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可靠性和环境试验管理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可靠性增长技术是随着可靠性增长定量化(增长模型)的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本文通过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在分析了国内外增长模型研究的基础止,举例综述了国内外可靠性增长技术在工程中应用的现状和发展,以及目前结合我国国情开展的可靠性增长工程活动。

关键词可靠性增长历史现状发展

一、可靠性增长和增长试验

产品固有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制造出来的.由于产品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产品更新换代加速.设计一种产品,需要有一个不断深化认识、逐步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初始产品(或称为样机)在试验或运行中故障较多,存在许多设计和工艺方面的缺陷。通过有计划地改进设计和工艺,根除故障产生的原因,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逐步达到预期的目标。这种有计划的按照“试验一分析一改进”(Test, Analysis and Fix,缩写为TAAF)的程序,使产品可靠性获得提高的过程,称之为可靠性增长。可靠性增长可分两种情况:在研制过程中的增长主要是通过改进设计来达到的;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产品的筛选或老炼过程排除产品中的不良元器件、部件和工艺缺陷而得到增长。当然,使用中又会进一步发现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不足之处,同时还会不断地收到使用中故障信息的反馈,通过改进产品使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实现可靠性增长的关键在于发现故障,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为了发现故障,就要对产品进行试验或运行,所以实现可靠性增长离不开可靠性增长试验。

可靠性增长试验是在产品研制过程中有计划地实行试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处在实际环境、模拟环境或加速变化的环境下经受试验,以暴露设计中的缺陷。所以,可靠性增长试验是在试验中激发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后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使产品固有可靠性得到不断提高的一种试验。由于可靠性增长试验是通过TAAF过程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所以它包含了对产品性能的监测、故障分析及其对减少故障再现的设计改进措施的检验。另外,可靠性增长试验本身只能暴露问题,不能提高产品固有可靠性,只有采取纠正措施,防止故障再现才能达到可靠性增长的目的。可见,可靠性增长试验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试验发现故障;二是判断或验证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可靠性增长试验是可靠性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可靠性增长的工程原理可以看出,可靠性增长试验离不开其它的可靠性工作,而其它工作的结果又将体现于或被利用于可靠性增长试验之中,这样才能将这些工作转化为工程上的现实效益。可以说,可靠性增长试验是联结、带动各项可靠性工作的一条主线。它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来全面审查所有的可靠性活动,因此它是可靠性工程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应该指出,要注意区分可靠性增长试验和可靠性增长,可靠性增长试验是在产品研制阶段进行,但产品的可靠性增长贯穿了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的全过程,即在研制阶段结束后,仍然存在可靠性增长的要求。通过使用和维修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产品,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当然,在可靠性增长及试验的概念提出来之前,就已经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TAAF的过程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尽管那时还没有出现“可靠性增长”一词.然而,这种做法可以说只停留在定性水平上,还没有达到定量要求.应该说,定量化的研究是从可靠性增长数学模型的研究开始的。

总之,可靠性增长是产品可靠性水平不断提高的一种现象或状态。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可靠性增长试验等一系列活动。这种活动造成的可靠性增长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可以用可靠性增长模型这种数学形式来描述。有了增长模型,研制活动的规划者和管理者就可以利用较为准确的定量方法来计算和评估研制对象的可靠性状态,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预测末来的可靠性状态,以便就拥有的各项资源作出系统的安排.

二、国外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实现可靠性增长离不开可靠性增长试验,增长试验可以激发产品故障,对故障信息又要靠可靠性增长模型这种数学形式来描述,所以可靠性增长定量化的研究是随着可靠性增长模型的提出及其在增长试验中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五十年代末期,国外就提出了可靠增长的思想,但在可靠性增长定量化的研究中,具有突破性贡献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发动机与电机部门的一位工程师杜安(J. T. Duane)先生。

1962年,D。先生发表了一篇报告,分析了五种设备(两种航空发电机,一种喷气发动机,两种液压装置)的近600万小时的失效数据,发现了这些设备的累积工作时间在双对数座标纸上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

Duane模型的出现,不仅使人们看到了可靠性增长定量化的可行性,也使人们看到了可靠性增长定量化的意义。因为有了增长模型,研制计划的管理者就能用它来估计现时刻研制对象的可靠性水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预测达到目标值所需要的时间和其它资源的需求量,以便就拥有的时间、人员、资金做出系统的安排和调整。Duane模型已被后来许多其它的试验数据所证实.目前,Duane模型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可靠性增长模型.

