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概论(崔介何-第五版)第7章-流通加工与配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7-1 设生产现场甲、乙、丙三个部门分别需要2.9米、2.1米、1.5米的棒 材各100根。已知供应商提供的棒材规格为7.4米。现计算比较分散下料与集 中下料所需的原材料的数量。 解:(一)分散下料:
甲:100÷2=50(根) 乙:100÷3=34(根) 丙:100÷4=25(根) 合计:50+34+25=109(根)
三、 按配送的组织形式分类
1. 销售配送 2. 供应配送 3. 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 4. 代存代供配送
四、 按配送的组织形式不同分类
(一) 集中配送 (二) 共同配送 (三) 分散配送
五、 按照配送采用模式的不同分类
(一) 物流配送的模式 1. 集货型配送模式 2. 散货型配送模式 3. 混合型配送模式
(四) 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划分
1. 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2. 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3. 以零售业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4. 以仓储运输业者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二、 配送中心的运作 (一) 配送中心的经营策略
1. 差异化策略 2. 合并策略 3. 混合策略 4. 延迟策略 5. 标准化策略
(三) 配送作业环节
(3) 送货通常是送货单位的附带性工作,也就是说送货单位的主要业 务并非送货;而配送则表现为配送部门的专职,通常表现为专门进行配 送服务的配送中心。
(4) 送货在流通中只是一种服务方式;而配送则不仅是一种物流手段, 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物流体制。
(二) 配送与商流的关系
1. 配送与市场营销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 2. 配送系统具有把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与营销渠道联系在一起的 能力 3. 物流配送成为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功能 4. 配送的完成周期所涉及的活动 美国著名物流学者唐纳德·鲍尔索克斯在他的《物流管理》一书中指出: 配送的完成周期所涉及五个相关的活动,即订货传输、订货处理、订货 选择、订货运输和客户递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7-3所示: (三) 配送与其他物流功能 (四) 配送使企业实现“零库存”成为可能
(1) 送货主要体现为生产企业和商品经营企业的一种推销手段,通过 送货达到多销售产品的目的;而配送则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专业化分 工的产物,是流通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2) 送货方式对用户而言只能满足其部分需求,这是因为送货人有什 么送什么;而配送则将用户的要求作为目标,具体体现为用户要求什么 送什么,希望什么时候送便什么时候送。
生的经济效果
(二) 流通加工的间接经济效益
(1) 流通加工能为许多生产者缩短生产的时间,使他们可以拿出 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生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
(2) 流通加工部门可以用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的加工设备为更 多的生产或消费部门服务,这样可以相对地减少全社会的加工费用 支出。
(3) 流通加工能对生产的分工和专业化起中介作用。它可以使生 产部门按更大的规模进行生产,有助于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 流通加工可以在加工活动中更为集中、有效地使用人力、物 力,比生产企业加工更能提高加工的经济效益。
(5) 流通加工为流通企业增加了收益,体现了物流作为“第三利 润源”发挥的作用。流通部门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流通加工是一 项创造价值的理想选择。
(三) 主要流通加工形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1. 剪板加工 2. 动力配煤剪板加工 3. 商品混凝土流通加工 4. 平板玻璃的流通加工 5. 木材流通加工
1
1
1
配送中心
1
1
1
图7-4 集货型配送模式
五、 按照配送采用模式的不同分类
(二) 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 1. 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 2. 自营配送模式 3.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图7-5 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
五、 按照配送采用模式的不同分类
(二) 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
图7-6 自营配送模式
图7-7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实转制度,即对进口的保税料件收取应征进口税款的保证金。 (4) D类,经海关认定有三次以上走私行为的企业,停止其加工贸易经营
权及进出口业务一年。 (三) 加工贸易的商品分类管理 (四) 加工贸易产品的内销 (五) 其他方面
第三节 配送的概念
一、 历史对“配送”的主要解释
日本文部省审定的物流培训教材中,将配送定义为:“最终将物品按指 定时间安全准确交货的输送活动”。
第二节 流通加工的经济效益
流通加工的经济效益可以表述为流通加工的劳动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对 比关系。在具体的加工部门可表现为流通加工实现的价值与劳动消耗和 劳动占用的对比关系。
一、 流通加工合理化 (一) 加工和配送结合 (二) 加工和配套结合 (三) 加工和运输结合 (四) 加工和商流相结合 (五) 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1. 订单处理 2. 集货 3. 储存 4. 拣选、分货与配货 5. 装车 6. 输送
三、 新型物流配送中心 (一) 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特征
1. 物流配送反应速度快 2. 物流配送功能集成化 3. 物流配送服务系列化 4. 物流配送作业规范化 5. 物流配送目标系统化 6. 物流配送手段现代化 7. 物流配送组织网络化 8. 物流配送经营市场化 9. 物流配送流程自动化 10. 物流配送管理法制化 11. 物流配送的电子化和数字化
三、 保税区的加工贸易
(一) 加工贸易企业的审批 (二) 加工贸易企业的分类管理 (1) A类,无走私违法行为的保税工厂,海关派人驻厂监管,进口料件不
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 (2) B类,无走私违法行为的保税工厂,继续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部
分采用“空转”,部分采用“实转”。 (3) C类,经海关认定有违规行为的保税工厂,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
第二节 流通加工的经济效益
二、 流通加工的经济效益 (一) 流通加工的直接经济效益 1. 流通加工劳动生产率高 2. 流通加工可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案例7-1】 3.流通加工可以提高加工设备的利用率 4.流通加工可以提高被加工产品的质量
