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fa015fa0116c175f0e48f7.png)
儿科学第一章绪论【各年龄分期】最初8周为胚胎期胎儿期精卵结合→小儿出生,约40周新生儿期出生→28天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围生期:胎龄28周→7天死亡率最高婴儿期出生→一周岁生长发育迅速幼儿期1→3周岁智能发育较快学龄前期3-6→7岁易患免疫性疾病学龄期6-7岁→青春期青春期男孩:13~14→18~20岁女孩:11~12→17~18岁第二章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的规律·是连续过程:两个高峰(出生后前半年和青春期)·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最早,脑在生后2年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先快后慢·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存在个体差异体格生长【常用指标】1.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3-4日达到最低,7-10日内恢复;下降3%-9%·体重计算公式:3~12月:(月龄+10)/21~12岁:月龄*2+8·正常体重:出生(3kg)、3个月(6kg)、12个月(9kg)、24个月(12kg);波动10%异常2.身高:·身高计算公式:2-12岁:年龄*7+70·正常身高:出生(50cm)、12个月(75cm)、24个月(86cm);低于30%异常·生后第一年头部最快·初生婴儿上部量>下部量;2岁中点在脐下;12岁上下部量相等,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3.头围(&胸围):·出生33-34cm(比胸围小1-2cm)·1岁时43cm(头围=胸围)·胸围(>1岁):头围+(年龄-1)【各系统的生长发育】1.骨骼发育:·颅骨:前囟闭合:1-1.5岁;后囟闭合:6-8周·脊柱:三个生理弯曲(头、胸、腰):3、6、12月时形成·骨化中心:10岁时出全,共10个;1~9岁=年龄+12.牙齿发育:·乳牙:4~10月萌出、30个月内出齐;月龄-(4~6)·恒牙:6岁出第一颗【神经心理发育】1.神经系统发育:·出生时脑重370g;占体重的1/9;占成人脑重1/4;7岁时脑重接近成人·吸吮反射: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拥抱反射:3~4个月消失·3~4个月:兴奋、抑制性条件反射形成·1岁以前巴氏征(+)2.感觉发育:3个月听声转头、1岁能听懂自己的名字3.运动发育:·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5个月可以伸手取物·11-12个月可指自己的手、眼等部位4.语言发育:·8个月会叫爸爸妈妈·12个月可懂得一些物体的名称5.应人能、应物能:18个月会表示大小便第三章:儿童保健与疾病防治原则计划免疫·卡介苗:生后·脊髓灰质炎疫苗:2、3、4月·乙肝:1天、1月、6月·百白破:3-6月、1.5-2岁、7岁·麻疹:8月、7岁体格检查1.生命体征:·新生儿期呼吸:脉搏=1:3·37-37.5℃;肛温<35℃为体温不升、>39.5为高热初生十天内、体重1kg的早产儿中性温度为35℃2.消化系统:·婴儿腹部可见蠕动波和肠型·肋下1-2cm可扪及肝脏·肠道较长,易套叠小儿液体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液体平衡特点】1.液体重量和分布:·血浆约占5%·新生儿液体总量80%,一岁时70%2.电解质组成:出生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碳酸氢盐偏低3.水代谢特点:每日需水120-150ml/100卡【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1.脱水:·轻度脱水<5%、中度5-10%、重度>10%·低渗性脱水易休克、口渴明显;高渗性循坏障碍的脱水症状较轻、口渴明显【小儿液体疗法特点】1.等张液:0.9%生理盐水、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2.混合液:生理盐水:葡萄糖:含钠液3.口服补液盐:WHO推荐ORS配方为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渗透压为220mmol/L(2/3张)【液体疗法】1.补充累积损失量:·等渗性补1/2张、高渗性补1/3张、低渗性补2/3张·末梢循环障碍、休克应补2:1等张含钠液20ml/kg于30-60min内输入·8-12h内2.补充继续损失量:12-16h内3.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一起在12-16h内均匀补给4.原则:·定量、定性、定速·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抽搐补钙镁第四章小儿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小儿营养基础【能量】·糖类供能4kcal/g、蛋白质供能4cal/g、脂肪供能9cal/g·供能比:蛋白质15%、脂肪35%糖类50%·小儿所需能量特点:基础代谢占比最高(60%)、有生长发育所需能量·3岁以内需110kcal/(kg·d),以后每增加三岁减少10 kcal/(kg·d);15岁时60 kcal/(kg·d) 【矿物质及维生素】·微量元素:占体重<1/10000·缺乏V A易导致夜盲、干眼、脱皮(鸡皮)婴儿喂养【母乳喂养】·全母乳喂养:生后4-6个月·母乳100ml产热70kcal1.母乳成分:·初乳:4天以内;脂肪少蛋白质多(SIgA)·过渡乳:5-10天;含脂肪最多·成熟乳:11天-9月;量最多·酪蛋白含量少;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利于脑发育·糖类以乙型乳糖为主(β-双糖);利于乳酸菌生长·蛋白质:脂肪:糖=1.2:3.8:6.8(牛乳为3.5:3.7:4.6);钙磷比例2:1·乳铁蛋白多,非特异性防御因子3.要点:·生后半小时开奶;4-5个月添加辅食;10-12个月断奶·需另补充V C、V D【部分母乳喂养】·每日喂母乳≥3次【人工喂养】1.牛乳特点:·首选牛乳·乳糖含量低、主要为甲型乳糖,利于大肠杆菌生长·满月前应稀释,满月后可用全奶2.常用乳制品和代乳品:·全脂奶粉:按照重量1:8、体积1:4加开水冲调·酸奶:鲜牛乳加乳酸杆菌或稀盐酸、乳酸制成·婴儿配方奶粉:加入植物油代替牛乳脂肪·羊乳:叶酸、V B12含量少【辅食添加】1.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2.添加步骤:·生后就添加V C、V D·1-3个月:鱼肝油·4-6个月:米糊、蛋黄、菜泥·7-9个月:肉末营养性V D缺乏性佝偻病·体内V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主要特征是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VD的来源和代谢】·内源性:VD3,即胆骨化醇;外源性:VD2,即麦角固醇·评估VD状况的畅通检测指标:25-羟胆骨化醇【临床表现】常见于3个月-2岁的婴幼儿1.初期:主要是精神症状,常无骨骼改变;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升高2.激期:·6个月以内以颅骨改变为主,5-9个月有方颅·6个月以上可出现四肢畸形(手足镯)·1岁左右可出现鸡胸、哈氏沟和肋骨串珠·1岁以后可出现X、O型腿·活动期可见血钙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30、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毛刷样、杯口样改变3.恢复期【诊断】·早期诊断:血清25-(OH)2D·鉴别诊断:·VD依赖性佝偻病:Ⅰ型可有高氨基酸尿症;Ⅱ有脱发【治疗】1.VD制剂:·每日2000-4000U,持续一个月后改预防量400U·大剂量冲击:20w~30wVD一次肌注;2-3个月后口服预防量2.适当补充钙剂【预防】·2周-2岁补充VD营养性V 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6月婴儿【病因与发病机制】·主要原因为血清钙离子降低;且甲状旁腺反应迟钝,不能代偿性分泌【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搐搦·惊厥为最常见症状,多为无热性抽搐且无意识障碍·可有面神经征、腓反射和打气征(陶氏征)·主要死因为喉痉挛,但相对少见【诊断】·血清钙低于1.75-1.88mmol/L(正常2.5)【治疗】1.控制惊厥和喉痉挛:安定、保持呼吸道通畅2.钙剂治疗,严重者静注3.补充VD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水盐代谢异常:脂肪消耗→总水分↑、细胞外液容量↑、外液相对低渗→低渗性脱水,可伴低钾、低钙、低镁和代酸·临床表现:体重不增:最早出现皮下脂肪减少:分度重要指标;二度<0.4;减少顺序为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并发症:以VA缺乏最常见·治疗:调整饮食:轻度每日60-80kcal;中重度40-60kcal药物:苯丙酸诺龙(促进蛋白质合成),持续2-3周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分类·足月儿:37-42周·正常出生体重儿:2.5-4kg·适于月龄儿:体重在10%-90%之间新生儿窒息【临床表现】1.胎儿缺氧:·兴奋期:胎动增加,胎心率≥160次/min·抑制期:胎动减少,胎心率<100次/min甚至消失;羊水混有胎粪2.程度判定:Apgar评分·体征:-皮肤颜色(全身红、四肢青紫、全身青紫苍白);-心率(>100、<100、无);-反射(哭或喷嚏、有些动作或皱眉、无);-肌张力(四肢活动、四肢略微屈曲、无);-呼吸(正常、慢、无)·1min反应严重程度,5min、10min还反映抢救效果及预后【治疗】复苏:1.清理呼吸道:吸出口腔、鼻腔粘液2.建立呼吸:指征:<100次或无规律呼吸时正压通气,频率40-60次/min;吸呼比1:2;压力20-40mmH2030s内无改善需插管正压通气3.恢复循坏:指征:心率<60次或60-80次无增加者120次;按压通气比3: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透明膜病)·病因为PS缺乏:10-20周产生,35周迅速增加【临床表现】·多在6h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呼吸呻吟常最早出现·泡沫实验+·PS测定:卵磷脂/鞘磷脂<2提示可疑;<1.5提示肺未成熟·X线检查:-毛玻璃样改变:两肺透过性普遍↓,可见均匀一致的细颗粒网状影-支气管充气征-白肺·血气分析常见混合性酸中毒(呼酸+代酸)【治疗】·持续气道正压:4-6cmH20;压力过大会导致PaCO2↑,发生肺气肿和气漏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胆红素代谢】1.生成过多:·红细胞数量多、破坏多·红细胞寿命短2.联结胆红素能力不足3.肝细胞处理能力差:·摄取胆红素能力差,受体Y、Z蛋白含量低·转化胆红素能力差: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含量和活性均↓·特殊的肠肝循坏:肠腔特有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新生儿黄疸分类】1.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为生后2-3天;高峰时间为4-6天;最迟2w消退·血清胆红素升高小于<85μmol/(dl·d)2.病理性黄疸:·病因:溶血、感染、胆道畸形、新生儿肝炎·出现早:生后24h之内出现·程度重:足月儿>222μmol/d l,早产儿>257μmol/dl·加重快:升高>85μmol/(dl·d)·持续长:足月儿>2w;早产儿>4w·质变: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dl·d)·退而复现新生儿溶血病1.ABO溶血:·我国常见,我国新生儿溶血病应首先考虑·多在2-3天内出现2.Rh溶血:·抗原强弱一次为D>E>C>c>e·指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多在24h内出现,越早病情越重【治疗】1.产前治疗:孕妇预产期前口服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和尼可刹米)2.新生儿治疗:·光照:波长425-475的蓝光;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μmol/L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改变、惊厥和颅高压的神经症状新生儿颅内缺血·常见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B超诊断灵敏·常用辅助检查为CT新生儿寒冷综合征(硬肿症)【病因】·体温调节不成熟·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寒冷耐受差·棕色脂肪少·皮下脂肪易凝固·严重感染和颅脑疾病耗能·多器官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反应低下:拒乳不哭不动·低体温:<35℃;轻症30-35℃;重症<30℃·皮肤硬肿:下肢(小腿外侧)→臀部→面颊→上肢→全身·重症可并发休克、DIC、急性肾衰和肺出血【诊断】·重度硬肿:低温<30℃、硬肿范围>50%新生儿败血症·我国常见金葡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无特异性症状(常有精神萎靡、不吃不哭)·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黄疸:有时可为唯一表现·肝脾肿大、休克、呼吸窘迫及暂停·常合并脑膜炎【治疗】·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有耳毒性故不宜使用新生儿破伤风·破伤风杆菌:G+菌;抵抗力强,煮沸30min可消灭·潜伏期多为4-7天第六章遗传代谢性疾病21-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智能低下:最突出、最严重的表现·特殊面容:头小圆、表情呆滞、陆丰款、前囟大、眼距宽、鼻梁低、张口伸舌等·生长发育迟缓·多发畸形:先天心脏病、消化道畸形·皮肤纹理学改变:贯通手苯丙酮尿症·典型机制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的缺乏第七章小儿免疫与免疫性疾病小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及特点·补体系统胎儿期即存在·IgG:唯一可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脐血中≥母体水平支气管哮喘·小儿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阵发性的喘息发作,发作时咳嗽咳痰伴呼气性的呼吸困难·体格检查可见吸气性三凹征,满肺哮鸣音;重症时寂静胸·治疗:一经确诊立刻使用糖皮;可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风湿热·风湿热性心肌炎心电图变化:最常见Ⅰ度房室传导阻滞,ST下移和T波平坦倒置·抗链球菌抗体:大多数ASO(抗透明质酸)和ASK(抗链球菌激酶)>500U·风湿热活动期实验室指标: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和黏蛋白↑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为主,可有关节肿痛和腹痛·紫癜多见下肢和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可反复出现胃肠道症状,表现为突发恶心呕吐、腹泻便血·可有肾脏症状,程度决定预后川崎病(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主要影响中动脉·可有发热;皮肤黏膜麻疹→水肿→脱屑;草莓舌→杨梅舌;冠状动脉炎等·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常因冠状动脉和动脉瘤发生心梗猝死【诊断】·