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

开题报告

邗江红桥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并列成为语文四大教学内容之一。但是,当前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仍然存在重读说轻听说,重课堂轻生活,重独白轻交流的不良倾向。

省教院杨九俊院长提出当前语文课改的难点和关键是:课堂教学、评价。而“口语交际课”的评价,更是未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即使偶有涉及,也只是蜻蜓点水,评价标准飘忽,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手段局限。

如果一门课程没有科学的评价方法,课程管理就会落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评价也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它有利于发挥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的功能,改变以往评价的陈规陋习。

2、课题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课改关键词“发展”为评价目标,根本目的在于针对不同主体的教学活动,获取反馈信息,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明晰不同评价标准,促进教师养成反思习惯,促进专业能力发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激活文本资源,促进课程的发展;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把握评价尺度,建立有效评价机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题在中心小学和村小展开研究,引导广大教师彻底改变评价观念,探索不同手段、不同教学内容的相关评价要素、途径和方法,努力构建立体的、多维的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

二、课题界定(侧重阐述“口语交际”和“评价”)

“口语交际”中“口语”指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即口头言语。“交际”指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口语交际”的含义就是利用口头言语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流。这一定义简洁明了,确定了口语交际的手段与目的,即口语交际的手段是口头语言,口语交际的目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流,即它的本质属性应是交际。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信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

“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活动满足预期重要的程度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基本内容:

①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分析调查

②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的评价。

③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探索。

④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评价研究。

2、子课题:

⑴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评价

⑵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评价

⑶口语交际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⑷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研究。

⑸小学生口语交际心理障碍的克服。

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四、课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实践意义:

⑴一个口不哑的人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里不读不写,但却很难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说话。说话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活动,比如我们在家里,要与家人接触谈话;在课堂上,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课间,要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彼此的所见所闻

所想;在社会上,要与他人沟通等等。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开会发言,汇报工作,交流经验,也离不开说话。只有说得正确、清楚、明白,才能有效地互相交往,交流思想,相互协作,做好工作。

⑵口语交际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运用口头语言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读写能力的需要。它有助于人们增进理解,加强合作,对于个人发展、事业成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⑶本课题的研究能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树立语言表达的信心,有益于学生注意力的发展,有益于学生理解力的发展,有益于学生辨析力的发展,有益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有益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理论意义: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知识社会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日益频繁,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未来人才生存的最起码条件。生理学家研究证明:2至13岁是人的一生中最佳的语言发展时期,除此之外,发展语言必是事倍功半。《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也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操作及评价研究”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与人合作能力及生存能力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评价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师评、生评、互评多角度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拥有很高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改变中国人内敛、不善言辞的形象,具有重要价值。

五、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完成的重要课题及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

课题主持人从事教学工作达13年,参与了国家级德育课题“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区级立项课题“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多次在镇、区上公开课,有10余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是区九五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区教学骨干。

研究的课题目前正作深一步的探索,特别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挥,教师普遍遵循“分类指导分层提高”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不同的学生展开教学,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可。

2、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1)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

本课题主持人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有研究课题的经验。总课题是由市教研员主持,我们肯定会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相信研究一定会成功。

课题组主要成员有领导,有一线教学骨干,都具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和能力,大家能精诚团结,通力协作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精神源泉。

(2)时间保证

所有课题组成员均来自教学一线,直接能进行课堂实践和研究。课题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时定点进行沙龙式的科研活动,实行年度小结制度,各项活动都将作具体的安排。

3、资料设备及科研手段

学校一直坚持走“科研兴校”的道路,非常重视本次课题的申报,将在当今学校经费异常紧缺的情况下抽出经费,为购买书籍,聘请专家指导,开展各项科研活动等提供保障。

我们将积极实施市教研室的“八动”策略,抓实过程管理,追求管理实效。目前,我们正制定有效、持续的课题研究计划,采取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有效的科研手段,在科研的同时,落实校本培训,在积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同时,促使广大教师与课程共同成长。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1、研究思路:

在理论的指导下,密切联系实践来研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反思理论,推进理论研究。

研究中遵循方向性、发展性、实践性、差异性、针对性原则,构建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2、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哲学方法、系统方法、实验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等。

⑴文献信息法:根据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通过图书馆、报刊检索、网络检索等方面的途径,搜集整理关于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借鉴,保证课题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先导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