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964a4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05.png)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苑”,主要教学内容为四首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杜甫的《绝句》和柳宗元的《江雪》。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描绘了山居秋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孟浩然《过故人庄》:通过访问故人庄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田园生活的珍视。
3. 杜甫《绝句》:以山水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社会的忧虑。
4. 柳宗元《江雪》:以江雪为题材,展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四首山水田园诗,感悟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
2. 分析四首诗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学会运用古典诗词进行表达和创作,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首诗的艺术特色、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背诵四首诗,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幅山水画,让学生描述画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山水田园诗。
2. 新课导入:介绍四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历史地位。
3. 诗词诵读:全班同学齐读四首诗,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分析四首诗的意象、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山居秋暝》为例,讲解如何分析一首山水田园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山水田园诗四首2. 板书内容:王维《山居秋暝》:秋日山居,向往田园孟浩然《过故人庄》:友情、田园,珍视人生杜甫《绝句》:山水忧国,抒发情怀柳宗元《江雪》:孤独寂寞,江雪抒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四首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024版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
![2024版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c3226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f.png)
03
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
歌的意境和情感。
25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6
影响
山水田园诗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后 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瑰宝,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意识。同时,山水田园诗所倡导的隐逸文化也对中国古代士人 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9
03 山水田园诗赏析
2024/1/26Hale Waihona Puke 10赏析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意象分析法
通过解读诗中的自然意象, 如山、水、田、园等,感 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 境。
定义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自然风光、农 村景物、隐居的生活情趣为主要内 容的诗歌流派。
特点
以自然风光为描绘对象,注重意境 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语言清新自 然,风格恬静淡雅。
7
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
发展历程
山水田园诗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至唐代达到巅峰,成为唐 诗中的重要流派。宋代以后,山水田园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一定影响。
要代表诗人。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 情趣,提高其人文素养和艺术修
养。
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田园诗所蕴含 的自然美、人情美和社会美,培 养其热爱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
和态度。
2024/1/26
4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诗人;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山水田园诗与自然、 社会、人生的关系。
创新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2024年度-教案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共1)
![2024年度-教案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共1)](https://img.taocdn.com/s3/m/ab6e1e3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8.png)
05
创作实践与指导
Chapter
18
创作原则及技巧指导
忠实于自然
在描绘山水田园风光时,要力求 真实、生动地表现自然景色,避
免过度夸张或虚构。
寓情于景
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入景物描绘 中,使诗歌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
境。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增强诗 歌的艺术表现力。
19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追求 心灵自由的向往。
诗人背景介绍 诗歌内容解析 艺术手法探讨 主题思想阐释
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 大的诗人、辞赋家,其诗歌以自 然、质朴著称,被誉为“田园诗 派之鼻祖”。
运用白描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刻 画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营造出 一种宁静、淡远的意境。
通过比较阅读,归纳出山水田园诗的 鉴赏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诗歌鉴 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分析比较内容
比较不同作品在描绘山水田园景象、 表达情感、运用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和 优劣,探讨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和共 同之处。
13
04
经典作品解读与欣赏
Chapter
14
《归园田居》解读与欣赏
《归园田居》描绘了诗人回归田 园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 自然和淳朴生活的热爱。
24Βιβλιοθήκη 分享交流自愿分享邀请有意愿的学生分享自己在 山水田园诗创作过程中的经验
和心得体会。
创作谈
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创作灵感 来源、创作过程中的挑战和解 决方法等。
互动交流
在分享过程中,鼓励其他学生 积极发言、提问或补充,形成 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
总结与点评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简要总结和 点评,肯定其创作成果和努力 ,同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
《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方案
![《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59510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3.png)
《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方案《《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方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主题介绍学习主题名称: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主题内容简介:高一语文已经学习过了古典诗词,但是学生对于如何鉴赏古典诗词、特别是考试的时候如何把握答题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因此,通过高二古典诗词的文本学习,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学习目标分析1.复习以往学过的山水田园诗2.梳理鉴赏诗词的方法思路;3.掌握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4.了解山水田园诗常用的艺术手法学情分析前需知识掌握情况:1.了解了部分比较著名的诗人词人的生平;2.学会了从意象入手去分析,并了解极少部分意象在古诗词中的含义;3.能够背诵一些学习过的古典诗词,并且对高考要求背诵的篇目有一定的积累。
对微课的认识:1.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所以没用过微课,学生对微课的了解甚少;2.部分学生认为微课便是PPT。
学生特征分析学习态度:学生对以微课方式进行课堂学习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也担心这种上课方式是否适合基础较差的同学,怀疑这种上课方式是否只是走马观花,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重点。
学习风格:我校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课堂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自主讨论学习的机会不多,积极参与讨论学习的学生较少。
但是他们也希望课堂能够活跃,教师能够多讲一些有趣的东西。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目的:这节课重在帮助学生从几个角度切入去解读古典诗词,并且掌握答题的一些技巧,尽量在考试的时候多拿一点分数。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时机:高一高二都学过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诗歌,高二《唐诗宋词元散曲》第五课四首诗都是山水田园诗,因此这节微课放在第五课后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鉴赏这类诗歌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一些山水田园诗,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知识点并且呈现出来让学生观看,最后留一些作业给学生加强巩固。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a96a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c.png)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第一篇:《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方法指导: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
