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主梁JL与基础次梁JCL标注说明

基础主梁JL与基础次梁JCL标注说明
基础主梁JL与基础次梁JCL标注说明

基础主梁JL与基础次梁JCL标注说明

梁式筏形基础基础平面板LPB标注说明

钢筋平法标注说明

钢筋平法标注说明(基础知识) 本帖最后由wu_ming 于2010-9-19 08:53 编辑 不知平法中钢筋和标注含义的看这个。 钢筋平法标注 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是否点铰

关于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是否点铰及如何从构造上保证,汇总各处意见并总结如下: 1、杨星《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 一般讲混凝土梁之间都是刚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铰接。如果设置为铰接,在构造上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铰接梁定义太多,会导致内力重分布,使内力分配不合理因素加大,计算结果也可能不合理。除非计算的内力和配筋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在SATWE特殊构件定义时将其改为铰接。 2、老庄结构院:结论:①次梁点铰,不影响整体结构②次梁对整体结构刚度 贡献很微弱 ③SATWE对次梁点铰后,并不是忽略了次梁的刚度贡献④控制支座的约束条件,释放掉不利弯矩 ⑤不要老想成铰接与实际不符,我们应承认,它最初的连接仍然是刚接,我们仅仅是释放掉支座的弯矩约束 ⑥释放弯矩的实现,是通过降低其抵抗弯矩的能力—配筋,但其自身的截面的截面抵抗矩仍会影响弯矩的释放,因此,不能认为点铰处理后,就不对此类边梁进行抗扭构造措施。3、朱炳寅观点: 井字梁与框架主梁的交接处是否要定义为铰接,关键要看框架梁对井字梁的约束情况,如果井字梁在支座处如连续梁,即主梁两侧都有,则不宜按铰接计算,反之则应按铰接计算,但设计时应注意实际存在的约束作用,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4、网上观点: ①实际上没有完全的铰接也没有完全的固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使我们的构造措施能满足工程的需要。我们认为假定梁端为铰接的结构,实际上梁端仍然有一定的弯矩,因此《混凝土规范》9.2.6条对此作出了规定,要求上部配置构造钢筋,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规范规定,构造钢筋截面面积不得小于下部钢筋的1/4,这一点只得商榷,构造钢筋不能太多,多了梁的转动能力受限,就不能看作铰接了。 ②我以为电算建模最重要就是要让模型的主要力学模型接近实际构件.次梁设假想铰危险不在次梁,而在主梁,实际结构次梁端未能按模型形成塑性铰有效卸荷,对主梁依然存在的扭距将对主梁不利.次梁以按铰支考虑不会有危险. ③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尽量不要人为设置铰接。 ④一、框架梁节点在没有特别情况下不主张设置铰接,这会改变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二、当主次梁交接的时候,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宽、高,主要是高不大于50mm。)我一般不设置铰接,因为两者刚度差别很小,而且上部荷载可能差别也不大(不然次梁截面没必要取那么大。)。当主次梁差别较大时,次梁端部可以设置铰接,或进行弯矩调幅,以缓解支座超筋。 ⑤即使按铰接计算了,但事实上梁端弯矩悉数传给了被支撑的主梁,那主梁反而危险了。话再说回来,因为楼板的作用,主梁的抗扭也不是那么弱的,所以就算按铰接计算,就算没有形成梁端铰,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总之,把楼板的作用看出是一个安全储备,能不点铰接还是不点的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时候,那也要在计算之外,加强一下被支撑主梁的抗扭作用!当被支撑梁为边梁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了! ⑥我觉得次梁端支座在主梁上的节点可以设为铰接,因为次梁端支座在这地方不是连续的,主梁对次梁的约束有限. 但这样设置铰接的话,在pkpm计算时,次梁支座弯矩就为零,实际情

