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性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05ec7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5.png)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不确定性》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中的第一课时内容。
在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是广泛存在的,而可能性的学习是学生对随机现象的第一次正式接触。
本课时通过“掷硬币”“摸球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初步认识随机现象。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理解不确定性,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情境性强: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活动性突出: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不确定性。
3.注重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对不确定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掷硬币”“摸球游戏”等具体情境,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参与游戏、观察、分析等活动,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随机现象背后蕴含的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二)教学难点1.对随机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2.能根据给定的情境,准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四、教学准备1.硬币若干、盒子、不同颜色的球若干。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不确定性。
2.活动探究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掷硬币”“摸球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体验、感悟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不确定性》(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8332b1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9.png)
第八单元可能性·第1课时不确定性·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孩子,在本课之前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一些比较简单的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充足的兴趣去做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
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课堂上不受控制的因素比较多。
做游戏前的游戏规则要给学生以明示。
二、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情况,并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情况。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大家有玩过“抛硬币”的活动吗?(课件出示教材P95的情境图)学生齐声回答:有。
师:(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硬币)我手里有一枚硬币,现在我将它抛出去,你们猜一猜落到地面上哪一面会朝上呢?学生争先恐后地猜测。
生1:正面朝上。
生2:反面朝上。
生3: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师:那我现在抛出去看看谁猜对。
教师组织活动。
师:猜对的同学你们为什么会猜对呀,你们是可以未卜先知吗?师:“抛硬币”的结果是可以确定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通过猜测硬币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同时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基础。
当大家猜测的结果不统一时,这样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使学生初步感知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1)抛硬币活动师:我们刚已经简单地做了“抛硬币”的活动,但是都是老师在动手。
现在由大家来亲自实验一下吧。
与同桌轮流掷10次硬币,先猜猜哪面朝上,再把实际结果记录下来。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主活动并汇报结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性|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d46b8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0.png)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 二、教学内容1. 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2. 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 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彩票中奖等,引导学生思考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
### 2. 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 3. 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分析的经验。
### 4. 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 5. 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不确定事件,计算其发生的可能性。
##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学会计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加强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作业中,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89ce4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7.png)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确定性》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不确定性的存在,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确定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不确定性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
2.不确定性的表现: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现象。
3.不确定性的描述: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确定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但是,对于不确定性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操作,让学生感受不确定性的存在,并理解不确定性的描述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感受不确定性的存在。
2.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确定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感受不确定性的存在。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确定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现象。
2.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探讨不确定性的描述方法。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确定性的例子,如抽奖、抛硬币等。
2.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事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3.准备一些小礼物,作为奖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现象。
如抽奖、抛硬币等。
让学生初步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不确定性的例子,如抽奖、抛硬币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不确定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卡片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上面的事件,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确定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不确定性》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5da52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f.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不确定性>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概念,能区分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现象。
(2) 学会使用简单的概率语言,如“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对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推理和判断。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概念2. 事件的可能性及其描述3. 概率的初步认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概念,学会使用概率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对事件可能性的推理和判断,概率的初步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骰子、硬币、扑克牌等。
2. 教学课件: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利用骰子、硬币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概念。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区别。
2. 探究新知(1) 利用骰子、硬币等实物,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
(2) 引导学生运用概率语言描述实验结果,如“一定”、“可能”、“不可能”等。
(3) 讲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含义。
3. 实践应用(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对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推理和判断。