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
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二、学习《宿建德江》(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
山水田园诗四首 教案
![山水田园诗四首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a7d1bc6bec0975f565e20a.png)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水田园诗四首剖析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边,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了几分乡愁。
移舟:靠岸。
泊:停船过夜。
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客:诗人自指。
]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
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
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情投意合。
江清:指平静的江面。
月:指江中的月影。
]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
“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
“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
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名家赏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清张谦宜《幺见斋诗谈》,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孟浩然诗云“江清月近人”,杜陵云“江月去人只数尺”,“子美视浩然为前辈,岂祖述而敷衍之耶?浩然之句浑涵,子美之句精工”。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低”字从“旷”字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
野惟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惟清,故觉月近于人。
清旷极矣。
烟际泊宿,恍置身于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弥觉家乡之远,故云“客愁新”也。
下两句不是写景,有“愁”字在内。
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终南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
终南:终南。
阴岭:背向太阳的岭。
]前两句写在长安眺望终南,看到它的北面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林表:林外。
霁(ì)色:雪停后的日光。
]后两句中,“林表明霁色”,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9e1b8c5022aaea998f0f7b.png)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了解孟浩然的生平情况。
过程与方法:识记山水田园诗歌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赏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孟浩然的羁旅愁思。
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识记山水田园诗歌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教学难点:赏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句。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教学课型:拓展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宿建德江【导入语】播放少儿歌曲《春晓》,“春晓”这首歌把我们带到了童年时代,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温馨。
那么,“春晓”是哪个诗人写的呢?(明确:孟浩然),可见,从童年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孟浩然的诗歌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孟浩然的诗歌《宿建德江》。
【山水田园诗介绍】1、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⑴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⑵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⑶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游京师,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等诗人交谊甚笃,后应进士不第,返襄阳,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公元740年,王昌龄游襄阳,当时,孟浩然患有痈疽(拥狙),就是一种毒疮,将要治愈了,医生嘱咐他不要吃鱼鲜。
孟浩然设宴款待王昌龄等老朋友,纵情宴饮,抵制不住美味佳肴的诱惑,结果,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就因为吃鱼病发而死。
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362c2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6c.png)
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五篇模版)第一篇: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山水田园诗四首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山水田园诗歌的鉴赏方法。
2、能够准确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2、学会赏析山水田园诗。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山水田园诗。
(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前预习】了解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生平及相关诗作、储光羲生平及诗作教学过程:一、导入与回顾回顾熟悉的山水田园诗,说说山水田园诗给你的印象。
《山居秋暝》王维、《过故人庄》孟浩然(一)什么是山水田园诗。
(二)山水田园的代表诗人。
(三)山水田园诗常见的主题。
二、新授1、《宿建德江》2、简介孟浩然。
3、写作背景介绍。
4、齐读诗歌,并说说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
5、赏析:你觉得“烟”到底是指什么?“客”指的是谁?作者为何有新的“愁”?最两句中,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6、归纳主旨三、自主学习1、介绍储光羲生平。
2、借助《世纪金榜》自学,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并完成以下习题:开头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志向?中间六句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田园生活的快乐?你觉得“优游”的具体内涵是什么?3、小结四、课后作业第二篇:山水田园诗教学目的: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方法把握教学难点:主旨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山水田园诗景与情的关系导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
诗人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
我们能不能诵读一下之前学过的山水田园诗呢?二、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4c687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a.png)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山水田园诗”,具体内容为四首经典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积雨辋川庄作》、《江南逢李龟年》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通过对四首诗歌的欣赏,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其在四首诗歌中的体现。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四幅山水画,让学生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山水田园诗四首。
2.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四位诗人及诗歌背景。
3. 第二环节:诗歌鉴赏(1)分析《山居秋暝》的意境美、音韵美和哲理美。
(2)讲解《积雨辋川庄作》中的写景手法和诗人的闲适生活。
(3)解读《江南逢李龟年》中所表达的朋友情谊。
(4)探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4. 第三环节:实践演练(1)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背诵。
(2)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田园诗四首《山居秋暝》: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积雨辋川庄作》:写景手法、闲适生活《江南逢李龟年》:朋友情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忧国忧民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从四首诗歌中任选一首,分析其诗歌特点和美感。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感悟。
2. 答案:(1)示例:《山居秋暝》。
该诗描绘了秋日山居的宁静景色,展现了诗人王维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ffa23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8.png)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四首山水田园诗:《过故人庄》、《宿建德江》、《钱塘湖春行》、《夜雨寄北》。
具体内容包括:1. 《过故人庄》:理解诗中描绘的山水田园风光,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 《宿建德江》:分析诗中的写景手法,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意境。
3. 《钱塘湖春行》:把握诗中的动态描写,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夜雨寄北》:理解诗中的意象,探讨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背诵四首山水田园诗,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