pkpm中主、次梁的区别

pkpm中主、次梁的区别 次梁可在PMCAD主菜单1中和其它主梁一起输入,程序上称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在PMCAD主菜2的“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PMCAD主菜单1中方便。 次梁在主菜单1输入时,梁的相交处会形成大量无柱联接节点,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因为划分房间单元是按梁进行的,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 次梁在主菜单2输入时,次梁端点不形成节点,不切分主梁,次梁的单元是房间两支承点之间的梁段,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这时可避免形成过多的无柱节点,整个平面的主梁根数和节点数大大减少,房间数量也大大减少。因此,当工程规模较大而节点,杆件或房间数量可能超出程序允许范围时,把次梁放在主菜2输入可有效地、大幅度减少节点、杆件和房间的数量。 在主菜单1中输入次梁(简称当主梁输)和在主菜单2中输入的次梁(简称当次梁输)在程序处理上有很多不同点,计算和绘图结果也会不同。 1、导荷方式的不同 作用于楼板上的恒活荷是以房间为单元传导的,次梁当主梁输时,楼板荷载直接传导到同边的梁上。当次梁输时,该房间楼板荷载被次梁分隔成若干板块,楼板荷载先传导到次梁上,该房间上次梁如有互相交叉,再对次梁作交叉梁系分析(交叉梁系仅限于本房间范围),程序假定次梁简支于房间周边,最后得出每次梁的支座反力,房间周边梁将得到由次梁围成板块传来的线荷载和次梁集中力。 两种导荷方式的结构总荷载应相同,但平面局部会有差异。 2、结构计算模式的不同 在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将由SA TWE、TAT进行空间整体计算,次梁和主梁一起完成各层平面的交叉梁系计算分析,其它要特征是次梁交在主梁的支座是弹性支座,有竖向位移。有时,主梁和次梁之间是互为支座的关系。 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的二维计算模式计算。计算时,次梁铰接于主梁支座,其端跨一定铰支,中间跨连续。其各支座均无竖向位移。 3、梁的交点连接性质的不同 按主梁输的次梁与主梁为刚接连接,之间不仅传递竖向力,还传递弯矩和扭矩。特别是端跨处的次梁和主梁间这种固端连接的影响更大。当然用户可对这种程序隐含的连接方式人工干预指定为铰接端。 PM主菜2输的次梁和主梁的连接方式是铰接于主梁支座,其节点只传递竖向力,不传递弯矩和扭矩。对于其端跨计算支座弯距一定为0。 4、梁支座负弯矩调幅的不同 在SA TWE、TA T计算时对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均隐含设定为“不调幅梁”,此时用户指定的梁支座弯矩调整系数仅对主梁起作用,对不调幅梁不起作用。如需对该梁调幅,则用户需在“特殊梁柱定义”菜单中将其改为“调幅梁”。 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计算,均可读取用户设定的调幅系数进行调幅(次

彻底了解在PKPM中主梁与次梁的区别(一)

彻底了解在PKPM中主梁与次梁的区别(一) 次梁在PMCAD主菜单1和主菜单2 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 次梁可在PMCAD主菜单1中和其它主梁一起输入,程序上称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在PMCAD主菜2的"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PMCAD主菜单1中方便。 次梁在主菜单1输入时,梁的相交处会形成大量无柱联接节点,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因为划分房间单元是按梁进行的,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次梁在主菜单2输入时,次梁端点不形成节点,不切分主梁,次梁的单元是房间两支承点之间的梁段,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这时可避免形成过多的无柱节点,整个平面的主梁根数和节点数大大减少,房间数量也大大减少。因此,当工程规模较大而节点,杆件或房间数量可能超出程序允许范围时,把次梁放在主菜2输入可有效地、大幅度减少节点、杆件和房间的数量。 在主菜单1中输入次梁(简称当主梁输)和在主菜单2中输入的次梁(简称当次梁输)在程序处理上有很多不同点,计算和绘图结果也会不同。 1、导荷方式 作用于楼板上的恒活荷是以房间为单元传导的,次梁当主梁输时,楼板荷载直接传导到同边的梁上。当次梁输时,该房间楼板荷载被次梁分隔成若干板块,楼板荷载先传导到次梁上,该房间上次梁如有互相交叉,再对次梁作交叉梁系分析(交叉梁系仅限于本房间范围),程序假定次梁简支于房间周边,最后得出每次梁的支座反力,房间周边梁将得到由次梁围成板块传来的线荷载和次梁集中力。 两种导荷方式的结构总荷载应相同,但平面局部会有差异。 2、结构计算模式 在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将由SATWE、TAT进行空间整体计算,次梁和主梁一起完成各层平面的交叉梁系计算分析,其它要特征是次梁交在主梁的支座是弹性支座,有竖向位移。有时,主梁和次梁之间是互为支座的关系。 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的二维计算模式计算。计算时,次梁铰接于主梁