Duane模型提出的同年,Lloyd & Lipow(D. K. Lloyd & M. Lipow)提出T他们的Lloyd$. Lipow模型。此后可靠性增长间题引起了国外可靠性工程界的广泛注意,并发表了数百篇论文、报告。美国对可靠性增长间题更为重视,曾在1972年、1979年、1978年、1988年四次召开可靠性增长的学术会议,并发表了会议录(见表1)。同时,各式各样的可靠性增长模型一个接一个地被提出来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十个增长模型被应用于可靠性工程之中.如美军标MIL-IDBK-189,按照离散型增长模型和连续型增长模型的分类方法,总共给出了17个增长模型(其中离散型8个,连续型9个)。参考文献〔5〕例举的软件增长模型就有91个。分析这些模型,其中大部分是按照类似Duane的研究思路构造出来的,即分析具体产品的增长试验数据,然后从中益结出规律,提出增长模型。此外,还有一部分是从其它学科领域的实践中总结出增长规律,提出增长模型,然后“引进”到工程可靠性增长领域.如生物学中描述细胞繁殖增长规律的甘培茨(Gompertz)模型。再如,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非参数增长模型(增长模型也可以分为参数和非参数增长模型)则又是借鉴了经济学领域中分析经济增长趋势的方法而得来的.另外,还有的模型,用“大胆假设”的方法来主观地假设增长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增长的数学模型,当然,这需要以后有更多的合适试验数据来支持这些假设。在诸模型中,其中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是Duane模型,从1962年开始,该模型不但被应用于硬件,还被应用于软件。三十年的工程考验表明,它有广泛的适用性.1978年,该模型首先被美军标MIL-ST。一1655(EC)所采纳.此后,分别于1989年和1987年被美国军用手册MIL-HDBK-338和MIL-HDBK-781所引用。1989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的TC-56 (CO) 150文件也采纳了Duane模型,当然,Duane模型也有一些缺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没有考虑数据的散布特性,从而不易给出当前的MTBF的区间估计。

表1 美国可靠性增长学术会议概况

[1] AMSAA是Amry Materiel System Analysis Activity的缩写。

[2] IES是Instituted Enviroomentat Sdmoes的缩写。

另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是AMSAA模型。为了克服Duane模型的缺点,曾在美军装备系统分析中心(Amry Materiel SystemAnalysis Activity)工作的Crow. L. H在Duane模型的基础上于七十年代提出了一个新模型,称之为AMSAA模型或Crow模型。人USA人模型与Duane模型的故障数均值公式完全相同,但AMSAA模型则进一步给出了Duane模型的概率解释。Crow发展了单台系统可靠性增长的严格统计方法,包括参数及系统MTBF的总估计、系统的MTBF、

形状参数的置信区间及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方法.该模型也先后被美国军用手册MIL-HDBK-189,MIL-HDBK-338和MIL-HDBK-781所采用,接着又被IEC的TC -56(C0)150号文件所引用。

另外,随着软件应用的迅速发展,国外已有了数十种软件的可靠性增长模型,但其中有很多是未经工程验证的或者是适用面很小的模型,而且至今尚未推出被公认的通用模型。

为了验证增长模型的适应性以便更好的应用,1975年美国休斯飞机公司(HughesAircraft Company)根据罗姆航空发展中心(Rome Air Development Center,简称RADC)合同,对各种地面的机载系统(或设备)在“内场”和“外场”基本环境下进行了六种模型(Duane模型、IBM模型、指数一单项幕级数模型,Lloyd - Li pow模型、Aroef模型和简单指数模型)适用性的研究工作。这六种模型,每一种都与数据组(地面设备有186个数据组,机载设备有84个数据组)进行拟合。这些数据大多数都是从休斯公司制造的系统中获得的,对于地面计算机和显示器,也从海军舰船系统工程站得到一些外来数据。根据资料[11]提供的数据,从按照地面/机载系统“内场”和“外场”分类进行的拟合优度分析结果来看,没有一个模型在任何场合都优于其它模型,即不存在绝对优良的模型.从机载设备对各类模型的拟合优度分析来看,不同的机载系统有比较好的拟合模型。尽管Duane模型对几乎所有都拟合,但也很少有拟合“最佳”的情况。由此可见,不同类型或不同规模的设备(系统)在研制中遵循着不同的可靠性增长规律。也正是这个原因,可靠性增长模型至今仍在发展.

综上所述,分析国外可靠性增长的发展历史,几十年来主要是围绕增长模型展开的。当然,最近十几年已经开始转向了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最佳模型的研究。例如上述的休斯公司。这种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最洼模型的研究,已经逐步转为今后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研究主流。因为,对广大可靠性工程师来说,目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是缺少增长模型,而是缺少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最佳模型的基本判别准则。换句话说,也就是众多的增长模型的应用问题.关于应用经验,可以参考文献[11]中所介绍的美国空军机载设备可靠性增长及增长试验的应用经验,本文不再详述。

三、国内可靠性增长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国内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研究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国外可靠性增长理论和方法的引入,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可靠性工程活动而发展起来的.

在可靠性增长的理论研究上,我国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于1975年、1977年和1981年先后三次提出我国要搞“变动统计学”和“小样本变动统计学”的研究.这就是我国最早提出的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理论基础.随后就有人从国外引进了Duane、AMSAA和Gompertz等模型,并作了许多工程验证工作.华东师大周延昆教授就是较早开始研究可靠性增长理论的学者之一。他不仅对Duane模型,AMSAA模型的统计分析进行了研究,而且把两个模型应用在沪产电视机的可靠性增长试验上.1985年他又发表了“EDRIC模型分析系统设计中的可靠性增长”的应用报告.北京强度与环境研究所的周源泉和翁朝曦高级工程师是我国较早开展可靠性增长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另二位专家。他们最大的贡献就是在AMSAA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有普遍意义的AMSAA - BISE模型.该模型解决了Crow先生十几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多台同步可靠性增长模型及数据处理问题,包括趋势检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模型参数及系统MTBF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分组数据及丢失数据的统计推断,以及第r次未来失效的预测区间等问题。另外,还有陈世基、关绍敏、叶尔弊等很多学者和专家对可靠性增长二、三项分布模型参数Bayes估计进行了研究。