2. 学会分析诗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创作灵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练背诵四首诗,理解诗意,感受美好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水田园风光,引起兴趣。
2. 诗词背诵:学生集体背诵四首诗,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3. 诗意理解:教师讲解四首诗的背景和诗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美好意境。
4. 例题讲解:分析《过故人庄》中的写景手法,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宿建德江》中的写景手法,进行课堂讨论。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田园诗四首》2. 内容:a. 诗歌及作者b. 四首诗的主要意境c. 写景手法和抒情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b. 分析《钱塘湖春行》中的动态描写,体会诗人的情感。
2. 答案:a. 背诵默写答案略。
b. 《钱塘湖春行》中的动态描写有:早莺、新燕、暖树、春泥等,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下册)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9ffafc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5.png)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 风格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素养
通过朗读、分 析、讨论等方 式,理解诗歌 的意境和情感
运用多媒体手 段,展示诗歌 中的自然风光
和人文景观
引导学生进行 小组合作探究, 提高合作能力
点拨法:教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多媒体教学:利用 PPT、图片、音频 等多媒体手段辅助 教学
小组合作: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各自的理解和 感受
朗读与背诵:通过 朗读和背诵,加深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和记忆
课堂互动:鼓励学 生提问、回答问题 ,增强课堂互动性
回顾已学知识,引出新课内容 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展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通过 展示诗歌背景、 作者介绍等方式, 引导学生进入学 习状态
讲解生字词:对 诗歌中的生字词 进行讲解,帮助 学生理解诗歌内 容
讲解诗歌内容: 对诗歌的主题、 思想、情感等方 面进行讲解,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 诗歌内涵
课堂互动:通过 提问、讨论等方 式,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 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登高远眺的意境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探讨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用词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深刻思考和人生感悟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体 会诗人情感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意象,探 讨诗歌主题
和交流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 和课后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 和提高应用能
山水田园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山水田园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212e7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6.png)
山水田园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山水田园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山水田园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为粤教版高二选修课程中的山水田园诗四首,分别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太湖明月夜》、《梅花三弄》、《登高》。
这些诗歌皆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绘了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
这几篇诗歌都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优秀的山水田园诗篇。
这些诗歌反映了唐代风景画和诗歌交流中的风格和技巧,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诗歌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唐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感受中国山水田园文化的美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文化特点、风格和表达手法,理解其情感和内涵。
2.感受中国山水田园文化的美丽,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和发展。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掌握诗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学会辨析诗歌的优劣。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 《桂林山水甲天下》(2) 《太湖明月夜》(3) 《梅花三弄》(4) 《登高》2.教学方法:(1) 讲解法:老师通过讲解,介绍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文化特点和风格。
(2) 课件呈现:老师使用PPT展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文化特点、风格和表达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3) 对比分析:老师让学生对比分析各篇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表现手法,让学生可以有所启迪,扩大视野。
(4) 朗诵和演唱:老师引导学生集中发音、强化语感,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朗诵这些诗歌。
四、教学内容1. 《桂林山水甲天下》(1) 介绍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文化特点和风格。
(2) 使用PPT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情境和意境,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
(3) 对比分析其他唐代山水田园诗,归纳出各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4)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韵律和语感,进行演唱或朗诵。
2. 《太湖明月夜》(1) 使用PPT介绍《太湖明月夜》的情境和意境,让学生感受太湖之美。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a4bf0fbd64783e09122b29.png)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篇一:粤教版选修《山水田园诗四首》word教案1】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及其特点;2、感受山水田园诗营造的意境美,并学会鉴赏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意境美,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吟诵法、联想法、炼字法、比较阅读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就来鉴赏两首山水田园诗,感受一下闲云野鹤们的世外桃源生活。
二、山水田园诗派的简介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作家有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
1.山水田园诗的起源。
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一些描写这方面内容的诗句。
魏晋时,完整的山水田园诗正式出现。
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谢灵运与谢朓是山水诗的开创者。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a.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亦即把隐居田园的情趣和欣赏山水的优美加以融合,丰富了意境。
b.保留了陶渊明的纯朴而更趋优美,摒弃谢灵运等人的艰涩和玄言的尾巴而更趋清新,形神兼备,物我契合,致使诗意与画境相结合。
三、鉴赏《宿建德江》问题设置: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句子理解)明确: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即主旨(70字左右)(综合评价)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四、鉴赏《终南望余雪》1、有关资料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无言长律。
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山水田园诗教案
![山水田园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c4aa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b.png)
山水田园诗教案《山水田园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学习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3. 培养学生欣赏山水田园诗的能力和审美情趣;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2.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3. 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 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表达意境的方法;2. 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2. 理解山水田园诗的深层意义和意境。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山水田园诗的相关音乐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山水田园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讨论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表达意境的方法。