如何区分连梁、框架梁、非框架梁、主梁、次梁

1、连梁和框架梁: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2、框架梁和次梁: 一般情况下,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这类梁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因此在构造上它与框架梁有以下不同,现以国标图集<03G101-1>为例加以说明: (1)次梁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受拉锚固长度la,而框架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2)次梁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一般情况下为12d,而框架梁的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3)次梁的箍筋没有最小直径的要求、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只需满足计算要求即可。而框架梁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对箍筋的直径和间距有不同的要求,不但要满足计算要求,还要满足构造要求。 (4)在平面表示法中,框架梁的编号为KL,次梁的编号为L。 (以下引自一丁博客) 3.主梁ZL、次梁CL、框架梁KL、非框架梁L 关于主次梁的概念,第一层意思: 主次梁的相对性。 L3是次梁;L2相对L3是主梁,相对L1,又是次梁;而L1又是KL3、KL4的次梁。 主次是相比较而存在。L2在L3的作用位置两侧,箍筋须加密;L1在L2的作用位置两侧,箍筋也须加密。

主梁次梁的区别

日志 返回日志列表 [转] 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2012-9-20 12:57阅读(1)转载自陈嫚婷 ?赞 ?转载 ?分享 ?评论 ?复制地址 ?举报 ?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钢筋识图入门 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 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 有些设计人对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承台或独立柱基间的联系梁)的构造和使用范围不清楚,从而导致使用不当。现结合规范、标准图集和构造手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1、连梁和框架梁: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易违反“高规”第7.2.26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经的注意。 2、框架梁和次梁: 一般情况下,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这类梁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因此在构造上它与框架梁有以下不同,现以国标图 集”03G101-1”为例加以说明: (1) 次梁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受拉锚固长度la,而框架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2) 次梁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一般情况下为12d,而框架梁的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3) 次梁的箍筋没有最小直径的要求、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只需满足计算要求即可。而框架梁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对箍筋的直径和间距有不同的要求,不但要满足计算要求,还要满足构造要求。

梁钢筋标注方法

梁钢筋标注方法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6Φ25 4/26Φ25 4/26Φ25 4/24Φ25□———————————□———————□———————————□ 4Φ252Φ25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N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纵向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主次梁计算方法比较

08版PKPM与广厦R14GSSAP软件次梁算例对比 1、条件:结构层高3.3 ,长跨(Y向)12m,短向(X向)10m,主梁500x1000mm,次梁250x600mm, 柱:500X500mm,楼板厚100mm,楼面荷载:恒载5.0KN/m2,活载2.0KN/m2。梁参数均按PKPM程序取默认值,结构平面如图一。 2、计算方法:08版PKPM的按次梁输入与按主梁输入方法;按广厦R14GSSAP的主次梁输入与主梁 输入方法。 3、计算结果比较如下: 结构周期(S) X向地震作用的结构反应 A、从周期的对比结果来看,几种输入方式的第1、2周期相差很小,由于主次梁参与结构整体计算,对结构刚度有一定贡献,使得周期值稍小。 B、从结构质量对比来看,0.8版PKPM质量表示单位采用传统单位t,而广厦R14版采用国际标准单位KN,现统计表中统一单位KN按1t=9.8KN换算。广厦的活载质量没有折半取全部。换算后结构质量基本相同。 C、从X向地震作用的结构反应比较看,由于PKPM次梁不参与结构整体计算,其最大地震反应力、最大楼层剪力、最大倾覆弯矩等均小于主次梁,最大层间位移较小。广厦计算结果主次二种计算相同,说明主次梁均参与结构整体计算。与PKPM次梁按主梁输入的方法相差很小,但最大倾覆弯矩稍大,相差近30%。

