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蒙古帝国时期蒙古族的侵略思想及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蒙古帝国时期蒙古族侵略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摘要:13世纪崛起于漠北草原的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建立了地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蒙古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在长期
的草原游牧生活中形成了极具攻击性的侵略思想,这种侵略思想给
蒙古帝国内部与当时世界的军事近代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蒙古帝国蒙古族侵略思想影响
蒙古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根据蒙古人的历史传说,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即有文字可记载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了,自从十三世纪初,蒙古帝国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后,蒙古族在世界上留下了辉煌的足迹。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为了征服世界,南征西讨,建立了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后来经忽必烈平定中原,征服大理吐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蒙古帝国无论对元朝、亚欧的统治,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往,祖国的统一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蒙古族的族源问题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国北部地区先后出现过许多的民族或民族政权,要完全的解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起源问题显得尤为困难。根据拉施特《史集》里面记载蒙古人在很早时期被突厥人打败,只有逃到额儿涅山区避难,波斯史学家们估计在大约9世纪时,蒙古人的祖先们已经从额儿古涅昆山下来,进入色楞格河和斡难河平原。《蒙古秘史》还记载了关于神话中的女祖先阿兰豁阿的故事。据说阿兰豁阿在其丈夫朵奔蔑儿干死后,感天光而怀上了尼鲁温蒙古人的祖先,传说中还认为尼鲁温蒙古人的孛端察尔是成吉思汗的八世祖。
格鲁塞认为真正的蒙古人(蒙古人一名似乎最早出现在唐朝:“从唐朝起,中国史书表明,室韦各部落—分布于克鲁伦河下游和兴安岭北部,确实是一些说蒙古语的部落,在他们之中有一支蒙兀和蒙瓦布,从该名中,我们觉察到蒙古人一名”)从狭义上讲,该词的历史含义是指成吉思汗是其中一员的蒙古人,他们在今外蒙古东北,在斡难河和克鲁伦河之间作季节性的迁徙。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在随着成吉思汗的出现而将“蒙古”一名称给予了整个种族的这些部落以前,历史上早就记载了那些几乎肯定是说蒙古语的各民族的存在,正像在突厥人崛起之前,我们就发现了说突厥语的各民族一样。
[1]
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东胡后裔诸族的语言与蒙古语有共同的族源,形成蒙古民族的核心部落是原蒙古人即室韦—达怛人。[2](唐玄宗开元廿年所立的《阙特勤碑》突厥文部分,载有其四邻部族和国名,称其东邻为“三十姓达怛”。根据碑文中各部的排列顺序,三十姓达怛的地理位置应在骨利干东南,契丹以北,正与唐书所记载室韦诸部相当。)蒙古语是在室韦—达怛人的语言的基础上经过突厥化过程而形成的。就地域而言,原蒙古人是从东胡后裔历史民族区(主要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向整个蒙古高原扩散,同突厥铁勒人和其他民族结合,固定在蒙古高原的。就人类学因素而言,蒙古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吸收各种外族人口,包括一部分非蒙古人种居民。在民族文化方面,畏兀儿体蒙古文成了民族文字,产生了独特的文学和艺术。就经济生活而言,游牧经济一直到近晚,几乎是整个蒙古民族的主要生产专业。[3]蒙古族的形成导致十三世纪一个强大的蒙古帝国的崛起,成为蒙古族人民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也把蒙古族送进了广阔的闻名世界中,对于蒙古族的历史命运有着无限深远的意义。