第二步:讲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书写,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2. 介绍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如《离骚》、《山水》等。
第三步: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15分钟)1. 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如借景抒怀、抒发情感等;2. 分析山水田园诗的表达方法,如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细节等。
第四步:欣赏山水田园诗(15分钟)1. 选择几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进行朗读和欣赏;2.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步:写作练习(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几幅山水田园的图片,要求学生以其中一幅图片为背景,写一首山水田园诗;2.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到诗中。
第六步: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山水田园诗;2. 欣赏和评价同学们的作品,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进步。
第七步:总结和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2. 总结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3. 对学生完成的诗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反思:《山水田园诗教案》的设计主要通过讲解、分析、欣赏和写作练习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5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5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669257e45c3b3567ec8b23.png)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4、背诵这四首小诗。
【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方法指导: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课前预习: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
到了盛唐时代,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的诗人群,人们称之为“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辽阔的田野,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表现宁静淡泊的情怀,山居生活的悠然自得等。
这类诗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1、主要分类【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厌恶官场,向往隐逸】【淡泊宁静,志趣高远】【生活闲适,悠然自得】【感情复杂,不一而足】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二)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抓意象),组成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品意境)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等(悟情感)。
山水田园诗教案
![山水田园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bdb1b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5.png)
山水田园诗教案教案:山水田园诗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山水田园诗,以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 能够运用诗中的意象,创作自己的山水田园诗。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展示《山居秋暝》全诗。
2. 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用于创作山水田园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田园画,感受山水田园的美丽。
2. 引导学生思考:山水田园诗是怎样的诗?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王维,引导学生了解他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2. 展示《山居秋暝》全诗,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意。
三、意象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
2.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诗中的意象,创作自己的山水田园诗。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学习。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山水田园诗板书内容:《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业设计:1. 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诗中的意象,创作出自己的山水田园诗。
作业设计中,学生需要背诵全诗和写一篇短文,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欣赏和创作山水田园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024年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转
![2024年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转](https://img.taocdn.com/s3/m/5b8ef66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4.png)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把握其审美特征。
2.分析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提升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山水田园诗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山水田园诗审美价值的挖掘。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山水田园诗,如陶渊明、王维等人的作品。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山水田园诗句,谈谈感受。
2.知识讲解(1)介绍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发展及代表诗人。
(2)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如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表现手法多样等。
3.鉴赏分析(1)选取一首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王维),进行鉴赏分析。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象美、表现手法等。
(3)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互动交流。
4.实践环节(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山水田园诗进行鉴赏分析。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鉴赏心得。
(3)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出建议。
(2)强调山水田园诗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学会欣赏山水之美。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鉴赏分析环节是否积极参与,有哪些亮点和不足?3.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能力?五、作业布置1.请选取一首山水田园诗,进行鉴赏分析,不少于500字。
2.收集其他同学的鉴赏作业,相互交流、学习。
1.《山居秋暝》(王维)2.《归园田居》(陶渊明)3.《宿建德江》(王之涣)4.《鸟鸣涧》(王维)5.《过香积寺》(王维)六、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文学流派,如边塞诗、咏物诗等。
2.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鼓励学生创作山水田园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能力。
2.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田园诗教学设计
![田园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1eb419844769eae009ede6.png)
山水田园诗教案2一、学习目标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特征。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4、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高相应的艺术鉴赏水平。
二、真题热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3年全国高考试卷) 过香积寺(唐)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三、考点解析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1.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2.代表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3.思想内容: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常见思想情感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大好春光的珍惜●对大好河山的热爱●表达春风得意的喜悦●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渴望●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对农家生活的热爱、农家生活的情趣●表达幽雅、恬淡、愉悦的心境●表现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黑暗官场的厌弃、对黑暗现实的憎恶)1 4.常用手法:(1)写景:衬托(动静明暗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绘声绘色、有色有色(有味)、从视角听角不同角度、白描,比喻、拟人、借代。
(2)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5.语言特点: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比喻6.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四、鉴赏指导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方法指导: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