次梁内力(恒载作用下) (10-20)%,广厦结构无区别,但与PKPM的按主梁输入相差不大。 E、从次梁配筋比较看,PKPM软件按次梁输入时稍有差别,主要在边跨梁中底筋。 F、从边主梁比较看,PKPM梁配筋稍大于广厦结构梁配筋,在15%左右。 G、从柱配筋比较看,PKPM软件按次梁输入与按主梁输入有较大差别,主要为偏小。广厦结构软件配筋与PKPM按次梁输入相差很小。总比较看广厦柱配筋最小。

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是否点铰及如何从构造上保证

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是否点铰及如何从构造上保证 A 关于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是否点铰及如何从构造上保证,汇总各处意见并总结如下: 1、杨星《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 一般讲混凝土梁之间都是刚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铰接。如果设置为铰接,在构造上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铰接 梁定义太多,会导致内力重分布,使内力分配不合理因素加大,计算结果也可能不合理。除非计算的内力和配 筋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在SATWE特殊构件定义时将其改为铰接。 2、老庄结构院: ①次梁点铰,不影响整体结构 ②次梁对整体结构刚度贡献很微弱 ③SATWE对次梁点铰后,并不是忽略了次梁的刚度贡献 ④控制支座的约束条件,释放掉不利弯矩 ⑤不要老想成铰接与实际不符,我们应承认,它最初的连接仍然是刚接,我们仅仅是释放掉支座的弯矩约束 ⑥释放弯矩的实现,是通过降低其抵抗弯矩的能力—配筋,但其自身的截面的截面抵抗矩仍会影响弯矩的释放,因此,不能认为点铰处理后,就不对此类边梁进行抗扭构造措施。 3、朱炳寅观点: 井字梁与框架主梁的交接处是否要定义为铰接,关键要看框架梁对井字梁的约束情况,如果井字梁在支座处如 连续梁,即主梁两侧都有,则不宜按铰接计算,反之则应按铰接计算,但设计时应注意实际存在的约束作用, 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4、网上观点: ①实际上没有完全的铰接也没有完全的固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使我们的构造措施能满足工程的需要。我们认 为假定梁端为铰接的结构,实际上梁端仍然有一定的弯矩,因此《混凝土规范》9.2.6条对此作出了规定,要求上部配置构造钢筋,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规范规定,构造钢筋截面面积不得小于下部钢筋的1/4,这一点只得商榷,构造钢筋不能太多,多了梁的转动能力受限,就不能看作铰接了。 ②我以为电算建模最重要就是要让模型的主要力学模型接近实际构件.次梁设假想铰危险不在次梁,而在主梁,实际结构次梁端未能按模型形成塑性铰有效卸荷,对主梁依然存在的扭距将对主梁不利.次梁以按铰支考虑不会有危险. ③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尽量不要人为设置铰接。 ④-1、框架梁节点在没有特别情况下不主张设置铰接,这会改变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 ④-2、当主次梁交接的时候,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宽、高,主要是高不大于50mm。)我一般不设置铰接,因为两者刚度差别很小,而且上部荷载可能差别也不大(不然次梁截面没必要取那么大。)。当主次梁差别较 大时,次梁端部可以设置铰接,或进行弯矩调幅,以缓解支座超筋。 ⑤即使按铰接计算了,但事实上梁端弯矩悉数传给了被支撑的主梁,那主梁反而危险了。话再说回来,因为楼 板的作用,主梁的抗扭也不是那么弱的,所以就算按铰接计算,就算没有形成梁端铰,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总之,把楼板的作用看出是一个安全储备,能不点铰接还是不点的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时候,那也要在计算 之外,加强一下被支撑主梁的抗扭作用!当被支撑梁为边梁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了! ⑥我觉得次梁端支座在主梁上的节点可以设为铰接,因为次梁端支座在这地方不是连续的,主梁对次梁的约束有限. 但这样设置铰接的话,在pkpm计算时,次梁支座弯矩就为零,实际情况并不是完全铰接的.所以次梁端支座对主梁 是有扭矩存在的,尤其是边梁,所以可以人工在边梁配置抗扭钢筋. ⑦不论框架梁还是次梁,若梁支座超筋,又无法改变梁截面尺寸时,按铰接计算梁跨中钢筋,支座钢筋按规范 规定的最大配筋率配或再乘以0.85倍的调幅系数。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考虑:最不利情况,交接时,梁跨中钢筋满足;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考虑:梁支座开裂,因支座配筋相对较大,裂缝宽度也不会太大。弊端就是有点浪 费钢筋,但相对于整个工程,个别梁这样处理,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B 综合以上资料结论如下: 1、一般讲混凝土梁之间都是刚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铰接。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梁)