4. 总结反馈(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概念,以及事件的可能性的描述。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不确定性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1eae1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2.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性北师大版作为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我选择了北师大版的教材,以"不确定性"为主题进行教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不确定性的第二章和第三章。
其中,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
第三章则主要讲解了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以及如何应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应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的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以及如何应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骰子、卡片等)、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到不确定性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简述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2. 解释如何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
3.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
4. 应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 随机事件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随机事件的特点是具有不确定性。
2. 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的方法是,将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可能性次数。
3. 通过实验来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方法是,重复进行实验,记录事件发生的次数,然后计算概率。
4. 应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根据事件的概率,选择最优的方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性|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2ecb9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f.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性|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不确定性”,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中的测量与判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测量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1.知道测量的基本单位和基本方法,理解测量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的原因;2.能够合理运用不同单位进行测量,并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应的修约;3.对身边常见的测量问题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重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测量存在不确定性,并能够运用合适的测量单位进行测量。
难点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解决测量问题时运用到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白板、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学生需要准备好课本、作业本、笔、尺子等必要的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假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测量具有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授(35分钟)•阐述测量的基本单位和基本方法,并解释不确定性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修约;•分享一些测量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测量的运用。
3. 练习(30分钟)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适当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建议教师在讲授的同时,适时地进行课堂练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自主完成课本练习和作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验。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测量存在不确定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修约。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更多的练习、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成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不确定性|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f96c7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9.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性|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题是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指在某些事件中,我们无法确定其结果,这种概念在数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第八章,主要内容是探讨不确定性的概念,包括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理解不确定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学会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理解不确定性,并能够运用不确定性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学会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理解不确定性。
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不确定性的本质,并能够运用不确定性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骰子、卡片、小球等,以及一些实验材料,如纸杯、水等。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不确定性的概念。
我拿出一个装有红球和蓝球的袋子,让学生们猜测下一次取出的是红球还是蓝球。
这个实验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不确定性的存在。
然后,我让学生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如掷骰子游戏和卡片游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运用和加深对不确定性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主要列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不确定性的概念和通过实验观察不确定性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包括两个题目。
第一个题目是让学生们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理解不确定性。
第二个题目是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不确定性来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学生们在课堂上对不确定性的理解有所提高,但在运用不确定性解决实际问题上还需要加强。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给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和探索不确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不确定性的数学教案。
希望通过我的教学,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不确定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不确定性来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 不确定性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 不确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b13d126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2.png)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不确定性基本信息•科目:数学•年级:四年级上册•出版社:北师大版•单元:第八单元•课时:第一课时•主题:不确定性教学目标1.掌握不确定性的概念。
2.能够通过例子了解不确定性现象。
3.能够分辨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情况。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例子了解不确定性的现象。
3.学生能够分辨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情况。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例子了解不确定性的现象。
2.学生能够分辨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情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老师通过买球的例子引出不确定性的概念,并问学生是否了解不确定性。
2.然后老师给学生分享一个案例:小明爸爸告诉他,在家里建造一个公园,需要两年。
小明问:“两年准时吗?”小明爸爸回答:“不确定,有可能会早一些,也可能会晚一些。
”3.老师问学生这种情况是确定性还是不确定性,引导学生认识不确定性的概念,并理解不确定性存在的原因。
教学主体1.老师展示几个图案,要求学生分辨哪个图案是确定的,哪个是不确定的。
并引导学生理解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区别。
2.老师通过“猜数字”游戏让学生感受不确定性。
老师让学生想一个数字,并询问问题来猜测数字。
老师通过这个例子来让学生理解不确定性。
3.老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感受不确定性,比如说:明天下雨不下雨的情况,今天中午吃饭吃什么的问题,等等。
4.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比如在选购物品时,可以参考评测,或者咨询其他人的意见,或者仔细阅读说明书等方法。
课堂小结1.老师再次强调不确定性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回顾课上的内容和例子,让学生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
2.老师让学生思考其他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现象,比如升学考试、天气预测等。
作业布置1.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不确定性现象,并写一篇短文介绍该现象及应对措施。