从过去的十几年来看,我国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消化国外已提出的增长模型,并提出新的增长模型和研究参数估计及统计判断方法等方面。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比较多的是集中在可靠性增长管理和增长试验过程中如何应用好已提出的模型。下面仅从国内航空武器装备领域来分析可靠性增长和增长试验的发展和现状。

国内航空武器装备可靠性增长技术的概念和思想也是从国外引进的。可靠性增长技术真正作为标准法规提出来是GJB950-88《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该标准是参照美军标MIL-STD-785B并结合我国国情制订的.它引进了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中,为提高装备性能、降低全寿命期费用而采用的先进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技术内容。《大纲》是我国武器装备开展可靠性工作的基本法规,也是订购方在武器采办任务中提出可靠性要求和承制方为达到所需要求而制定具体产品可靠性保证大纲的基本依据.在《大纲》中,首先确定了可靠性增长的概念;其次,把可靠性增长试验作为若干个可靠性工作项目中的一个。《大纲》颁发后,可靠性增长技术就在我国武器装备各部门广泛开展起来.随后,航天部门颁发了QJ1589 -89《可靠性增长试验(人MSAA模型)》;航空部门颁发了HB/Z219《航空产品可靠性增长》;1992年我国又颁发-T GJB1907-92《可靠性增长试验》;目前军标中心正在起草《可靠性增长管理手册》。

随着《大纲》的颁发,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武器装备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就航空航天部门而言,最近几年,在机载设备可靠性增长技术方面已经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海宝教授于1992年针对机载设备外场数据的性质进行分析后,提出该种数据是变动母体的混合数据,它不同于通常用于可靠性估计的不变母体数据。外场数据中含有可靠性增长信息,可以利用外场数据来分析和评估机载设备的可靠性增长.同时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提出了增长数学模型。同年,他还针对Duane模型的应用,提出如何正确确定总试验时间及影响总试验时间的诸参数(包括增长试验的目标值、增长率、计划曲线的初始值)。再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姜同敏副教授为了解决可靠性增长试验时间太长的问题,针对我国目前新研产品的初始可靠件火平拉低、研制经费较少的情况,提出可靠性增长试验总试验时间的计算方法。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延孝副教授,针对复杂大系统提出采用内厂系统试验和外场试飞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复杂大系统可靠性增长问题。

可靠性增长试验在我国刚刚起步.为了提高研制阶段机载设备的可靠性水平,探索机载设备增长试验的路子,原航空航天部许多厂、所针对目前的新研、在研型号的机载设备,进行了可靠性增长试验。例如,原航空航天部三院三十五所对在研型号的高度表进行了可靠性增长试验,并利用Duane和AMSAA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其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当前的MTBF达到了预计值的二倍。其结论为“增长试验确实提高了高度表的可靠性”.高度表的增长试验用了二台产品,参加试验人22人,历时5个月,总耗资40多万元.表面看起来,确实增加了研制费用,但实际上可靠性增长试验是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效益;以充分的地面试验,使高度表的高可靠性确保了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对可靠性增长试验的费用效益,他们进行了对比,其结果是,增长试验所花费的40多万元,仅仅是过去没有进行增长试验而由高度表故障导致导弹靶试失败所造成的损失费用(360万元)的九分之一。

对于新研机种的关健复杂大系统,又是非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增长试验的研究和探索,原航空航天部六O三所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大量统计资料表明,飞机起落架收放系统的故障一般都占飞机总故障率的20%一3000,甚至更高一些。针对这类系统(包括其它液压系统),六O 三所采用内厂可靠性增长试验与外场数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可靠性增长。在内厂,他们采用现有的全尺寸实体模拟试验台架进行可靠性增长试验.全模台架是为新机进行性能试验准备的,系统所有成品、附件与飞机上的牌号相同,且保证相对位置与飞机相同,基本上能模拟系统所需的使用:条件,同时配备了整套较完整的试验辅助设备和测试设备.当然由于内厂试验施加的环瞬境条件受到限制,单一的内厂试验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某些只有在真实环境下才能够暴露的问题,因此必须与外场真实条件的试验相结合,才能确保系统可靠性得到有效的增长。这内厂与外场相辅相成的作用能够充分暴露设计缺陷,使大型复杂非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增长有了一定的技术保证,并为这类系统的可靠性增长探索了解决办法。当然,这种办法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通过实践证明,新机研制阶段,机载设备进行可靠性试验,在试验仅为8~10个循环、试验时间约100小时这段时间内故障率较高,能暴露很多设计上的缺陷.例如XX机综合告普系统及XX机雷达在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中,仅仅在试验几个循环后就出现了故障,且故障率较高,使得试验无法继续进行,只好停止试验.后来承制厂进行了可靠性增长试验,对发生的故障进行故障分析,并采取了避免故障再现的改进措施.在第二次试验中几乎没有出现故障,顺利地通过鉴定试验,并完全达到了所要求的可靠性指标。另外,对我国“七五”期间十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鉴定试验的故障情况分析(见表2),可以看出前10个循环的故障约占总故障数的500%。

针对这种规律,可以在设备的环境试验和环境应力筛选试验之后进行8-10个循环约100小时的可靠性增长摸底试验,以消除大部分设计缺陷.这项工作的尝试已经在今年某新研机种的火控系统和电源系统开始实施。可靠性增长摸底试验,一方面减少了试验时间,缩短了研制周期;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试验费用,很适合我国国情(当然,对关键设备还应该进行正式的可靠性增长试验).