不已。 平法标注(梁) 一、钢筋 1、钢筋分类 (1)、按照生产条件的不同分为:热轧钢筋、冷拉钢筋、热处理钢筋、冷拔低碳钢丝等。 A、热轧钢筋(普通钢筋)按照强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Ⅰ、Ⅱ、Ⅲ、Ⅳ是罗马字母,读一、二、三、四)。表示符号: B、冷拉钢筋(预应力钢筋)表示符号: (2)、按照外形一般分为:圆钢和螺纹钢 2、钢筋表示 二、构件:梁、柱、板、剪力墙、楼梯、基础,其中梁可分为:框架梁、屋面框架梁、非框架梁、悬挑梁。 三、标注。标注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1、梁类型代号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不已。 2、梁内配筋 形式一: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不已。 形式二: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不已。 形式三: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PKPM中主次梁输入的分别

问题: 1).彻底了解在PKPM中主梁与次梁的区别 -------------次梁在PMCAD主菜单1和主菜单2 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 次梁可在PMCAD主菜单1中和其它主梁一起输入,程序上称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在PMCAD主菜2的“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PMCAD主菜单1中方便。 次梁在主菜单1输入时,梁的相交处会形成大量无柱联接节点,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因为划分房间单元是按梁进行的,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次梁在主菜单2输入时,次梁端点不形成节点,不切分主梁,次梁的单元是房间两支承点之间的梁段,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这时可避免形成过多的无柱节点,整个平面的主梁根数和节点数大大减少,房间数量也大大减少。因此,当工程规模较大而节点,杆件或房间数量可能超出程序允许范围时,把次梁放在主菜2输入可有效地、大幅度减少节点、杆件和房间的数量。 在主菜单1中输入次梁(简称当主梁输)和在主菜单2中输入的次梁(简称当次梁输)在程序处理上有很多不同点,计算和绘图结果也会不同。 1、导荷方式 作用于楼板上的恒活荷是以房间为单元传导的,次梁当主梁输

时,楼板荷载直接传导到同边的梁上。当次梁输时,该房间楼板荷载被次梁分隔成若干板块,楼板荷载先传导到次梁上,该房间上次梁如有互相交叉,再对次梁作交叉梁系分析(交叉梁系仅限于本房间范围),程序假定次梁简支于房间周边,最后得出每次梁的支座反力,房间周边梁将得到由次梁围成板块传来的线荷载和次梁集中力。 两种导荷方式的结构总荷载应相同,但平面局部会有差异。 2、结构计算模式 在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将由SATWE、TAT进行空间整体计算,次梁和主梁一起完成各层平面的交叉梁系计算分析,其它要特征是次梁交在主梁的支座是弹性支座,有竖向位移。有时,主梁和次梁之间是互为支座的关系。 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的二维计算模式计算。计算时,次梁铰接于主梁支座,其端跨一定铰支,中间跨连续。其各支座均无竖向位移。 3、梁的交点的连接 按主梁输的次梁与主梁为刚接连接,之间不仅传递竖向力,还传递弯矩和扭矩。特别是端跨处的次梁和主梁间这种固端连接的影响更大。当然用户可对这种程序隐含的连接方式人工干预指定为铰接端。 PM主菜2输的次梁和主梁的连接方式是铰接于主梁支座,其节点只传递竖向力,不传递弯矩和扭矩。对于其端跨计算支座弯距一定为0。

