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陶行知
陶行知生平
•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 男,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 教育 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 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是中国 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 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 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 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 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 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 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 《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 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
你想去远方,就要离开你现在站的 地方。不知所措的时候,所有的改
变都是对的。
陶行知的从教经历
• (一)反对旧式教育,主张教育改革。 • (二)进行办学试验,推行平民教育 • (三)投身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学校(四)开展“科学下嫁”,创办山海 工学团 • (五)推行国难教育和战时教育,出访2 6 国 • (六)提倡全面教育,创办育才学校 • (七)实行民主教育,创办重庆社会大学
品格。
1915年,陶行知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 时,与导师合影
• 陶行知的“求学梦” • 陶行知的“救国梦” • 陶行知的“教育梦”
求学梦
• 歙县隶属于徽州府,是人文荟萃之地, 历来重视教育,家家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培养。陶行知自幼聪颖好学,家里却无 力送他入塾读书。在陶行知6岁时,蒙 馆先生方庶咸喜其聪颖,愿意免费为其 开蒙。15岁的陶行知,进入歙县城内的 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就读,陶行 知的母亲在学校作帮佣。陶行知学习之 余,偶尔帮母亲做杂活。在崇一学堂的 三年时间里,陶行知学习了国文、英文、 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了西方新 式教育。
陶行知历史照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 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 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有最高的道德修养,他有最高的理 想,他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 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了一整套教育理 论,并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 很大很大的成绩。他的品德、修养和理论 都值得学习和继承。
•
1908年,陶行知怀着医学救国的
思想,进入杭州广济学堂读书。后因不
满校方歧视非教徒学生,愤而退学。
1909年,陶行知考入南京汇文书院。
次年春,汇文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成立
金陵大学,陶行知即升至金陵大学文科
就读。此间,陶行知热心公益,关心时
事,积极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
•
辛亥革命爆发后,陶行知微利用课
余时间,经常组织爱国演讲和义捐活动,
• 1923年5月,陶行知与朱其慧、黄炎培等又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筹备会, 陶行知为干事,在北京开办了四所平民实验学校。6月陶行知等人又组织了 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用募集的钱款开办了3所平民实验学校。陶行知与朱 经农合编的《平民千字课》教材,短期内发行了200多万册,将全国平民教 育活动推向了高潮。这本教材,不仅是平民识字读本,更重要的是陶冶了平 民精神、唤醒了千百万沉睡的民众,这是史无前例的。
• 陶行知十分重视农村教育。1926年1月,他提出开展“师范教育下乡运动”。 他放弃了月薪4000多银元的教授不做,于 1927年1月开始创办南京晓庄师范 学校。当时,南京晓庄村头出现在了这样一则有趣的招生广告:“本样准备 田园二百亩,供学生耕种;荒山十里,供学生造林;最小数经费,供学生造 茅屋居住;中心小学数处,供学生实地学做;指导员数人,指导学生学 做……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来。”崭新的教学理念,吸引了一大 批有志青少年前来报名。
•
陶行知回国后,长达30年的教育生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
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
“五四”运动时期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陶行知积极投身到爱国运动之中,参加组
织南京学界联合会,痛斥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卖国贼。他支持学生爱国
运动,并担任学生联合会顾问。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东
南大学,陶行知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在“五四”运动的反
支持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解决财政困难
问题。1914年6月,陶行知以全校总分
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
• 陶行知的“求学梦” • 陶行知的“救国梦” • 陶行知的“教育梦”
救国梦
• 1915年陶行知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教育家杜威,学习和 研究教育科学。杜威当时最欣赏的两个中国留学生,一个是胡适,一 个是陶行知。陶行知学习杜威的教育理论,并不是一味的盲从,而是 创造性地接纳和吸收。在后来的教育实践中,陶行知结合中国实际, 把杜威的教育理论翻了个个儿,变“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把“从教中学”发展为“教学 做合一”,创建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教育理论。 1917年陶行知在 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这年,他谢绝了导 师孟禄挽留他申请博士学位的好意,决定回国。同年秋,年仅26岁的 陶行知,怀着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的宏愿,毅然回到灾难 深重的祖国——他要用自己所学,报效当时积贫积弱的祖国。
帝反封建斗争中,深受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这对他平民教育思想
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陶行知的“求学梦” • 陶行知的“救国梦” • 陶行知的“教育梦”
教育梦
• 当时的中国有四亿人口,却只有八千万人有机会读书。陶行知对此触动很大。 怀着“要使中国人都能受到教育”的宏大志向,陶行知开始了前无古人的平 民教育实践活动。他把教育惠民、教育强国,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伟大目标, 并为之不懈探索和努力。
信》、《行知诗歌集
陶行知名字由来
• 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 • 1912年,他另取“陶知行”为名,次年将
之用作笔名。1917年留美归国后,他正式 改名为“知行”。 • 1927年,他又想改名为“行知”。 • 1934年7月16日,他发表《行知行》,终 于公开宣布将名字由“知行”改为“行 知”。
• 从“知行”到“行知”再到 “行知行”,他的名字的每一 次变化,实质上是他教育哲学 思想一次又一次发生质的飞跃 的表现:从王阳明的主观唯心 主义发展到杜威的实用主义哲 学,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发 展到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他易名的过程,实际上是他不 断追求真理、实践真理的过程。 他信奉的哲学思想在不断变化, 他的名字如影随形,但是永不 变更的一点,就是他的“真人”
• 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不是为了自己名和利,其目的是提高广大国民的文化 素质,改造社会环境,创造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因此说,陶行知的教育 “惠民梦”,也是他的教育“强国梦”。
• 陶行知的先进的教育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正确分析和处理 了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其目的是要使教育为振兴中华服务。