可靠性增长摸底试验的基本方法与可靠性增长试验相同,也是通过试验一分析一改进来达到产品可靠性增长,也是尽可能模拟现场实际使用情况施加综合环境应力。所不同的是试验时间短,不需要确定增长模型,以及进行增长跟踪和增长模型检验。

总之,由于我国可靠性增长技术开展较晚,可靠性增长试验刚刚起步,目前还存在许多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理顺和解决。例如,实施可靠性增长试验的经费问题耗资太大,增长试验与其它试验是否可以综合实施问题;应使用什么增长模型,制订计划时应采用什么起始点和增长率;究竟需要多少试验时间合适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慢慢摸索并结合我国国情来解决。

参考文献

[1] Duane J. T, Learning Curve Approach to Reliability Monitoring, IEEE Trans. on Aerospace, 2, pp563-566,1964.

[21 Lloyd D. K and lipow M, Reliabiity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athematic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c-Hall.1962.

[3] 周源泉、翁朝曦,可靠性增长,科学出版社,1992.

[4〕MIL-HDBK-189, Reliability Growth Management,February, 1981.

[5〕Yamada and 0saki,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s for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s Based on NHPP; a Survey, Microelectronics and Reliability, 23, PP91一112,

[6〕MM-STD-1635 (EC),Reliability Growth Testing, 1978.

[7] MIL-HDBK-338, Reliability Design Handbook for electronic Equipmcnt .1984.

[8] MIL-HDBK-781 .Reliability Test Methods, Plan and Environments for Engineering Development,Qualification and Production 1987.

[9] IEC TC-56 (CO) 150, Reliability Growth MedoLs and Estimation Methods, 1989.

[10] Crow L. H,Reliability Analysis far Complex Repairable Systems, US Army Mcteriel Systems Analysis Activity, Technical Report 138,1975.

[11] 航空航天工业部第301所,可靠性增长试验与环境应力筛选,1990. 12.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 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1402班 学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这篇通信工程师论文发表了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随着我国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通信网络逐渐迈向现代化,虽然与发达国家还在一些差距,但是在传输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的传输技术经历了长期发展的过程,本文就围绕传输技术与通信工程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通信工程师论文,传输技术,应用现状 1 前言 通信网络工程在我国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中都占有重要位置,一方面,通信工程进一步改变的人们的工作方式,对于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方式进行了巨大的变革,提高了人们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通信工程还可以及时地获取社会上的各种信息,有利于相关人员加强对社会的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各种传输技术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文章主要讲述其在通信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

2 通信工程的发展状况 关于通信工程的含义概述 通信工程属于电子工程,也可以被叫做电信工程,该工程现在已经在我国作为一种成熟的学科出现在各大高校的开设专业当中,通信工程主要研究在通信过程中发生的信息传输以及信号处理现象,理解其原理,同时再加以应用。当前,通信工程的相关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光纤通信、数字移动通信以及网络通信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交流和通信过程,因此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目前通信工程可以从云技术和无线宽带技术方面入手,来推动传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 关于通信工程的研究内容概述 通信工程主要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以及产生的原理问题,同时还有需要关注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个人通信、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蜂窝通信以及平流层通信等问题,除此之外,通信工程还会涉及传输技术在多媒体技术、数字程控交换以及信息高速公路三方面的应用问题。现代通信技术最初起源于19世纪,今天现代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也被广泛应用在一些行业领域当中[2]。 3 传输技术的主要内容 关于传输技术的信道及范围概述

中国工业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成为一座世界工厂。将近100种商品生产位居世界第一,它们遍布10多个工业行业,诸如:消费品、制药、电子器件等。中国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吸引了超过5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近年来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8%。 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行业,然而来自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仅相当于整个制造业产值的26%。与美国和德国超过40%的比例相比,在未来20年,中国制造业需要高速发展。这将给工厂自动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支持;另一方面,鉴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低廉的人力资源,许多发达国家将他们的生产线和设备转移到中国大陆开办工厂,因此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政策。 上面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面貌。例如在长春大众和上海大众的现代化工厂和nokia的北京工厂中,最先进的工业生产线和检测设备随处可见,自动化水平及质量检测水平与他们在别的国家的生产基地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高。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半自动化、半人工的生产线,人们仅仅在一些关键环节加入自动检测设备,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安排反而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这种不平衡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格局自始至终都给工业视觉的发展产生影响。 机器视觉在中国短暂的发展历史 1990年以前,仅仅在大学和研究所中有一些研究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来自这些研究机构的工程师成立了他们自己的视觉公司,开发了第一代图像处理产品,例如基于isa总线的灰度级图像采集卡,和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软件库,他们的产品在大学的实验室和一些工业场合得到了应用,人们能够做一些基本的图像处理和分析工作。 尽管这些公司用视觉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多媒体处理,印刷品表面检