持续发热·结膜充血、口腔粘膜充血·手足硬肿、多形红斑、皮疹颈淋巴结肿大【治疗】·阿司匹林:首选药物,与血沉恢复后停药第八章感染性疾病麻疹【流行病学】·高峰在2-5月份·出疹前后五天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临床表现】·潜伏期6-18天·前驱期可见Koplik斑(早期确诊)·出疹顺序为头→躯干→四肢;为不伴痒感的玫瑰色斑丘疹;出疹期发热加重·恢复期疹退后可见糠麸状脱屑和色素沉着·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炎【预防】·麻疹疫苗:8个月、7岁时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意识障碍、谵妄躁动,可有频繁抽搐和惊厥持续状态神志昏迷·肠道症状不明显,可无腹痛腹泻·外周血象示白细胞10-20*108/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见核左移猩红热·有溶血链球菌(产红疹毒素A族)引起结核病·迟发型变态反应:4-8W发病·结核菌素试验:皮内注射5单位PPD后48-72h观察结果<5mm(-);[5,10)(+);[10,20)(++);≥20(+++);还伴其他症状(++++)迟发变态反应前期(4-8W内)可阴性【治疗】异烟肼肝毒性全杀菌药利福平肝肾毒性链霉素耳神经损伤半杀菌药丙嗪酰胺肝毒性、高尿酸血症乙胺丁醇视神经炎抑菌药【预防】·卡介苗:灭毒活牛型·预防性化疗:异烟肼6~9个月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原发综合征=肺部原发灶+淋巴管炎+局部淋巴结病变【临床表现】·有结核中毒症状(特点)·高敏小儿可见眼部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和多发性一过性关节炎结核脑膜炎·脑底部结合结节常明显:炎性渗出物易在脑底池聚集·糖和氯化物均降低为典型改变·集合酶联反应可准确检测出脑脊液中的结核菌DN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难治者可用要穿减压及鞘内注药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小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水的排空时间为1.5-2h;母乳2-3h;牛乳3-4h·小儿胃略水平位,开始行走后变为垂直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临床表现】·喂奶后立即或不久吐,逐渐变为喷射状;吐出物为带凝块的奶汁·胃蠕动波:左季肋下到右上腹部移动·右上腹可触及枣核-橄榄大小肿物·可伴黄疸肠套叠·3个月-6岁见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小儿腹泻【病因】1.易感因素:·发育不成熟,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少、活性低·生长发育迅速,胃肠负担重·胃内酸度、免疫球蛋白和胃肠型IgA均较低·尚未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2.感染因素:感染因素肠内感染细菌:致病性、产毒性、侵袭性大肠杆菌病毒: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肠外感染肠胃蠕动↑、消化酶分泌↓非感染因素饮食因素:过多过少、换食气候因素:冷、热·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常见,主要侵犯婴幼儿的近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微绒毛【临床表现】·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轮状病毒秋冬易发;婴幼儿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长并发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产毒性菌蛋花汤或水样便侵袭性菌粘液脓血便,有腥臭出血性菌稀便、水样便→血水便抗生素诱发金葡菌黄色或暗绿色海水样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也称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真菌带粘液的黄色稀便,可见豆腐渣样的菌落稀块隐孢子虫【治疗】1.饮食:由米汤、粥、面条等过渡到正常饮食2.补液:·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累计损失量、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种类、速度-第一阶段-改善循环:中重度脱水现予等张含钠液(2:1)20ml/kg、30-60min滴入-第二阶段-继续纠正:8-10ml/kg、8-12h-第三阶段-维持输液:5ml/(kg·h)、12-16h·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量3.对症治疗:·一般不用止泻剂·腹胀:常与缺钾有关,可补充钾盐;可用肛管排气或肌注新斯的明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呼吸生理特点·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小儿鼻咽腔:鼻道狭窄,无鼻毛·新生儿呼吸:40-44次/min,年龄越小频率越快·小儿肺活量50-70ml/hg;潮气量10-15ml/kg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咽腺结膜热)、柯萨奇A病毒(咽峡炎) ·常有SIgA和IgA↓急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常表现为伴哮鸣音及少量粗湿罗音·镇咳药少用异丙嗪(非那根),可使痰液干燥不易排出支气管肺炎·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肺炎·基本改变为低氧血症,可在缺氧的基础上发生CO2潴留和呼衰·代谢紊乱可有混合性酸中毒及低钠血症·重症肺炎的表现:常伴其他系统的障碍;常为食欲减退、呕吐腹泻,还可呕吐咖啡渣样物·抗生素治疗:一般症状体征消失后3日停药;支原体总疗程至少2-3周;葡球菌正常后至少2-3周停药第十一章循坏系统疾病小儿循环系统的生理·心尖搏动:正常范围不超过2-3cm2·心脏发育:胚胎时期第2-8w完成四腔心·胎儿血液循坏出生后改变:胎儿期血氧浓度最高的器官是肝脏(脐静脉→门脉血流)出生后呼吸建立→肺循环阻力下降脐血管在血流停止后6-8周闭锁,形成韧带卵圆孔闭合时间5-7个月;动脉导管闭合时间不超过12月【先心病分类】·左向右分流:左右心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肺循环血量↑时诱发青紫;如室缺房缺·右向左分流:左右心之间存在异常通道及分流,临床上持续青紫;如法四·不分流:左右心之间无异常通道及分流,如肺狭主缩【手术】·指征:动力性肺高压前(左向右分流)·禁忌症:梗阻性肺高压·时机:学龄前常见先心病房缺·右心血流量↑→右房右室增大、肺血增多→梗阻性肺高压·右房含氧量常较上下腔静脉高1.9%以上·听诊可见肺动脉段听诊区轻柔、喷射状、收缩期杂音;P2亢进,可有固定分裂室缺·肺动脉扩张、左房左室扩大→右室扩大(以左右心室扩大为主)·听诊可见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粗糙、Ⅲ级、全收缩期杂音,P2亢进动脉导管未闭·听诊可见胸骨左缘第二肋间粗糙、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可有股动脉枪击声法四·特征表现为持续性青紫和蹲踞·可有阵发性缺氧发作:活动+肺狭加重缺氧导致肺动脉肌部痉挛,出现一过性肺动脉梗阻·听诊可建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Ⅱ-Ⅲ级、粗糙喷射状、收缩期杂音,P2减弱·常见并发症为脑血栓、脑脓肿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常见柯萨奇B组(和A组)感染【临床表现】·肌肉痛(有提示作用)·心脏受累症状:胸闷乏力、面色苍白、心电图异常等·早搏为常见后遗症【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LDH1):LDH1>LDH2>LDH3>LDH4>LDH5特异性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充血性心衰·诊断依据:呼吸加快>60次/min、安静无缓解心率增快,婴儿>180次min、幼儿>160次/min肝肿大至肋下3cm以上心音低钝或出现奔马律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和发灰;少尿或下肢浮肿·治疗:洋地黄类地高辛<0.05-0.06mg/kg;西地兰<0.03-0.04mg/kg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小儿泌尿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肾脏:位置低(L1-4),分叶状·输尿管:长、弯曲;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差·膀胱:位置高、容积小·尿道:女婴尿道短,约1cm、靠近肛门【生理特点】·出生时肾小球平均直径仅为成人的1/2·肾小球滤过率低;1-2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正常尿量】·婴儿每日排尿400-500ml;每日15-16次·最初数月表现为反射性排尿【肾功检查】·肾小管功能:常用酚红排泄实验(P.S.P.实验)判断近端肾小管的分泌功能和肾血流量·肾活检:禁忌症有囊肿、脓肿、孤立肾、肾盂积水、肾肿瘤及全身状况低下等【肾小球病分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孤立性血尿/蛋白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紫癜性、狼疮性肾炎遗传性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改变】·弥漫性毛细血管内渗出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特征性改变:电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下方电子致密物”驼峰样”沉积【临床表现】·多见于3-8岁儿童;主要表现为水肿、血尿、高血压·血尿:最常见、最晚消失;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水肿:先累及颜面部,晨起明显·重症病例可见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和肾衰【实验室检查】·血尿、蛋白尿、管型尿(透明、颗粒、RBC管型)·早期即出现总补体和C3↓【治疗】·自限性疾病,对症治疗·抗生素:主要目的为清除体内的感染灶肾病综合征·包括微小病变肾病(常见)、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预后差)、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理生理】·选择性蛋白尿:微小型中由于滤膜静电屏障的破坏导致小蛋白进入原尿·非选择性蛋白尿:其他类型肾病中,滤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诊断】·大量蛋白尿;定量每日>50mg/kg,定性3+~4+·白蛋白<30g/L·胆固醇>5.72mmol/L·血沉增快·不同程度的水肿【治疗】·首选糖皮:激素敏感服用8周内尿蛋白转阴激素耐药服用8周内尿蛋白无减少或减少未转阴激素依赖减量过程或停药2周后尿蛋白再次转阳维持阶段:隔日顿服,以减轻肾上腺抑制·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同时注意碱化和水化,以防出血性膀胱炎泌尿系统感染·小儿尿感常见大肠杆菌·尿培养中菌落计数≥105/ml者可诊断尿感·急性尿感的抗菌治疗疗程约为1~2W第十三章造血系统疾病小儿造血系统特点·髓外造血:小儿造血代偿不足,可出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如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故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红细胞·生理性贫血:因适应外界环境,生后2-3月出现的轻度贫血·小儿白细胞较高,约8岁以后降至成人水平·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数目相等两次:4-6天和4-6岁;婴儿期淋巴细胞始终占多·小儿血小板与成人想死·小儿出生时血红蛋白HbF占0.70;HbA占0.30;一岁时HbF不超过0.05·小儿血容量较成人多,约占体重的10%(300ml)小儿贫血轻度中度重度小儿Hb <90 <60 <30新生儿Hb <120 <90 <60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正常男性总铁量50mg/kg(女性35mg/kg);新生儿75mg/kg·缺铁过程:骨髓铁↓→血清铁↓→小细胞低色素贫血→RBC↓·游离缘铁卟啉增高(>0.9μmol/l)为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的典型表现·铁剂治疗可在两餐之间同服V C,可减少肠粘膜的刺激且利于吸收·预防:足月儿3-4月开始;早产儿1-2月开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特点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于脾脏破坏)·多见于2-8岁小儿·慢性病程超过6个月,多见于学龄期年长儿·治疗可用大剂量丙球,0.4g/kg持续5天急性白血病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常见·中危急淋:外周白细胞≥50*109/L,但<100*109/L·重危急淋:外周白细胞>100*109/L;小于12个月;染色体核型t(9:22);激素诱导不佳。
儿科学试题练习题
![儿科学试题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8ab0ffcfab069dc502201ce.png)
儿科学试题练习第一章绪论【历年考题点津】1.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E.青春期答案:B2.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时间是A.生后1小时内B.生后1天内C.生后3天内D.生后1周内E.生后2周内答案:D3.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A.3岁前B.4岁前C.5岁前D.6岁前E.7岁前答案:E4.胚胎期指的是受孕后的A.8周以内B.9周以内C.10周以内D.11周以内E.12周以内答案:A5.小儿体格发育的两个高峰期是A.青春期、学龄期B.学龄期、学龄前期C.青春期、幼儿期D.青春期、婴儿期E.学龄期、新生儿期答案:D第二章生长发育【考纲要点】1.生长发育规律。
2.体格生长。
【考点纵览】1.小儿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生殖系统是先慢后快。
2.体重是衡量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
体重的几个值(出生:3kg,3~5个月:6kg,1岁:9kg,2岁:12kg)及三个公式。
3.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身长的三个值(出生:50cm,1岁:75cm,2岁:85cm)和一个公式。
4.小儿头围的正常值测量及临床意义(出生:34cm,1岁:46cm,2岁:50cm)。
5.前囟出生时1.5~2.0cm(两边中点连线),12~18个月闭合。
临床意义。
6.出生胸围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7.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岁数加1,10岁出齐,共10个。
