残酷现实世界的对立时的逃避和妥协。
最先使用“佛系”一词的是日本媒体,他们把喜欢独处、不愿意恋爱、只关注自身兴趣爱好的男性称作“佛系男子”,这反映了日本低欲望社会的现状。
但是,中国孕育“佛系青年”的社会环境与日本有本质区别。
日本低欲望社会的出现是人们从追求物质生活向追求精神生活转变,是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而带来的理念变化,这种转变是主动的。
而中国“佛系青年”现象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被动接受,其实质是一种遁世消极的文化。
“佛系青年”一词其实是以“葛优瘫”为代表的“丧文化”的演变。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
“佛系青年”
与“丧文化”有一脉相承之处,都是通过网络集群性行为和网络狂欢的形式来彰显个性,宣泄对处境的不满。
同时,“佛系青年”又是“丧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丧文化”
是青年群体通过娱乐与自嘲的方式对自身标签的反抗,是看似一无是处、实则蕴含内心澎湃的奋斗精神。
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佛系青年”乃是通过主动贴标签的方式,为自己的颓废妥协与信仰缺乏披上一层“合理化外衣”。
“佛系青年”是一种社会偶然现象,但这种特定时期较多人具有的社会心态并不是自发性形成或者随意蔓延产生的,它的产生类似于涂尔干提出的“以某种心理模板作为框架,使某一群体中原本相似也可能相异的甚至大相径庭的个体的心理状态最终发生趋同”。
首先,中华民族传统儒家文化注重的君子风范、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模式、广泛传播的佛教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沉淀融合,所造就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集体心态已成为一种民族性的内在心理特征。
其次,网络技术的开放性、网络话语权的平民性、网络空间管理的薄弱性,使得网络虚拟空间成为许多亚文化交锋、交流与交汇的基地,诞生了如“丧文化”这样的青年亚文化,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侵蚀
着青年的思想意识。
最后,当前社会急剧转型,社会阶层上升渠道狭窄,阶层间流动性减弱,固化性增强,“有付出就有收获”为导向的传统社会价值观受到冲击,由此引发青年群体的焦虑感与挫折感。
总之,“佛系青年”作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的形成与发展,与社会的转型和变迁息息相关。
(节选自卜建华《“佛系青年”群像的社会心态诊断与支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佛系青年”以“一切随缘”作为精神行为的指导准则,他们是被动接受现实的特定社会群体。
B. “佛系男子”最先出现在日本。
它是日本人因文化程度普遍提高而在理念上主动寻求变化的一种文化现象。
C. “丧文化”是一种以颓废、绝望、悲观为特征的亚文化,虚拟的网络空间为其产生提供了土壤。
D. “佛系青年”缺乏信仰、内心缺乏奋斗精神,他们常常用颓废、妥协的方式宣泄对环境的不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涂尔干的心理学观点,为揭示“佛系青年”现象产生的根源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B. 文章提出“佛系青年”的概念后,将其与佛教、“丧文化”等进行比较,然后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进行总结,条理清晰。
C. “佛系青年”虽是一种社会偶然现象,文章却在第四段里从现实维度分三个方面对其心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引人深思。
D. 作者将“佛系青年”的内涵与佛教教义进行区别,是为了更准确地揭示“佛系”一词的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佛系男子”与“佛系青年”的差异很大程度来自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可见文化的形成无法规避社会的熏染。
B. “佛系青年”与“葛优瘫”虽然相似,但更有不同。
二者趋同融合可以有效减少青
年群体的焦虑感。
C. 加强网络空间的管理,拓宽社会阶层上升渠道,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佛系青年”的
出现。
D. 诊断“佛系青年”群像的社会心态,撕毁他们身上的标签,用“有付出就有收获”
作引领,“佛系青年”的消极遁世可能会有一些改观。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