机器视觉技术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机器视觉技术发展现状 人类认识外界信息的80%来自于视觉,而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 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的最终目标就是使计算机像人一样,通过视觉观察和理解 世界,具有自主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一个交叉学科,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特点是可提高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已经在很多工业制造领域得到了应用,并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机器视觉是通过对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从而建立由图像或多维数据中获机器视觉简介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主要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再现于人类视觉有关的某些智能行为,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和控制。机器视觉是一项综合技术,其包括数字处理、机械工程技术、控制、光源照明技术、光学成像、传感器技术、模拟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人机接口技术等,这些技术相互协调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机器视觉系统[1]。 机器视觉强调实用性,要能适应工业现场恶劣的环境,并要有合理的性价比、通用的通讯接口、较高的容错能力和安全性、较强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其更强调的是实时性,要求高速度和高精度,且具有非接触性、实时性、自动化和智能 高等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 一个典型的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系统包括光源、光学成像系统、图像捕捉系统、图像采集与数字化模块、智能图像处理与决策模块以及控制执行模块。通过 CCD或CMOS摄像机将被测目标转换为图像信号,然后通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并根据像素分布、亮度和颜色等信息,将其转换成数字化信息。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如面积、 数量、位置和长度等,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1]。 机器视觉一般都包括下面四个过程:

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万方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班)级:15计科升-1班 学号:1516353029 姓名:闫建勋 指导教师:马永强 完成日期:2015-12-1

摘要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任务所需的程序、数据及文档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从功能上看,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也称为基础软件,它是具有公共服务平台或应用开发平台功能的软件系统,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符合应用需求的计算服务。因此,应用需求和硬件技术发展是推动软件技术发展的动力。 软件产业和软件服务业因其具有知识密集、低能耗、无污染、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应用广泛与市场广阔的特点,而成为知识生产型、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世 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 当前,我国进入了后PC 时代,人们对计算需求更为广泛,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市场前景广阔;不久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应用市场,足见我国发展软件技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现状、趋势、意见

Abstract Computer software is a computer system to perform a certain task required procedures, data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it is the soul of computer system. Look from the function, the computer softwa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ystem software, support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System software and support software basic software, it is a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software system,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users with the application demand of computing services. Therefore, applications and hard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to promot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oftware industry and software service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knowledge intensiv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no pollution, high growth, high added value, high acceleration, wide application and broa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become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orerunner sex, strategical burgeoning industry, become the co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1.简要概述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光纤通信技术(现阶段主流): 光纤通信技术是以光信号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因光波频率极高以及光纤介质损耗极低,故而光纤通信的容量极大,要比微波等通信方式带宽大上几十倍。光纤主要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构成。纤芯由高度透明的材料制成,一般为几十微米或几微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外面层称为包层,它的折射率略小于纤芯,包层的作用就是确保光纤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问题;涂敷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线不受水气侵蚀及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线的柔韧性;在涂敷层外,往往加有塑料外套。光纤的内芯非常细小,由多根纤芯组成光缆的直径也非常小,用光缆作为传输通道,可以使传输系统占极小空间,解决目前地下管道空间不够的问题。 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因光纤体积小、重量轻、传输频带极宽、传输距离远、电磁干扰抗性强以及不易串音等优点,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光纤通信在邮电通信系统等诸多领域发展迅猛,光纤通信优越的性能及强大的竞争力,很快代替了电缆通信,成为电信网中重要的传输手段。从总体趋势看,光纤通信必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式。 量子通信技术(特殊需求必须): 在量子通信网络中,主要有量子空分交换技术、量子时分交换技术、量子波分交换技术等。量子空分交换是通过改变光量子信号的物理传输通道来实现光量子信号的交换;量子时分交换是在时间同步的基础上对光量子信号进行时分复用而进行的交换;量子波分交换是将光量子信号经过波分解复用器、波长变换器、波长滤波器、波分复用器而进行的交换。量子通信网络有三个功能层面:量子通信网络管理层、量子通信控制层和传输信道层。由量子通信控制层进行呼叫连接处理、信道资源管理和建立路由,进而控制光纤通道建立端到端量子信道,管理层负责资源和链路等的管理,控制层和管理层的功能由经典通信链路完2016 年底,北京和上海之间将建成一条全长2000 余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京沪干线”,它是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主要开展远距离、大尺度量子保密通信关键验证、应用和示范。此干线可以实现远程高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系统和其他多媒体跨越互联应用,也可以实现金融、政务领域的远程或同城数据灾备系统,金融机构数据采集系统等应用。2016 年7 月份中国将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通讯卫星,这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标志着中国同时在军用通信领域站在了世界的最前列,之后会陆续发射的更多量子通讯卫星,就可以建成全球性的量子通信网络。正如潘建伟院士所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将表明中国正从经典信息技术的跟随者,转变成未来信息技术的并跑者、领跑者,量子通信将会尽快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就像计算机曾经做到的一样,改变世界。量子通讯卫星和“京沪干线”的成功将意味着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的形成。 量子通信与传统的经典通信相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且时效性高传输速度快,没有电磁辐射,它的这些优点决定了其无法估量的应用前景。通过光纤可以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通过中继器连接实现城际量子网络,通过卫星中转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最终构成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未来数年内,量子通信将会实现大规模应用,经典通信的硬件设施并不会被完全取代,而是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在通信发送端和接收端安装单光子探测器、量子网关等量子加密设备,即可在电话、传真、光纤网络等原有的通信网络中实现量子通信,这将大大地提升通信的安全性。量子通信有望在10 到15 年之后成为继电子和光电子之后的新一代通信技术,这种“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将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

