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以及创新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以及创新趋势
作者:林彦彬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7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对石油的需求迅速增加,国际油价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日益突出。如何确保石油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当前我国石油行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石油行业;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石油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是过去几十年影响世界政治风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确保石油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我国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长期保障稳定的“经济血液”供给是我国未来经济安全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一、石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是一种关键性的经济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石油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与一国经济安全的关系十分重大。1998年至2008年,石油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超过20%,并基本稳定在这一水平上。而且,石油产业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与其直接关联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众多,石油业的发展带动和推动了机械、炼油、化工、交通运输业,以及为这些产业部门提供原料和动力的钢铁、电力、建材等工业部门的发展。石油供应的长期减少或中断以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必将严重冲击相关部门、产业和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巨大的混乱和动荡,给一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石油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石油关系我国经济命脉,但国内产量已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原油进口规模扩大和依存度上升带来安全问题。随着全球制造业涌入中国,我国正在成为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这固然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契机,但也使我国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多。从1993年起,我国已经成为能源净进口国。近年来,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进口更是急剧增长。
2009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8810.9万吨,同比增长6.2%,进口原油20378.9万吨,同比增长13.9%,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大关,达到51.2%。同时,2009年前11月,我国累计原油产量仅1.74亿吨,其中,11月原油产量1566.9万吨,同比下降1.1%,事实上,去
年我国原油产量多个月份都是同比下降。其中,国内原油生产第一支柱,占据国内原油产量60%以上的中石油,为减少国际油价下跌对业绩的冲击,到2009年三季度时其产量下降4%。另据海关统计,2010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原油566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9%;价值313.8亿美元,同期增长1.5倍。石油、原油对外贸易依存度先后超过50%的警戒线,标志着我国原油消耗由原先主要靠国内保障,转为主要靠进口满足,这不仅增加了国家外汇支出,而且增加了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导致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的增加。由此可见,能否保证石油供应的安全和供应是否具有合理的价格,是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
第二,我国原油进口国及海上运输线路相对集中。一直以来,我国从中东进口大量石油,而中东一直是国际上局势最为动荡的地区,历史上多次油价剧烈波动都与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有关。同时,我国石油海运航线主要有三条,即中东航线、非洲航线和东南亚航线,这三条航线都必须穿过马六甲海峡。一旦中东发生动乱,或是波斯湾的荷姆兹海峡、非洲的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海运通道被切断,就足以对我国的能源供应带来严重的冲击。现在,油轮从波斯湾到南中国海的整个石油通道都被美国海军所控制,只要出现中美军事对抗的情况,美国可以利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切断我国的石油供应。
第三,石油工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未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从整个石油产业来看,中石油、中石化几乎垄断原油产出。此外,非国营贸易进口的配额并不是都由民营油企分享。工商联调研发现,目前拥有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的22家企业中,国营背景的占半数以上,其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名下注册的公司等。据统计,2010年我国非国营贸易原油进口配额2530万吨,仅占2009年进口总量的13%。
第四,我国的石油价格机制也存在弊端。当前我国石油市场,国内成品油价格依然由政府指导定价,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超过在5%~8%的范围内时,由国家发改委不定期调整零售中准价。在这样的定价机制下,国内成品油价格至少要滞后国际市场价格一个月左右,这种扭曲的价格机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矛盾。而居于垄断地位的我国石油巨头的利益并不与国际油价的高低成正比,反而呈现出“追高不追低”的奇怪现象,如在2009年第一季度,国际油价下跌,我国反而进口减少。这充分说明我国资源要素价格的扭曲带来了利益关系的扭曲。
三、石油行业创新的趋势
从相关资料来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大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全力开拓国内外石油资源、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提高石油的利用效率、调整和改善能源供给结构、利用市场化手段规避石油价格风险等。
1.通过多种渠道全力开拓国内外石油资源。从美国、日本、法国等主要石油消费大国的经验来看,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开拓国内外石油资源是石油安全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政府加大对本国石油勘探开发的支持力度,提高自产石油的产量,降低开采成本。另一方面,鼓励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勘探开发石油公司在海外投资都高于在国内的投资。
2.不断调整和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需求的多样化。美国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需求的多样化,减轻石油在美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1994年与1992年相比,美国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由44%降为39.8%,而煤炭由18.1%上升到24.3%,核电由不足0.1%上升到8.6%。但是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天然气的比重由3
3.3%下降到26.3%。
3.高度重视并投入巨资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石油消费大国真正开始重视并建立比较完整的石油储备体系是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目前,世界石油储备体系大体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或指定的机构掌握管理的政府战略储备;二是民间储备,民间储备拆分为石油公司的库存储备和消费者拥有的库存储备。
第一,政府战略储备。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国,其储量占经合组织国家政府战略石油储备总量的60%。其石油储备体系包括民间的商业储备和政府的战略储备两部分。战略石油储备完全由政府承担,并授权能源部具体负责。
第二,民间石油储备。国际上多数国家的石油储备初期都是从民间储备开始的。许多国家的石油安全战略体系中,民间石油储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日本的民间储备目标为70天进口量。到1997年为止,日本私营公司的储备和政府储备合计已达167天的进口量。对于私营公司建立的石油储备,日本政府给予较多政策支持。
第三,合理选择储备油品种和储备基地。从国外主要国家的资料来看,石油战略储备既有原油,也有成品油。除石油及制品外,很多国家还重视能源战略储备的多样化。如天然气储备等。
4.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样化,分散石油进口的风险。一些主要石油消费国在建立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的过程中,都极为重视对进口渠道结构的调整,力求实现进口渠道的多样化,避免因渠道单一而增大进口风险。在建立石油安全战略体系之初,大多数国家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各国,因为这里是世界的“大油库”,已探明的可采石油储量占世界的60%,石油输出量占世界石油市场的近一半。这一地区的石油不仅产量大,而且价格低廉,发达国家曾通过大量进口中东廉价的石油支撑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国分散进口石油风险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改善石油进口来源结构,更多地从中东艺外的地区进口石油。1996年,美国进口原油量4.656亿吨,其中13180万吨是从北美进的,12660万吨来自中南美洲,总计从美洲地厦的石油进口量占当年进口总量的55.5%。可见,美国当年大部分进口来自西半球,是美国层边较为可靠和稳定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保证了石油进口的相对稳定,减少了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从中东进口的数量由1990年的25%减少为1996年的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