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普勒效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普勒式测量原理 多普勒式采用两个换能器,一个发射,一 个接收,进行流体测量。发射换能器以某特定频率向 流体中发射一个声波信号,经流体中的固体颗粒或气 泡反射后,由接收换能器检测到。流量计进行比较发 射和接收的频率,并计算出频率的变化。该频率的变 化与流体的流速成比例关系,由多普勒效应可得之。
光的多普勒效应
在经典物理学中,如果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那么观 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的频率就不相同了,这种现象叫做多 普勒效应。相对运动必须区别为:(1)波源运动,接收器静 止;(2 )波源静止,接收器运动,两种基本情况,由波源、 媒质、接收器三者间状态决定。对于光波来说,从相对论的观 点看来,以太作为具有弹性的传播光波的力学媒质的观点是不 存在的,因而在两种情况之间不应有任何差别。一光源在惯性 系 中以速度 作匀速运动, 它相对于原点处的观察者 的瞬间径 向速度分量为 ,和光源一道运动的观察者 测得相继的两光波 波峰的时间间隔为 。在这段时间内,光源和 的距离增加了 (考虑了时间膨胀),因而由 观测到的波峰的时间间隔 是
GPS工作原理
那么,GPS 是如何给地面某一点精确定位的呢?方法有好几种,以多普勒频 移观测法为例,卫星上设有信号源,在轨道上运行时不断向地面发射固定频率 的电磁波,地面 GPS 接收仪可以接收到这种信号,根据物理学多普勒效应,当 波源和观测点作相对运动,地面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发生改变,和波源发出的 频率不同。卫星从 A 点运行到 B 点,地面接收仪能测到这段时间卫星信号频率 变化,而这种变化与接收仪所在位置及距离卫星的长度有关。通过计算机可精 确计算 A、B 点分别与接收仪的距离,以及 A、B 点的距离差值,经过大地坐标 换算,很快便可确定 GPS 接收仪所在位置的经度、纬度、高度。如果两次大地 定位的坐标有变化(即使是微米量级的变化),都可以判断地面某一点水平运 动方向、速率以及垂直升降幅度。
有运动时,观测者收到的谱线波长与光源静止时发射的谱线的波长有差别。举个例子,一个光源 A 向
着观测者运动,另一个光源 B 远离观测者运动。如果两个光源 A 和 B 本身发射相同波长的光,波长是
λ 0 ,那么观测者收到的光,波长都不相同。他看到 A 光源的波长 λ A 要比 λ 0 小,而 B 光源的波长
于是得到频率变换式
( 为光源固有频率, 为 系中接收器接收光脉冲信号的频率。) 当光源作纯粹径向运动时, ,得
( 离 而去)
( 向 运动)
设光线的反方向和 系的 轴的夹角为 , 令
, 代入频率变换式得到
这就是多普勒效应的相对论公式。在相对论范围内,存在着所谓横向多普勒效应,也就是当 相对速度的方向与观测方向垂直时 ,频率发生了变化。当然,这完全是由时间膨胀引
起的。这里又提供了一种证明自然界存在时间膨胀的方法。
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于声波,同样也适用于光波。当光源快速朝着 我们运动时,它所发射的光会发生 “蓝移” ,频率增大;反之,当光 源离我们而去时,它所发射的光会发生 “红移 ” ,频率减小。天文学 家常常反过来利用多普勒效应:把某个恒星发的光谱与正常的光谱 相比较,如果光谱线 “蓝移” ,则说明这个恒星正向着我们而来;如 果光谱线 “红移 ” ,则说明这个恒星背离我们而去。而且根据 “蓝移 ” 和“红移”量的大小还可以估算出该恒星的运动速度。
哈勃研究的星系,红移量还都比较小。都在 z<0.003 的范围。哈勃之后的几十年来,已经发现了
许多大红移的星系。 在目前已知星系中最大红移已经达到 z~1。 在这样大的范围中哈勃关系仍然成立。 至今观测的结果都符合膨胀模型的预言。
海流测量是海洋调查的重要内容
60 年代初期,美国科学家研制出声学海流计,它是根据声学多普勒原理制成的测流 仪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声波在流动液体中的多普勒效应来测量海流。用它可 以测量海流的深度剖面,可以测得湍流和弱流,还能在航行中连续同时测量多层海 流而且精度高。
浅谈 多普勒效应