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精编版

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及发 展趋势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办公趋向自动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各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越发重要,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办公自动化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为支柱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本论文主要论述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知掌握各种办公业务,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提高产效率、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辅助决策、促进办公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 关键字:办公自动化现状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办公自动化没有统一的定义,凡是在传统的办公室中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机器、新设备从事办公业务,都属于办公自动化的领域。在行政机关中,大都把办公自动化叫做电子政务,企事业单位就都叫OA,即办公自动化。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或者说实现数字化办公,可以优化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的一致性,最后实现提高决策效能的目的。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历程:1985年―1993年的起步阶段是以结构化数据处理为中心,基于文件系统或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使日常办公也开始运用IT技术,提高了文件等资料管理水平。这一阶段实现了基本的办公数据管理(如文件管理、档案管理等),但普遍缺乏办公过程中最需要的沟通协作支持、文档资料的综合处理等,导致应用效果不佳。1993年-2002年的应用阶段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越来越希望能够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营效率,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软件技术发生巨大变化,为OA的应用提

语音识别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暨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会议 语音识别发展现状与展望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徐波 2011年12月4日

报告提纲 ?语音识别技术现状及态势?语音识别技术的行业应用?语音识别技术研究方向?结论与展望

2010年始语音识别重新成为产业热点?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成为ASR最重要的应用环境。在Google引领下,互联网、通信公司纷纷把语音识别作为重要研究方向 –Android系统内嵌语音识别技术,Google语音 翻译等; –iPhone4S 上的Siri软件; –百度、腾讯、盛大、华为等都进军语音识别领 域; –我国语音技术领军企业讯飞2010年推出语音云识别、讯飞口讯 –已有的QQ2011版语音输入等等

成熟度分析-技术成熟度曲线 ?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Gartner于2011年7月发布《2011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

成熟度分析-新兴技术优先矩阵?Gartner评出了2011年具有变革作用的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翻译、自然语言问答等。其中语音翻译和自然语言问答有望在5-10年内获得大幅利用,而语音识别有望在2-5年内获得大幅利用;

三十年语音识别技术发展 ---特征提取与知识方面?MFCC,PLP,CMS,RASTA,VTLN;?HLDA, fMPE,neural net-based features ?前端优化 –融入更多特征信息(MLP、TrapNN、Bottle Neck Features等) ?特征很大特点有些是跟模型的训练算法相匹配?大规模FSN图表示,把各种知识源集中在一起–bigram vs. 4-gram, within word dependencies vs. cross-word

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及前景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 姓名:姚彬 指导教师:项莉萍 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0802 所在系部:信息工程系 二○一一年六月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成绩评定表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移动通信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及相关知识,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个人通信网,发展历程 Abstract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f concern to people, so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The main research topic i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prospect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alysis of its prospects and our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thir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obile communication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1.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方面对于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迫切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有关人的性别,表情,年龄等诸多额外的丰富信息,扩展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被应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刑侦破案公安部门在档案系统里存储有嫌疑犯的照片,当作案现场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一嫌疑犯的照片或其面部特征的描述之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查找确认,大大提高了刑侦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2)证件验证在许多场合(如海口,机场,机密部门等)证件验证是检验某人身份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其他证件上都有照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由机器完成验证识别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3)视频监控在许多银行,公司,公共场所等处都设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当有异常情况或有陌生人闯入时,需要实时跟踪,监控,识别和报警等。这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且要用到人脸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 (4)入口控制入口控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在楼宇,住宅等入口处的安全检查,也包括了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情报系统前的身份验证。 (5)表情分析根据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变化特征,识别和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如高兴,生气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医学,档案管理,人脸动画,人脸建模,视频会议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2.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r I 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erin 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综合有关文献,目前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板匹配 主要有两种方法,固定模板和变形模板。固定模板的方法是首先设计一个或几个参考模板,然后计算测试样本与参考模板之间的某种度量,以是否大于阈值来判断测试样本是否人脸。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在早期的系统中采用得比较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 发展趋势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电子测量论文 题目:电子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本文综合论述了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和总体发展趋势,分析了电子测量仪器的研究开发,阐述了我国电子测量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进而提出了发展电子测量仪器技术的对策。特别是由于测试技术的突破带来的电子测量仪器的革命性变化.同时,针对业界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并介绍了业界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标准.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电子行业的飞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测试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快速发展。鉴于中国在全球制造链和设计链的重要地位,使得这里成为全球各大测量仪器厂商的大战场,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本土测试测量技术研发与测试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 LXI ATE 自动测试系统智能化虚拟技术总线接口技术VXI

目录 摘要................................................................................................I 前言 (1) 第一章测试技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 第二章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2) (一)总线接口技 术 (2) (二)软件平台技 术 (3) (三)专家系统技 术 (3) (四)虚拟测试技 术 (3) 第三章展望未来 (4) 参考文献 (5)