8.乳牙6~8个月萌出,2~2.5岁出齐,共20个,2岁内计算方法(为月龄减4~6个)。
9.运动功能发育的规律。
10.语言发育与智能发育关系密切,是儿童全面发育的标志。
【历年考题点津】1.乳牙最晚于何时出齐A.1.5岁B.2岁C.2.5岁D.3岁E.3.5岁答案:C2.一男婴,体重7.5kg,身长66cm,头围44cm左腕骨骨化中心2个。
此婴儿可能的月龄是A.4个月B.5个月C.6个月D.8个月E.12个月答案:C3.小儿语言发育三个阶段的顺序是A.发音、理解、表达B.理解、表达、发音C.表达、理解、发音D.听觉、发音、理解E.模仿、表达、理解答案:A4.小儿有牙18个,会用汤匙吃饭,能说2~3字拼成的短语,其年龄为A.1岁B.1岁半C.2岁D.2岁半E.3岁答案:C5.判断小儿体格发育最常用的指标是A.动作发育能力B.语言发育程度C.智能发育水平D.神经反射发育E.体重、身高、头围答案:E6.小儿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的年龄是A.6个月B.1岁C.1.5岁D.2岁E.2.5岁答案:B7.正常小儿前囟闭合最晚的年龄是A.10个月B.1岁半C.1岁8个月D.2岁半E.3岁答案:B(8~9题共用题干)一小儿身高85cm,前卤已闭,头围48cm,乳牙20枚,已会跳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对人、事有喜乐之分。
营养障碍性疾病
![营养障碍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4cdb4bb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7.png)
病因:营养摄入 不足、吸收不良、 过度消耗等
发病机制:营养 物质代谢异常、 免疫系统紊乱、 氧化应激等
临床表现:营养 障碍性疾病的症 状因疾病类型和 严重程度而异可 能包括体重减轻、 疲劳、消化问题
等。
诊断方法:医生 通常会根据患者 的症状、体征和 实验室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包括血 液检查、尿液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
社会融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 活动融入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 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护理:提供心理支持监督药物 治疗定期监测病情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到医 院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自我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 免过度劳累
预防复发:在治愈后仍需注意预防 避免再次接触致病因素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Prt One
Prt Tw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营养障碍性疾病是指由于营养摄入 不足、过多或不平衡所导致的疾病
特点: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密 切相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类:肥胖症、营养不良、维生素 缺乏症等
预防和治疗:调整饮食结构、增加 运动量、补充必要的营养素等
添加标题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营养避免过度 摄入或缺乏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 康复过程
汇报人:
原因:营养障碍导 致心肌收缩力下降
诊断:心电图、心 脏超声等检查
治疗:补充营养、 改善心肌代谢等
智力低下 语言发育迟缓 运动发育落后 肌张力异常
肌肉无力:疲劳、 肌肉萎缩、关节疼 痛
骨密度异常:骨质 疏松、骨折
C4-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
![C4-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5f7212a0b0717fd5360cdc88.png)
C4-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A1型题1.哪种食物成分是机体供能的最主要来源:A.蛋白质B.脂肪C.矿物质D.糖类E.维生素2.小儿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化合物所供给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百分比为:蛋白质脂肪糖类A.12%~15%50%~60%30%~35%B.50%~60%12%~15%30%~35%C.30%~35%50%~60%12%~15%D.12%~15%30%~35%50%~60%E.50%~60%30%~35%12%~15%3.母乳喂养的优点,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乳含较多的分泌型IgA B.含乳糖量多,且乙型乳糖为主C.钙磷比例(2:1)适宜D.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E.初乳含较多的IgG4.母乳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原因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含白蛋白多而酪蛋白少,在胃内的凝块少B.脂肪颗粒小,且富有解脂酶C.含较多的消化酶,有利于消化D.含钙磷比牛乳高,较少发生低钙血症E.含铁与牛乳相同,但吸收率高5.母乳喂养的方法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母亲取坐位哺乳B.哺乳时只将母亲乳头送入婴儿口中即可C.先给小儿换尿布,然后清洗母亲双手和乳头D.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E.哺乳完毕后将小儿抱直并轻拍后背让吸入空气排出6.母乳喂养的小儿断奶时间一般选择在何时为宜:A.生后4~5个月B.生后6~8个月C.生后10~12个月D.生后15~18个月E.生后18~24个月7.全脂奶粉配成全牛奶按体积比为:A.1:3 B.1:4 C.1:5 D.1:6 E.1:78.人工喂养儿体重7 kg,每日能量需要量正确的是:A.每日给总热量3221.68 kJ(770kcal)B.每日给总热量770mLC.每日给5%糖牛奶770mL D.每日加1个鸡蛋E.每日加肉末少许9.正常婴儿开始添加辅食及完全断奶的时间为:A.1~2个月加辅食,18个月断奶B.3~4个月加辅食,1岁断奶C.l~2个月加辅食,10个月断奶D.3~4个月加辅食,2岁断奶E.6个月加辅食,1.5岁断奶10.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B.身长低于正常C.体重不增或减轻D.肌张力低下E.智力发育呆滞11.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最先减少的部位是:A.躯干B.四肢C.臀部D.小腿E.腹部12.中度营养不良的表现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体重减轻40%以上B.全身皮下脂肪消失C.皮肤弹性差、面色苍白D.肌肉萎缩E.烦躁与抑制交替13.营养不良患儿有时突然发生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神志不清、呼吸暂停,应首先考虑:A.低血糖症 B 低钠血症C.败血症D.低钙血症E.心力衰竭14.营养不良早期诊断的最灵敏而可靠的指标是:A.血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B.血浆转轶蛋白C.血浆甲腺素结合前白蛋白D.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E.血浆蛋白15.下列维生素D中哪种活性最强:A.胆骨化醇B.25-羟胆骨化醇C.l,25-二羟胆骨化醇D.24,25-二羟化醇E.以上都不是16.维生素D的作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B.促进旧骨的骨盐溶解C.促进新骨的骨盐沉积D.过量的维生素D能引起中毒E.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17.佝偻病的发病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维生素D缺乏B.甲状旁腺反应迟钝C.血钙降低D.肠道钙磷吸收减少E.血磷降低18.佝偻病颅骨软化多发生于下述年龄小儿:A.3个月以内B.3~6个月C.6~9个月D.9~12个月E.12个月以上19.4个月婴儿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特异体征是:A.枕秃B.前囟增大C.方颅D.多汗E.以上均不是2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的最主要病因是:A.维生素D摄入不足B.日光照射不足C.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D.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E.疾病影响21.佝偻病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A.神经精神症状,多汗B.血钙正常,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C.骨骼系统改变D.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E.以上都不是22.佝偻病激期骨骼X线改变哪项是错误的:A.骨骺软骨增宽B.骨干弯曲C.骨质疏松D.干骺端临时钙化带增宽E.骨骺与干骺端的距离加大23.佝偻病激期的血生化改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血钙正常或稍低B.血磷明显降低C.血钙、磷乘积小于30 D.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E.以上均不是24.佝偻病激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睡眠不安,易惊B.全身肌肉松弛C.多汗D.骨骼系统改变E.语言发育迟缓25.对于下列佝偻病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于肾小管再吸收磷及肠道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所致B.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远曲小管泌氢不足,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产生佝偻病C.维生素依赖性佝偻病是由于肾脏l一羟化酶缺陷或靶器官受体缺陷所致D.肾性佝偻病是由于肾脏对维生素D无反应所致E.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致26.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区别是:A.血磷低B.血钙低C.25-羟维生素D3正常或升高D.碱性磷酸酶增高E.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7.维生素D缺乏性佝楼病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是:A.血磷降低B.碱性磷酸酶增高C.血钙降低D.25-(OH)D3降低E.甲状旁腺素增高28.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搐搦主要是由于:A.血钙迅速转移至骨骼 B 甲状旁腺反应迟钝C.食物中含钙量低D.血钙磷乘积小于30E.尿钙排出过多29.当血钙低于哪个数值时,可引起手足搐搦:A.1.75~1.88mmo1/L(7~7.5mg/dl)B.1.5mmol/L(6.0mg/dl)C.1.6mmol/L(6.5mg/dl)D.1.4mmol/L(5.5mg/dl)E.2mmol/L(8mg / dl)30.婴儿手足搐搦症下列哪项症状最常见:A.震颤B.喉痉挛C.手足搐搦症D.易惊E.惊厥31.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的治疗步骤正确的是:A.止痉一补钙一维生素D B.补钙一止癌一维生素DC.维生素D一补钙一止痉D.维生素D一止痉一补钙E.止痉一维生素D一补钙32.关于牛奶和人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人奶的蛋白质含量比牛奶高B.人奶中钙、磷比例适当C.人奶中蛋白质以乳白蛋白为主D.人奶中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比牛奶多E.人奶有预防感染的作用33.正常小儿的喂养,开始加辅食的适宜年龄是:A.l~2个月B.3~4个月C.5~6个月D.7~8个月E.9~10个月34.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初乳是指分娩后头几天分泌的乳汁B.初乳比成熟乳含较多的蛋白质C.初乳含有多种抗体D.初乳几乎不含钠E.初乳含免疫活性细胞35.将牛奶进行稀释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热量B.降低脂肪的浓度C.降低酪蛋白与电解质的浓度D.减少热量与降低脂肪的浓度E.以上都不是36.开始添加蛋黄的月龄是:A.1~2个月B.2~3个月C.4~6个月D.6~9个月E.10~12个月37.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B1缺乏的症状与体征:A.运动和感觉神经炎B.水肿C.心脏扩大D.贫血E.少尿38.小儿特有的能量需求方面是:A.生长发育B.基础代谢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D.活动所需E.排泄损失能量39.小儿总能量的50%~60%来自:A.蛋白质B.脂肪C.碳水化合物D.维生素E.矿物质40.婴儿总能量的需要是:A.376kJ(90kcal)/kg·d B.396kJ(95kcal)/kg·dC.418kJ(100kcal)/kg·d D.439kJ(105kcal)/kg·dE.460kJ(110kcal)/kg·d41.婴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A.30%~35%B.40%~45%C.50 %~55%D.60%~65%E.70%~75%42.婴儿每日水的需求量是:A.120mL / kg B.130mL/ kg C.140mL/ kg D.150mL/ kg E.160mL/ kg 43.对能量的需要,基础代谢所占比例最高的时期是:A.婴儿期B.幼儿期C.学龄前期D.学龄期E.青春期44.婴儿对蛋白质需要量比成人相对高的原因是:A.婴儿以乳类食品为主要食品 B 由于生长发育需要正氮平衡C.氨基酸在体内并非全部吸收D.婴儿对蛋白质消化吸收功能差E.婴儿利用蛋白质的能力差45.正常小儿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卡的简单计算方法是:A.1岁以内460kJ(110kcal),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42kJ(10kcal)B.1岁以内418kJ(100kcal),以后每增加2岁减去63kJ(15kcal)C.1岁以内418kJ(100 kcal),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42 kJ(10 kcal)D.1岁以内502kJ(120 kcal),以后每增加2岁减去63kJ(15 kcal)E.1岁以内481kJ(115 kca1),以后每增加4岁减去105kJ(25 kcal)46.