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
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二、学习《宿建德江》(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1、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三)、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
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
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
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
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四)、基本解读:1、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
(主旨)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2、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
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
“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
日暮,黄昏时分。
“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3、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
“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
空旷的原野使人孤寂。
“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
这情景让诗人感到冷清。
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三、小结: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四、作业:背诵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背诵。
二、学习《终南望余雪》(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祖咏(699一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
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
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
曾南游江南,北上蓟(jì)门。
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
《全唐诗》编诗一卷。
《终》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
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广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
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城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忧民的小诗。
(二)、基本解读:1、这首诗写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逼人。
(主旨)2、前二句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
3、后二句中,“林表明霁色”,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
“城中增暮寒”,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又临黄昏,“日暮天寒”非常自然。
可见结句写实之妙,结得确实“意尽”。
(三)、思考讨论: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诗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明确:没有。
诗人这样写是写初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的特点。
2、古人讲究炼字,请你谈谈“霁”“明”二字的妙处。
明确:1)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
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
2)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
(四)小结:本诗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的忧虑。
三、学习《田家杂兴八首》(其二)(一)、作者简介:储光羲(约706一约762),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yǎn)州(今属山东)。
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
曾隐终南山。
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
长安、洛阳收复后,被下狱,后贬死。
《全唐诗》编诗四卷。
(二)、基本解读:1、此诗写自己归隐田园之乐。
(主旨)2、“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
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
3、“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
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间。
家里的环境充满农家风情:满园里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
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
4、“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四句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
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
(三)、鉴赏要点:1、艺术特色:诗风质朴自然,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
2、知识点回顾: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
在诗歌中,指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四、学习《终南山》(一)、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是韩愈的诗友,被时人称为“孟诗韩笔”,早年屡试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
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后,方授溧阳尉。
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
孟郊一生,生活贫困,仕途潦倒,诗歌内容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失意的不平之鸣。
诗歌主要风格特征是:凄苦冷涩,奇崛险怪(二)、基本解读:1、这首诗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怪之景,表达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主旨)2、“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四句写游终南山所见的奇景。
终南山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间,此处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处深山的独特感受。
仰望,山与天接;环视,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看不到山外尚有何空间。
日月并提,并非写日月并“生”’而是诗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轮,然后再冉冉升起,看起来确实似从山石中“生”出。
着一“生”字,“险”而不“怪”,唐诗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的情韵。
接下来,“高峰夜留景”,“夜”与“景”(日光)应不能同时出现,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但仔细分析,诗人不过是说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
“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
与王维写终南山句“阴晴众壑殊”应是同义。
3、“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二句,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
“中”与“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运用类比方法,抒发诗人对山及人的赞颂之情。
“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的。
这是以“路险”反衬出诗人心地平坦。
4、“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二句写山风的威力惊人。
山高风厉,长风过处,千柏万松的枝叶都向一个方向倾斜,可见“驱”的力量。
声音本是无形无色的,如何“拂”呢?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声音自然发出。
这里就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见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清风。
5、结句“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二句,颇有言外之意,即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3、鉴赏要点此诗硬语盘空,险语惊人。
诗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诗人身处终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真的觉得天地间只有终南山,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
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
如“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遗。
韩愈《荐士》:“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孟郊诗的特色。
(三)、艺术特色:1、硬语盘空,险语惊人。
诗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诗人身处终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真的觉得天地间只有终南山,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
2、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
如“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遗。
韩愈《荐士》:“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孟郊诗的特色.五、作业: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