前言 中国电子测量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教育、特别是国防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也步入了高科技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发展,我国电子测量技术在若干重大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走向世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难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本文拟从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发展的三个明显特点入手,进而介绍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技术,引入合成仪器的概念,面向21世纪的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现代通信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通信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现代通信的发展现状,所采用的最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主要为通信网中“三网”现状和趋势、宽带网核心技术(ATM与IP)、宽带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蓝牙、超宽带等。 1 引言 在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是主干,NII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通信网实现,因此通信网的发展倍受瞩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约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并将之运用于军事装备的设计和规划中,对于提高军事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三网”发展现状和趋势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能够支持各类窄带和宽带、实时和非实时、恒定速率和可变速率,尤其是多媒体业务。目前规模最大的三大网是电话网、有线电视网(CATV)、计算机网,它们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计算机网络虽能很好地支持数据业务,但实时性(QoS,服务质量)差,宽带性不够,不支持电话和实时图像业务,网络管理的让费和安全性不够。 电话网虽可高质量地支持话音业务,但带宽不够,所有的程控交换机均按传输话音的带宽设计(64kbit/s)。同时智能不够,虽有部分智能网业务(如800),但目前还达不到计算机网络的智能。

有线电视网虽然实时性和宽带能力均很好,但不能双向通信、无交换和网络管理。 三种网都在逐步演变,使自己具备其他两网的优点,电信网通过采用光纤、xDSL、以太网和ATM,提供Internet的高速接入和交互多媒体业务;CATV铺设光缆,以更换同轴电缆,采用HFC技术进行双向化改造;网络公司围绕Internet技术建网,力争在同一个网上,支持全业务。目前*单一网络的发展,难以实现通信网的发展要求,因此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 “三网融合”不是指三网在物理上的兼并合一,而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即技术上互相渗透,网络层上实现互通,应用层上使用相同的协议,但运行和管理是分开的。三网将在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概念下,共同存在,向互通融合的趋势发展。 “三网融合”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共享现有资源,为推动“三网融合”,ITU提出了GII概念,其目标是通过三网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网络,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可接收的质量和费用,安全地享受多种业务(声音、数据、图像、影像等)。 下一代网络中软交换、能动网和分布式面向对象的网络结构(DONA)将是新的发展思路。 在现代通信新技术中,主要为大家介绍宽带网核心技术(IP与ATM)、接入网技术、光纤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蓝牙、超宽带等无线通信技术。

国内外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2018)

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支持7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年6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战略——“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宣言”全面阐述了2013~2020年期间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日本新IT国家战略,提出要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日本著名的矢野经济研究所预测,2020年度日本大数据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兆日元。 在重视发展科技的印度,大数据技术也已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下一个大事件”,目前,不仅印度的小公司纷纷涉足大数据市场淘金,一些外包行业巨头也开始进军大数据市场,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2016年,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预计,印度大数据行业规模在3年内将到12亿美元,是当前规模的6倍,同时还是全球大数据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两倍。印度毫无疑问是美国亦步亦趋的好学生。在数据开放方面,印度效仿美国政府的做法,制定了一个一站式政府数据门户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be16515328.html,.in,把政府收集的所有非涉密数据集中起来,包括全国的人口、经济和社会信息。 我国大数据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目前大数据企业所获融资数量不断上涨,二级市场表现优于大盘,我国大数据行业的市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_柴远波

第28卷第6期 2009年12月Vol .28No .6Dec .200960 Journal of Sh andon g University of Scie nce and Tech nolo gy Nat ural Science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柴远波,戚建平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当前,移动通信的技术特点体现为传输宽带化、业务多样化、体制并存化和网络泛在化。分析了宽带无线 移动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讨论了3G 技术的后续演进L T E 及A IE 的主要特点和宽带无线移动接入技术W L A N 、 WiM AX 及M cWiL L 的发展趋势;比较了宽带无线移动技术与接入技术,指出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最后,讨论了 商业运营的技术演进路线,给出了多种无线移动技术的比较和演进关系,分析讨论了网络融合、技术融合以及接入 综合技术,指出移动通信技术、无线接入技术与固定的宽带接入在技术上的融合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演进;网络融合 中图分类号:T N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767(2009)06-0060-05 On C urrent Development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 HAI Yuan -bo ,QI Jian -ping (Co lleg e of Info rmatio n Engineering ,PL A Info rmation Enginee ring U niversity ,Z hengzhou ,Hena n 450002,China ) A bstract :T his paper analy zed the technical dev elo pments o f the ex isting mobile communicatio ns ,whose technical fea tur es a re represented by the br oadband tr ansmissio n ,serv ice versatility ,multi -sy stem coe xistence and the v ast e xpansio n o f the netwo rks .It presented an analy sis o f the curre nt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broadband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 ies and de scribed its main features of the subsequent ev olution of LT E and A IE in 3G technologies .In addition ,the paper explored the deve lopment trends in the bro adband wirele ss and mo bile access technologies ,such as W LA N ,WiM AX a nd M cW iLL and co mpar ed the w ireless mobile techno lo gie s with access technologies .Fina lly ,it discussed the technolog ical ev olution roadmap for co mmercial operato rs ,came up with the co mpa rison o f wirele ss and mo bile technolog ies and evo lutio n relatio nships and ,analyzed the conve rgence of the net - w o rks ,the re lated techno lo gie s and the acce ss technologies .T he pape r points out that the co nv erg ence of the mobile co 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e access technologies and the w ire line broadband access technologies is an irrev ersi - ble developme nt t rend . Key words :mo bile communicatio n ;broad -band wireless access ;ev olution ;conver gence o f the netw or ks 收稿日期:2009-04-14 基金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074100510023)作者简介:柴远波(1965—),男,浙江江山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移动与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2009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分别发放了TD -SCDMA 、WCDMA 和CDMA2000的3G 牌照,至此,国内3G 市场全面商用的大门终于开启。 移动通信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商用,以传输语音信号为主,到了2002年,全球的移动用户已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移动通信成为用户最大、使用最广泛的通信手段。此后,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速,以无所不在和个人化服务为特征的移动通信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方方面面。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凭借其强大的渗透性和带动性,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其它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先导产业。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已将“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研究”正式列为十六个重点发展专项之一,无线通信技术正在向着宽带移动通信和宽带无线接入两个方向并行发展[1]。 1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促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在更高层次上结合与发展,代表信息技术宽带化、移DOI :10.16452/j .cn ki .sd kjzk .2009.06.016

