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金伟丽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本课讲了德国科学家柏吉尔根据一块里面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出它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听了金艳秋老师执教这一课后,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是这几个片段:
一是导入环节比较好,因为这一课是第五单元的起始课,金老师先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读部分,从整体上明确单元教学目标,重视知识点构建的过程,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进行组块教学。
二是金老师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金老师以问题为纽带,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保护和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在课堂中学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他们更多的问题。金老师创设了多处鼓励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既分
别对课题提问,“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又能在课中随即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它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什么要写早已有了那样的蜘蛛和苍蝇……”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中我则以“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奇异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变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作为讨论的主线,这些问题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问题的纽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质疑-解疑”过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过程和科学价值,从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是加强了朗读训练。这篇课文虽是一篇说明文,但故事性强,语言描述生动传神,细致入微,好多地方适合指导朗读,如描写小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再如,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这些都适合学生朗读,因此很适时地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优点多多,不再一一赘述!要说建议也有几点:一是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有的学生一节课回答了许多
次,有的一次也没机会起立回答问题;二是在处理生字词时能让学生动手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