教学反思这次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以及通过例子来让学生感受不确定性,使学生能够理解不确定性的存在及其影响,学生也受到启发,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不确定性》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不确定性》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b7bd1e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a.png)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不确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有时候表达不够清晰。我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可能性的描述方法:学生可能难以将可能性用分数或百分比准确表达,需要反复练习和讲解。
-概率的计算:对于概率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和困惑,特别是涉及到复杂情况时的概率计算。
-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在将概率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难以建立模型,需要指导如何将问题简化并运用所学知识。
举例:在描述可能性时,可以设置一个摸球游戏,球袋中有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摸到某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并引导他们如何用分数或百分比来表示。在计算概率时,可以给出具体的例子,如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和3个蓝球,计算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5/8,通过具体的数字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设计购物抽奖、彩票中奖等生活场景,指导学生如何建立概率模型并求解。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不确定性的基本概念。不确定性是指事件发生的结果不是唯一确定的,而是存在多种可能性。它是我们理解和预测随机事件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抛硬币决定比赛先后顺序,展示了不确定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和描述可能性的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抛硬币实验和分数计算来帮助大家理解。
《不确定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不确定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ab551e2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0.png)
《不确定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知道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确定性的概念2. 不确定事件的判断3. 不确定事件的概率计算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确定性的概念,不确定事件的判断和概率计算。
2. 教学难点:不确定事件的概率计算,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确定性的概念、不确定事件的判断和概率计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动手操作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确定事件的发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出不确定性的概念。
2. 讲解不确定性的概念解释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区别,举例说明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
3. 讲解不确定事件的判断分析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引导学生判断事件是否为不确定事件。
4. 讲解不确定事件的概率计算介绍概率的定义,讲解如何计算不确定事件的概率。
5. 分析实际问题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7. 动手操作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加深对不确定性的理解。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确定性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不确定性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交流能力。
4. 动手操作:评价学生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性》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性》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e4458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6.png)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性》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确定性》是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现象,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和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
本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不确定性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不确定性的基本概念,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是,对于不确定性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不确定性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生活中不确定性现象,增强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不确定性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不确定性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不确定性。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不确定性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出不确定性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呈现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不确定性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不确定性概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第1节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第1节不确定性∣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b39d4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f.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节不确定性∣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确定性和可能性,能对事件的可能性作出判断。
2. 使学生掌握求可能性的方法,能运用列举法、画图法等求出事件的可能性。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事件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2. 求可能性的方法:列举法、画图法3. 事件的可能性的表示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求可能性的方法。
2. 教学难点:事件的可能性的表示方法,能对事件的可能性作出准确判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
2. 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探讨求可能性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列举法、画图法等求出事件的可能性。
3. 讲解:教师讲解事件的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如用分数、小数、百分数等表示。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求可能性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辅导资料:与不确定性相关的练习题、案例等3. 多媒体资源:教学课件、视频等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1《不确定性》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1《不确定性》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e64f638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6.png)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1《不确定性》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不确定性》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不确定性的存在,并能够运用简单的概率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概率方面的知识还比较薄弱,对不确定性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能够通过实例感受不确定性的存在。
2.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概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能够通过实例感受不确定性的存在。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概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不确定性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不确定性。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例,以便于让学生感受不确定性的存在。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学具,如骰子、卡片等,以便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不确定性。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课题,如:“猜猜看,我手中有一个红球和一个蓝球,你想知道哪个球的可能性大一些吗?”让学生初步感受不确定性的存在。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例,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活动中不确定性的表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1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1不确定性-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7f087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e.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1不确定性-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 使学生掌握利用概率的方法来描述事件的不确定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2. 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3. 概率及其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概率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概率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利用组合数计算概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概率的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概率的计算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抽奖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10分钟)(1)不确定性:指在一定条件下,无法预知事件结果的现象。