体重6kg的婴儿,每天需要牛奶和水量是:A.8%糖牛奶550mL,水240mL B.8%糖牛奶660mL,水240mLC.8%糖牛奶900mL,不必再加水D.8%糖牛奶750mL,水150mLE.8%糖牛奶860mL,水240mL47.全脂奶粉稀释成全乳时标准配制方法是:按重量按体积A.1:8 1:4 B.1:6 1:4 C.1:8 1:6D.1:4 1:8 E.1:4 1:648.母乳中含大量免疫物质,哪一种可抑制念珠菌生长:A.分泌型IgA B.乳铁蛋白C.溶菌酶D.免疫活性细菌E.乙型乳糖49.甲状旁腺代偿机能增强出现于:A.佝偻病活动期B.高血钙C.佝偻病后遗症期D.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E.维生素D中毒时50.X型腿程度判定是两膝关节靠拢,测两踝关节距离,哪项正确:轻度重度A.<2cm >2cm B.<3cm >3cm C.<4cm >4cmD.<5cm >5 cm E.<6 cm >6 cm51.发热、感染和饥饿时易引发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其原因是:A.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B.组织细胞分解释放磷,使血磷升高,血钙离子下降C.血糖下降D.脑细胞代谢异常E.代谢性酸中毒使血钙离子下降52.不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A.维生素A B.维生素K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E.维生素B 53.除了哪一项,在佝偻病后遗症期都已恢复正常:A.方颅B.X线检查C.神经精神症状D.肌肉松弛E.血液生化改变54.关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哪项不正确:A.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B.血中钙离子降低C.缺乏维生素D D.多见于4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E.出现全身惊厥、手足搐搦及喉痉挛等55.羊乳喂养的唯一缺点是:A.羊乳中蛋白质含量较牛乳多B.羊乳中脂肪多且脂肪球少C.羊乳中叶酸与维生素B12含量少D.羊乳中矿物质含量与牛奶相仿E.每100mL羊乳的热卡与牛奶相仿56.添加辅食的年龄,哪项是不正确的A.鱼肝油1~3个月B.蛋黄2~3个月C.水果汁1~3个月D.稀粥5~6个月E.肉末7~9个月57.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胎儿娩出后应:A.尽早哺乳B.2~4小时后哺乳C.5~6小时后哺乳D.8~10小时后哺乳E.12~24小时后哺乳58.婴儿添加辅食应从:A.2~3个月开始B.4~5个月开始C.6~7个月开始D.8~9个月开始E.10个月以后开始59.幼儿全日热量分配,其中中餐可占:A.20%~25%B.25%~30%C.30%~35%D.35%~40%E.40%~45%.60.牛乳含糖量低,用时可加糖:A.2%~4%B.5%~8%C.9%~10%D.12%~14%E.15%~20%61.幼儿全日热量分配其晚餐占:A.10%~15%B.15%~20%C.20%~25%D.25%~30%E.30%~35%62.幼儿全日热量除早中晚供给外,还应在上、下午各安排1次点心,两次点心共占热量为:A.小于10%B.10%~15%C.15%~20%D.20%~25%E.25%~30%63.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水量约为:A.125mL B.130mL C.140mL D.150mL E.160mL64.小儿需水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每增长3岁每日每公斤体重减少水量约为:A.20mL B.25mL C.30mL D.35mL E.40mL65.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热量约为:A.300~350kJ B.350~400kJ C.400~460kJD.450~500kJ E.500~550kJ66.小儿需要热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每增长3岁,每日每公斤体重减少热量约为:A.30kJ B.35kJ C.42kJ D.45kJ E.50kJ67.婴儿手足抽搐症主要死亡原因是:A.脑水肿B.心力衰竭C.吸入性肺炎D.呼吸衰竭E.喉痉挛68.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开始维生素D治疗时出现手足抽搐症是由于:A补钙不及时B.维生素D剂量过大C.甲状旁腺反应不足,血钙下降D.血磷迅速下降E.维生素D剂量过小69.婴儿手足抽搐症惊厥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是:A.10%葡萄糖酸钙静注+维生素D3肌注B.10%葡萄糖酸钙静注+脱水剂C.静注10%葡萄糖酸钙D.10%葡萄糖酸钙静注+吸氧E.苯巴比妥+10%葡萄糖酸钙静注70.2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的:A.20%以下B.20%~24%C.25%~40%D.15%~25%E.40%以上71.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A.蛋类食物提供B.肝类食物提供日1000单位C.蔬菜类食物D.海产类食物E.紫外线照射皮肤而获得72.3度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的:A.25%B.30%C.35%D.40%E.40%以上73.维生素A缺乏的症状与体征包括:A.夜盲、皮肤干燥和视神经萎缩B.夜盲、皮肤干燥和白内障C.夜盲、皮肤干燥和角膜软化D.皮肤干燥和视网膜变性E.以上都不是74.佝偻病与手足抽搐症的根本区别是:A.血磷升高B.血钙降低C.碱性磷酸酶升高D.血钙、血磷均降低E.甲状旁腺反应迟钝75.生长儿锌缺乏的主要病因是:A.生长发育快,需要量增加B.挑食、偏食、摄入不足C.慢性消化道疾病,吸收利用障碍D.感染性疾病,需要量增加E.肾脏疾病,大量丢失76.哪项不是乳量不足的表现:A.哺乳前乳房不胀B.哺乳时间过短C.哺乳后睡眠时间短而不安D.每月增长体重0.5~0.7 kgE.每次哺乳时间约为30分钟77.冬季出生小儿,生后1个月,给予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其预防量应是:A.每日400IU B.每日1000IU C.每日1500IUD.每日2000IU E.每日3000IU78.添加辅食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少至多B.由稀至稠C.由细到粗D.由一种至多种E.为了营养全面每天换一种A2型题79.1岁男婴,因食欲差来门诊,母乳少,长期以米糊稀饭喂养,未添加其他辅食,诊为轻度营养不良。
护师考试辅导:儿科护理学之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护师考试辅导:儿科护理学之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f1e3c39a8114431b90dd833.png)
第四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下水肿。
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一)病因1.长期摄入不足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骤然断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为主;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吃过多零食等引起。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等)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二)发病机制由于长期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自身组织消耗。
消瘦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低血糖;并发症脂肪消耗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脂肪肝;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致低蛋白→水肿;表现由于全身总液量增多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同时还发生各组织器官,如消化、循环、泌尿、免疫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低下。
临床类型消瘦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浮肿型浮肿型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消瘦-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三)临床表现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
最早以后体内脂肪逐渐消失,最具特征→体重减轻。
结果久之身长也会低于正常,出现身材矮小。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表现额部出现皱折,两颊下陷,颧骨凸出,形如老人。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
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
体温低于正常、脉搏减慢、心音低钝、血压偏低。
初期烦躁,以后变得冷漠。
有血清蛋白降低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有时可发生自发性低血糖症状,婴儿常有饥饿性便秘或腹泻。
营养不良患儿常因缺乏蛋白质及造血物质并发营养性贫血,因多种维生素缺乏而并发干眼症、口腔炎、末梢神经炎。
儿科护理学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bae05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e.png)
2023《儿科护理学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营养障碍性疾病概述•营养障碍性疾病对患儿的影响•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评估•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措施目•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家庭护理与教育•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预防保健策略录01营养障碍性疾病概述营养障碍性疾病是由于摄入、代谢、转运或利用营养素异常导致的疾病,涉及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免疫功能等多方面。
定义营养障碍性疾病包括营养不足、营养过剩、营养不均衡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全球范围内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营养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现状在我国,婴幼儿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问题并存,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流行病学现状病因与机制•营养不足•长期摄入不足:如贫困、食物短缺等导致机体缺乏必要营养素,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消化吸收障碍:如胃肠道疾病、感染等导致营养素吸收不良。
•营养过剩•过度喂养:家长对婴幼儿喂养过度,导致体重增长过快,引发肥胖等问题。
•饮食结构不合理:高糖、高脂、高热量食品过度摄入,导致营养不均衡。
•营养不均衡•饮食单一:长期摄入单一食物,导致某些营养素缺乏,影响生长发育。
•偏食挑食: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机体缺乏某些必要的营养素。
02营养障碍性疾病对患儿的影响1 2 3营养障碍性疾病导致患儿体内营养素缺乏,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不达标,牙齿发育不良等。
生长发育迟缓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疾病,且疾病恢复时间较长。
免疫力下降部分营养障碍性疾病可导致患儿器官功能障碍,如肝肾功能障碍等。
器官功能障碍03学习困难营养障碍性疾病影响患儿大脑发育,导致学习困难,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01自尊心受挫由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身体发育落后于同龄人,可能影响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心理问题。
02情绪不稳定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如焦虑、抑郁等。
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身体状况可能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如与同龄人相处困难等。
第四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四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0d01cc255901020207409ccf.png)