主梁1与次梁1连接节点

“梁梁搭接螺栓铰接”节点计算书 ====================================================================计算软件:MTS钢结构设计系列软件MTSTool v2.0.1.20 计算时间:2013年04月01日16:56:31 ==================================================================== 一. 节点基本资料 节点类型为:梁梁搭接螺栓铰接 梁截面:H-125*60*6*8,材料:Q235 主梁截面:H-700*300*13*24,材料:Q235 腹板螺栓群:10.9级-M20 螺栓群并列布置:1行;1列; 梁腹板角焊缝:焊脚高度:h f=5mm;有效高度:h e=3.5mm 双侧焊缝,单根计算长度:l f=592-2×5=582mm 腹板连接板:100 mm×70 mm,厚:12 mm 间距为:a=1mm 节点示意图如下: 1 荷载信息 设计内力:组合工况内力设计值 工况N(kN) Vx(kN) 抗震 组合工况1 0.0 0.5 是

二. 验算结果一览 验算项数值限值结果 承担剪力(kN) 0 最大126 满足 列边距(mm) 35 最小33 满足 列边距(mm) 35 最大88 满足 行边距(mm) 50 最小44 满足 行边距(mm) 50 最大88 满足净截面剪应力比0.175 1 满足 净截面正应力比0.000 1 满足 焊缝应力(MPa) 18.2 最大160 满足 焊脚高度(mm) 5 最大7 满足 焊脚高度(mm) 5 最小4 满足 剪应力(MPa) 1.15 最大167 满足 正应力(MPa) 0 最大287 满足 三. 腹板螺栓群验算 1 螺栓群受力计算 控制工况:组合工况1 N=0 kN;V x=0.5 kN; 螺栓群中心对角焊缝偏心:e=143.5+1+70/2=179.5 mm 螺栓群偏心弯矩:M=0.5×179.5×10-3=0.08975 kN·m 2 腹板螺栓群承载力计算 列向剪力:V=0.5 kN 平面内弯矩:M=0.08975kN·m 螺栓采用:10.9级-M20 螺栓群并列布置:1行;1列; 螺栓受剪面个数为2个 连接板材料类型为Q235 螺栓抗剪承载力:N vt=N v=0.9n fμP=0.9×2×0.45×155=125.55kN 螺栓群不能承受弯矩,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125.55,满足 3 腹板螺栓群构造检查 列边距为35,最小限值为33,满足! 列边距为35,最大限值为88,满足! 行边距为50,最小限值为44,满足! 行边距为50,最大限值为88,满足! 四. 腹板连接板计算 1 腹板连接板受力计算 控制工况:腹板承载力的一半 连接板承受剪力:V=0.5×6×(125-2×8-0-0)×125=40.875kN 2 腹板连接板承载力计算 连接板剪力:V l=40.875 kN 采用一样的两块连接板 连接板截面宽度为:B l=100 mm