(2)可能性:指在一定条件下,事件发生的结果有多种,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不同。
3. 讲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0分钟)(1)确定性:指在一定条件下,事件的结果是唯一确定的。
(2)不确定性:指在一定条件下,事件的结果有多种,且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不同。
4. 讲解概率及其计算方法(10分钟)(1)概率:用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2)计算方法:利用组合数计算概率。
5.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概率计算方法的理解。
6.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8.1《不确定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8.1《不确定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a2c51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8.png)
8.1《不确定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授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不确定性》一课。
我们将通过硬币、骰子等生活中的实例,来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学习如何用概率来描述不确定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不确定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不确定性。
难点则是如何让同学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不确定性,我准备了一些硬币、骰子等教具,同时也会让大家拿出自己的学具来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不确定性概念:不确定性是指事件发生的结果不确定的性质。
概率:用0到1之间的数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抛了5次硬币,每次都是正面朝上,请问下一次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2. 小华掷了3次骰子,每次都是6点,请问下一次掷骰子,得到6点的概率是多少?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不确定性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运用概率来描述不确定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同学对概率的计算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些游戏,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预测游戏结果,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抛硬币的游戏来感受不确定性的存在。
2. 讲解不确定性的概念:不确定性是指事件发生的结果不确定的性质。
3. 讲解如何用概率来描述不确定性:用0到1之间的数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 讲解例题:通过例题来理解并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5. 组织随堂练习:让大家自己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设计:通过具体的题目来让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
2. 讲解不确定性的概念:不确定性是指事件发生的结果不确定的性质。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理解了这个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如何用概率来描述不确定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第1节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第1节不确定性∣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3091c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5.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节不确定性∣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在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时,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
2.学生掌握不确定性的相关概念,并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未知事物进行推断和判断。
3.学生能够探究和发现生活、学习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运用数学知识对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重难点1.不确定性的概念和相关概念的掌握。
2.如何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断和判断。
3.探究现象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
教学步骤活动一:引入问题1.引入问题:请举手的同学说出他们昨天晚上的睡眠时间。
2.让学生发现,每个人睡眠时间不一定相同,有些同学可能会睡得晚,有些同学可能会早睡早起,也有些同学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学们的睡眠时间不一定相同?这是因为什么?活动二:探讨不确定性的概念1.引入概念:不确定性是指事物或现象可能存在的多种结果或细节,预测或判断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或错误的可能性。
2.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并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天气预报、考试成绩、体育比赛等。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存在不确定性?这是因为什么?活动三:掌握不确定性的相关概念1.引入概念:预测、推断、判断、可能性、可能性大小等。
2.让学生理解这些相关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例子,如天气预报中的“可能会下雨”、“有可能会晴天”等。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相关概念是如何帮助我们对存在不确定性的事物进行推断和判断的?活动四: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象中的不确定性1.引入问题:请举手的同学说出他们最近的数学考试成绩。
2.让学生发现,每个人的成绩不一定相同,有些同学可能会考得好,有些同学可能会考得差。
3.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因为什么?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如何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活动五:巩固和练习1.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记录一天中的活动,并进行准确和不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并通过文字、图表等形式呈现。
2.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让学生探讨各自的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8.1《不确定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8.1《不确定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4c6c7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4.png)
8.1《不确定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不确定性》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学生感受不确定性的存在,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预测不确定事件的结果。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预测不确定事件的结果,并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不确定性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不确定性的存在。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示来表达不确定性的概念和概率的知识,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有关不确定性和概率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思考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不确定性 concepts and probability knowledge, and whether the teaching methods I used were effective. I willalso think about how I can further extend the knowledge students have learned in this lesson.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不确定性的概念和概率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描述和预测不确定事件的结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引入: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不确定性的存在,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将向学生展示一枚硬币,并让他们观察硬币落地时正反面的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确定性的存在,因为无法预测硬币落地时会是正面还是反面。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5ca6d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f.png)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性》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不确定性教学理念:通过猜测、实践和思考,学生能用适当的词语描述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情况。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中的《不确定性》。
