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人口、农业以及结构变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 1960 年代末开始,亚洲发生了一场 “绿色革命”,其标志是水稻单位面积产 量的快速提高。在我国,绿色革命的步伐 更快。
• 马尔萨斯陷阱成立的最重要条件是土地边 际报酬的递减。现代农业打破这个限制的 要点在于,生物技术进步是一种土地加强 型的技术进步,即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技术 进步,相当于增加了土地的数量,把一种 有限的投入变成了近乎无限的投入。
• 生育的边际成本的考虑:
• ①收入损失角度,生育的边际成本是上升 的。
–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某一家庭,固定 消费水平,随着孩子数量上升,就需要投入更 多的金钱,所以父母现期消费下降带来的效用 损失在边际上是增加的。也就是生育孩子的边 际成本在上升。
• ②投入时间角度,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投入时间较少时,父母的边际报酬较高。 因此投入时间多意味着父母现期收入损失 在边际上增加,即生育孩子的边际成本上 升。 • ③养育孩子的直接成本角度,是边际递减 的。多养一个孩子不过是往锅里多加一瓢 水,大孩子衣服给小孩子穿。在现代社会
• (二)基本内容
• 假设初始状态下人均收入高于生存工资。 根据马尔萨斯的第二个假设,人口将增长。 根据第三个假设,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 此,人口增长虽然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 但是劳动力的边际报酬却是递减的,因此, 人均收入下降。此时,人口仍然在增长, 但是速度下降,直到人均收入下降到等于 生存工资为止,此时人口不再增长。
2014-10-23
• 关于“边际效用递减”和“偏好稳定”的 先验假设
不具备实证性:酗酒、吸毒(汪丁丁,1997)、成瘾 性消费——欣赏音乐、对肥皂剧迷恋(Becker, 1996),后者虽然不一定违背“边际效用递减律”, 但 它会改变一个人的偏好, 从而使边际效用曲线向右移动。 对“边际效用递减律”构成威胁的还有情感、宗教和 信仰等人类行为, 这类行为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边际 效用递增”的特征。
• (一)传统土地关系及其问题 • 近代以来,农民大体上可以分成四种:地 主、自耕农、佃农和雇农。
• 反映的是土地分布不均。 • 存在的问题: • 社会层面:土地雇佣可能导致雇农和佃农 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特别是雇农中的 长工,他们吃住在地主家里,往往因为贫 困而不能组建自己的家庭,从而形成对地 主的依附关系。 • 经济层面:土地租赁会导致效率的损失
• 反过来,假设初始状态下人均收入低于生 存工资。则此时人口减少,人均收入增加, 人口下降速度减缓,直至回归增长为零的 状态。因此,在短期内,人口增长会呈现 出上下波动,但在长期,人均收入将保持 在生存工资的水平上,人口没有增长。此 时,我们说经济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
• (三)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批评 • 集中在两个方面: • 一个是资源约束假设(技术水平能够提高 资源产出水平)。 • 一个是人口增长方程。(因为人均收入可 以随人口增长而上升)
• • • • •
人口红利的背后机制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是抚养负担轻。 第二是劳动力供给充沛。 第三是创造力高。 第四是储蓄。
第二讲 农业与经济发展
•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基础性意义的经 济部门,其他经济部门的出现、存在和发 展,都离不开农业的支持。可以毫不夸张 的说,人类自身的历史,也正是农业发展 的历史。
2014-10-23
• 图(a)隐含负反馈机制,如价格机制。当外部冲 击使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而价格上升反过来 使需求减少,这种负反馈机制促使市场重新稳定 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 图(b)隐含正反馈机制。 • 但是经济系统是永恒变化,不断发展的,仅用负 反馈无法合理地说明这种过程,而必须引入正反 馈,也就是说,经济系统同时存在着正反馈和负 反馈两种机制。也就是图(c)所表示的。
• 第三,土改增强了民众的公平感,有助于 社会的和谐。 • 第四,土改消除了佃农和雇农对地主的依
三、现代农业