钢筋符号讲解及识图入门

钢筋符号表示方法及试图方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梁平法施工图钢筋表示法

梁平法施工图钢筋表示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基础主梁,基础次梁,基础连梁的区别

基础主梁,基础次梁,基础连梁如何区别 转载06G101-6第38页指出:基础连梁和地下框架梁可以与各种类型的基础进行特殊配合应用。设计时,须特别注意梁底标高应高于交错设置的相邻基础顶面标高。 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正负0.000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基础连梁系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 从相对位置上可以看出,基础梁底标高同基础的基准底标高相同,基础连梁的底标高则高于两临基础的底标高,地下框架梁的底标高又明显高于基础的顶标高。 承台梁则是指特殊形式的桩承台。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中叶没有“基础梁和承台”的连接构造,因为正常的正规设计,不可能设置了承台再做基础梁! 看究竟是基础梁还是基础连梁,不是看代号,而是看梁上有没有荷载作用,梁下有没有地基反力。如果某梁其上有荷载作用,其下有地基反力存在,就是基础梁;反之,如果某梁其上没有荷载或仅仅只有首层砌体荷载,其下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就不是基础梁,而是基础之间的拉梁。 有桩基承台的基础不存在基础梁;因为有桩承重,有抗震要求时,设计会在承台之间设置拉梁,拉梁不是基础梁。拉梁与基础梁的区别,基础梁底下有基础底板,基础底板又有相当的宽度,板中有按计算配置的受力钢筋;拉梁底下只有几百mm宽的拉梁垫板,构造配点小钢筋。 如果一个桩基工程,既然打了桩,不可能再做条形基础,配置基础梁。因为现在大家都忙,没有现成软件,谁肯化力气担风险! 无桩基础,也就更无什么承台了。由基础底板托起的基础梁,是整个房子的根基。在这个根基上栽柱子,只能是柱子锚入基础梁内。锚固与被锚固,不得本末倒置。 这些概念确实容易混淆,不要把所有埋在地下的梁都叫做“基础梁”。 严格地说,基础梁是承受上部荷载的梁。例如:筏形基础的基础梁和条形基础的基础梁。基础连梁是连结独立基础或桩承台的梁。 基础连梁与地下框架梁的区别在于,地下框架梁的梁底标高是高于基础顶面的,因此,可以这样说,地下框架梁是连结两个框架柱的,它与一般框架梁的区别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地上; 而基础连梁是连结两个独立基础或桩承台的,它的梁底标高是低于基础顶面的。上述这些,在06G101-6图集第68页的上下两图中可以看得清楚。

彻底了解PKPM主、次梁的输入区别

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次梁在主菜单2输入时,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次梁的单元是房间两支承点之间的梁段,次梁和主梁一起完成各层平面的交叉梁系计算分析,其它要特征是次梁交 次梁在主菜单1输入时,梁的相交处会形成大量无柱联接节点,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因为划分房间单元是按梁进行的,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次梁在主菜单2输入时,次梁端点不形成节点,不切分主梁,次梁的单元是房间两支承点之间的梁段,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这时可避免形成过多的无柱节点,整个平面的主梁根数和节点数大大减少,房间数量也大大减少。因此,当工程规模较大而节点,杆件或房间数量可能超出程序允许范围时,把次梁放在主菜2输入可有效地、大幅度减少节点、杆件和房间的数量。 次梁在主菜单1输入时,梁的相交处会形成大量无柱联接节点,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因为划分房间单元是按梁进行的,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次梁在主菜单2输入时,次梁端点不形成节点,不切分主梁,次梁的单元是房间两支承点之间的梁段,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这时可避免形成过多的无柱节点,整个平面的主梁根数和节点数大大减少,房间数量也大大减少。因此,当工程规模较大而节点,杆件或房间数量可能超出程序允许范围时,把次梁放在主菜2输入可有效地、大幅度减少节点、杆件和房间的数量。 在主菜单1中输入次梁(简称当主梁输)和在主菜单2中输入的次梁(简称当次梁输)在程序处理上有很多不同点,计算和绘图结果也会不同 结构计算模式 在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将由SATWE、TAT进行空间整体计算,次梁和主梁一起完成各层平面的交叉梁系计算分析,其它要特征是次梁交在主梁的支座是弹性支座,有竖向位移。有时,主梁和次梁之间是互为支座的关系。 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的二维计算模式计算。计算时,次梁铰接于主梁支座,其端跨一定铰支,中间跨连续。其各支座均无竖向位移。 梁的交点的连接 按主梁输的次梁与主梁为刚接连接,之间不仅传递竖向力,还传递弯矩和扭矩。特别是端跨处的次梁和主梁间这种固端连接的影响更大。当然用户可对这种程序隐含的连接方式人工干预指定为铰接端。 PM主菜2输的次梁和主梁的连接方式是铰接于主梁支座,其节点只传递竖向力,不传递弯矩和扭矩。对于其端跨计算支座弯距一定为0. 梁支座负弯矩调幅 在SATWE、TAT计算时对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均隐含设定为“不调幅梁”,此时用户指定的梁支座弯矩调整系数仅对主梁起作用,对不调幅梁不起作用。如需对该梁调幅,则用户需在“特殊梁柱定义”菜单中将其改为“调幅梁”。 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计算,均可读取用户设定的调幅系数进行调幅 绘梁施工图前对梁的相交支座的支座修改 次梁按主梁输入时: 在PM主菜单1当作主梁输入的次梁,经过三维程序计算后,程序不一定认定他是次梁。