一、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种经验:当一列鸣着汽笛的火车经过某观察者时,他 会发现火车汽笛的声调由高变低.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声调的高低是由 声波振动频率的不同决定的,如果频率高,声调听起来就高;反之声调听起来就低.这种 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它是发现者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1803-1853) 的名字命名的, 多普勒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于 1842 年首先发现了这种效应.为 了理解这一现象,就需要考察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传播时的规律. 其结果是声波的波长缩短,好象波被压缩了.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播的波数就增加 了,这就是观察者为什么会感受到声调变高的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 波长变大,好象波被拉伸了. 因此,声音听起来就显得低沉.定量分析得到 f1=(u+v0)/ (u-vs)f ,其中 vs 为波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0 为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f 表示 波源的固有频率,u 表示波在静止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当观察者朝波源运动时,v0 取正 号;当观察者背离波源(即顺着波源)运动时,v0 取负号. 当波源朝观察者运动时 vs 前面取负号;前波源背离观察者运动时 vs 取正号. 从上式易知,当观察者与声源相互靠 近时,f1>f ;当观察者与声源相互远离时。f1<f
多普勒效应在科学技术中有广 泛的应用.
交通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电磁波,通常是红外线,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 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装有多普勒测速仪的警车有时就停在公路旁, 在测速的同时把车辆牌号拍摄下来,并把测得的速度自动打印在照片上. 宇宙中的星球都在不停地运动.测量星球上某些元素发出的光波的频率,然后跟地球上这 些元素静止时发光的频率对照,就可以算出星球靠近或远离我们的速度. 医生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 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俗称“彩超”,可以检查心脏、大脑和眼 底血管的病变.
λ B 要比 λ 0 大。通常称 A 光源的波长紫移了,而 B 光源的波长红移了。相对速度越大,红移或紫移 越厉害。
采用多普勒效应的机制来解释河外星系的红移,那就表示河外星系正在远离我们。哈勃还发现,
河外星系红移量的大小同其距离有关。距离越近的星系红移量越小,距离越远的星系红移量越大。这
个性质通常叫做哈勃关系。 它是表示越远的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也越大。这一切都符合膨胀宇宙的预 言。
雷达能够迅速、准确、细致地测定降水区的位置、范围、强度、性质,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情 况,它是一种掌握降水动态和提供降水临近预报的有效工具。自 1950 年代以来,天气雷达在中尺度 天气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来自大气中各种目标物的雷达回波强度、回波形状的演变,以及与之 相联系的多普勒速度,都提供了有关目标物本身的信息,以及对流和中尺度大气运动对该目标物作用 的信息。现今使用的 S 波段(10cm)和 C 波段(5cm)天气雷达所观测到的回波,绝大多数来自于降水, 它能够随时探测到测站周围一定范围内降水的发生、发展、消散以及移动等情况。多普勒雷达可以探 测到降水云内和晴空大气中的水平风场和垂直风场,降水滴谱和大气湍流等,可以探测冰雹、龙卷、 下击暴流等。雷达在天气预报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中尺度天气分析以及利用线性外推法等制作 临近预报。 气象多普勒雷达。它和一般测雨雷达的区别是,由于它改进了脉冲无线电波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接收 到的回波讯号码除了普通雷达也能收到的回波强度以外,还有回波的位相差异,这样就不仅能了解云 雨区的位置和强度,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得到云雨区中的风场的情况。而风场(包括垂直气流)变化又 是决定云雨天气系统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因此天气多普勒雷达现在已经成为警戒强风暴强对流天气 的有力工具,大大增强了防灾抗灾的能力。
●能够在其他星Fra Baidu bibliotek上发现生命,并同地外文 明开始接触吗?