• 18世纪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工业革命, 19世纪电力的普遍使用,科学开始与生产 技术密切结合。自此人类进入了科技文明 时代。 • 如舒尔茨所言,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为 “现代要素”投入。(其一为机械的广泛 使用,其二为化肥、杀虫剂等现代化学品 的普及以及生物技术带来的改进。)
四、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 • • (一)保障粮食供给 (二)提供就业 (三)缓解贫困 (四)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工业化进程
五、农业在国民经济份额中的下降
• 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一个国家进 步的表现。对待这个规律的态度应该是: 既不压抑农业的发展,也不揠苗助长。
六、对农业的过度汲取及其后果
• 观点:小农体系不仅制约了古代中国农业 的发展,而且还限制了现代中国农业的国 际竞争力。 • 理由:一个是小农损失土地经营规模扩大 之后带来的规模经济,另一个是小农不利 于现代要素、特别是机械的采用。
• 是否如此? • ①就规模经济来说,经济学上通常指所有 的要素投入同比例增加的时候,产出会超 比例地增加。产生规模经济的核心是某些 要素的不可分性,比如一个农户购买的拖 拉机。但是,农业生产的多数要素投入如 土地、人力、化肥等都是可分的,那些不 可分的要素如拖拉机也可以通过市场租赁 变成可分的。因此,农业生产不具备经济 学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 (二)人口红利 • 人口转型的三个阶段意味着不同的人口结 构。对经济增长而言,第二阶段后半段的 人口结构相对于其它两个阶段具有优势。 在这个阶段,劳动人口相对于被抚养人口 更丰富,从而可能有利于经济增长。这就 是所谓的“人口红利”,即无需额外投入 就可以得到的收益。
• 国际上通行的衡量人口红利的指标是劳动 人口比和它的倒数——人口抚养比。 • 劳动人口(人口学概念出于劳动年龄的人, 并非一定参加劳动)指的是大于 15 岁、 低于 65 岁的人口,被抚养人口指的是 16 岁以下和 65 岁以上的人口。劳动人口比 是劳动人口和被抚养人口之间的比例,这 个比例越高,则人口红利越多,经济增长 就越快。
专题一
人口、农业以及结构变化和经济发 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讲 人口和经济发展
• 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
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 1978《人口论》 • (一)基本假设 • 1.存在生存工资,低于生存工资,则无法 存活。 • 2.高于生存工资,多余的收入被用作人口 的再生产,且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多余收入 的增函数。 • 3.收入多寡受到自然资源约束,是有限的。
• (二)土地改革 • 相比自耕农,租赁合约都意味着效率损失。 固定租合约的损失来自于佃农较低的承担 风险的能力,而分成租则来自佃农较低的 风险承担能力和较低的激励水平的组合。 • 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从经济学的角 度来看,就是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除 此之外,土地改革还有其它方面的意义。
• 首先,土改提高普通农民的生活水平,让 他们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子女的教育,从而 提高全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 其次,土改打破传统的等级结构,消除了 大地主对国家政策的控制,从而使得促进 社会进步的公共政策得以实施。
wk.baidu.com
• 要打破这一资源约束,需要农业创造更多 的剩余,从而使部分人可以付得起生产要 素的高价格,从而推动技术的进步。但是, 由于马尔萨斯原理的作用,每次技术变革 所带来的农业剩余的增加都被人口增长所 消耗,最终农业技术变革达到传统农业的 最高点,不再增长,而工业则处于停滞的 状态。
二、传统土地关系和土地改革
• 传统农业有效体现在:
– 资源配臵效率:舒尔茨在1964年发表《改造传 统农业》中借用大量的人类学证据说明:传统 农业不存在组织和制度的效率损失。
• (二)中国的小农体系 • 中国历史上的农业完全符合传统农业的特 征。在中国历史上,小农体系指的是一种 以小农耕作为主导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这里的“小农”不仅包括自耕农,而且也 包括佃农。 • 即使土地分配极端不均,但只要不存在很 多经营性地主,只要土地是由小农耕作的, 则一个社会仍然拥有小农体系。
一、传统农业
• (一)什么是传统农业,有何特征? •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舒尔茨, 1964/1987)中给出作者的定义:“不使用 现代要素的农业生产”。舒尔茨用“贫穷 (技术和收入)但有效(资源配臵)”来 概括传统农业的特征。