例7-1 设生产现场甲、乙、丙三个部门分别需要2.9米、2.1米、1.5米的棒 材各100根。已知供应商提供的棒材规格为7.4米。现计算比较分散下料与集 中下料所需的原材料的数量。
第五节 配 送 中 心
配送中心系指专门从事配送工作的物流节点,指“从事配送业务且具 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GB/T 18354-2006),应基本符合下 列要求:
(1) 主要为特定客户或末端客户提供服务; (2) 配送功能健全; (3) 辐射范围小; (4) 提供高频率、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服务。
物流学概论
第七章 流通加工与配送
第一节 流通加工的地位 第二节 流通加工的经济效益 第三节 配送的概念 第四节 配送的类型 第五节 配送中心
第一节 流通加工的地位
一、 流通加工产生的原因
(一) 流通加工弥补生产加工的不足 (二) 流通加工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三) 流通加工为流通部门增加了收益 (四) 流通加工为配送创造了条件
在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编写的《物流知识》中,则将配送定义为: “与城市之间和物流据点之间的运输相对而言,将面向城市内和区域范 围内需要者的运输,称之为‘配送’”。
同样是日通综合研究所编写的1991年版日本的《物流手册》中除有上 述意义外,还将配送定义为:“从配送中心到客户之间,物品的空间移 动”。
上述定义的共同点,都体现出配送是物流的最终效应。但是,由于它 多从业务现象上描述,故存在容易与旧式的送货方式相混淆的问题。显 然,日本人对配送的一个重要认识是,配送局限在一个区域(城市)范围内, 而且从生产性质来看,配送是一种运输形式。
例7-1 设生产现场甲、乙、丙三个部门分别需要2.9米、2.1米、1.5米的棒 材各100根。已知供应商提供的棒材规格为7.4米。现计算比较分散下料与集 中下料所需的原材料的数量。 解:(二)采用集中下料。
可考虑采用合理套裁,经分析每根规格棒材可有下面7种裁法:
长度(米)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5 方案6 方案7
目标函数为:Min S=0.1X2 +0.2X3 +0.3X4 +0.8X5 +1.1X6 +1.4X7
利用单纯型法,得到的结果是: X1=30 X2=10 X3=0 X4=50 X5=0 X6=0 X7=0 原材料最少需要的根数为 90(根) 经计算,集中下料比分散下料可节省原材料17.4%,这足以说明由此而产
2.9
1
2
1
2.1
2
2
1
3
1.5
3
1
2
3
4
合计
7.4
7.3
7.2
7.1
6.6
6.3
6.0
料头
0
0.1
0.2
0.3
0.8
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4
解:(二)采用集中下料。 为了得到各100根材料,需混合使用各种裁法。设集中下料需7种裁法的
原材料分别为:X1,X2,X3,X4,X5,X6,X7。 约束条件:
X1+2X2+X4=100 2X3+2X4+X5+3X6=100 3X1+X2+2X3+3X5+4X7=100
(二) 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应具备的条件
1. 高水平的企业管理 2. 高素质的人员配置 3. 高水平的装备配置
(三) 几种新型的配送中心
1. 柔性配送中心 2. 供应配送中心 3. 销售配送中心 (1)生产企业为把本身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配送中心 (2)流通企业作为本身经营的一种方式,建立配送中心以扩大销售 (3)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的协作性配送中心 4. 区域配送中心 5. 流通配送中心
商品储存
流通加工
用户多样化需要 实现物流配送
销售
协调多种运输方式
图7-1 流通加工的目的
流通加工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生产和消费之间,与其他流通环节共同 构成了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生产特征和特 殊地位,它与其他流通环节存在明显差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流通加工与商流的采购、销售相比,具有明显的生产特征;
(二) 配送与商流的关系
订货处理
订货传输
客户订货
订货选择
订货运输
图7-3 配送的完成周期
客户递送
第四节 配送的类型
一、 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分类
(一) 少品种(或单品种)、大批量配送 (二) 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配送 (三) 成套、配套配送
二、 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
(一) 定时配送 1. 日配形式 2. 准时—看板方式 (二) 定量配送 (三) 定时定量配送 (四) 定时定线路配送 (五) 即时配送
三、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
(一) 在加工对象上的区别 (二) 在加工深度上的区别 (三) 在责任人上的区别 (四) 在附加价值上的区别
四、 流通加工的形式
(一) 以保存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流通加工 (二) 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要的流通加工 (三) 为了消费方便、省力的流通加工 (四) 为提高产品利用率的流通加工 (五) 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失的流通加工 (六) 为衔接不同输送方式、使物流更加合理的流通加工 (七) 为实现配送进行的流通加工
一、 配送中心的分类 (一) 按“销售主体”划分
1. 生产厂商配送中心 2. 以“批发”为主的配送中心 3. 以“零售”为主的配送中心
(二) 按配送中心的层次划分
1. 主配送中心 2. 子配送中心
(三) 按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划分
1. 面向最终消费者的配送中心 2. 面向制造企业的配送中心 3. 面向零售商的配送中心
二、 配送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对配送的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 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 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GB/T 18354-2006)。
进储分配 备配输送 货存拣货 货装送达
图7-2 配送的一般流程
三、 对配送进一步的认识
(一) 配送与送货的区别
二、 流通加工在市场上的地位
在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 量、实现物流的高效率所采取的使物品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功能,这 便是流通加工。
如图7-1所示,流通加工的最根本目的是市场销售。其中,与之相联 系的运输方式、储存手段、配送形式等只能看做流通加工多样化的目的。
如图7-1所示,
(2) 流通加工与物流的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相比,它改变了流通 客体的物理形态,甚至化学性能。
(3) 流通加工的目的和结果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它比其他物流功能 更接近消费领域和生产企业,这在生产与消费之间个性化矛盾日益突出 的今天意义尤其突出。
(4) 流通加工的不断发展和在不同领域的深化,引发和催化了“流通 加工产业”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