幻灯片1第四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A1型题】1.营养不良测定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的A 脐上B 脐下C 脐旁D 肋下E 锁骨中线上平脐处2.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是A 躯干一臀部一四肢一腹部一面颊B 面颊部一腹部一躯干一臀部一四肢C 腹部一躯干一臀一四肢一面颊D 四肢一躯干一腹部一面颊E 躯干一臀部一腹部一面颊幻灯片23.婴幼儿按供热能计算,三种营养素产能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之间正确的比例是A 蛋白质占20%,脂肪占30%,糖类占50%B 蛋白质占25%,脂肪占30%,糖类占45%C 蛋白质占20%,脂肪占35%,糖类占45%D 蛋白质占25%,脂肪占35%,糖类占40%E 蛋白质占15%,脂肪占35%,糖类占50% 4.重症营养不良体液改变倾向于A 总液体量相对增多,细胞外液呈低渗性B 总液体量相对减少,细胞外液多呈高渗性C 总液量不变,细胞外液多呈等渗性D 总液量相对增多,细胞外液多呈等渗性E 总液量相对减少,细胞外液多呈高渗性幻灯片35.营养不良最先出现的症状是A 体重不增B 身长低于正常C 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D 皮肤干燥,苍白,失去弹性E 肌张力低下,体温偏低,智力迟钝6.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常见并发的维生素缺乏是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E 7.母乳喂养优于牛乳在于A 含蛋白质总量高B 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较多C 含铁量多D 含乳糖量多E 含钙、磷高幻灯片48.初期佝偻病的主要表现A 骨骼系统改变B 运动系统改变C 语言发育落后D 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E 反复感染9.佝偻病颅骨软化多发生于A 1-3个月B 3 -6个月C 6-9个月D 6 -12个月E 12个月以上10.佝偻病肋骨串珠特点哪项是错误的A 好发于1岁左右小儿B 部位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C 可看到或触及到钝圆形隆起D 骨样组织堆积所致E 以胸骨旁最明显幻灯片511.佝偻病激期的血生化变化是A 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B 血钙升高,血磷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C 血钙降低,血磷升高,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D 血钙降低,血磷降低,钙磷乘积升高,碱性磷酸酶降低E 血钙降低,血磷降低,钙磷乘积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12.佝偻病激期X线所见为A 骨质密度正常B 骨骺软骨变窄C 临时骨钙化带模糊、消失D 骨骺与干骺端的距离多无变化E 骨膜增生幻灯片613.治疗佝偻病激期维生素D肌注法剂量是A 20万U-30万U-次B 10万U-20万U-次C 30万U-40万U-次D 40万U-50万U-次E 50万U一次15.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最后消失的部是A 胸部B 背部C 腹部D 面颊部E 腰部14.营养不良中度消瘦的中位数为A -1SDB -1SD—-2SDC -3SD—-4SDD -2SD—-3SDE -3SD以下幻灯片716.人体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A 皮肤合成的内源性D3B 蛋黄中维生素DC 猪肝中的维生素DD 人乳中的维生素DE 牛奶中的维生素D18.维生素D缺乏病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是A 血钙降低B 血磷降低C 血镁降低D 血1,25 - (OH)2 - D3降低E 血碱性磷酸酶增高17.佝偻病枕秃是由于A 多汗,摇头,擦枕B 哭闹C 结核D 血钙降低E 颅骨软化幻灯片819.治疗佝偻病活动早期给予维生素D口服法给药时间A 半月后改预防量B 1月后改预防量C 2月后改预防量D 3月后改预防量E 4月后改预防量21.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与佝偻病发病机理的不同点在于A 钙吸收代谢障碍B 磷暖收代谢障碍C 甲状旁腺功能不足D 维生素D缺乏E 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20.佝偻病恢复期长骨X线片改善的特点是A 骨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B 临时钙化带消失C 干骺端增宽D 骨质稀疏,密度减低E 干骺端呈毛刷状幻灯片92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隐性体征是A 喉痉挛B Kemig(克氏)征阳性C Brudzinski(克氏)征阳性D Trousseau(陶瑟)征阳性E Barbinski(巴氏)征阳性2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在幼儿及儿童多见的典型表现是A 惊厥B 手足搐搦C 喉痉挛D 枕秃E 肋骨串珠幻灯片10【A2型题】24.小儿10个月,方颅,多汗,胸骨肋膈沟,血钙正常,血磷低,×线可见骨骺软骨增宽,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并呈毛刷状改变,诊断为A 佝偻病初期B 佝偻病激期C 佝偻病恢复期D 佝偻病后遗症期E 先天性佝偻病幻灯片1125.小儿1岁.可见胸骨串珠,膈肋沟,手镯及脚镯,前囟为1. 5cm xl. 5cm,血钙为2.25mmol/L,血磷1.0mmol/L,×线可见于骺端呈杯口改变,临时钙化带消失,诊断为A 甲状腺功能低下B 软骨营养不良C 低血磷抗D佝偻病D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E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幻灯片1226.小儿8个月,突然抽搐,持续2分钟,发作时意识不清,自行缓解,不伴发热,3天内抽搐4次,醒后活泼如常,血钙为1. 73mmol/L,血糖4.0mmol/L,诊断为A 低血糖B 化脓性脑膜炎C 婴儿痉挛症D 营养性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E 营养性低镁血症幻灯片1327.1岁男婴,母乳少,长期以米汤、稀饭喂养,不规律添加辅食,食欲差,精神差,皮下脂肪厚度为0. 5cm,诊断为: I度营养不良,下面表现哪个最先出现A 皮肤干燥B 肌张力不低于,肌肉松弛C 身高低于正常D 皮下脂肪减少E 体重不增或减轻幻灯片1428.冬季出生一男婴,足月顺产,现已4个月,体重5. 8kg,只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近日来,婴儿多烦躁,易激惹,夜惊,多汗,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A 惊吓B 营养不良C 佝偻病活动期D 佝偻病早期E 先天性佝偻病幻灯片15 29.6个月婴儿,半天来突然抽搐3次,抽时双眼上翻,四肢抖动,持续2分钟自然缓解,抽后意识清,吃奶,询问病史,生后人工喂养,近日夜惊多汗,查体:营养中等,枕秃明显,囟门2. 5cm×2.5cm,颈软,患儿再度抽搐,最恰当的处理原则A 先用维生素D,同时补充钙,再吸氧B 先补充钙,同时止惊,吸氧C 先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然后吸氧,止惊D 先补钙,同时吸氧,止惊,然后用维生素DE 先止惊及缓慢静脉注射钙剂,后改为口服钙,再用维生素D幻灯片1630.1岁男孩,多汗,夜惊,体检:前囟门2cm x2cm,方颅,出牙2个,串珠明显,血钙2mmol/L (8mg/dl),钙磷乘积28,采用哪项治疗A 补充钙剂B 口服维生素D剂400U/日及钙剂C 口服维生素D剂800U/日及钙剂D 注射维生素D,30万U,注射1次,三个月后改预防量E 注射维生素D,30万U1次肌注即可幻灯片1731.一婴儿突发惊厥,无热,反复发作3次,惊厥后意志清,活泼如常,患儿为人工喂养,极少户外活动,未服鱼肝油,查体:出牙延迟,哈氏沟明显,方颅,血钙1. 0mmol/L,最确切的诊断为A 佝偻病早期B 佝偻病的活动期C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D 低血糖症E 低血镁症幻灯片1832.男婴,8个月,自幼人工喂养,未补充维生素D制剂,近来出现多汗,烦躁,夜惊,查体:方颅,出牙延迟,串珠,诊断为佝偻病活动,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尿磷排出增加B 血中钙磷乘积降低C 维生素D缺乏D 钙,磷在肠道吸收减少E 甲状腺代偿功能不足幻灯片1933.女婴.1岁,体重10kg,生后母乳喂养,8月始添加辅食,因不能站立而就诊,查体:精神好,面稍苍白,消瘦,腹部皮下脂肪厚度为0. 3cm,肌肉松弛,可能的诊断为A 正常儿B Ⅲ度营养不良C Ⅱ度营养不良D I度营养不良E 佝偻病幻灯片2034.一患儿8月,诊断为佝偻病活动期,正在治疗时,患儿出现发热,咳嗽,且肺部听诊闻及中小水泡音,此时选择哪种方法治疗佝偻病最好A 暂不治疗佝偻病,先治疗肺炎B 口服大剂量维生素D,每日2万U,一月后改预防量口服C 肌注维生素D360万U,肌注一次,同时补钙D 肌注维生素D330万U,肌注一次,三个月后改为预防量E 肌注维生素D380万U,二次肌注幻灯片2135.10月患儿,已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佝偻病活动期,给予治疗,效果不好,为进一步判定诊断是否正确,不需要做下列哪些检查A 腕部X线摄片B 测血清钙、磷C 血常规D 体格检查E骨密度幻灯片2236. -婴儿,1 1月龄,腕部X线片示骨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状改变,血清钙1.85mmol/L(7.4mg/dl),磷1.8mmol/L(5.8mg/dL),碱性磷酸酶40U/L (布氏),哪一点不是骨样组织堆积所致A 手镯B 脚镯C 方颅D 肋串珠E 肋膈沟幻灯片23【A3型题】(37 -39题共用题干)男孩,2岁。
四、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口腔执业医师专业综合试卷与试题
![四、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口腔执业医师专业综合试卷与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06f907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9.png)
四、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口腔执业医师专业综合试卷与试题一、A11. 下列诊断重度脱水的最主要依据是A. 萎靡,烦躁B. 皮肤、黏膜极干燥,弹性极差,花纹C. 眼眶和前囟明显凹陷D. 四肢稍凉E. 尿量减少答案:B2. 小儿腹泻时口服补液盐(ORS)的电解质渗透压,张力约为A. 1/4张B. 1/3张C. 2/5张D. 1/2张E. 2/3张答案:E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突击疗法的治疗方法论述中,正确的是A. 适用于有并发症或不能口服者B. 每日口服维生素D0.2万~0.4万IUC. 每日口服维生素D0.4万~0.6万IUD. 每日口服维生素D0.6万~0.8万IUE. 以上均正确答案:A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剂量应是A. 依病情程度的不同而剂量不同B. 不同分期,使用剂量相同C. 剂量越大效果越好D. 先用小剂量逐渐加大剂量E. 剂量越小越安全效果越好答案:A5. 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金标准是A. 多汗、夜惊、烦躁等神经精神症状B. 血生化与骨骼X线的检查C. 患儿年龄、季节、病史D. 根据有日光照射不足等病因E. 早期佝偻病病儿骨骼改变答案:B6. 下列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鉴别的疾病中,不是从病因上相鉴别的一项是A.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B. 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C.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 软骨营养不良E. 肾性佝偻病答案:D7. 需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鉴别的疾病是A. 脑积水B. 黏多糖病C. 软骨营养不良D.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 以上均是答案:E8. 维生素D缺乏病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是A. 血钙降低B. 血磷降低C. 血镁降低D. 血清1,25-(OH)2-D3降低E. 血碱性磷酸酶增高答案:D9. 治疗佝偻病活动早期给予维生素D口服法给药时间A. 1月后改预防量B. 2月后改预防量C. 3月后改预防量D. 4月后改预防量E. 5月后改预防量答案:A10. 治疗佝偻病肌注维生素D,肌注法剂量是A. 20万IU~30万IU一次B. 10万IU~20万IU一次C. 30万IU~40万IU一次D. 40万IU~50万IU一次E. 50万IU一次答案:A11. 治疗佝偻病活动早期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D剂量为A. 0.5万~1万IUB. 0.2~0.4万IUC. 1~2万IUD. 3万~4万IUE. 5万~6万IU答案:B12. 人工喂养较母乳喂养更易发生佝偻病最主要的原因是A. 食物中含磷低B. 食物中含钙低C. 钙磷比例不当D. 维生素D含量少E. 日光照射不足答案:C13. 以下哪项可造成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A. 早产、双胎B. 慢性腹泻C. 肝肾疾病D. 母亲严重营养不良E. 以上都可答案:E14. 引起小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A. 缺钙B. 缺乏维生素DC. 甲状旁腺功能不全D. 食物中热能和蛋白质不足E. 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答案:B15. 佝偻病初期长骨X线表现为A. 骨骺软骨明显增宽B. 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C. 骨质普遍稀疏D. 有明显变化E. 骨干弯曲答案:B16. 佝偻病激期(活动期)的血生化变化是A. 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B. 血钙升高,血磷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C. 血钙降低,血磷升高,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D. 血钙降低,血磷降低,钙磷乘积升高,碱性磷酸酶降低E. 血钙降低,血磷降低,钙磷乘积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答案:A17. 佝偻病活动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 出汗多B. 睡眠不安、夜啼C. 反复无热惊厥,重者突然窒息D. 骨骼系统改变E. 语言发育迟缓答案:D18.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的临床表现是A. 非特异性的神经兴奋性增高B. 出牙延迟C. 腕踝畸形D. 下肢畸形E. 颅骨软化答案:A19. 佝偻病恢复期长骨X线片改善的特点是A. 骨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B. 临时钙化带消失C. 干骺端增宽D. 骨质稀疏,密度减低E. 干骺端呈毛刷状答案:A20. 佝偻病枕秃是由于A. 多汗,摇头,擦枕B. 哭闹C. 结核D. 血钙降低E. 颅骨软化答案:A21. 佝偻病激期X线所见为A. 骨质密度正常B. 骨骺软骨变窄C. 临时骨钙化带模糊、消失D. 骨骺与于骺端的距离多无变化E. 骨膜增生答案:C22. 佝偻病肋骨串珠特点哪项是错误的A. 好发于1岁左右小儿B. 部位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C. 可看到或触及到钝圆形隆起D. 骨样组织堆积所致E. 以胸骨旁最明显答案:E23. 佝偻病颅骨软化多发生于A. 1~3个月B. 3~6个月C. 6~9个月D. 6~12个月E. 12个月以上答案:B24. 佝偻病初期的表现是A. 易激惹、多汗等神经精神症状B. 各种骨骼畸型C. 手镯征D. 肌张力低下E. 出牙延迟答案:A25. 6个月以内佝偻病患儿多见的骨骼系统改变是A. 方颅B. 胸廓畸形C. 手镯、脚镯征D. 颅骨软化E. 下肢畸形答案:D26. 哪项符合佝偻病激期改变A. 血清钙正常B. 血清磷增高C. 钙磷乘积大多高于30D. 碱性磷酸酶增高E. 长骨x线检查骨质密度增高答案:D27. 婴儿每日牛奶需要量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按每日能量和水的需要计算,婴儿每日能量需要量为100kcal(418.4kJ)/kg,每日水需要量为A. 50ml/kgB. 100ml/kgC. 150ml/kgD. 200ml/kgE. 250ml/kg答案:C28. 下列有关羊乳的相关叙述中,不恰当的是A. 羊乳其成分与牛乳相仿B. 羊乳叶酸含量很高C. 羊乳维生素B12含量少D. 羊乳喂养者应添加叶酸E. 羊乳喂养者应添加维生素B12答案:B29. 以下关于人工喂养的描述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 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6个月婴儿时,完全采用牛乳、羊乳、其他兽乳或配方奶等喂哺B. 