• 传统农业贫穷体现在:
– 单位面产低 – 人均产出、即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
• 既然生育孩子的边际收益是下降的,边际 成本是上升的,那么就存在一个生育孩子 的最佳数目。
三、人口转型和人口红利
• (一)人口转型 • 人口转型指的是人口生育率、死亡率和人 口结构的变化。 • 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 增长率; • 第二阶段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 增长率; • 第三阶段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
• 首先,中国农业技术发展已经达到了很高 的水平。 • 在南宋时期就出现了水泵、水力推动的、 比英国的珍妮纺织机还先进的织布机等先 进技术。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技术改 进已经达到了极限。如当时的冶炼技术已 经不可能再有提高的余地,又如在江南地 区,铜和布的价格都已经变得非常昂贵, 整个经济受到资源约束的限制。
2014-10-23
• 在主流经济学中,倾向于认为经济会自动 收敛或稳定于均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均衡意味着稳定,即内生或外生的经济变 量的变动不会使系统失去稳定性,系统会 自动地调节,重新稳定或收敛到均衡状态。
2014-10-23
• 但是,在系统科学中,均衡并不一定意味 着稳定,在均衡状态下对应着三种不同的 稳定状态,如图:
2014-10-23
均衡与均衡范式
• 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源于牛顿古典力学。在古典 力学中,均衡表示一个物体在两种或多种力作用 下的静止状态。运用到经济学中,均衡有了多重 的含义——狭义和广义。
2014-10-23
• 狭义:供需一致。 • 广义:某一经济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 在主流经济学中,均衡概念是影响至深的, “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的观点,及对均衡 机制的理论描述,主宰了新古典主义理论”
二、贝克尔的人口理论
• • • • 1987《家庭经济分析》 (一)生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生育的收益: ①孩子如同耐用品,能给父母带来持续的 快乐。 • ②孩子又是投资品,在未来可以为父母带 来收入流。
• 生育的成本:需要父母投入时间和金钱。 贝克尔特别强调父母时间投入的机会成本。 这个成本取决于父母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 获得的工资,或是自我雇佣所能获得的收 入。
– ①以低价收购粮食,再将这些粮食分配给城市 居民消费。(中国) – ②以低价收购粮食,但以高价提供农业投入品, 导致人为的剪刀差。
• 统购统销和人民公社带来的后果: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民被固着在土地上 城市农产品供应紧张
第四讲 结构变化与城市化
某物品量 0 1 2 3 4 5 6 7 8 90 总效用 0 46 84 115 137 151 158 158 156 150 边际效用 0 46 38 31 22 14 7 0 -2 -6
• 国家贫穷希望发展重工业——压低农产品 价格,降低城市工人工资,以使工业获得 更多利润,实现资本的快速积累。
– 统购统销:国家统一购买统一销售粮食 – 人民公社:降低挨家挨户收粮成本,由生产队 和公社一级一级上缴粮食。
• 这些便利了国家实现对农业的汲取,形成 了所谓的“剪刀差”
• 剪刀差存在的两种形式:
• 父母生育多少孩子,是在生育孩子的收益 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这样,我们就可以 用标准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 了,这里重要的因素是边际收益和边际成 本的变化。
• 生育的边际收入的考虑: • ①作为耐用品,“消费”获得的效用符合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②作为投资品,投资边际收益递减,因为 投资获得的收入是边际效用递减的。
• (三)高水平陷阱 • 伊懋可(Mark Elvin)在其 1973 年的著 名著作《中国的历史形态》(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中,详细考察了清 代中国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情况,并以此为 基础提出了高水平陷阱(the high equilibrium trap)理论。 • 所谓高水平陷阱,指的是农业高度发达、 但工业却停滞不前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