陶行知
陶行知生平
•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 男,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 教育 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 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是中国 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 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 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 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 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 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 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 《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 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
你想去远方,就要离开你现在站的 地方。不知所措的时候,所有的改
变都是对的。
陶行知的从教经历
• (一)反对旧式教育,主张教育改革。 • (二)进行办学试验,推行平民教育 • (三)投身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学校(四)开展“科学下嫁”,创办山海 工学团 • (五)推行国难教育和战时教育,出访2 6 国 • (六)提倡全面教育,创办育才学校 • (七)实行民主教育,创办重庆社会大学
品格。
1915年,陶行知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 时,与导师合影
• 陶行知的“求学梦” • 陶行知的“救国梦” • 陶行知的“教育梦”
求学梦
• 歙县隶属于徽州府,是人文荟萃之地, 历来重视教育,家家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培养。陶行知自幼聪颖好学,家里却无 力送他入塾读书。在陶行知6岁时,蒙 馆先生方庶咸喜其聪颖,愿意免费为其 开蒙。15岁的陶行知,进入歙县城内的 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就读,陶行 知的母亲在学校作帮佣。陶行知学习之 余,偶尔帮母亲做杂活。在崇一学堂的 三年时间里,陶行知学习了国文、英文、 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了西方新 式教育。
陶行知历史照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 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 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有最高的道德修养,他有最高的理 想,他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 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了一整套教育理 论,并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 很大很大的成绩。他的品德、修养和理论 都值得学习和继承。
•
1908年,陶行知怀着医学救国的
思想,进入杭州广济学堂读书。后因不
满校方歧视非教徒学生,愤而退学。
1909年,陶行知考入南京汇文书院。
次年春,汇文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成立
金陵大学,陶行知即升至金陵大学文科
就读。此间,陶行知热心公益,关心时
事,积极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
•
辛亥革命爆发后,陶行知微利用课
余时间,经常组织爱国演讲和义捐活动,
• 1923年5月,陶行知与朱其慧、黄炎培等又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筹备会, 陶行知为干事,在北京开办了四所平民实验学校。6月陶行知等人又组织了 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用募集的钱款开办了3所平民实验学校。陶行知与朱 经农合编的《平民千字课》教材,短期内发行了200多万册,将全国平民教 育活动推向了高潮。这本教材,不仅是平民识字读本,更重要的是陶冶了平 民精神、唤醒了千百万沉睡的民众,这是史无前例的。
• 陶行知十分重视农村教育。1926年1月,他提出开展“师范教育下乡运动”。 他放弃了月薪4000多银元的教授不做,于 1927年1月开始创办南京晓庄师范 学校。当时,南京晓庄村头出现在了这样一则有趣的招生广告:“本样准备 田园二百亩,供学生耕种;荒山十里,供学生造林;最小数经费,供学生造 茅屋居住;中心小学数处,供学生实地学做;指导员数人,指导学生学 做……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来。”崭新的教学理念,吸引了一大 批有志青少年前来报名。
•
陶行知回国后,长达30年的教育生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
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
“五四”运动时期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陶行知积极投身到爱国运动之中,参加组
织南京学界联合会,痛斥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卖国贼。他支持学生爱国
运动,并担任学生联合会顾问。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东
南大学,陶行知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在“五四”运动的反
支持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解决财政困难
问题。1914年6月,陶行知以全校总分
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
• 陶行知的“求学梦” • 陶行知的“救国梦” • 陶行知的“教育梦”
救国梦
• 1915年陶行知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教育家杜威,学习和 研究教育科学。杜威当时最欣赏的两个中国留学生,一个是胡适,一 个是陶行知。陶行知学习杜威的教育理论,并不是一味的盲从,而是 创造性地接纳和吸收。在后来的教育实践中,陶行知结合中国实际, 把杜威的教育理论翻了个个儿,变“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把“从教中学”发展为“教学 做合一”,创建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教育理论。 1917年陶行知在 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这年,他谢绝了导 师孟禄挽留他申请博士学位的好意,决定回国。同年秋,年仅26岁的 陶行知,怀着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的宏愿,毅然回到灾难 深重的祖国——他要用自己所学,报效当时积贫积弱的祖国。
帝反封建斗争中,深受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这对他平民教育思想
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陶行知的“求学梦” • 陶行知的“救国梦” • 陶行知的“教育梦”
教育梦
• 当时的中国有四亿人口,却只有八千万人有机会读书。陶行知对此触动很大。 怀着“要使中国人都能受到教育”的宏大志向,陶行知开始了前无古人的平 民教育实践活动。他把教育惠民、教育强国,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伟大目标, 并为之不懈探索和努力。
信》、《行知诗歌集
陶行知名字由来
• 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 • 1912年,他另取“陶知行”为名,次年将
之用作笔名。1917年留美归国后,他正式 改名为“知行”。 • 1927年,他又想改名为“行知”。 • 1934年7月16日,他发表《行知行》,终 于公开宣布将名字由“知行”改为“行 知”。
• 从“知行”到“行知”再到 “行知行”,他的名字的每一 次变化,实质上是他教育哲学 思想一次又一次发生质的飞跃 的表现:从王阳明的主观唯心 主义发展到杜威的实用主义哲 学,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发 展到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他易名的过程,实际上是他不 断追求真理、实践真理的过程。 他信奉的哲学思想在不断变化, 他的名字如影随形,但是永不 变更的一点,就是他的“真人”
• 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不是为了自己名和利,其目的是提高广大国民的文化 素质,改造社会环境,创造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因此说,陶行知的教育 “惠民梦”,也是他的教育“强国梦”。
• 陶行知的先进的教育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正确分析和处理 了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其目的是要使教育为振兴中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