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2岁的小儿时,完全采用牛乳、羊乳、其他兽乳或配方奶等喂哺C. 人工喂养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最适宜的天然食物D. 应大力提倡人工喂养E. 牛乳易于消化答案:A30. 人乳和牛乳相比较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牛乳蛋白质含量虽较人乳为高B. 牛乳所含乳糖较人乳为多C. 人乳含免疫因子较多D. 牛乳吸收率仅为人乳的1/5E. 牛乳其成分并不适合婴儿答案:B31. 正常足月儿生后母乳喂养开奶时间是A. 出生后15分钟~2小时B. 出生后立即开奶C. 出生后10分钟之内D. 出生后0.5小时~5小时E. 出生后2~3小时答案:A32. 母乳喂养优于牛乳在于A. 含蛋白质总量高B. 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较多C. 含铁量多D. 含乳糖量多E. 含钙、磷高答案:D33. 符合母乳特点的是A. 蛋白质总量高B. 白蛋白少C. 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高D. 乳糖量少E. 钙磷比例适当答案:E34. 婴儿在4~6个月不可增加哪项辅食A. 米糊B. 蛋黄C. 鱼泥D. 菜泥E. 碎菜答案:E35. 下列哪项不符合辅食添加原则A. 从细到粗,从稀到稠B. 在健康时添加C. 可同时添加2种以上辅食D. 如小儿拒绝吃以后应再试E. 从少到多答案:C36. 宏量营养素不包括A. 糖类B. 脂类C. 蛋白质D. 维生素E. 碳水化合物答案:D37. 6个月以下婴儿脂肪所提供的能量应占膳食总能量的比例为A. 45%~50%B. 30%~40%C. 20%~40%D. 25%~30%E. 10%~20%答案:A38. 维生素最主要的特点是A. 不提供热量B. 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调节身体各种功能C. 人体需要量很少D. 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E. 是机体的组成成分答案:D39. 儿童膳食中,糖类所供给的能量比例,婴儿期一般占总能量的A. 35%~45%B. 40%~45%C. 40%~50%D. 50%~55%E. 55%~65%答案:C40. 儿童膳食中,糖类所供给的能量比例,2岁以上应占总能量的A. 35%~45%B. 40%~50%C. 42%~55%D. 50%~55%E. 55%~65%答案:E二、A241. 一腹泻婴儿体重9kg。
医学院儿科大纲
![医学院儿科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2a8b3c976eeaeaad1f3306a.png)
临床教学方案(Ⅱ)(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使用)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四、儿科学《儿科学》学时分配表西安医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儿科学》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熟悉:1. 儿科学的特点。
了解:1.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重点]1.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2. 儿科学的特点。
[难点]1. 儿科学的特点。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儿科学的特点知识点。
2.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知识点。
3.一般讲解:儿科学的范围及任务知识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熟悉: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2. 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了解:1.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2.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重点]1. 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难点]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体重的增长知识点,身材的增长知识点,体围的增长知识点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知识点,牙齿知识点。
2.重点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知识点,体格生长评价知识点,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知识点。
3.一般讲解: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知识点,小儿生殖系统发育知识点,小儿心理行为异常知识点。
第三章儿童保健[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熟悉:1. 预防接种可能引起的一些反应。
了解:1.小儿保健组织结构;2.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的具体措施。
[重点]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难点]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知识点。
1新生儿能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
![1新生儿能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https://img.taocdn.com/s3/m/de893de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0.png)
第一章绪论1.新生儿能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B. IgMC. IgAD. SIgGE. IgD2.小儿死亡率最高的时间是:A.围产期B.新生儿期C.婴儿期D.幼儿期E.学龄前期3.新生儿期是指:A.出生后24小时B.从出生到满28天C.出生后7天D.出生后满1周岁E. 出生后满2周岁4.青春期是指:A.女12岁左右,男13岁左右B.女14岁左右,男16岁左右C.女16岁左右,男15岁左右D.女15岁左右,男14岁左右E.女15岁左右,男16岁左右5.胚胎期是指孕后:A.4周以内B.8周以内C.12周以内D.16周以内E.18周以内6.我国使用的围产期概念是:A.妊娠20周~生后1周B.妊娠28周~生后1周C妊娠28周~生后4周 D.妊娠24周~生后4周E.妊娠24周~生后1周7.下列哪个是小儿常见四病之一:A.肺炎B.黄疸C.先心D.风湿热E.脑炎答案:1A2B 3B 4A5B 6B 7A第二章生长发育1.下列哪个不是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A.由上到下B.由粗到细C.由远到近D.由简单到复杂E.由初级到高级2.小儿出生后不断生长发育,出现两个生长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E.学龄期3.小儿个系统发育中最迟的是哪个系统;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C.消化系统D.生殖系统E.肌肉组织4.萌出第一颗恒牙的时间一般为A.5岁左右 B.6岁左右 C.7岁左右D.8岁左右E.9岁左右5.判断小儿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有:A.动作能力或运动功能B.语言发育程度C.智力发育水平D.对外界反应能力E.体重、身高及体围测量6.1岁小儿可能存在:A.生理性克氏征阳性B.生理性巴氏征阳性C.拥抱反射D.握持反射E.四者均不存在7.3个月小儿可存在;A.生理性克氏征阳性存在B.拥抱反射存在C.握持反射存在D.三者均有E.三者均无8.3岁小儿可能存在:A.生理性克氏征阳性存在B.生理性巴氏征阳性存在C.拥抱反射存在D.三者均存在E.三者均不存在9.1岁小儿身高约为:A.60cmB. 75cmC. 85 cmD. 95 cmE. 100 cm10.关于头围下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出生32cm,前半年增长6~8cm,后半年增长1~2cmB.出生34cm,前半年增长8~10cm,1岁时46cmC.2岁时44cm,5岁时46cm,15岁接近于成人54cmD.出生时头围30cm,1年增长10~14cm,2岁48cmE.2岁时头围44cm,15岁时近于成人50cm11.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为:A.2-3个月B.3-4个月C.4-5个月D.5-6个月E.1-1.5岁12.一婴儿体重3.5kg,前囟1.6*1.6cm,后囟0.1cm,可微笑,头不能竖立,最可能的月龄是:A.7天内B.1~2个月C.3~4个月D.4~5个月E.5~6个月13.一岁小儿,体重5.6kg,头围46cm,身长71cm,囟门1.5×1.5cm,最大可能是:A.呆小病B.儒侏症C.佝偻病D.营养不良E.头小畸型14.一小儿体重为12kg,身长85cm、胸围49cm、头围47cm,年龄是:A.9个月B.10个月C.1岁D.2岁E.2岁6个月15. 一小儿10岁拍腕部X射线,骨化中心应有:A.9个B.10个C.11个D.12个E.13个16.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第二个高峰期是: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期E.青春期17.后囟闭合时间不能迟于:A.1-2月B.2-3月C.3-4月D.4-5月E.5-6月18.乳牙共有几颗,最迟几岁出齐:A.18颗,18月B.20颗,24月C.20颗,26月D.18颗,28月E.20颗,30月19.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迅速增长的二个高峰期分别是:A.新生儿期与学龄前期B.婴儿期与幼儿期C.婴儿期与青春期D.幼儿期与学龄前期E.学龄期与青春期20.能代表营养状况最易取得的重要指标是A. 体重B.腹壁皮下脂肪厚度C.腹围D.上臂围E.胸围21.正常情况下,2~10岁小儿应按下列哪个公式计算其体重?A.体重=初生体重+年龄×0.7B.体重=初生体重+年龄×0.25C.体重=年龄×2+8D.体重=年龄×3+7E.体重=年龄×3+822.正常小儿牙齿萌出有一定的顺序,最先萌出的是:A上中侧切牙齿B下中切牙C下侧切牙D乳尖牙E第一磨牙23.计算体重的公式,体重(kg)=6+月龄×0.25适用于:A.1-6月B.6-12月C.2~12岁D.2~10岁E.2~14岁24.小儿开始能抬头的年龄是:A 2个月B 3个月C 4个月D 5个月E 6个月25.小儿开始能独坐的年龄是:A.4个月B.5个月C.6个月D.8个月E.9个月26.6岁小儿的身长,按公式计算,正确的是:A.90 cmB.100cmC. 105cmD.112cmE.120cm27.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A.45cmB. 48cmC. 50cmD. 52cmE. 55cm28.小儿脊柱出现三个生理弯曲的时间分别是:A.第一个生后3个月,第二个6个月,第三个12个月B.第一个生后4个月,第二个6个月,第三个12个月C.第一个生后3个月,第二个8个月,第三个12个月D.第一个生后3个月,第二个6个月,第三个10个月E.第一个生后4个月,第二个8个月,第三个12个月29.正常小儿开始独走是:A.4-5个月B.6-7个月C.8-9个月D.10-11个月E.12-14个月30.小儿出生时就存在的反射是:A. 吸吮反射B. 拥抱反射C.吞咽反射D.觅食反射E.以上都不是31.吸吮反射何时消失:A.出生7~8个月B.出生8~9个月C.出生10~12个月D.出生12个月后E.以上都不是32.小儿会跑的年龄为:A.12月B.13月C.14月D.15月E.16月33.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7个月时会坐,将玩具从一手换入另一手B. 8个月俯卧位,勉强短暂抬头C. 9个月时独坐不稳,身躯常前倾D.1岁会扶起E.2岁半会跑和上下楼梯答案:1C 2B 3D 4B 5E 6B 7D 8E 9B 10B 11E 12B 13D 14D 15B 16E 17B 18E 19C 20A 21C 22B 23B 24B 25C 26D 27C 28 A 29E 30 A 31D 32E 33A第三章儿童保健与疾病防治原则1.几岁小儿何时开始会自己洗脸:A.1岁B.2岁C.3岁D.4岁E.5岁2.几岁小儿何时开始自主去厕所:A.1岁B.2岁C.3-4岁D.4-5岁E.5-6岁3.新生儿期应给予接种以下哪种疫苗:A.牛痘B.灰质炎疫苗C.流脑疫苗D.乙脑疫苗E.卡介苗4.8个月小儿应接种何种疫苗:A.卡介苗B.灰质炎疫苗C.百、白、破疫苗D.麻疹疫苗E.流脑、乙脑疫苗5.乙肝疫苗何时初种:A.出生时B.出生后1月C.出生后3月D.出生后4月E.出生后5月6.下列哪种不是小儿接种疫苗的禁忌症:A.慢性消耗性疾病B.活动性肺结核C.化脓性皮肤病D.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E.感冒愈后7.下列哪项不是小儿个人史的内容:A.出生史B. 喂养史C.生长发育史D.预防接种史E.既往史答案:1C 2C 3E 4D 5A6E 7E第四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1..小儿能量的需要,其中何种能量占总能量的60%:A.基础代谢B.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C.活动所需D.生长所需E.排泄的消耗2.下列哪项所需能量为小儿特有:A.基础代谢B.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C.活动所需D.生长所需E.排泄的消耗3.下列哪种氨基酸不是必需氨基酸:A.色氨酸B.亮氨酸C.蛋氨酸D.苏氨酸E.苯氨酸4. 婴儿期每日需液量是每公斤体重:A.100mlB.110mlC.120mlD.140mlE.150ml5.哪种食物成分是机体供热能的最重要来源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维生素E.矿物质6.婴儿饮食中蛋白质、脂肪、糖类所供给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蛋白质脂肪糖类A. 15%50%35%B. 35%15%50%C. 50%35%15%D. 35%50%15%E. 15%35%50%7.关于母乳成分哪项是错误的:A.初乳指产后7天以内的乳汁,含球蛋白较多而含脂肪较少B.产后8天至满月的乳汁为过渡乳,含脂肪最高,蛋白质与矿物质渐少C.成熟乳为2~9个月的乳汁,其铁含量可满足婴儿生长的需要D.10个月以后的乳汁为晚乳,量和营养成分均减少E.每次哺乳最初与最后分泌的乳汁成分不同8.下列哪一项不是初乳的特点:A.质略稠而带黄色,比重较高B.初乳乳量少,每天约250一500m1C.加热后不易凝固D.维生素、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颇丰富E.含脂肪较少而蛋白质较多9.母乳与牛乳成分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除外:A.母乳含SIgAB.母乳含白蛋白较多C.母乳含乳糖较多D.母乳含钙较多E.母乳含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较多10.在下列正常小儿母乳喂养方法中哪项不妥:A.生后尽早开始喂奶B.坚持按需喂母乳C.每次哺乳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D.每次吸完一侧再吸另一侧E.哺乳后抱起婴儿轻柏其背11.产后实行母婴同室,尽可能提早产后哺乳的时间,一般不迟于分娩后:A.1小时B.2小时 C .3小时 D.