钢筋混凝土梁配筋平法表示说明

钢筋混凝土梁配筋平法表示 说明 一、梁代号的规定: 梁类型代号跨号 楼层框架梁 KL ―XX(Pa―为左悬臂,Pb―为右悬臂) 非框架梁 L(WL)―XX(Pa―为左悬臂,Pb―为右悬臂) 屋面框架梁 WKL ―XX(Pa―为左悬臂,Pb―为右悬臂) 二、梁配筋平法的标注方法: 1.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表示梁的通用数值,通用数值包括梁截面尺寸,梁端和跨中箍筋,梁顶和梁底纵向贯通筋。 例梁代号300X700 φ8-150/200(2) 2Φ25;2Φ22 () 则表示通用数值为:梁截面300X700,2肢φ8箍筋,加密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分别为:150、200,梁顶及梁底贯通筋分别为:2Φ25、2Φ22,梁顶标高低于楼层结构标高,凡集中标注处的梁截面下均画有一横线,以表示与原标位的区别。 梁截面表示: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x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xh Yc1x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当有悬挑梁且根部高度h1与端部的高度h2不同时,用“/”分隔表示为:bxh1/h2;梁箍筋表示:梁

两端箍筋加密区与梁跨中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同时,用“/”分隔不同的间距,在分隔符“/”左侧标注加密区箍筋间距,右侧标注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当两者间距相同时,可以省略分隔符及梁跨中箍筋间距不标,箍筋直径符“φ”,箍筋肢数写在括号内。 梁顶和梁底贯通筋表示:梁顶和梁底贯通筋用“;”符号分隔,如无特别说明,贯通钢筋放在梁截面两侧的外边。 2.原位标注 原位标注表示与通用标注数值不同的标注.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3.梁纵筋的表示方法 当梁下部纵筋或梁支座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需用符号“/”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当同排纵筋有多种直径(种类)时,用符号“+”将不同直径(种类)钢筋相联,如无特别说明,施工时直径大者放在梁两侧外边,当梁纵筋全部选用同一直径时,可以仅标出排列最前的纵筋直径,后续的纵筋直径可以省略不标.例2Φ25/3Φ25可以表示为:5Φ25 2/3。 4.梁下部纵筋集中荷载吊筋的表示 在梁下标注梁下部纵筋(含贯通筋)。吊筋和腰筋,例:2Φ20/2Φ22+3Φ25(-1)V2Φ12*2Φ12,2Φ20/2Φ22+3Φ25表示梁底下一排纵筋2Φ22+3Φ25,上一排纵筋2Φ20。当梁底筋省略不标时,采用集中标注值当梁底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底不伸入支座的钢筋数量写在括号内钢筋数量用负数表示。例3Φ25(-1)表示梁底纵筋3Φ25,其中一条不伸入支座。纵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