意大利国家生物天文学计划协调员克里斯蒂亚诺·科斯莫维奇:1997 年 10 月 26 日,在意大利 波洛尼亚省梅迪奇纳,利用一台直径为 32 米的射电望远镜启动了一项生物天文学研究计划,旨在寻 找太阳系外具有含液态水和大气层的行星,也就是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继瑞士的米歇尔·梅厄在飞 马座 51 星系发现第一颗行星后,最近 3 年内,由杰夫·马西领导的研究小组又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另 外 11 颗行星。不过他们使用的仅仅是间接技术,即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从行星的重力效应引起 的恒星光谱的移动,来发现围绕这颗恒星运行的巨大行星。而我所提出的建议则是,利用射电望远镜 寻找类似彗星同木星相撞时产生的效应。1994 年,休梅克-列维彗星的 21 块碎片同木星相撞,发生 了一场真正的宇宙灾难。当时这颗彗星在木星的大气层中释放了大量的水蒸气,在高达 10000℃条件 下的这种冲击引起了微波激射效应 (一种类似于激光的微波辐射) 。 而架设在梅迪奇纳的射电望远镜, 在 22GHz(波长 1.35 厘米)频率上发现了这些水蒸气。因此,人们就联想到,就像 40 亿年前成群的 彗星轰击太阳系,从而在行星上储存了产生生命所必须的水和有机物一样,银河系中几千个恒星系已 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同样的现象。 人们估计, 利用梅迪奇纳的射电望远镜可以发现距离我们 50 光年的星系中进行的这种气体释放, 从而不排除在一些行星的大气层中发现水的可能性。 人们选择已发现的太阳系外的 5 颗行星和 5 颗棕 色矮星(质量是太阳质量 0.01~0.08 倍的木星型失败恒星),作为首批观测目标。
二、光波的多普勒效应
具有波动性的光也会出现这种效应, 它又被称为多普勒-斐索效应. 因为
法国物理学家斐索(1819-1896)于 1848 年独立地对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做
了解释, 指出了利用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相对速度的办法.光波与声波的不同之
处在于, 光波频率的变化使人感觉到是颜色的变化. 如果恒星远离我们而去, 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则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如果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
三、光的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在研究远处的旋涡星云发出的光谱 时,首先发现了光谱的红移,认识到了旋涡星云正快速远离地球而去.1929 年 哈勃根据光谱红移总结出著名的哈勃定律:星系的远离速度 v 与距地球的距离 r 成正比,即 v=Hr,(H 为哈勃常数).根据哈勃定律和后来更多天体红移的测 定,人们相信宇宙在长时间内一直在膨胀,物质密度一直在变小. 由此推知, 宇宙结构在某一时刻前是不存在的, 它只能是演化的产物. 因而 1948 年伽莫夫 (G. Gamut)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大爆 炸宇宙模型逐渐被广泛接受,以致被天文学家称为宇宙的"标准模型" . 多普勒-斐索效应使人们对距地球任意远的天体的运动的研究成为可能, 这 只要分析一下接收到的光的频谱就行了. 1868 年,英国天文学家 W. 哈金斯用 这种办法测量了天狼星的视向速度(即物体远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得出了 46 km/s 的速度值 .
1929 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河外星系普遍都有红移现象。红移就是光谱线的波长变长了(或
频率降低了),如果原来某种原子发射的一条谱线的波长为 λ 0 ,那么,从河外星系来的这种谱线波 长λ 总要比 λ 0 大。通常用 z=( λ - λ 0)/ λ 0 来表示红移的大小。z 称为红移量。
从这种红移的特征看,它可能是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所谓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光源相对于观测才
感谢老师及助教的关心与支持!
作者: 郭松 学号:PB03203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