二、蒙古族侵略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说过“战略问题是把握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战略是把握战争全局的,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侵略思想对整个战争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蒙古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大正是因为有着强大的军事侵略思想作背后支撑。蒙
古人的征服活动,同以往游牧部落对外扩张不尽相同。它继承了游牧民族的传统并使其发展到顶峰,即屠杀定居民众,毁坏城市和农田,使荒芜之地再回到草原状态,以利于游牧畜群。有的学者以此称蒙古人为野蛮的民族,毫不留情的批判蒙古征服者的暴行,有的更直呼其为蒙古旋风。但是我们从蒙古族的民族特性以及建立一个统一国家的需求来看,需要用理智和合理的态度来对待蒙古侵略问题。
1、游牧经济的优势和局限性产生的巨大推力
游牧生活实际是“逐水草放牧”,“皆以黑车白帐为家”。使蒙古人更优越于相对于定居人民即“城中人”,他们有较强的流动性,几乎到处都是神秘性,这种神秘性体现在游牧人的服装,精良的骑射技术(后文会提到)居住简单朴素以及没有更多的繁文缛节。最重要的是他们居住在草原,有巨大的空间进退性。可以说他们的失败不发生什么致命的后果,因为他们可以立即逃走。欲使他们受到惨痛失败定居人的军队就要进攻至戈壁沙漠的北边,即他们安放财产和畜群的地方。[4]当公元716—734年,默棘连想替突厥可汗毗伽在鄂尔浑河上建筑一座城,但是毗伽可汗的老练参谋暾欲谷劝他不要建筑,因为游牧的人之所以不可制服,就在于能够迁徙无常。[5]由于游牧民族存在自身的优势,定居人民常常受到攻击,游牧人民入侵几乎一定是成功的。轻则掠夺战利品,重则使定居国家灭亡。格鲁塞说:“如果事有凑巧,中国人的宫廷里面或是兵营里面发生了什么骚动因而边境空虚,就可以征服一座城,一个省,一个帝国。如果这个朝代正在强盛时期,侵略仅仅是侵略,有如螫在广大的帝国躯体之上。如果机能有了毛病,这就是死亡。”[6]
那么游牧民族为何具备这种强大的军事侵略性?蔡凤林在《游牧民族军事性形成原因初探—以游牧经济生活为主线》[7]中指出游牧经济的单一性,促使游牧民族向外征战,形成军政合一,兵牧相结合的行国体制。家畜是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主要财富,衣食住行都靠家畜。在封建经济体制下,允许游牧民族与农耕定居人民开展“绢马贸易”和“茶马贸易”。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诸多冲突与矛盾,导致这种贸易关系破裂,而在经济生活上对外依赖强的游牧民族必须依靠其强大的军事机关动力,必然要犯塞掠夺了。对此,蔡凤林把这些因素归纳为“北
方游牧民族的南下是深深根植于他们经济体系之中,即游牧经济类型的单一性造成的游牧民族对农耕区物质资料的觊觎是促使他们频繁南迁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农耕社会的掠夺,是畜牧民族改变他们因畜牧经济单一性造成的窘迫物资境遇的一种措施和最捷便的经济补救手段。因此游牧民族频繁外征,呈现出一种军事性,是与他们的这种经济生活有关的”。
2、狩猎习惯形成的军事优势
狩猎在蒙古游牧民族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匈奴人有“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可以看出牧场—家畜—生命,是摆在古代游牧民族面前永恒的主题。《蒙古秘史》记载了许多狩猎生活与集体围猎的故事。蒙古乞颜氏贵族阿勒坦等人拥戴铁木真为联盟首领时,立下盟誓说:“多敌行俺做前哨,但掳得美女妇人并好马都将来与你;野兽行打围呵,俺首先出去,围将野兽来与你。”[8]
游牧民族尽管在物质文化上发展缓慢些,但游牧的特征使他们拥有很强大的军事优势,这种军事优势尤其表现在最原始也最现实的狩猎基础上。蒙古儿童从三岁起就用绳子系在马鞍上“从众驰骋”四五岁便能挟小弓短矢,长大后时常狩猎,因此都精于骑射。而骑马术的发明,使游牧民族转化为“对定居民族的军队来说,几乎是不可战胜的”战士。成吉思汗发挥了游牧民族的特点,将蒙古人擅长骑射与蒙古马非同寻常的忍耐力及步伐平稳特点相结合,组成了能征惯战的蒙古铁骑。12世纪时,游牧民族的骑射技术更加精湛,他们演变成了马上弓箭手。而初期的马上弓箭手这一专门化兵种是由具有精湛的弓箭技术和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灵活性的骑兵组成,这一兵种,让那些处于统治阶级腐朽没落的贵族王公们闻风丧胆。他们的优势,就像火炮赋以近代欧洲胜过世界其他地区的优势一样。中国定居人民与伊朗人都没敢忽视过这支骑兵,定居人民在3世纪时就不断改善他们的骑兵服装,波斯人从帕提亚时代就领略了骑兵撤退时所射出雨一般的箭的威力。但在这一战斗领域里,中国人、伊朗人、罗斯人、波兰人和匈牙利人从未能与蒙古人相匹敌。[9]在大规模扩张之前,蒙古铁骑多次深入农耕区域,掌握了对付定居人民和攻占城市的方法。如:攻城车,撞城机,投石机,火焰投掷机,大驽炮等,在战争中抢得更大的先机。蒙古人不仅善于利用游牧民族固有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