教材分析:《不确定性》是该单元的第一课,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学生要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的可能性,不需要求出可能性大小。
教材设计以活动为主,呈现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机会。
该课程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概率知识,体验不确定性,为学生五年级时研究可能性大小定量描述做铺垫。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问题能力,对简单的游戏活动很感兴趣。
但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课堂上的不受控制因素较多。
在游戏前,需要向学生明确游戏规则。
教学目标:1.通过玩“掷硬币”和“摸球”等游戏,体验一些事件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情况,并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在探索过程中,进行大胆的数学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4.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乐于尝试的精神,增强研究数学的兴趣和研究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
教法:以活动为主,以探究为主,以合作为主。
教学保障:课件PPT、硬币、小球、锦囊、转盘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看视频,让学生感知硬币落在裁判手背上,哪一面朝上不一定,体验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玩一玩: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1.明确硬币的正反两面(课件出示)。
2.掷硬币游戏。
1)出示掷硬币任务:与同桌轮流掷10次硬币,先猜测哪面朝上,再记录实际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第几次 1 2 3 4 5 6 7 8 9 10我的猜测掷的结果2)学生看PPT读题。
8.1《不确定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8.1《不确定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43525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2.png)
8.1《不确定性》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确定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不确定性的概念2. 不确定性的判断方法3. 不确定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确定性的概念,不确定性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不确定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确定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确定性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彩票中奖等,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事件中,有些是可以预知的,有些则是无法预知的。
从而引出不确定性的概念。
2. 讲解不确定性的概念不确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无法准确预测事件结果的现象。
例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3. 讲解不确定性的判断方法判断一个事件是否具有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如果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于0且小于1,则认为该事件具有不确定性。
(2)事件发生的条件:如果事件发生的条件无法完全掌握,则认为该事件具有不确定性。
(3)事件发生的规律:如果事件发生的规律无法准确描述,则认为该事件具有不确定性。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确定性的应用。
例如,讲解概率论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运用不确定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不确定性的知识。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抛硬币时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否为1/2。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确定性的概念、判断方法和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不确定性的概念、判断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不确定性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确定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事件是确定的,体会随机思想。
2.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些事物的可能性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做判断。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教学工具:硬币、不同颜色的兵乓球、装球的盒子、填写硬币正反面的统计表格、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老师今天从家来学校,猜一猜老师是用什么方式过来的呢?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砸金蛋
1.学生猜,老师砸金蛋验证。
2.师小结,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不确定性》。
(首先我设计了“砸金蛋”的这一游戏,不仅让同学们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也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从而自然的引出了课题《不确定性》。
)
活动二、掷硬币验证不确定性
1.出示游戏规则。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在掷硬币时,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哪面朝上具有不确定性。
5.结合教材95页第二例说一说生活中事件的不确定性。
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许多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
对于不确定的事情,我们用一个词语“可能”来描述它。
(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在这里,我设计了掷硬币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引导学生总结在游戏中发现的规律,那就是在猜测过程中,可能猜对也可能猜错,而硬币有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结果是不确定的。
让学生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之后,课件出示数学书第95页的例2。
我让学生
独立思考1分钟,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说想法。
在汇报的时候,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说理由、说根据。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这样设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平台,还让小组交流落于实处。
也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
活动三、摸球游戏
1.出示游戏规则。
2.老师和同学一起玩游戏。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对于确定的事情,我们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它。
5.练习:课本96页第3题
6.教师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
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这个层次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理解“一定”、“不可能”,并会用“一定”、“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因此,我设计了师生摸球比赛这个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发现总是老师获胜,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总是摸到白球?由于疑问而引发思考,并做出猜测和推理。
在此基础上,再打开箱子让学生观察,从而验证自己的推想。
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但,单有认知是不够的,在学生对可能、一定、不可能有了初步感知后,我立即让学生完成课本96页第2题。
让学生对可能、一定、不可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有两点:1、通过师生活动演示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使学生有目的、有秩序地操作,在有效的操作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形成了良好的数学表达。
2、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可能性事件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说、让学生模仿说、到独立用可能性的词语列举生活事例,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这样也很好的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
活动四、放球游戏
1.出示游戏规则。
2.学生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可能性有大有小。
(这个环节我设计的三个有针对性的练习
1、小组合作,按要求放球。
任意放球,一定会摸到白球。
任意放球,不可能摸到白球。
放6个球,可能摸到白球。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逆向思考能力及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并且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并汇报拓展延伸到可能性的大小,对本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
2、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
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在这环节里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这道题的设计在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
三、评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最后,我让学生谈收获,并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就起到一个反思和总结的作用。
)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练习。
2.教师小结:数学问题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同学们一样开动脑筋,解决生活中问题,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