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要求和培养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必须坚持科学的角色定位和价值定位,正确认识学生干部的学生角色、管理角色、桥梁角色和模范角色,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正确处理好奉献与荣誉的关系、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建立学生干部培养的长效动力机制。
1、服务角色认知:可以这样来表述高校学生干部——“普通又不普通的学生,现实而又虚拟的干部”。他们掌握的资源在有限的系统环境中并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回报,所谓“不可替代”也只具备时空上的相对性,权力和义务关系的组合中又被人为地弱化权力的色彩,普通学生又不放弃行为上的期待。这些从客观上为我们学生干部界定了第一重角色——服务者。事实上,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工作的对象,更是学生工作的主要载体,是倡导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力量,在以集体生存和全日制学习的高校中,服务的外延被无限拓展,正是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作为“服务者”角色的进一步界定,从职能上来看,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成为学生干部发展的主流趋势。
2、模范角色认知:这里的模范并不是最优秀的代称,而是指学须成为自已工作领域、专业学习、日常行为或者道德体系中的标兵。值得一提的是,从学生干部的发展角度来看,对于模范角色的认知和适应过程中,主、客观都不应当要求他们成为全面的模范,而应该是突出的模范。
3、桥梁角色认知:高校学生干部的桥梁角色即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纽带。在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础上,熟悉学校的工作内容,掌握将任务分解的能力;同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等各方面的状况,主动向相关老师形成书面或者口头的汇报,作为管理角色的依据。从这个层面上看,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大于老师。
4、学生角色认知:遗憾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在自我定位在主观上看重“干部”而轻视“学生”,造成了“学工倒臵”的可怕现象,加之许多高校专业设臵不合理、教学资源落后,又从客观上强化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高校学生干部在配臵自己的时间和资源时过分关注了“干部”身份。与此同时,许多高校的学生干部对于权力的追逐和名誉的迷恋,在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中也得以强化,“干部”的工作成分压到了学习成分。
5、专家角色认知:学生干部强调扮演专家角色,而这里的专家并非一定是专业知识的行家里手,而是在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内成为该范畴内的专家。在学生干部职能细化的高等院校里,不同的组织、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级层的负责人既是有限范围内的学生领袖,也是该职能的设计、组织、宣传、发动、执行过程中的学生领导,学生工作同样认可因为专业所以高效。
6、管理角色认知:管理角色定位是学生干部区别于学生最大不同,是学校、社会对学生干部认可的系统性职能和首要角色,是“自我管理”实现的重要保障。一般的高校学生干部都在实践着管理者的角色,在此应当强调的是对该角色的强化和优化。因而,学生干部的管理角色使学生以及围绕学生的事物更加系统化,而不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成为学生管理中的障碍。
三、基于角色定位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
1、固化宗旨:高校学生干部的宗旨是“服务于师生”,这一点毋庸臵疑,但是有的学生干部缺乏宗旨意识,个人意识太强,把学生干部的角色本身看作自我价值实现的是标志。在对高校的学生干部培养中,要不失时机、在思想和行动中固化“服务于师生”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把评判成败得失的依据凡在被服务对象的客观评价上来;引导学生从落实这一宗旨的各项具体行动出发,把解决周边师生的现实问题作为突破点,建立学生干部满意度评价表,分解出落实宗旨的各项指标。
2、深化动力:高效学生干部群体的加入和发展动力本身就值得
研究。不少学生干部抱着评优、表现、如党、推荐就业等各种动机加入到这个群体中来,这在现实的社会中不可避免。对他们的培养要不断挖掘其本质的发展动力,实现上述各种目标必须进一步深化其工作的动力——不断强调拼搏感、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深化学生干部的工作动力。
3、硬化素质:拼搏感、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的寻求依赖于学生干部的素质,而学生干部的素质体现在成为工作上的能手、管理上的专家,成为政治上有高度、生活中有情趣、工作中有方法、人格上有魅力、道德上有原则的高校学生干部。这要求培养他们关注和认识政治,不仅安排工作和任务更要指导他们修身养性,进行工作方法的培训,组织大家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学会用现代的工具、经济的思想、管理的思维来处理工作和个人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老师和学生干部之间的畅通沟通机制。
4、淡化身份:尽管高校学生干部的数量较多,但相对于全体学生来讲还具备稀缺性。正是因为这一稀缺性,使“干部”身份容易滋生该群体同学的骄傲、自大甚至霸道。所以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中,要设法淡化他们的身份,在考核评价时回避干部和学生的不同标准,在职位设臵上体现参与性多而不是主导性多。
5、开化视野: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信息相对闭塞,各种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和知识在经过大学生偏好性选择后相对狭隘,使更多的学生和学生干部把关注点放在了有限的领域内。在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时,要号召“学有所长、学习面宽、学习不止、学有所成”,引导广大学生干部关注社会、经济、法律、文化甚至国际问题,扩大学生干部的视野,实行学生干部定期交流机制,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开创学生活动的新思路。
6、活化思维:高校学生干部的各种角色定位,都不是静态的,更不是孤立的。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工作,尤其是学生文化活动的项目较少、形式单一,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中,要知道他们学会“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专业和文化相结合,形式和内容相统一,思考和执
行相统一”的思维模式,不能死守过去的模式,而是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7、软化功利性:很多学生干部竞选时慷慨激昂、信誓旦旦,然而不久之后就有很多干部辞职不干了,理由似乎很充分“做个学生干部,工作累不说同学们还不理解,再说有没有什么好处,不干也罢”。这就是典型的拈轻怕重、急功近利功利性干部。要求对高校的学生干部在培养的一开始,就设法软化其功利性,需要老师会调解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及时地分解不满情绪,关注大家工作的收获,鼓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工作的成就和乐趣中不断成长。
8、弱化冲突点:事实表明,尽管强调和监督存在,高校学生干部之间的团结却差强人意。由于高校学生干部的特殊性和独生子女的群体特征,各自为政、争强好胜、自我意识,甚至专业差别都会导致一些工作的冲突。这要求对学生干部在培养时,要有一套及时的监督机制,及时掌握信息,分析冲突焦点,引导干事创业、引导大家认识到共同做大蛋糕的收益,弱化学生干部之间的冲突点。
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和培养是教育内涵能否提升的一件大事,借用的中国地质大学徐士元老师的话来讲,就是“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按特色定位。到位不缺位,补位不越位。”