国内外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叙述了模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各行业模具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文中强调指出了两个关键问题——模具材料和模具标准——是持续发展 模具技术的重大策略。中国模具技术,则是依据着国际模具市场的发展趋势, 转变着模具品牌产品的发展规模,不断的提高着模具设计水平,迎合着模具企 业的经济发展需求,也会进一步的推动着模具技术发展。 关键词:发展趋势、现状、模具技术、塑料模具、模具CAD/CAM Abstract:This paper was narr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It was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ll trade and professions on the mould and die.It was indicated emphatically two questions of the crux一一mould materials and mould standard——developing continuous ly the great tactics on the progress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China mol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mold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arket, the brand product change mould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die design, catering to the needs of the mould enterpris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一、引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拄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业发展与之相适应。目前,模具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模具标准件、软件、材料供应等服务模式更为人性化,为企业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服务模式开始出现,这无疑对模具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我国的模具品种仍然不丰富,模具行业的平衡发展亟需重视。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模具在制造业产品生产、研发和创新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使得模具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近10年来,我国模具工业均以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模具行业保持产销两旺、持续高速发展,模具产量、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中国的模具市场十分广阔,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和IT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下,对模具的需求量和档次也越来越高,同时精良的模具制造装备为模具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保障。2007年模具销售额870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21%,模具出口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5.7%,模具进口仍保持在20亿美元。数据显示着我国模具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强。

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朱孔村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新石油”资源,如何利用好这种“新石油”资源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文章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概括了当前国内外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大数据技术和产业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数据;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1-0115-04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Data Abstract: Data is the “new petroleum” resour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is “new petroleum” resource needs the support of big data technolog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is prospected. Key words: big data; current situation; trend 1 大数据技术概述 1.1大数据技术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全社会的数据量呈指数型增长,全球已经进入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信息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数据处理的问题,人类需要不停的面对来自数据的挑战。为满足商业结构化数据存储的需求而产生了关系型数据库,为满足互联网时代非结构化数据存储需求而产生了NoSQL技术,而大数据技术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大型数据集分析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各行各业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总体而言,其关键在于从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维基百科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将大数据定义为一个超大的、难以用现有常规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工具处理的数据集。国际数据公司(IDC)给出的报告指出,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种新一代技术和构架,以很经济的方式、以高速的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从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中提取价值[1]。 少量的数据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呈现出一种规律和秩序。大数据的价值就在于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最终为辅助决策服务。《大数据时代》的作者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指出大数据将带来巨大的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们的商业模式,影响人们的经济、政治、科技和社会等各个层面。 1.2大数据发展历程 1.2.1萌芽阶段 20世纪90年代,“大数据”这个术语开始出现。1998年SGI首席科学家John Masey在USENIX大会上提出大数据的概念,他当时发表了一篇名为Big Data and the Next Wave of Infrastress的论文,使用了大数据来描述数据爆炸的现象。但是那时的大数据只表示“大量的数据或数据集”这样的字面含义,还没有涵盖到相关的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应用等技术方法与特征内涵 1.2.2发展阶段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是大数据的发展期,在这一阶段中大数据逐渐为学术界的研究者所关注,相关的定义、内涵、特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2003至2006年,Google 发布的GFS、MapReduce和BigTable三篇论文对大数据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06至2009年,大数据技术形成并行运算与分布式系统。2009年,Jeff Dean在BigTable基础上开发了Spanner数据库。随着数据挖掘理论和数据库技术的逐步成熟,一批商业智能工具和知识管理技术如数据仓库、专家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开始被应用。 1.2.3成熟阶段 2011年至今,是大数据发展的成熟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大数据的认识从技术概念丰富到了信息资产与思维变革等多个维度,一些国家、社会组织、企业开始将大数据上升为 总第21卷233期大众科技Vol.21 No.1 2019年1月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January 2019 【收稿日期】2018-11-06 【作者简介】朱孔村(1985-),男,山东临沂人,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实习研究员,从事电子政务相关工作。 - 11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