半小时E.15分钟12.一般主张应在生后多长时间开始添加辅食:A.2—3个月时B.3—4个月时C.6—7个月时D.7—8个月时E.4—6个月时13.对能量的需要,基础代谢占比例最高的阶段是:A.婴儿期B.幼儿期C.学龄前期D.学龄期E青春期14.一般小儿断奶的时间为:A.半岁B.1岁左右C.1岁半D.2岁E.2岁半15.将牛奶稀释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脂肪浓度B.降低糖的浓度C.降低蛋白质的浓度D.减少热量E.补充煮沸时损失的水分16.体重5kg的婴儿,人工喂养时每日需要配牛奶和水量为:A.5%的糖牛奶550m1,水300m1B.5%的糖牛奶550m[,水750m1C.8%的糖牛奶550m[,水200m[D.8%的糖牛奶550ml,水750m1E.8%的糖牛奶500m1,水250m117.一胎龄36周出生后1月,生后母乳喂养,出生后体重增加1公斤,目前应给添加何种辅食及目的:A.米汤,补充热量B.鱼肝油,补充维生素AC.菜汤,补充矿物质D.鱼肝油,补充维生素DE.奶糕,补充热量18.引起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的最常见原因是:A.疾病影响B.长期摄入不足C.先天不足D.需要量增多E.免疫缺陷19.营养不良的婴儿首先出现的临床表现为:A.体重不增或减轻B.身长低于正常C.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D.皮肤干燥,苍白,失去弹性E.肌张力低下,体温偏低,智力迟钝20.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最先消减的部位是:A.臀部B.腹部C.大腿D.背部E.小腿21.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最后消失者为:A. 腹部B. 腰部C.胸部D.面颊部E. 背部22.Ⅰ营养不良的表现是:A. 皮肤弹性稍有消失B.腹壁皮下脂肪0.4cmC. 面部皮下脂肪减少D.肌肉显著消瘦E. 皮肤弹性消失23.Ⅱ度营养不良腹部皮下脂肪减少到:A.0.5cmB. 0.4cm以下C. 0.4-0.8cmD. 0.8cmE.完全消失24.Ⅲ度营养不良除皮下脂肪消失外,还常表现为:A. 肌张力增强B. 体腔积液C.皮肤弹性消失D. 发热E.智力尚好25.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消减顺序是:A.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B.腹部→面部→臀部→躯干→四肢C.腹部→四肢→躯干→面部→臀部D.腹部→四肢→臀部→臀部→面部E.腹部→臀部→四肢→躯干→面部26.营养不良浮肿主要原因是:A. 低钠性水肿B.低蛋白血症C. 心功能不全D. 维生素B1缺乏E. 肾功能不全27.营养不良的患儿应用苯丙酸诺龙肌肉注射主要的目的是:A.增强机体的抵抗力B.起到抗炎C.促进食欲D.促进机体对蛋白质的合成E.增强机体的糖代谢功能28.Ⅱ-Ⅲ营养不良,调整饮食时,其热卡开始宜选用A.按标准体重40-60卡/kg/日B.按标准体重40-50卡/kg/日C.按实际体重90-100卡/kg/日D.按实际体重40-60卡/kg/日E.按标准体重90-100卡/kg/日29.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A.紫外线照射时皮肤产生维生素D3B.猪肝提供维生素D3C.蛋类提供维生素D3D.植物提供维生素D3E.以上都不是30.维生素D在体内要经过两次羟化,的羟化脏器(器官)是:A.肠,肝B.肝,肾C.肾,骨D.肠,肾E.肝,骨31.下列有关VitD的作用哪一项是错误的?A.过量的VitD能引起中毒B.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C.促进旧骨的骨盐吸收D.促进新骨的骨盐沉积E.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32.引起婴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A.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B.缺乏维生素DC.食物中热量和蛋白质不足D.甲状旁腺功能不全E.缺钙33.骨样组织堆积可导致:A.漏斗胸B.方颅C.X型腿D.鸡胸E.肋膈沟34.佝偻病活动早期的主要表现为:A.神经精神症状,多汗,睡眠不安,枕秃B.运动功能发育迟缓C. 骨骼系统改变D.干骺端出现钙化预备带E. 血清钙正常,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35.4岁女孩,有方颅,肋骨串珠,“O”形腿。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https://img.taocdn.com/s3/m/c1daf884b9d528ea81c77994.png)
Tetan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一,概念
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代偿不足时血钙 下降而发病,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痉挛 及喉痉挛,多见于6个月内婴儿.
二,发病机理
VD缺乏 血Ca下降 PTH代偿正常 PTH代偿不足
VDR
血Ca进一步下降 血Ca<1.75~1.88mmol/L 离子钙 <1.0mmol/L
(二)典型发作
血Ca<1.75mmol/L时出现典型发作
1 ,*惊厥: 无热惊厥,发作时间可短至 数秒或长达数分钟,抽后意识恢复,精神 萎靡而入睡,醒后活波如常 2,手足抽搐;助产士手 芭蕾足 3,喉痉挛:婴儿多见 喉部肌肉,声门痉挛
治疗:
一,急救处理 吸氧 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 10%哥拉保留灌肠;安定注射 二,钙剂治疗 尽快给予钙剂 每日1~2次
10%葡萄糖酸钙5~10ml 加入 10%~25%葡萄糖10~20ml缓慢 静脉注射 不可皮下或肌注 惊厥停止后改为口服钙剂 三,VD治疗
�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抽搐
三,促发因素
春夏季节阳光充足或应用大剂量VD治疗VDR时 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 人工喂养儿食用含磷过高的奶粉 长期腹泻或慢性疾病使VD,Ca吸收减少
四,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手足抽搐,喉痉挛和惊厥, 部分患儿有程度不等的佝偻病表现.
(一)隐匿型
血Ca多为1.75~1.88mmol/L,无典型发Trousseau征
儿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儿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https://img.taocdn.com/s3/m/ef19f4300912a2161479298e.png)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发育儿科学是研究和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包括体格生长、心理发育、心理性疾病的预防、儿童的学习困难、社交障碍、智能发育迟缓等。
2.胎儿期从精子和卵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
3.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内,称新生儿期。
4.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生后7足天,称为围生期或围产期。
5.乳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6.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
7.学龄期从人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为学龄期。
8.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但个体差异较大,也有种族差异。
四.简答题:1.新生儿期的特点是:①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易发生各种疾病;②发病及死亡率较高。
2.婴儿期的特点是:①生长发育最迅速;②需要摄人的热量和营养素特别高;③消化功能不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④抗病能力弱,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3.幼儿期的特点为:①智能发育较前突出;②识别危险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③自身免疫力仍低,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4.小儿基础医学的特点:①解剖: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小儿在外观上不断发生变化,身体各部分成比例地改变,器官和各系统的发育均有一定的规律。
②生理生化:不同年龄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数值。
③病理: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因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
④免疫:小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尚未健全。
通过胎盘获得母体的抗体种类和数量有限,易患多种感染性疾病。
⑤营养代谢:小儿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水的需要量比成人相对要大。
因小儿胃肠道功能尚未成熟,故易造成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
5.小儿临床医学的特点是:小儿疾病的种类与成人不同,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疾病种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
小儿营养基础知识与营养障碍性疾病
![小儿营养基础知识与营养障碍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313111da783e0912a2162ad3.png)
4.每日所需总能量
为以上5个方面的总和 婴儿每日需460KJ(110kcal)/kg ·d 以后每增3岁减42KJ(10kcal)/kg ·d
二、宏量营养素
• 蛋白质(protein) • 脂肪(fat) • 碳水化物(carbohydrate)
1.蛋白质 1.1 蛋白质的功能
•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合成机体的组织和细胞 • 合成各种酶、激素、抗体、转运蛋白等含氮物
• 小儿的必需氨基酸包括9种:赖氨酸、色氨酸、亮 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 纈氨酸、组氨酸
每日必需氨基酸的平均需要量(mg/kg)
• 优质蛋白: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越多,且 比例合适,利用率越高,此种蛋白质被称为优质蛋 白或完全蛋白质
• 蛋白质的生物价值:指机体利用必需氨基酸在体内 合成的自身蛋白质与吸收的蛋白质的比例。如氨基 酸配合的比例适当,为机体最大限度地利用,则生 物价值高,配合比例不当,生物价值低。
饱和脂肪酸
长链脂肪酸(多数)
•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少数)
2.1脂肪的功能
• 供给能量:脂肪是提供机体能量的重要营养素。 • 提供必需脂肪酸 • 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 防止散热 • 机械的保护作用 • 其他:增加菜肴的美味,促进食欲,增加饱腹感, 具有内
分泌功能
2.2 必需脂肪酸
质,参与并调节机体各项重要的生理机能 • 产能 人体每天所需能量大约10-15% (婴儿8
%)来自蛋白质
1.2蛋 白 质 组 成
•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人体蛋白质由 20多种氨基酸组成
• 必需氨基酸: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些不能 在人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这类氨基酸 被称为必需氨基酸.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5938e15727a5e9856a61f6.png)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给婴儿添加辅食的主要目的是A.补充乳类营养素的不足B.改变婴儿的口味C.完善消化功能D.培养咀嚼、吞咽功能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2.佝偻病的维生素D预防量是每日A.100UB.200UC.300UD.400UE.600U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3.关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措施,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充足的日光照射B.每日补充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C.饮食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D.婴儿应及时添加辅食E.婴儿2个月起补充维生素D,每日800U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4.牛乳与人乳比较最大的缺点是A.牛乳含较多的酪蛋白B.牛乳中缺乏脂肪酶C.牛乳中缺乏各种免疫因子D.牛乳易为细菌污染E.牛乳是以甲型乳糖为主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5.佝偻病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多汗、枕秃B.骨骼改变C.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D.X线长骨片显示骨骺端钙化预备带消失E.血清钙、磷、碱性磷酸改变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6.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错误的是A.酸中毒时易诱发本病B.发热时易诱发本病C.饥饿时易诱发本病D.酸中毒纠正时易诱发本病E.开始维生素D治疗时易诱发本病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7.将全脂奶粉配成全牛奶,其奶粉与水的比例应为A.一匙奶粉加三匙水B.一匙奶粉加四匙水C.一匙奶粉加二匙水D.一匙奶粉加一匙水E.一匙奶粉加六匙水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8.佝偻病后遗症期,主要表现是A.血磷下降,血钙正常B.睡眠不安及多汗C.X线长骨骼端呈毛刷状改变D.骨骼畸形E.肌肉韧带松弛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9.早期诊断佝偻病的可靠指标是A.钙磷乘积下降B.血磷增高C.血浆中cAMP水平降低D.血清25(OH)D3水平降低E.骨骼X线改变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0.佝偻病口服维生素D治疗量所需时间为A.1个月B.3个月C.用至症状消失D.用至体征消失E.用至2~3岁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1.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维生素缺乏的种类是A.维生素BB.维生素CC.维生素DD.维生素KE.维生素A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2.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的剂量应为A.依病情不同而剂量不同B.不同病期,剂量相同C.先用小剂量,逐渐加大剂量D.剂量越大越好E.剂量越小越安全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3.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是因为母乳中含有A.乳白蛋白B.亚油酸C.乙型乳糖D.分泌型ISAE.长链脂肪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4.活动期佝偻病,长骨X线检查中,错误的是A.干骺端增宽,骨密度增高B.骨骺与干骺端的距离加大C.骨质普遍稀疏D.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E.临时钙化带消失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5.小儿对能量需要的5个方面中,哪项是小儿特需的A.基础代谢所需B.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C.活动所需D.生长所需E.排泄的消耗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6.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好发年龄为A.3岁以内B.学龄前期C.学龄期D.青春期E.好发于各年龄期儿童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7.下列佝偻病体征中哪项是骨样组织堆积所致A.肋缘外翻B.颅骨软化C.方颅D.膝内翻E.鸡胸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8.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是A.智力发育呆滞B.肌张力低下C.运动机能发育迟缓D.身高低于正常E.体重不增或下降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9.10个月婴儿患佝偻病(激期),其特征性表现是A.易激惹B.烦闹C.睡眠不安D.多汗、枕秃E.方颅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20.当血钙低于哪个数值时可引起手足搐搦A.血总钙<2.2~2.35mmol/LB.血总钙<2.0~2.45mmol/LC.血离子钙<1.88~2.2mmol/LD.血离子钙<1.75~1.88mmol/LE.血总钙<1.75~1.88mmol/L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21.在注射胰岛素治疗营养不良时,应先服A.钙剂B.锌剂C.葡萄糖D.维生素AE.维生素B族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22.下列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叶酸E.烟酸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23.小儿的合理膳食中,糖、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应为糖:脂肪:蛋白质A.3:2:1B.4:3:2C.6:3:1D.5:2:3E.8:4:l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24.早产儿易发生佝偻病,主要是由于A.肝肾功能较差B.胃肠道对维生素D吸收不良C.胃肠道对钙、磷吸收不良D.易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E.体内储钙不足,生长发育快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25.在婴儿喂养中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最可能引起的疾病是A.消化功能紊乱B.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C.结核病D.免疫功能低下E.低蛋白血症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26.关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以下哪项不正确A.多见于<6月婴儿B.维生素D缺乏C.血清总钙<1.75~1.88mmol/L(7~7.5mg%)D.甲状腺代偿功能不足E.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27.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能量为A.250kJ(60kcal)B.419kJ(100kcal)C.460kJ(1lOkcal)D.502kJ(120kcal)E.205kJ(50kcal)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28.3岁小儿体检时发现鸡胸,血Ca、P、AKP正常,你认为最可能的诊断是A.佝偻病初期B.佝偻病激期C.佝偻病活动期D.佝偻病恢复期E.佝偻病后遗症期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29.人乳中的蛋白质是以哪种蛋白为主A.球蛋白B.乳清蛋白C.酪蛋白D.黏蛋白E.糖蛋白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30.最常见的营养不良合并维生素缺乏症是A.维生素D缺乏B.维生素B缺乏C.维生素C缺乏D.维生素A缺乏E.维生素E缺乏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31.佝偻病激期的辅助检查中,以下哪项不正确A.血钙稍低B.血磷明显降低C.钙磷乘积低于30D.X线示骨骺端钙化预备带消失E.骨干骨质密度尚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32.在营养不良的治疗中,应用苯丙酸诺龙时应同时供给充足的A.葡萄糖B.蛋白质C.维生素D.微量元素E.脂肪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33.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A.蛋白质不足B.总热量不足C.脂肪供给不足D.总热量和蛋白质缺乏E.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34.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最先出现的症状是A.体重不增B.身高低于正常C.皮下脂肪减少D.皮肤干燥E.肌肉萎缩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35.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中,以下哪项最重要A.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不足B.日光照射不足C.生长过速,需要量增加D.慢性腹泻,吸收减少E.慢性肝、肾疾病使维生素D的代谢障碍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3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佝偻病初期临床表现的是A.易激惹B.睡眠不安C.多汗D.枕秃E.惊厥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37.以下哪项不是肌内注射维生素D疗法的适应证A.重度佝偻病B.长期腹泻C.重度营养不良D.急性传染病E.先天性佝偻病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38.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水量为A.50mlB.60mlC.80mlD.120mlE.150ml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400~800IU 佝偻病、手足搐搦症
K 1~2mg
出血
水
正常婴儿需水量为150ml/(kg/d) 1~3岁约需110ml/(kg/d),,以后每隔3年 减少25ml/(kg/d) 成人需水量为40~50ml/(kg/d)
膳食纤维
❖ 膳食纤维无营养价值,也不提供能量。主 要来自植物细胞壁的糖类,不为肠道消化酶 所水解,而部分为肠道细菌所水解,但食物 纤维增加粪便体积,可促进排便。具有重要 生理功能的纤维成分有:①纤维素:能吸 收水分。②半纤维素:与阳离子结合,阻碍 其吸收。③木素:吸附酸性化合物如胆酸。 ④果胶:在水中形成凝胶。
缺乏症时的主要临床表现
水溶性B1 0.5~1.5mg 食欲不振\生长停滞、神经炎、
脚气病
B2 1~2mg 口角炎、舌炎、皮炎
B6 1~2mg 烦躁、惊厥、末梢神经炎
叶酸 0.1~0.2mg 巨幼红细胞贫血
B12 1µg
巨幼红细胞贫血、神经症状
C 30~50mg 坏血病、抵抗力低下
脂溶性 A 2000~4500IU 夜盲、干眼病、毛囊角化症
人工喂养
❖概念:人工喂养是指因各种原因使6个
月以内的婴儿不能采用母乳喂养,完全用 动物乳及其他代乳品喂养者。
人乳与牛乳成分比较(g/L)
人乳 蛋白质 酪蛋白 白蛋白 脂肪 糖 盐类
# 12
2.4 9.6 38 68 2.0
小结
❖ 营养是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的重 要物质基础,也是使患儿康复的必要条件之一。 合理的营养可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营养不足可 引起小儿生长发育障碍及各种营养缺乏病;营 养过剩,易发生肥胖症。小儿对能量的需要可概 括为五个方面: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作用、 活动所需、生长发育、排泄损失量。其中基础 代谢占总能量的60%。婴幼儿对营养主要有蛋 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 水和膳食纤维等。
母乳喂养
母乳的成分及量
1.初乳:产后4天以内的乳汁为初乳。 2.过渡乳:产后5~10天的乳汁,是逐渐过渡到成
熟乳的阶段。 3.成熟乳:产后11天至9个月的乳汁,分泌量多,
营养成分适当。 4.晚乳:产后10个月以后的乳汁,分泌量逐渐减
少,营养成分降低。
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 2.母乳缓冲力小。 3.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 4. 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温度及泌乳速度也较
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1.提高母乳喂养率。 2.加强乳母的营养,睡眠充足,心情愉快,生活有规
律, 不随便服药。
3. 乳母患急、慢性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等消耗 性疾 病,或重症心、肾疾病等均不宜或暂停母乳喂哺。
4.注意防止乳母乳头、乳房疾病 。 5. 不应让婴儿口含乳头或橡皮乳头睡觉,不仅不卫
生,且易引起窒息、呕吐。 6. 断乳:一般小儿于10~12个月可逐渐完全断奶, 母乳量充足者也可延至1.5岁。
2.生长发育所需 此为小儿所特有,占总需 要能量的25%~30%。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婴儿此项能量所需占 总能量7%~8%
4.活动所需 主要为肌肉活动所需。约 占总能量的15%~25%。
5.排泄损失能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0%。
以上五方面的总和为机体所需的总能量。 年龄越小相对总能量需要越大。 个体之间尚存在较大差异。1岁以内婴儿 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460kJ(110kcal) 。
碳水化合物
❖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婴儿每日需要量12g/kg,2岁以上每日需 10g/kg。婴儿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应 占总能量的50%~60%,含碳水化合物丰 富的食物有谷类、根茎类食物及糖类供 给,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少。
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的需要量及缺乏时的主要临床表现
种 类 需要量/日
适宜,几乎为无菌食品,直接喂哺手续简便,又 十分经济。 5. 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进母亲早日恢 复 ;哺乳母亲也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等的发 病危险。
母乳喂养的方法
❖ 1.哺乳时间:足月顺产儿,若母婴情 况良好,应尽早开奶,一般应在出生后 30分钟内哺母乳。早吸吮是母乳喂养成 功的关键之一,既可防止新生儿低血糖 又可促进母乳分泌。提倡母婴同室,按 需哺乳。一般说来,<2个月婴儿每日哺 喂6~7次以上;3~4个月婴儿大约6次左 右;4~5个月婴儿可减至5次。每次哺乳 时约15~20分钟。混合喂养
概念:混合喂养指母乳与牛乳及其他代乳品混合 使用的一种喂养方法。混合喂养的方法有两种。
1.补授法 母乳不足时,可于每次哺乳后适当补 充其他食物。此法能使婴儿尽可能多得母乳, 又可定时吸空乳房,刺激母乳分泌。
2.代授法 母亲因生活、工作条件限制,不能按 时哺乳,则可每日哺乳几次,另外几次用其他 食品代替。而采用代授法者每日母乳喂哺次数 不宜少于3次,维持夜间喂乳,否则母乳会很快减 少。
蛋白质
人乳喂养婴儿每日需2~2.5g/kg, 牛乳喂养者每日需3.5g/kg, 植物蛋白质每日需要4g/kg。 由蛋白质所提供的能量约占总能量的 10%~15%。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乳类、蛋 类、肉、鱼和豆类等。
脂肪
婴幼儿需要脂肪量4~6g/(kg/d),6岁以上。 儿童需要3g/(kg/d),脂肪所提供的能量约 占每日总能量的25%~30%。 含脂肪丰富的食物有乳类、肉、鱼及各种 植物油等。
母乳喂养的方法
❖ 2.哺乳方法:哺乳前给婴儿换好尿布,清洁 乳头,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多采用坐位 哺乳,抱婴儿斜坐位,其头、肩枕于哺乳侧 的肘弯,用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轻夹乳晕 两旁,以免小儿呛奶或乳头堵住婴儿鼻孔, 使婴儿哺乳时呼吸自由,并使婴儿含住大 部分乳晕及乳头。哺乳完毕后将小儿轻轻 竖抱,头靠母肩,轻拍其背,使吸乳时吞入胃 内的空气排出,以防止发生溢乳。
第四章
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
❖ 第一节 营养基础 ❖ 第二节 婴儿喂养 ❖ 第三节 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 ❖ 第四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第五节 小儿肥胖症 ❖ 第六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第七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能量
小儿机体对能量的需要可分为五个方 面:
1.基础代谢所需 约占总能量的 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